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髙三9月质量检测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 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 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 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 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 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 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 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 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 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 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髙、打出手等高难度惊 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这 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第二 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 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 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即使是反 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 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 与共。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 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 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内 因则表现为传承、创新乏力,随着一代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先后离去,舞台水准 下滑,难以适应新、老观众的审美需求 当前,武戏振兴迎来新的良好机遇。以传统为根脉,不仅指具体的戏与技巧,还 有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和启示。高盛麟先生曾对武戏演员提出“三要”:一要 打好基础,意指基本功要规范、扎实、过硬,唱、念、做、打可以有所侧重,但 不可偏废,才能真正体现武戏的整体美;二是演好人物,包括准确把握人物的个 性,处理好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要有真实感,脱离生活和人物的技巧堆积再 多,也无美可言;三要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对武戏有所创新, 有所丰富。尤其是武戏的新剧创作很少,值得分外重视 武戏之美亦中华文化之美。武戏的“精气神”,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摘编自刘连群《弘扬武戏之美》,《人民日报》2019年07月11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戏以武打为突出特征,极具中华美学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堪称世界剧 坛奇葩。 B.武戏历史久远,一直保持粗犷古朴之风,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迫求造 型和做戏
湖北省黄冈市 2020 届高三 9 月质量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 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 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 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 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 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 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 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 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 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 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 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这 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第二 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 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 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即使是反 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 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 与共。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 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 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内 因则表现为传承、创新乏力,随着一代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先后离去,舞台水准 下滑,难以适应新、老观众的审美需求。 当前,武戏振兴迎来新的良好机遇。以传统为根脉,不仅指具体的戏与技巧,还 有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和启示。高盛麟先生曾对武戏演员提出“三要”:一要 打好基础,意指基本功要规范、扎实、过硬,唱、念、做、打可以有所侧重,但 不可偏废,才能真正体现武戏的整体美;二是演好人物,包括准确把握人物的个 性,处理好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要有真实感,脱离生活和人物的技巧堆积再 多,也无美可言;三要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对武戏有所创新, 有所丰富。尤其是武戏的新剧创作很少,值得分外重视。 武戏之美亦中华文化之美。武戏的“精气神”,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摘编自刘连群《弘扬武戏之美》,《人民日报》2019 年 07 月 11 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武戏以武打为突出特征,极具中华美学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堪称世界剧 坛奇葩。 B.武戏历史久远,一直保持粗犷古朴之风,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迫求造 型和做戏
C.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更直观且富于视觉冲击力,观众往往从看武戏开始而爱 上京剧 D.武戏创新发展要以传统为根脉,传承具体的戏与技巧及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 和启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整体以纵向议论展开,主要论述了武戏之美的内涌及如何弘扬武戏之美。 B.文章从“形式感知”和“共情与共感”等两个层次,论述了武戏究竟美在哪 里 C.文章从内外两个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武戏势弱的原因,并就两者的关系进行论 D.文章以坚守传统为前提,通过引证法提出了武戏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具体措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历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如加强舞蹈 性,强调服从剧情和表演需要等,武戏观赏价值就难以得到提升 B.武戏传统剧目能流传至今,不仅仅是演员表演技艺能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还 在于其内容大多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传达的是正能量。 C.由于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武戏受限于演出场地和环境的严格 要求,加上其内在传承、创新乏力等,所以前些年武戏显得势弱。 D.只要武戏表演者能够准确把握人物个性,恰当处理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具 备生活的真实感,就能够弘扬武戏之美,使它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一一“雪龙2”号在上海 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津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断的突破。 据“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 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技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 地360°自由转动。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 的能力,舰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m堆积层)加20厘米雪层不被 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县备全球航行 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雪龙2”号作为科考破冰 船,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 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 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这艘极地科考船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 等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 极考察任务。 (摘编自陆雪苑《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今交付使 用》,《人民日报》) 材料
C.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更直观且富于视觉冲击力,观众往往从看武戏开始而爱 上京剧。 D.武戏创新发展要以传统为根脉,传承具体的戏与技巧及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 和启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整体以纵向议论展开,主要论述了武戏之美的内涌及如何弘扬武戏之美。 B.文章从“形式感知”和“共情与共感”等两个层次,论述了武戏究竟美在哪 里。 C.文章从内外两个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武戏势弱的原因,并就两者的关系进行论 证。 D.文章以坚守传统为前提,通过引证法提出了武戏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具体措 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没有历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如加强舞蹈 性,强调服从剧情和表演需要等,武戏观赏价值就难以得到提升。 B.武戏传统剧目能流传至今,不仅仅是演员表演技艺能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还 在于其内容大多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传达的是正能量。 C.由于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武戏受限于演出场地和环境的严格 要求,加上其内在传承、创新乏力等,所以前些年武戏显得势弱。 D.只要武戏表演者能够准确把握人物个性,恰当处理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具 备生活的真实感,就能够弘扬武戏之美,使它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一 6 题。 材料一: 7 月 11 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 2”号在上海 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津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断的突破。 据“雪龙 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 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技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 地 360°自由转动。双向破冰均具有以 2-3 节船速连续破 1.5 米冰加 0.2 米积雪 的能力,舰部破冰能实现在 20 米当年冰冰脊(含 4m 堆积层)加 20 厘米雪层不被 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县备全球航行 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雪龙 2”号作为科考破冰 船,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 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 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这艘极地科考船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 等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 36 次南 极考察任务。 (摘编自陆雪苑《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 2”号今交付使 用》,《人民日报》) 材料二:
今天上午,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码头。中 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 总航程308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历时131天 今年1月19日,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雪龙”号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 碰撞,船艏桅杄及部分舷堵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科考期间, 考察队克服了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目前最大 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 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自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 运输任务以来,“雪龙”号已先后22次奔赴南极、9次驶向北极,执行科学考 察与补给运输任务。到今年为止,“飞雪龙”号服役时间已达25年,足迹遇布 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此外,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了解到,“雪龙2”号今年也将完成交付,并开 始执行极地考察任务。“雪龙2”号将成为未来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与资源研 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摘编自解敏《克服碰撞冰山困难,“雪龙”号安全返回上海码头》,东方网 2019年3月12日) 材料三 “中国‘雪龙’号实施的救援近日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各国媒体对中国在南极 活动的报道相较儿个月前更中立了。”在这,连串牵动人心的遇险和救援行动中, 中国“雪龙”号扮演了迄今当之无愧的主角。这是一艘中国科考船,肩负着 前往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的任务,但收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受困求 救信号后,“雪龙”号义无反顾前往出事海城,以其科考船的能力面时已被俄船 脸证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雪龙”号这次救援表现了中国的国际合作精神的 个缩影,表明了中国社会对自己尽国际义务所持态度。中国人很愿意自己的国 家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成员 中国在极地位置争先赛中属于后来者,但其对南极的兴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而 持续增长。最新的科考站将是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考站,这也将超过一些先 于中国进入南极的国家。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归功于中国持之以恒地投入巨资参 与极地勘探和硏究外,还得益于美英等国因资金受限以及将科硏勘探让位于其他 国际事务而回撤 项国际条约暂停了所有针对南极洲的领土诉求,事实上将其划为科学保护区 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在上月召开的极地年会上表示:“这 为快速发展中国的极地基地提供了宝贵机会。”新西兰梅西大学讲师马克·兰藤 嘉说:“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 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主要力量。” (摘编自王晓雄译《外媒:“雪龙”号出发,中国也加入极地杈力游戏》,《环 球时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突破的“雪龙2”号交付 后,将独立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任务。 B."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自首次科考以来,已经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 录,其装载的相关设备,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今天上午,中国第 35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码头。中 国第 35 次南极考察队于 2018 年 11 月 2 日从上海出发,先后 4 次穿越西风带, 总航程 30800 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 2102 海里,历时 131 天。 今年 1 月 19 日,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雪龙”号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 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堵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科考期间, 考察队克服了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目前最大 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 1.5 节航速连续冲 破 1.2 米厚的冰层(含 0.2 米雪)。自 1994 年 10 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 运输任务以来,“雪龙”号已先后 22 次奔赴南极、9 次驶向北极,执行科学考 察与补给运输任务。到今年为止,“飞雪龙”号服役时间已达 25 年,足迹遇布 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此外,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了解到,“雪龙 2”号今年也将完成交付,并开 始执行极地考察任务。“雪龙 2”号将成为未来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与资源研 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摘编自解敏《克服碰撞冰山困难,“雪龙”号安全返回上海码头》,东方网 2019 年 3 月 12 日) 材料三: “中国‘雪龙’号实施的救援近日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各国媒体对中国在南极 活动的报道相较儿个月前更中立了。”在这,连串牵动人心的遇险和救援行动中, 中国“雪龙”号扮演了 迄今当之无愧的主角。这是一艘中国科考船,肩负着 前往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的任务,但收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受困求 救信号后,“雪龙”号义无反顾前往出事海城,以其科考船的能力面时已被俄船 脸证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雪龙”号这次救援表现了中国的国际合作精神的 一个缩影,表明了中国社会对自己尽国际义务所持态度。中国人很愿意自己的国 家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成员。 中国在极地位置争先赛中属于后来者,但其对南极的兴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而 持续增长。最新的科考站将是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考站,这也将超过一些先 于中国进入南极的国家。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归功于中国持之以恒地投入巨资参 与极地勘探和研究外,还得益于美英等国因资金受限以及将科研勘探让位于其他 国际事务而回撤。 一项国际条约暂停了所有针对南极洲的领土诉求,事实上将其划为科学保护区。 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在上月召开的极地年会上表示:“这 为快速发展中国的极地基地提供了宝贵机会。”新西兰梅西大学讲师马克·兰藤 嘉说:“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 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主要力量。” (摘编自王晓雄译《外媒:“雪龙”号出发,中国也加入极地权力游戏》,《环 球时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突破的“雪龙 2”号交付 后,将独立执行我国第 36 次南极考察的任务。 B.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自首次科考以来,已经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 录,其装载的相关设备,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C.外媒称,中国虽然是极地争先赛的后来者,但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先进入的国家 这主要是英美等国因资金紧张造成的。 D.救援俄罗斯考察船有很大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但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义 无反顾前往救援,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龙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船脆、船舰双向破冰技术,具备全回转电力推 进功能、冲撞破冰能力和全球航行能力的极地破冰船,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 B.“雪龙”号服役时间已达25年,足迹遍布五大洋,曾22次奔赴南极,9次 驶向北极,是我国执行极地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的重要基础平台。 C.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对南极的兴趣更浓,不断投入巨资,先后建起了五 座科考站,已经成为拥有基地最多的国家和南极洲勘探和研究的主要力量。 D."雪龙”号扮演了时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救援的主角,这表明了中国 对自己尽国际义务的态度,愿意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员。 6.这三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国极地科考船展开的,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望星空 聂鑫森 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 去眺望星空。 他家住在这栋20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 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 动的星 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 磨硬缠桩,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 领导和同事祝贺他:“你和嫂子牛郎织女了几十年,也该去朝夕相守了。 他忽然老泪纵横,说:“牛郎织女都老了,聚与别都习惯了。哎,离开‘望星空’ 我就再也回不来了。” “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 位时它进行跟踪、侧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 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 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 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 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 耿星河说:“知父莫如子,好!” 耿星河出生在一个秋夜,正星斗满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浮想联翩,从古诗“耿 耿星河欲曙天”中拈出三个字组成儿子的姓名。姓名似乎成了一个先兆,耿星河 读小学、中学时,对天文星象兴趣盎然,是业余天文小组的铁杆成员。耿星河大 学读的是宇航动力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卫星测控中心。 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 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 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
C.外媒称,中国虽然是极地争先赛的后来者,但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先进入的国家。 这主要是英美等国因资金紧张造成的。 D.救援俄罗斯考察船有很大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但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义 无反顾前往救援,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雪龙 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船脆、船舰双向破冰技术,具备全回转电力推 进功能、冲撞破冰能力和全球航行能力的极地破冰船,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 B. “雪龙”号服役时间已达 25 年,足迹遍布五大洋,曾 22 次奔赴南极,9 次 驶向北极,是我国执行极地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的重要基础平台。 C.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对南极的兴趣更浓,不断投入巨资,先后建起了五 座科考站,已经成为拥有基地最多的国家和南极洲勘探和研究的主要力量。 D. "雪龙”号扮演了时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救援的主角,这表明了中国 对自己尽国际义务的态度,愿意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员。 6.这三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国极地科考船展开的,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望星空 聂鑫森 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 去眺望星空。 他家住在这栋 20 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 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 动的星。 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 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 磨硬缠桩,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 领导和同事祝贺他:“你和嫂子牛郎织女了几十年,也该去朝夕相守了。” 他忽然老泪纵横,说:“牛郎织女都老了,聚与别都习惯了。哎,离开‘望星空’ 我就再也回不来了。” “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 位时它进行跟踪、侧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 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 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 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 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 耿星河说:“知父莫如子,好!” 耿星河出生在一个秋夜,正星斗满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浮想联翩,从古诗“耿 耿星河欲曙天”中拈出三个字组成儿子的姓名。姓名似乎成了一个先兆,耿星河 读小学、中学时,对天文星象兴趣盎然,是业余天文小组的铁杆成员。耿星河大 学读的是宇航动力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卫星测控中心。 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 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 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
子。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找到了光 明,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 耿星河揖别“望星空”时,不禁想起宋词里的两个句子“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 往”,心头涌出淡淡的悲凉。他交接了全部资料、图纸、手稿,征得领导同意, 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 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力却如至交好友。他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回到 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 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 “星河,歇歇吧,我想听你讲牧星人的故事。” “谢谢你。这顶层住房多好,‘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中的句子。好记性! “夫人在古诗词造诣上远胜于我。白天无星可看,承你指点,我专读古人写有关 日、月星、风、云的诗 “聊解思念之情。” “是啊!” 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耿星河双 眼蓦地发亮,说:“谢谢。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黄瑟时,我国 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 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债。” 这可怎么办呀?” “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 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 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 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次太空费了多长时间?” “猜不着啊!” “69个日夜!” 芦管像小孩一样鼓起掌来,大声说:“太奇妙了!” 耿星河无端地叹了口气 星河,是不是你觉得你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整天闲着,慌慌的? 是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你还不能称老,还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芦管的嘴角忽然露出笑意, 说:“你知道吗 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 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你想去吗?” “想,培养未来的牧星人,好事。” “我已经替你报了名。” “真的吗?” “真的。” 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 起的牧星人啊!” 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
子。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找到了光 明,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 耿星河揖别“望星空”时,不禁想起宋词里的两个句子“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 往”,心头涌出淡淡的悲凉。他交接了全部资料、图纸、手稿,征得领导同意, 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 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力却如至交好友。他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回到 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 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 “星河,歇歇吧,我想听你讲牧星人的故事。” “谢谢你。这顶层住房多好,‘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中的句子。好记性!” “夫人在古诗词造诣上远胜于我。白天无星可看,承你指点,我专读古人写有关 日、月星、风、云的诗。” “聊解思念之情。” “是啊!” “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耿星河双 眼蓦地发亮,说:“谢谢。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黄瑟时,我国 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 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债。” “这可怎么办呀?” “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 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哦!” “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 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 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次太空费了多长时间?” “猜不着啊!” “69 个日夜!” 芦管像小孩一样鼓起掌来,大声说:“太奇妙了!” 耿星河无端地叹了口气。 “星河,是不是你觉得你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整天闲着,慌慌的?” “是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你还不能称老,还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芦管的嘴角忽然露出笑意, 说:“你知道吗? 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 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你想去吗?” “想,培养未来的牧星人,好事。” “我已经替你报了名。” “真的吗?” “真的。” 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 起的牧星人啊!” 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