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市2018年元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飞天不是 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 又叫香音神,紧那罗意天乐神。他们原是印度古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 舞神,一对恩爱夫妻。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这是飞天的兴 起时期。此时深受印度和西域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北凉时期的飞天多 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其 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珰,头 束圆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 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十 分相似。初创时期,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莫髙窟北魏时期的飞 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 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 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体比例逐渐修长。飞翔姿态 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 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 从西魏到隋代,这是创新时期。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 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莫 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 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 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音神的乾闼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 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敦煌飞 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古 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 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 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 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 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眀,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从初唐到晩唐,这是鼎盛时期。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 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 化的飞天了。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 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 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唐代后期的飞天,在 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 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 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从五代至元代,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 术生命。 (摘自《寻根》2007年第2期,有改动)
湖北黄冈市 2018 年元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漫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 492 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飞天不是一 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 又叫香音神,紧那罗意天乐神。他们原是印度古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 舞神,一对恩爱夫妻。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这是飞天的兴 起时期。此时深受印度和西域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北凉时期的飞天多 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其 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珰,头 束圆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 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十 分相似。初创时期,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 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 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 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体比例逐渐修长。飞翔姿态 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 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 从西魏到隋代,这是创新时期。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 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莫 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 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 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音神的乾闼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 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敦煌飞 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古 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 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 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 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 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从初唐到晚唐,这是鼎盛时期。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 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 化的飞天了。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 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 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唐代后期的飞天,在 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 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 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从五代至元代,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 术生命。 (摘自《寻根》2007 年第 2 期,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煌飞天起源于印度,是印度文化与中国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融合的复合体 B.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时期的飞天,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 C.中原式飞天,是中原洛阳人在莫髙窟里塑造的,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 D.成熟时期的唐代飞天,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飞动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兴起、创新、鼎盛、衰落四个时期的顺序论述了敦煌飞天的演变过 B.文章从所画的范围、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简述了北凉与北魏莫高窟飞天的 差异 C.介绍西魏时期的两种飞天主要是为了说明这时期的飞天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 D.在论述敦煌飞天的演变时,时时描述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使文章具体可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些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所以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 了 B.如果没有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变化,也就可能没有中原式飞 天 C.唐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造型上与唐前期有很大的不同,与时代的变化有 关 D.敦煌飞天的衰落说明:即使是最成功的艺术,一旦走向公式化,就会失去其 生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杀羊 雁戈 村主任家的院子里围了一圈人。 他们当中,有腰里系着围裙、手上拿着锅铲的;有一手戴着手套,一手提着烘笼 的;有头上顶着帽子,鞋里光着脚的……看上去,他们来得都很匆忙。 都腊八节了,又有谁不忙呢? 村主任也很忙。一大早起来,他便去麦老汉的羊圈里挑了两头在肥羊。一头纯白, 另一头也是纯白。趁还没立春,得把羊送出去,一头给书记,一头给乡长。毛色 一样,轻重也得一样。都是做得了主的人,让谁吃亏都不好。村主任把整个羊圈 几乎翻了个遍才挑出这两头羊来 麦老汉打包票说两头羊的重量相差不会超过半斤。结果他却看走了眼,一头羊比 另一头羊重了一斤八两。麦老汉半天都没把秤放下,冲村主任直眨眼。意思非常 明了,就是问村主任该如何是好。村主任不眨眼,只皱了一下眉,笑呵呵地说: “把一斤八两抹了,两头羊给一样多的钱,不就平了?” 确实平了!麦老汉左手摊着书记那头羊的钱,右手摊着乡长那头羊的钱,像被点 了穴道,嘴巴半天都没合拢。麦老汉的老伴儿也不说话,只顾拿拌食的木棒有 下没一下地敲给羊喂食的木桶。羊被套上了草绳,却不肯跟村主任走,蹬直了腿 往木桶那边挪,直把草绳拉成了一根笔直的棍子。麦老汉蹲下身子,把老伴儿的 手和木棒一起摁住,两头羊才跌跌撞撞地跟在村主任身后上了路。 村主任一走,麦老汉的老伴儿甩开麦老汉的手,“价钱这样便宜,还要短斤少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敦煌飞天起源于印度,是印度文化与中国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融合的复合体。 B.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时期的飞天,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 C.中原式飞天,是中原洛阳人在莫高窟里塑造的,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 D.成熟时期的唐代飞天,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飞动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按照兴起、创新、鼎盛、衰落四个时期的顺序论述了敦煌飞天的演变过 程。 B.文章从所画的范围、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简述了北凉与北魏莫高窟飞天的 差异。 C.介绍西魏时期的两种飞天主要是为了说明这时期的飞天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 同。 D.在论述敦煌飞天的演变时,时时描述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使文章具体可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一些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所以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 了。 B.如果没有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变化,也就可能没有中原式飞 天。 C.唐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造型上与唐前期有很大的不同,与时代的变化有 关。 D.敦煌飞天的衰落说明:即使是最成功的艺术,一旦走向公式化,就会失去其 生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杀羊 雁戈 村主任家的院子里围了一圈人。 他们当中,有腰里系着围裙、手上拿着锅铲的;有一手戴着手套,一手提着烘笼 的;有头上顶着帽子,鞋里光着脚的……看上去,他们来得都很匆忙。 都腊八节了,又有谁不忙呢? 村主任也很忙。一大早起来,他便去麦老汉的羊圈里挑了两头在肥羊。一头纯白, 另一头也是纯白。趁还没立春,得把羊送出去,一头给书记,一头给乡长。毛色 一样,轻重也得一样。都是做得了主的人,让谁吃亏都不好。村主任把整个羊圈 几乎翻了个遍才挑出这两头羊来。 麦老汉打包票说两头羊的重量相差不会超过半斤。结果他却看走了眼,一头羊比 另一头羊重了一斤八两。麦老汉半天都没把秤放下,冲村主任直眨眼。意思非常 明了,就是问村主任该如何是好。村主任不眨眼,只皱了一下眉,笑呵呵地说: “把一斤八两抹了,两头羊给一样多的钱,不就平了?” 确实平了!麦老汉左手摊着书记那头羊的钱,右手摊着乡长那头羊的钱,像被点 了穴道,嘴巴半天都没合拢。麦老汉的老伴儿也不说话,只顾拿拌食的木棒有一 下没一下地敲给羊喂食的木桶。羊被套上了草绳,却不肯跟村主任走,蹬直了腿 往木桶那边挪,直把草绳拉成了一根笔直的棍子。麦老汉蹲下身子,把老伴儿的 手和木棒一起摁住,两头羊才跌跌撞撞地跟在村主任身后上了路。 村主任一走,麦老汉的老伴儿甩开麦老汉的手,“价钱这样便宜,还要短斤少两
本都够不了!”抱怨过后,老伴儿的眼里便有些潮湿。 麦老汉叹口气,安慰老伴儿说:“你也别恼。村主任刚才在羊圈里说了,上回开 的证明乡里已经盖了章,等他把羊杀了,就让我去拿 “你不会是哄我吧?”老伴儿半信半疑地斜了麦老汉一眼,提着木桶怏怏地进了 羊圈 麦老汉没有哄老伴儿,村主任也没有哄麦老汉,村主任院子里的那一圈人围住的 正是麦老汉的两头羊,杀羊的胡屠夫和指挥杀羊的村主任也被围在中间 两头羊都是公羊,脾气暴,性子烈,见不得胡屠夫眼里的那股子气焰,挣断草绳 把胡屠夫撞了个四仰八叉。那些拿着锅铲的、提着烘笼的、戴着帽子的……从四 面八方围了过来。羊站住了,腿直愣愣地撑在地上,耳朵直愣愣地竖在空中。村 主任朝其中一头羊努努嘴说,“这头是书记的!”又冲另一头羊努努嘴说,“这 头是乡长的!千万别让它们跑了。”于是,拿锅铲的扬起了锅铲,提烘笼的举起 了烘笼,戴帽子的摘下了帽子……可是谁都不敢近前。人和羊就这样对峙着,连 时间都像凝固了一般 是麦老汉的到来打破了院子里的僵局。两头羊先是机警地竖起耳朵,紧接着就撒 起欢来,用羊角在麦老汉的腿上蹭来蹭去。麦老汉顾不上跟羊亲热,给村主任敬 了根烟,接着又给胡屠夫散了一根,本想依次散下去,却发觉烟盒里的烟不够 他只好把烟盒攥进手心,冲大伙儿抱歉地笑笑,回头对村主任说:“我想把我的 证明拿回去。 村主任愣了愣神,从裤兜里扯出一张纸,展开打量了一眼。麦老汉忙伸手去拿, 村主任却捏在手里,往后扬了扬,说:“等把羊杀了,就给你。 麦老汉瞅瞅胡屠夫,又看看村主任,叹息一声,从地上捡起挣断的草绳,一手搂 着一头羊的脖子,在它们耳边说了几句什么,两头羊便乖乖地躺下,任由麦老汉 绑了它们的腿,再也动弹不得。 “谁叫你们要变羊呢?”麦老汉摸摸一头羊的角,又摸摸另一头羊的角,缓缓站 起身背过脸去。那场面,他不敢看! 全场先是一片肃然,接着很快便沸腾起来,掌声、跺脚声、锅铲击打衣服的节拍 声……此起彼伏。麦老汉背心一凉,忽然感到一阵钻心的痛。 “谁叫你们要变羊呢?”麦老汉揉揉发涩的眼睛,跌跌撞撞地挤岀了人群 刚要走,一阵北风刮过,村主任手里的那张纸忽然传来奇异的颤声,麦老汉把团 在嘴里的一口痰硬咽了回去,转过身重新挤进了那个圈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分) A.小说多处描写形形色色的“一圈人”,他们对村主任的所作所为和麦老汉的遭 遇显得漠然,是一群在忙也不错过凑热闹的旁观者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短斤少两时,麦老汉嘴巴半天没合拢,老 伴儿用木棒敲打木桶,表现出他们难以置信、无奈难言等复杂心理。 C.小说写村主任为在年底给领导送样,以一纸证明胁迫麦老汉卖羊,并不顾主人 意愿擅自抹去零头,刻画出了村主任欺上瞒下的丑恶嘴脸 D.小说先写村主任买羊、杀羊,后写麦老汉为拿证明而妥协,两者联系紧密,互 为补充,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使作品内涵更厚重丰实。 5.“谁叫你们要变羊呢?”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此话话中有话,蕴含着此 时老汉多种心情和态度。请结合全文,对此作简要分析。(5分) 6.小说最后一段写麦老汉“转过身重新挤进了那个圈子”,请结合全文谈谈这
本都够不了!”抱怨过后,老伴儿的眼里便有些潮湿。 麦老汉叹口气,安慰老伴儿说:“你也别恼。村主任刚才在羊圈里说了,上回开 的证明乡里已经盖了章,等他把羊杀了,就让我去拿。” “你不会是哄我吧?”老伴儿半信半疑地斜了麦老汉一眼,提着木桶怏怏地进了 羊圈。 麦老汉没有哄老伴儿,村主任也没有哄麦老汉,村主任院子里的那一圈人围住的 正是麦老汉的两头羊,杀羊的胡屠夫和指挥杀羊的村主任也被围在中间。 两头羊都是公羊,脾气暴,性子烈,见不得胡屠夫眼里的那股子气焰,挣断草绳 把胡屠夫撞了个四仰八叉。那些拿着锅铲的、提着烘笼的、戴着帽子的……从四 面八方围了过来。羊站住了,腿直愣愣地撑在地上,耳朵直愣愣地竖在空中。村 主任朝其中一头羊努努嘴说,“这头是书记的!”又冲另一头羊努努嘴说,“这 头是乡长的!千万别让它们跑了。”于是,拿锅铲的扬起了锅铲,提烘笼的举起 了烘笼,戴帽子的摘下了帽子……可是谁都不敢近前。人和羊就这样对峙着,连 时间都像凝固了一般。 是麦老汉的到来打破了院子里的僵局。两头羊先是机警地竖起耳朵,紧接着就撒 起欢来,用羊角在麦老汉的腿上蹭来蹭去。麦老汉顾不上跟羊亲热,给村主任敬 了根烟,接着又给胡屠夫散了一根,本想依次散下去,却发觉烟盒里的烟不够。 他只好把烟盒攥进手心,冲大伙儿抱歉地笑笑,回头对村主任说:“我想把我的 证明拿回去。” 村主任愣了愣神,从裤兜里扯出一张纸,展开打量了一眼。麦老汉忙伸手去拿, 村主任却捏在手里,往后扬了扬,说:“等把羊杀了,就给你。” 麦老汉瞅瞅胡屠夫,又看看村主任,叹息一声,从地上捡起挣断的草绳,一手搂 着一头羊的脖子,在它们耳边说了几句什么,两头羊便乖乖地躺下,任由麦老汉 绑了它们的腿,再也动弹不得。 “谁叫你们要变羊呢?”麦老汉摸摸一头羊的角,又摸摸另一头羊的角,缓缓站 起身背过脸去。那场面,他不敢看! 全场先是一片肃然,接着很快便沸腾起来,掌声、跺脚声、锅铲击打衣服的节拍 声……此起彼伏。麦老汉背心一凉,忽然感到一阵钻心的痛。 “谁叫你们要变羊呢?” 麦老汉揉揉发涩的眼睛,跌跌撞撞地挤出了人群。 刚要走,一阵北风刮过,村主任手里的那张纸忽然传来奇异的颤声,麦老汉把团 在嘴里的一口痰硬咽了回去,转过身重新挤进了那个圈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3 分) A.小说多处描写形形色色的“一圈人”,他们对村主任的所作所为和麦老汉的遭 遇显得漠然,是一群在忙也不错过凑热闹的旁观者。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短斤少两时,麦老汉嘴巴半天没合拢,老 伴儿用木棒敲打木桶,表现出他们难以置信、无奈难言等复杂心理。 C.小说写村主任为在年底给领导送样,以一纸证明胁迫麦老汉卖羊,并不顾主人 意愿擅自抹去零头,刻画出了村主任欺上瞒下的丑恶嘴脸。 D.小说先写村主任买羊、杀羊,后写麦老汉为拿证明而妥协,两者联系紧密,互 为补充,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使作品内涵更厚重丰实。 5.“谁叫你们要变羊呢?”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此话话中有话,蕴含着此 时老汉多种心情和态度。请结合全文,对此作简要分析。(5 分) 6.小说最后一段写麦老汉“转过身重新挤进了那个圈子”,请结合全文谈谈这
样结尾的妙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 震,新闻机器人用时25秒,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 速度的全球首发。 这让人们想起了9年前的汶川地震和4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的地震,同样媒体 全天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一除了传统获取新 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一一多 端口呈现已成为每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 “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的效 果,人民日报社的H5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 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 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的描 述 在2014年-2016年间,国内83.7%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未来3至5年融合 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具体措施和工作安 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 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开启媒体报道新时代》) 材料二: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新 媒体用户数量已达6.49亿,占全球总数的21.6%。 湖北黄冈市2018年元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图1:中国新媒体用户媒体选择分布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2016年 1-3月网络新媒体调研数据。) 材料三 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厌 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平 如果说web1.0和web2.0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那么web3.0 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它与传媒业的耦合,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并将内容 生产范式从媒体精英式的内容产出和用户生产内容转换到算法生成内容 在西方传媒界,机器新闻写作自2006年首次被引入以来,已经在体育报道、财 经报道、气象报道等诸多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美联社更是在机器写作之外, 启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査,成为第一家全面引入机器新闻
样结尾的妙处。(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 震,新闻机器人用时 25 秒,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 速度的全球首发。 这让人们想起了 9 年前的汶川地震和 4 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的地震,同样媒体 全天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获取新 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多 端口呈现已成为每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 “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的效 果,人民日报社的 H5 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 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 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的描 述。 在 2014 年—2016 年间,国内 83.7%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未来 3 至 5 年融合 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具体措施和工作安 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 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开启媒体报道新时代》) 材料二: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截止 2014 年年底,中国新 媒体用户数量已达 6.49 亿,占全球总数的 21.6%。 湖北黄冈市 2018 年元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图 1:中国新媒体用户媒体选择分布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2016 年 1-3 月网络新媒体调研数据。) 材料三: 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厌 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平 衡。 如果说 web1.0 和 web2.0 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那么 web3.0 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它与传媒业的耦合,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并将内容 生产范式从媒体精英式的内容产出和用户生产内容转换到算法生成内容。 在西方传媒界,机器新闻写作自 2006 年首次被引入以来,已经在体育报道、财 经报道、气象报道等诸多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美联社更是在机器写作之外, 启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第一家全面引入机器新闻
人的传媒机构。在中国,机器新闻写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也已在传统媒体和新 媒体“双平台发力”。从腾讯财经的 Dreamwriter到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再到 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示着 传媒业深层次地改变。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其中 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有硏究表明,未来传媒业 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 (摘自喻国明等《新闻人的价值位移与人机协同的未 来趋势》)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1-3月,中国新媒体用户常用的媒体形态中,用户使用比例最高的 是视频类 网站/APP,最低的是杂志。 B.对比两年前,除纸质传媒和不联网广播、电视外,其他媒体的用户比率在最 近三个月 都呈上升趋势。 C.电视(不联网)用户比例不断减少与互联网电视的用户比率增长的对比,显 示出新媒 体形态具有强劲生命力。 D.从图表可知,五年以来,新兴媒体形态的用户比率増长强劲,传统媒体形态 用户使用 比率下降明显。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根据材料一可知,多端口呈现已经成为了媒体报道的标配,融合发展成为了 时代潮流 的现象:根据材料二可知这种新潮流形成的用户背景原因 B.在技术“喜新厌旧”的作用下,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将必然实现新媒体形态对 传统新闻 方式的彻底淘汰,九寨沟地震新闻报道即是例证之 C.在2014-2016年间,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出版单位针对未来一段时间, 制定融 合发展战略规划,出台具体措施与工作安排,并付诸实施 D.西方传媒界的人工智能发展具有引入时间早、应用领域广的特点:中国在相 关领域虽 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在不断发力、不断成长。 E.“智能化”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 已带来 传媒业的深刻变革,机器人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人的传媒机构。在中国,机器新闻写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也已在传统媒体和新 媒体“双平台发力”。从腾讯财经的 Dreamwriter 到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再到 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示着 传媒业深层次地改变。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其中, 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有研究表明,未来传媒业 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 (摘自喻国明等《新闻人的价值位移与人机协同的未 来趋势》)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2016 年 1—3 月,中国新媒体用户常用的媒体形态中,用户使用比例最高的 是视频类 网站/APP,最低的是杂志。 B.对比两年前,除纸质传媒和不联网广播、电视外,其他媒体的用户比率在最 近三个月 都呈上升趋势。 C.电视(不联网)用户比例不断减少与互联网电视的用户比率增长的对比,显 示出新媒 体形态具有强劲生命力。 D.从图表可知,五年以来,新兴媒体形态的用户比率增长强劲,传统媒体形态 用户使用 比率下降明显。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根据材料一可知,多端口呈现已经成为了媒体报道的标配,融合发展成为了 时代潮流 的现象;根据材料二可知这种新潮流形成的用户背景原因。 B.在技术“喜新厌旧”的作用下,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将必然实现新媒体形态对 传统新闻 方式的彻底淘汰,九寨沟地震新闻报道即是例证之一。 C.在 2014—2016 年间,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出版单位针对未来一段时间, 制定融 合发展战略规划,出台具体措施与工作安排,并付诸实施。 D.西方传媒界的人工智能发展具有引入时间早、应用领域广的特点;中国在相 关领域虽 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在不断发力、不断成长。 E.“智能化”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 已带来 传媒业的深刻变革,机器人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