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2014届高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耕读 羹匙 万象更新 亘古不变 B.标识 什物 箪食壶浆 拾人牙慧 C.稔熟 妊娠 光阴荏苒 万仞高山 D.堂倌 冠名 羽扇纶巾 冠状动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幽远 猗郁 游目骋怀 不落言筌 B.爆仓 碰瓷 历行节约 平心而论 C.陨首 颓圮 束之高阁 再所不辞 D.松驰 瞭望 无精打采 感恩戴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中国梦不是 ,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 行 ,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 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_。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 A.空中楼阁 步步为营 福利 注解 B.虚无缥缈 循序渐进 福祉 诠释 C.虚无缥缈 步步为营 福利 D.空中楼阁 循序渐进 福祉 诠释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 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本应该具备正常关系,很多大学和作 家也试图重建这种关系。 B.按照国际外交惯例,国家元首出访,第一夫人往往会陪同前往。她们在外交 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会增强公共外交的效能,有利于提升一国的“软实力 C.由于苹果公司在被曝中国市场售后服务“双重标准”后的态度,引发了广泛 的质疑和失望。尽管苹果在其官网发出声明,否认保修存在“中外有别”,但仍 未给出清晰的解释。 D.在今日视听产品和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抢救我们的文学感受力,需 要从文学的阅读中汲取和培养思想的能力、精神的能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 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B.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 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 作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C.海因里希·伯尔是英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有《火车正点》、 《流浪者,你若来到斯巴……》,选入课本的短篇小说有《在桥边》。 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 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作艺术 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湖北省黄梅 2014 届高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耕读 羹匙 万象更新 亘古不变 B.标识 什物 箪食壶浆 拾人牙慧 C.稔熟 妊娠 光阴荏苒 万仞高山 D.堂倌 冠名 羽扇纶巾 冠状动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幽远 猗郁 游目骋怀 不落言筌 B.爆仓 碰瓷 历行节约 平心而论 C.陨首 颓圮 束之高阁 再所不辞 D.松驰 瞭望 无精打采 感恩戴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中国梦不是 ,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 行、 ,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 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 。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 好 。 A.空中楼阁 步步为营 福利 注解 B.虚无缥缈 循序渐进 福祉 诠释 C.虚无缥缈 步步为营 福利 注解 D.空中楼阁 循序渐进 福祉 诠释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A.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 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本应该具备正常关系,很多大学和作 家也试图重建这种关系。 B.按照国际外交惯例,国家元首出访,第一夫人往往会陪同前往。她们在外交 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会增强公共外交的效能,有利于提升一国的“软实力”。 C.由于苹果公司在被曝中国市场售后服务“双重标准”后的态度,引发了广泛 的质疑和失望。尽管苹果在其官网发出声明,否认保修存在“中外有别”,但仍 未给出清晰的解释。 D.在今日视听产品和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抢救我们的文学感受力,需 要从文学的阅读中汲取和培养思想的能力、精神的能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 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B.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 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 作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C.海因里希•伯尔是英国作家,获 1972 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有《火车正点》、 《流浪者,你若来到斯巴……》,选入课本的短篇小说有《在桥边》。 D.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 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作艺术 地展示了 19 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 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 “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 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 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 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 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 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 “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 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彩, 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 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 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字 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 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 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 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 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 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 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 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 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 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 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 《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 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 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 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 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 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 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 “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 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选自2013年第5期《社会科学论坛》,略有删改) 6.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 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 “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 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 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 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 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 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 “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 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彩, 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 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 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字 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 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 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 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 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 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 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 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 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 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 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 《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 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 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 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 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 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 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 “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 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选自 2013 年第 5 期《社会科学论坛》,略有删改) 6.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 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 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 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 C.“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 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 D.“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 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 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 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 C.孟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人皆有 四德”,这是一种道德自觉。 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 视,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来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 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B.仁爱学说是构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 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 C.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 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 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陵 论 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 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 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 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 无讥,可垩?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 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 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 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 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沬必
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 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 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 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 C. “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 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 D. “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 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 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 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 C.孟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人皆有 “四德”,这是一种道德自觉。 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 视,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来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 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B.仁爱学说是构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 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 C.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 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 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陵 论 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 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 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 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 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 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 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 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 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
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 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 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 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 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 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 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 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 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 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出仕,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虑 D.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爱:怜爱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 分) ①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②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③摧锋败绩, 不能死战,卒就生降④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 鲁国之羞,沫必能报⑥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 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 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 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 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 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 D.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 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分) (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分) (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 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余 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 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十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
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 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 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 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 省其始终焉。何者? 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 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 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 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 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 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出仕,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虑 D.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爱:怜爱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 分) ①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②深入虏庭,而能 以寡击众 ③摧锋败绩, 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④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 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 鲁国之羞,沫必能报 ⑥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l.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 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 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 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 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 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 D.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 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 分) (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 分) (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 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 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余 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 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本篇当为宋室南迁,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 湖北)逢端午感怀而作 ②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 ③戎葵: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试析“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试分析本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 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亦有命, 。(鲍照《拟行路难》)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5)谨庠序之教, 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 子《寡人之于国也》) (6)春江花朝秋月夜, 。(白居易《琵琶行》)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8) 露脚斜飞湿寒 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请记住那样的歌声 ①世事瞬变,确是让人猝不及防。如亲人突逝,重病入骨,恋人背叛等等 这样的悲或痛,会切骨穿心,但,它终究还是会随时间的医治而使人渐渐挺过 我们还是会回到原本的生活,继续着为柴米油盐奔波的日子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临江仙①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本篇当为宋室南迁,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 湖北)逢端午感怀而作。 ②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 ③戎葵: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试析“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 分) __ __ (2)试分析本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4 分) 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5 分) (1)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 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2)人生亦有命,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 子《寡人之于国也》) (6)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8) ,露脚斜飞湿寒 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请记住那样的歌声 赵 华 ①世事瞬变,确是让人猝不及防。如亲人突逝,重病入骨,恋人背叛等等。 这样的悲或痛,会切骨穿心,但,它终究还是会随时间的医治而使人渐渐挺过。 我们还是会回到原本的生活,继续着为柴米油盐奔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