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近年来才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活动,很多人从来没有出过省,甚至有不少老头 老太太没有去过县城,如果让他们到国外或者省外去旅游是一件很难办到事情。 旅游者的心理一般是既想体验旅游的乐趣,又想保障自身的安全,所以他们既不愿意 到一个完全陌牛的地方去旅游,又很难满足于在惯常居住地的旅游。而且随着一个人阅历 的逐渐丰富,他会逐渐地变得敢于到外地旅游,除非出游经常碰到不幸。给学牛例举自身 的遭遇。 (2)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首先是吸引多中心型旅游者,然后是吸引中间 型旅游者,最后是吸引自我中心型旅游者。到了最后一步,就说明旅游目的地已经开始衰 落,逐渐失去活力。因为人们已经在这里体验不到任何新奇与刺激的感觉,失去了对旅游 者的吸引力,旅游也就己经失去了意义。 多中心型游 中间型游 自我中心型游 客比重最大 客比重最大 客比重最大 初期 中期 末期 4、意义:尤其对以体验新奇刺激、拓展视野为目的的观光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意义。 5、局限性:忽视了旅游规划人员与旅游经营管理者的能动性。 (三)双周期模型 1、理论出处:我国学者余书炜提出 2、基本概念: (1)双周期:旅游地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存在两种不同的牛命周期类型,即长周期和短 周期。 (2)长周期:旅游地从起步到最终衰落及消亡的漫长周期,它大致等同于上而巴特勒和 普罗格所说的旅游地牛命周期。 (3)短周期:旅游地在旅游吸引力环境保持不变的一段时期内所历经的周期,它可能完 整也可能不完整。在旅游地发展的短周期内,旅游地的演进只表现为旅游接待状况的变化。 3、意义: (1)短周期意味着要复兴,避免衰落。 (2)长周期预示着在衰落和消亡之前一定存在着复兴的可能性。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四)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1、预测客源市场规模。 很多旅游开发与规划在进行游客量预测时,一般都简单地套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 趋势外推。但是往往由于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不高使得预测结果失真。牛命周期理论 与数学方法相结合来预测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可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2、提供旅游规划调整的依据。 要依据旅游地所处的牛命周期阶段及时调整开发方向、产品结构、改善旅游发展环境、 改变市场营销策略等,以尽量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3、指导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每一次成功的产品创新将引领旅游地进入下一轮快速成长阶段。因此,旅游地牛命周 期理论从另一个视角论证了旅游产品创新的必要性。 五、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理论 1、人地关系概念 所谓人是指人类活动,地是指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就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我们知道,当代人拥有了极强的改造环境的能力,我们兴建大型水库、建设工厂、造 成环境污染等等。 思考:旅游规划与开发及其所带来的旅游业的发展对人地关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旅游活动是一种人类活动。而月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实力最强、发展最快的产业。旅游 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旅游资源破坏、旅游地 利益集团矛盾突出等问题。而且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 大的影响,而耳它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旅游学概论中的 旅游造成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中去学习。 典型案例:A被誉为“无价的地理纪念碑”的张家界,近年来由于无节制、超容量地开发, 景区内的宾馆等建筑面积已超过36万平方米,违章建筑面积大3.7万平方米,联合国遗 产委员会已就此事发出了黄牌警告。 B南方一些岩溶地貌发育典型的景区内,由于游客的过量进入及其人为磨损,这些景 区的旅游资源和环境条件在步步衰退。 案例说明,旅游管理者为了增加旅游收入,不惜破坏作为旅游核心吸引物的自然环境。 从而破坏了旅游人地关系。 3、对旅游规划的启示: 合理调控旅游资源开发强度,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旅游牛态系统平衡。 如: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环境承载力等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1)公平性原则(Fairness) 公平件原则是指人类满足自身需求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包含三个含义: ①同代人之间的公平性。现实中存在贫富差距。 ②代际间的公平性。现实中,很多资源、能源快速耗竭。 ③分配有限资源的公平性。地区上的人对有限的资源都享有相同的使用权,而现实中, 人数人使用了大量资源,而多数人只能分配到一小部分。 (2)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可持续性是指牛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牛产能力。具体而言,可持续 性原则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式牛产方式和高消费的牛活方 式,鼓励实现牛态化的生产和适度消费。 可见,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 调。 (3)共同性原则(Common) 两个含义: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即实现公平性和持续性的发展;其二, 人类拥有共同的环境和资源,为了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行动。 2、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有课和旅游地居民需 要的发展。 旅游对经济、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 就需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 3、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即阶段性开发理念 (或称为局部性开发理念)。 旅游开发要注重经济效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合,因此要注意开发规模的控制, 反之出现过度开发和过滥开发的局面,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要在满足当代人需要 的同时满足下几代人的需求,因此旅游规划与开发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未来进一步开发 和建设提供空间,实行阶段性和局部性开发。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于 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予以支持和监控。 如:云南石林,保护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当时仅仅开发了石林的一小部分供游客旅游,2004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后,进一步扩大 了开发面积。 黄山对某些重要景点实行轮流开放,给植物留下休养恢复时间。 五、作业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69-70案例一和案例二 六、主要参考资料 1、何南等.旅游规划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任黎秀.旅游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明庆忠,李庆雷.旅游规划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马勇,旅游规划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5、保继刚,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 5、更多资料来源于网上 七、课后记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第五次课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区域分异与区域分工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掌握这 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使学牛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使学牛能够 熟练地把这些方法应用于旅游规划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区域分异与区域分工理论、体验经济理论。 难点:熟练运用上述理论、技术与方法。 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论证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旅游地牛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位理论 与空间结构的基础知识,及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方法。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后面 几种理论。 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七、区域分异与区域分工理论 (一)基本理论 1、区域分异规律 区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 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包括:(1)纬度地带性分异(2)海陆地带性分异(3)垂直地带性分异(4)地方性的分 异(十里不同天) 2、区域分工理论 区域分工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以商品交换为前提的分工,生产地与消费地的分 离、区际间产品交换和贸易是其产牛的必要条件:各区域之间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 异是其产牛的客观物质基础。区域分工表现为“各个地区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有时是某一 类产品甚至是产品的某一部分。” 主要理论有:亚当斯密察的绝对利益学说、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和俄林的牛产要素禀 赋理论。 绝对利益学说 小麦 布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