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现代企业管理 Page 1 of 18 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 课程学分: 课程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类 教材:《现代企业管理》,“十二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周梅妮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主要参考书 1.俞明南等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大连理工出版社,2006年10月: 陈弘主编:《现代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 陈国升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案例精析》,对外经贸出版社,2006年7月: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美)哈罗德孔茨著:《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一、课程内容概述 《现代企业管理》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 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现代企业管 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 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 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的实践。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是经济与管理 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 备的基本知识,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好比一座大楼的基础部分,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牢固的。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 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 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 础。 四、课程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讲授三个层次的管理内容,同时在授 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 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现代企业管理 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五、课程教学的方法 文献阅读、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模拟 六、考核方法 1.成绩评定总则 该课程考核采用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出勤及参与程度 占15%:作业25%:闭卷考试占60%。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在综合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 等基础上,依据课堂记录评定分数。 http://jpkc.l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
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 课程学分: 课程学时: 学时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类 教 材: 《现代企业管理》, 十二五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周梅妮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主要参考书 俞明南等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大连理工出版社, 年 月; 陈弘主编:《现代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 月; 陈国升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案例精析》,对外经贸出版社, 年 月; (美)斯蒂芬 罗宾斯著:《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哈罗德 孔茨著:《管理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一、课程内容概述 《现代企业管理》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 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现代企业管 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 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 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的实践。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是经济与管理 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 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好比一座大楼的基础部分,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牢固的。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 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 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 础。 四、课程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讲授三个层次的管理内容,同时在授 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 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现代企业管理 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五、课程教学的方法 文献阅读、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模拟 六、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总则 该课程考核采用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出勤及参与程度 占 ;作业 ;闭卷考试占 。 .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在综合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 等基础上,依据课堂记录评定分数。 教学大纲 - 现代企业管理 Page 1 of 18 http://jpkc.l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
教学大纲-现代企业管理 Page 2 of 18 3.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试依据试题评分标准或参考答案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集体对试卷进行评阅。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次 题目 讲课 自学 实 合计 验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者概述 2 4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2 第四章 现代企业管理与环境 第五章 现代企业管理决策 8 第六章 企业计划管理 第七章 组织与组织设计 第八章 领导与领导者 2 6 第九章 管理激励 2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6 第十一章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十二章 现代企业营销管理 2 2 第十三章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 第十四章 企业财务管理 2 2 4 合计 32 64 八、敏学大纲 第一: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述(4学时) 本章主要在明确了管理活动的基本问题基础上,阐述了管理活动的定义、属性和管理职 能,并阐述了管理者的有关内容。要求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管理者的角色、能力和素 质。 第一节:管理活动的基本问题 一管理解决的基本矛盾 1资源的有效性:2资源配置问题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1经济人:2.社会人:3.自我实现人:4.复杂人 第二节: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及属性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属性 二管理的职能 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5.创新 三管理的特性 1综合:2.科学性:3.艺术性:4.创造性:5.经济性 http://jpkc.l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
.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试依据试题评分标准或参考答案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集体对试卷进行评阅。 七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次 题 目 讲课 自学 实 验 合计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者概述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第四章 现代企业管理与环境 第五章 现代企业管理决策 第六章 企业计划管理 第七章 组织与组织设计 第八章 领导与领导者 第九章 管理激励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一章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十二章 现代企业营销管理 第十三章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 第十四章 企业财务管理 合计 八、教学大纲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述 ( 学时) 本章主要在明确了管理活动的基本问题基础上,阐述了管理活动的定义、属性和管理职 能,并阐述了管理者的有关内容。要求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管理者的角色、能力和素 质。 第一节:管理活动的基本问题 一 管理解决的基本矛盾 资源的有效性; 资源配置问题 二 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人; 复杂人 第二节 管理活动 一 管理的定义及属性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属性 二 管理的职能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三 管理的特性 综合; 科学性; 艺术性; 创造性; 经济性 教学大纲 - 现代企业管理 Page 2 of 18 http://jpkc.l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
教学大纲-现代企业管理 Page 3 of 18 四.管理者 1.管理者的层次 2.管理者的角色 3.管理者的技能 本章重点: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职能3.管理者的层次、角色和技能 本章难点:1.管理解决的基本矛盾2.管理者的角色 本章案例:杰克韦尔奇的管理创新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4学时) 理解伦理、道德基本含义:了解企业伦理学的意义,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认识企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懂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如何遵循企业道德。 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 人类是一种群居的动物,同时每个人又都想有个人的自由意志。既有普的一面,仁爱和 白律,又有恶的一面,自利和贪婪。 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就必须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是伦理。伦理最 初的自然形态就是风俗习惯。 道德就是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修养。 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法律,同时还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 范。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一、功利观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普的。 合理性: 如果行为能为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然就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 必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局限性: 没有考虑取得最大化利益的手段。 没有考虑所得利益的分配: 二、权利观 基本观点: 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合理性: 尊重人权,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局限性: 过高的保障期望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不可能完全一致。 三、公平观 基本观点: 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 视,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普的。 http://jpkc.l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
四 管理者 .管理者的层次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本章重点: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职能 管理者的层次、角色和技能 本章难点 管理解决的基本矛盾 管理者的角色 本章案例 杰克 韦尔奇的管理创新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学时) 理解伦理、道德基本含义;了解企业伦理学的意义,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认识企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懂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如何遵循企业道德。 第一节 管理与伦理道德 人类是一种群居的动物,同时每个人又都想有个人的自由意志。既有善的一面,仁爱和 自律,又有恶的一面,自利和贪婪。 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就必须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是伦理。伦理最 初的自然形态就是风俗习惯。 道德就是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修养。 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法律,同时还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 范。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一、功利观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合理性: 如果行为能为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然就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 必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局限性: 没有考虑取得最大化利益的手段。 没有考虑所得利益的分配。 二、权利观 基本观点: 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合理性: 尊重人权,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局限性: 过高的保障期望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不可能完全一致。 三、公平观 基本观点: 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 视,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教学大纲 - 现代企业管理 Page 3 of 18 http://jpkc.l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
教学大纲-现代企业管理 Page 4 of 18 何谓“公平公正“?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 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问题十分复杂。 四、综合观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普的。 合理性: 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局限性: 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 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与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 3结构变量: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确立道德准则: 3设定工作目标: 4对员工进行道德教有: 5,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6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贵任 1,社会责任的定义: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对社会所需承担的相应义务一一维护并提高 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两种社会责任观(古典观、社会经济观)。 3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第三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4学时) 在掌握信息基本知识基础上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意义,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过程,能把 有关信息管理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管理中。 第一节信惠及其特征 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 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信息生成过程。 http://ipkc.I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
何谓 公平公正 ?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 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问题十分复杂。 四、综合观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合理性: 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局限性: 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 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与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 道德发展阶段; 2 个人特征; 3 结构变量; 4 组织文化; 5 问题强度。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 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 确立道德准则; 3 设定工作目标; 4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5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6 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1 社会责任的定义;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对社会所需承担的相应义务――维护并提高 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 两种社会责任观(古典观、社会经济观)。 3 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第三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学时) 在掌握信息基本知识基础上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意义,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过程,能把 有关信息管理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管理中。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 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信息生成过程。 教学大纲 - 现代企业管理 Page 4 of 18 http://jpkc.l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
教学大纲-现代企业管理 Page 5 of 18 有用的信息具备一些特征: 首先,必须是质量较高的 其次,必须是及时的: 最后,必须是完全的和相关的。 第二节信意管理工作 信息采集: 信息加工: 信息的存储: 倍息的传播。 信息利用: 信息的反馈。 第三节信息化管理 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企业内部物料: 独立需求一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 相关需求一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 MRP的基本任务: 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相关需求) 恨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基本MRP的依据 主生产计划(MPS): 物料清单(BOM): 库存信息。 第四章:现代企业管理与环境(4学时) 在掌握企业经营环境的基本特点,认识企业环境在经营过程中的的重要意义,能结合企 业具体经营环境提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措施,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第一节企业的宏瘦环境 一、经济环境一一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形势 二、技术环境 三、政治法律环境 四、社会文化环境 五、历史条件和自然资源等 企业的行业环境 一、行业性质 二、行业的生命周期 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行业竞争格局 五、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 第三节企业的微观环境 http://jpkc.l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
有用的信息具备一些特征: 首先,必须是质量较高的; 其次,必须是及时的; 最后,必须是完全的和相关的。 第二节 信息管理工作 信息采集; 信息加工; 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传播; 信息利用; 信息的反馈。 第三节 信息化管理 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企业内部物料: 独立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 相关需求-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 的基本任务: 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 独立需求 导出相关物料 原材料、零部件等 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相关需求 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 订货 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 订货 的时间 基本 的依据; 主生产计划( ); 物料清单( ); 库存信息。 第四章:现代企业管理与环境( 学时) 在掌握企业经营环境的基本特点,认识企业环境在经营过程中的的重要意义,能结合企 业具体经营环境提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措施,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第一节 企业的宏观环境 一、经济环境 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形势 二、技术环境 三、政治法律环境 四、社会文化环境 五、历史条件和自然资源等 企业的行业环境 一、行业性质 二、行业的生命周期 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行业竞争格局 五、迈克尔 波特的 五力分析 第三节 企业的微观环境 教学大纲 - 现代企业管理 Page 5 of 18 http://jpkc.lcu.edu.cn/chengjiao/xdqygl/content/51.html 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