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卷二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莫言作品有数部上榜, 且占据了榜首位置,这给人一种错觉,文学在中国又重新金贵起来,甚至会产生 这样良好的愿望一一如果像莫言这样的作家的作品,能一直在畅销榜上该有多 好。读书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举国热爱文学的国度,该是多 么令人向往 但很快有泼冷水的人来了,发出了这样的提问,那些抢购莫言图书的人在莫言获 奖之前知道他是谁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价值不大,读者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在合适 的时间消费莫言,就像消费者被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而去购买某产品一样,诺奖这 个大广告铺天盖地,对莫言知之甚少或干脆不知莫言为何人的读者,去买几本莫 言的书来读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买莫言的书,谈论莫言的获奖,这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消费莫言,此前哪一位作 家获得诺奖,不是被这样追捧? 之所以强调要在正常范围内理性地消费莫言,是因为另外一种夸张的、过度的 带有魔幻色彩的消费行为正在围绕着莫言展开,甚至有不可控之势,比如在北京 城内有十多处豪宅的陈光标要赠送莫言房子;莫言家乡有人设想政府应投资6.7 亿元打造旅游带,宁可赔钱也要种万亩高粱;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竟然 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此外还有 人说,莫言的作品要收进教科书,莫言今年必上春晚……魔幻现实主义走出了莫 言的笔端,目前正在他身上一点点发生,“吃定莫言”的前景让不少人兴奋不已。 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谈论金钱要远远多于谈论文学,从帮他分析奖金 怎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 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拜金主义气息混合着被 强行提炼出来的国家主义自豪感,共同构成了一个怪异景象:莫言获奖的文学意 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莫言的文学成 就也不再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成为许多人消除文化自卑、宣扬政绩的工具 莫言获奖,一种较为理想的长远影响是,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 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 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 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而想要实 现这个理想的效果,必须要有强大的消费动力来推动,不消费莫言怎么成?
黑龙江省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卷二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莫言作品有数部上榜, 且占据了榜首位置,这给人一种错觉,文学在中国又重新金贵起来,甚至会产生 这样良好的愿望——如果像莫言这样的作家的作品,能一直在畅销榜上该有多 好。读书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举国热爱文学的国度,该是多 么令人向往。 但很快有泼冷水的人来了,发出了这样的提问,那些抢购莫言图书的人在莫言获 奖之前知道他是谁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价值不大,读者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在合适 的时间消费莫言,就像消费者被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而去购买某产品一样,诺奖这 个大广告铺天盖地,对莫言知之甚少或干脆不知莫言为何人的读者,去买几本莫 言的书来读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买莫言的书,谈论莫言的获奖,这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消费莫言,此前哪一位作 家获得诺奖,不是被这样追捧? 之所以强调要在正常范围内理性地消费莫言,是因为另外一种夸张的、过度的、 带有魔幻色彩的消费行为正在围绕着莫言展开,甚至有不可控之势,比如在北京 城内有十多处豪宅的陈光标要赠送莫言房子;莫言家乡有人设想政府应投资 6.7 亿元打造旅游带,宁可赔钱也要种万亩高粱;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竟然 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此外还有 人说,莫言的作品要收进教科书,莫言今年必上春晚……魔幻现实主义走出了莫 言的笔端,目前正在他身上一点点发生,“吃定莫言”的前景让不少人兴奋不已。 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谈论金钱要远远多于谈论文学,从帮他分析奖金 怎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 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拜金主义气息混合着被 强行提炼出来的国家主义自豪感,共同构成了一个怪异景象:莫言获奖的文学意 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莫言的文学成 就也不再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成为许多人消除文化自卑、宣扬政绩的工具。 莫言获奖,一种较为理想的长远影响是,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 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 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 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而想要实 现这个理想的效果,必须要有强大的消费动力来推动,不消费莫言怎么成?
消费莫言无非前面说过的两种方式,但就眼下的氛围看,指望以莫言一己之力来 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只是良好的愿望,癫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 魔症的漩涡里推。还好,莫言是清醒的,他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 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比如他辟谣说自己想在北京买 房,只不过是个玩笑,对家乡要种万亩髙粱的说法,他称不必当真。莫言在用自 己的方式给“莫言热”降温,可现实却是,不把莫言的剩余价值榨空,某些人是 绝对不会停手的 再过一些天,莫言的名字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而被 取消,人们在书店不再像买菜一样成筐地买莫言的书,那时,或许我们再谈谈莫 言,谈谈文学 (摘编自韩浩月《消费莫言的两种方式》 1.下列对于“消费莫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获奖后,人们争相抢购他的图书,不断谈论他获奖的是是非非,畅销书 排行榜上也有数部上榜且高居榜首,这里面有些情况属于在正常范围内理性消费 莫言。 B.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 体狂欢,这正是非理性过度消费莫言的实质所在 C.就眼下的氛围看,只能指望莫言亲自站出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否则,癫 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 D.随着时间的流逝,莫言的名字会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亿的投资因像 个笑话会被取消,种种情况表明,到那时莫言真正就会消费殆尽。 2.下列对“莫言获奖”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莫言的获奖可以使中国的文学重新“金贵”起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 的行列中去,形成一个热爱文学的国度。 B.莫言的文学成就不再单纯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是成为更多人消除文化自 卑的工具,这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C.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 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 和一种生活方式。 D.莫言的获奖为更多的商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可以从网络书店高价 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等,从 而得到更多利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有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 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这种无视别人尊严的说法令作者感到愤慨。 B.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人们几乎都在谈论金钱,从帮他分析奖金怎 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这种莫名兴奋的心理其实就是国家自豪 感掩盖下的拜金主义。 C.莫言的获奖可以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 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 D.在巨大的荣誉面前,莫言是一个清醒主义者,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 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消费莫言无非前面说过的两种方式,但就眼下的氛围看,指望以莫言一己之力来 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只是良好的愿望,癫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 魔症的漩涡里推。还好,莫言是清醒的,他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 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比如他辟谣说自己想在北京买 房,只不过是个玩笑,对家乡要种万亩高粱的说法,他称不必当真。莫言在用自 己的方式给“莫言热”降温,可现实却是,不把莫言的剩余价值榨空,某些人是 绝对不会停手的。 再过一些天,莫言的名字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 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而被 取消,人们在书店不再像买菜一样成筐地买莫言的书,那时,或许我们再谈谈莫 言,谈谈文学。 (摘编自韩浩月《消费莫言的两种方式》) 1.下列对于“消费莫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言获奖后,人们争相抢购他的图书,不断谈论他获奖的是是非非,畅销书 排行榜上也有数部上榜且高居榜首,这里面有些情况属于在正常范围内理性消费 莫言。 B.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 体狂欢,这正是非理性过度消费莫言的实质所在。 C.就眼下的氛围看,只能指望莫言亲自站出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否则,癫 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 D.随着时间的流逝,莫言的名字会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 亿的投资因像一 个笑话会被取消,种种情况表明,到那时莫言真正就会消费殆尽。 2.下列对“莫言获奖”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莫言的获奖可以使中国的文学重新“金贵”起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 的行列中去,形成一个热爱文学的国度。 B.莫言的文学成就不再单纯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是成为更多人消除文化自 卑的工具,这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C.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 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 和一种生活方式。 D.莫言的获奖为更多的商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可以从网络书店高价 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等,从 而得到更多利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有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 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这种无视别人尊严的说法令作者感到愤慨。 B.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人们几乎都在谈论金钱,从帮他分析奖金怎 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这种莫名兴奋的心理其实就是国家自豪 感掩盖下的拜金主义。 C.莫言的获奖可以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 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 D.在巨大的荣誉面前,莫言是一个清醒主义者,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 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 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 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 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 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 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ˆ髙于匡衡,可相国也 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 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 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 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 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 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 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 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 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 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 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 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 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窃戒属毋涕泣 窃: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审:反复推究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哀怜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丹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②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③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 ④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⑤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 ⑥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 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③⑤D.②⑤⑥ 6.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 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 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 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 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 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 太子是也。若乃器人③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 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 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 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 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 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 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 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 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 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 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 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 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臣窃戒属毋涕泣 窃: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 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反复推究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愍:哀怜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丹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 分)( ) 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②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③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 ④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⑤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 ⑥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6.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 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 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 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 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分) 译文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 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分) 译文: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吊万人冢 (唐)张蠙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8.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9.请赏析“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两句诗中“乱”、“孤” 二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雁阵 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东篱把酒黄昏后, ,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乙选考题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 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 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 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 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吊万人冢 (唐)张蠙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8.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请赏析“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两句诗中“乱”、“孤” 二字的妙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上》) (2)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 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正直 (美)罗林斯 在卡罗来纳的山地里,有一座孤儿院坐落在高处。隆冬时节,风雪交加,有时候 积雪堆得老高,将孤儿院与山下的村庄乃至整个外界完全隔断。云雾遮蔽了重重 峰峦,雪花飞旋着冲入山谷。在呼啸的寒风中,孤儿院的男孩们将一份份牛奶端 到育婴房去,一天得跑两趟呢。当他们走到育婴房门口的时候,手指冻得僵硬, 点儿都不听使唤了。 我秋天就到了那里。我需要安静,与世隔绝,好从事艰辛的创作。我需要山里的 凊风,把久居亚热带地区染上的疟疾吹散。我还想起家来,老惦着那十月间的枫 叶如火,那一垛垛玉米秫秸,南瓜成堆,黑胡桃林子,还有隆起的山丘。我住在 孤儿院的一间小屋里,距院农场有半英里,这一切尽收眼底。我住进去的时候, 要求派个男孩或男人帮我劈柴烧壁炉。头几天还算暖和,我在小屋的四周捡了点 木柴,没见人来,也就把这话给忘了 个傍晚,我正在打字,猛抬头不禁吃了一惊:有个男孩站在房门口,而跟我作 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这孩子大概有十二岁, 不过个子没那么大。他穿着一条工装裤,一件破旧的衬衣,光着两脚 他说:“我今天可以劈点儿木柴 我说:“可我请了孤儿院的孩子来劈。” 我就是。” “是你!可你还小呢 “劈柴禾可不论个头儿。”他说,“有的大孩子还劈不好呢。我在孤儿院劈了 好一阵子 我想像中出现了砍得乱七八糟的树枝子,供不上壁炉烧的。我一心在写作,没有 心思搭理他。话也说得有点生硬:“好了好了,去拿斧子吧。先劈劈再看吧 我关上门,继续写作。起先听见他拽木头,闹得我心烦。后来他动手劈柴了。他 劈得错落有致,不紧不慢,我很快就把他忘了,那斧声就跟一场绵绵细雨似的对 我全无干扰。我估计他劈了有一个半小时吧,因为这时我歇下来舒展一下身子, 听见他正走上门口的台阶,夕阳已渐渐沉没在远山的背后,壑谷间一片紫霭,颜 色比翠菊还浓。 这孩子说道:“我得去吃晚饭了,明晚再来。 我说:“我这就把你的工钱结了吧,”心想恐怕还得换个大孩子来。“一小时算 毛 “怎么都行。 我们一起来到屋后。只见满地都是劈好了的结结实实的木柴,简直令人咋舌。其 中有樱桃树的圆木干和杜鹃灌木的精根,就连盖小屋剩下的废松木和废栎木,也 都劈成了大块的木柴。 你可是跟大人劈得一样多了,”我说,“瞧这么一大堆,太好了。” 我端详着他,说真的,这还是头一回。他的头发呈玉米秫秸的颜色,两眼里一片 率真,像是山雨欲来的天空一一灰暗中透出那奇异的天蓝。我正说着,忽见他周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正 直 (美)罗林斯 在卡罗来纳的山地里,有一座孤儿院坐落在高处。隆冬时节,风雪交加,有时候 积雪堆得老高,将孤儿院与山下的村庄乃至整个外界完全隔断。云雾遮蔽了重重 峰峦,雪花飞旋着冲入山谷。在呼啸的寒风中,孤儿院的男孩们将一份份牛奶端 到育婴房去,一天得跑两趟呢。当他们走到育婴房门口的时候,手指冻得僵硬, 一点儿都不听使唤了。 我秋天就到了那里。我需要安静,与世隔绝,好从事艰辛的创作。我需要山里的 清风,把久居亚热带地区染上的疟疾吹散。我还想起家来,老惦着那十月间的枫 叶如火,那一垛垛玉米秫秸,南瓜成堆,黑胡桃林子,还有隆起的山丘。我住在 孤儿院的一间小屋里,距院农场有半英里,这一切尽收眼底。我住进去的时候, 要求派个男孩或男人帮我劈柴烧壁炉。头几天还算暖和,我在小屋的四周捡了点 木柴,没见人来,也就把这话给忘了。 一个傍晚,我正在打字,猛抬头不禁吃了一惊:有个男孩站在房门口,而跟我作 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这孩子大概有十二岁, 不过个子没那么大。他穿着一条工装裤,一件破旧的衬衣,光着两脚。 他说:“我今天可以劈点儿木柴。” 我说:“可我请了孤儿院的孩子来劈。” “我就是。” “是你!可你还小呢。” “劈柴禾可不论个头儿。”他说,“有的大孩子还劈不好呢。我在孤儿院劈了 好一阵子。” 我想像中出现了砍得乱七八糟的树枝子,供不上壁炉烧的。我一心在写作,没有 心思搭理他。话也说得有点生硬:“好了好了,去拿斧子吧。先劈劈再看吧。” 我关上门,继续写作。起先听见他拽木头,闹得我心烦。后来他动手劈柴了。他 劈得错落有致,不紧不慢,我很快就把他忘了,那斧声就跟一场绵绵细雨似的对 我全无干扰。我估计他劈了有一个半小时吧,因为这时我歇下来舒展一下身子, 听见他正走上门口的台阶,夕阳已渐渐沉没在远山的背后,壑谷间一片紫霭,颜 色比翠菊还浓。 这孩子说道:“我得去吃晚饭了,明晚再来。” 我说:“我这就把你的工钱结了吧,”心想恐怕还得换个大孩子来。“一小时算 一毛?” “怎么都行。” 我们一起来到屋后。只见满地都是劈好了的结结实实的木柴,简直令人咋舌。其 中有樱桃树的圆木干和杜鹃灌木的精根,就连盖小屋剩下的废松木和废栎木,也 都劈成了大块的木柴。 “你可是跟大人劈得一样多了,”我说,“瞧这么一大堆,太好了。” 我端详着他,说真的,这还是头一回。他的头发呈玉米秫秸的颜色,两眼里一片 率真,像是山雨欲来的天空——灰暗中透出那奇异的天蓝。我正说着,忽见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