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易江全凤妹校对简志斌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韵画意 王青 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且以中国画的形式来加以表 现的画种,以传统的中国戏曲人物入画,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当 代中国画画家韩羽先生曾说过:“中国戏,中国画,虽不同名,却是同姓,似是 姐妹。”二者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此土壤中的中国画和中国戏曲 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规律性,以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最能把中国特有 的那种东方艺术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自古以来,中国艺术就 直未停止对意象神韵追求的步伐,艺术创作对于美的要求不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 摹写,而是要走进人的内心,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要传神, 有韵味。若说中国画是静的艺术,那么中国戏曲就是动的艺术。在中国戏曲里, 意象是一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表“意”形式,戏曲中的道具及环 境不一定要准备得面面俱到,但是它所要营造的氛围、效果一定要表现出来。戏 曲舞台上往往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提炼和升华,它要表现的意蕴主 要在于演员的情景交融的唱、念、做、打之中。戏曲舞台在观众面前所呈现的是 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一个产生美的联想的世界。 中国戏曲人物画具有“三感”,即“动感”、“美感”、“情感”。戏曲中有很 多程式化的动作,如手、眼、身、发、步等表演程式的戏曲语言,这些动作都是 从生活中提炼而来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根据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有其不同的 动态。往往画家们可以抓住舞台上最精彩的一瞬,将一些富有动感美的典型瞬间 融入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在画面上。戏曲艺术是美的艺术,戏曲人物不论服 饰、妆容,还是表情、神态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中国画和戏曲都追求神似 重过形似,重在表意,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关键在于传神,将画面所表达的意味传 达给看画之人,从而产生共鸣。 我们鉴赏戏曲人物画时,“三味”(“韵味”、“趣味”、“戏味”)是重要的 标准。一幅优秀的戏曲画,这“三味”缺一不可。“韵味”指的是要充分表现出 戏中人的内心情感。“趣味”主要指的是人物造型要加上画家对其有意的加工改 造,或变型或夸张,而不是单纯的对其描摹。“戏味”体现的是中国戏曲独特的 艺术风采。戏曲本身就带有很高的符号性,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将 戏曲本身的戏曲语言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相融合。 不论是“三感”还是“三味”,可以说都是对中国戏曲人物画概括简练的总结 将戏曲与中国画两种传统艺术糅合起来,形成一种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魅力的新 艺术形式,它所体现的神韵和美感是对东方艺术最好的诠释。 在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中,戏曲画作品与戏曲表演是有一定差距的。戏曲画的 创作作品既可以是戏曲表演本身的真实写照,也可以是经过作者有意识的对戏曲 表演进行加工改造,从中提取一些元素或者是符号语言来进行的创作,在这个过 程中戏曲本身作为戏曲创作的母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曲演员程式化的妆
江西新余市 2015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易 江 全凤妹 校对简志斌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戏韵画意 王青 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且以中国画的形式来加以表 现的画种,以传统的中国戏曲人物入画,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当 代中国画画家韩羽先生曾说过:“中国戏,中国画,虽不同名,却是同姓,似是 姐妹。”二者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此土壤中的中国画和中国戏曲 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规律性,以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最能把中国特有 的那种东方艺术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自古以来,中国艺术就一 直未停止对意象神韵追求的步伐,艺术创作对于美的要求不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 摹写,而是要走进人的内心,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要传神, 有韵味。若说中国画是静的艺术,那么中国戏曲就是动的艺术。在中国戏曲里, 意象是一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表“意”形式,戏曲中的道具及环 境不一定要准备得面面俱到,但是它所要营造的氛围、效果一定要表现出来。戏 曲舞台上往往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提炼和升华,它要表现的意蕴主 要在于演员的情景交融的唱、念、做、打之中。戏曲舞台在观众面前所呈现的是 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一个产生美的联想的世界。 中国戏曲人物画具有“三感”,即“动感”、“美感”、“情感”。戏曲中有很 多程式化的动作,如手、眼、身、发、步等表演程式的戏曲语言,这些动作都是 从生活中提炼而来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根据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有其不同的 动态。往往画家们可以抓住舞台上最精彩的一瞬,将一些富有动感美的典型瞬间 融入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在画面上。戏曲艺术是美的艺术,戏曲人物不论服 饰、妆容,还是表情、神态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中国画和戏曲都追求神似 重过形似,重在表意,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关键在于传神,将画面所表达的意味传 达给看画之人,从而产生共鸣。 我们鉴赏戏曲人物画时,“三味”(“韵味”、“趣味”、“戏味”)是重要的 标准。一幅优秀的戏曲画,这“三味”缺一不可。“韵味”指的是要充分表现出 戏中人的内心情感。“趣味”主要指的是人物造型要加上画家对其有意的加工改 造,或变型或夸张,而不是单纯的对其描摹。“戏味”体现的是中国戏曲独特的 艺术风采。戏曲本身就带有很高的符号性,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将 戏曲本身的戏曲语言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相融合。 不论是“三感”还是 “三味”,可以说都是对中国戏曲人物画概括简练的总结。 将戏曲与中国画两种传统艺术糅合起来,形成一种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魅力的新 艺术形式,它所体现的神韵和美感是对东方艺术最好的诠释。 在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中,戏曲画作品与戏曲表演是有一定差距的。戏曲画的 创作作品既可以是戏曲表演本身的真实写照,也可以是经过作者有意识的对戏曲 表演进行加工改造,从中提取一些元素或者是符号语言来进行的创作,在这个过 程中戏曲本身作为戏曲创作的母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曲演员程式化的妆
容、脸谱、头饰和服饰,鲜艳的色彩,带有夸张性质和一定寓意的图案以及所扮 演角色的性格特征,这些都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十分入画 中国戏曲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戏曲人物画的表现方式也愈加丰 富,基于传统,在老戏的基础上人融入新的艺术观念加以创新,形成新的绘画创 作语言。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人物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人物画与中国戏曲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相 通性,它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且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有东方艺术独特的 神韵。 B.中国戏曲人物画具有“三感”(动感、美感、情感),戏曲中手、眼、身、 发、步等的表演动作都是程式化的,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C.一幅优秀的戏曲人物画是韵味、趣味、戏味缺一不可的作品,它要求将戏曲 语言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相融合,与戏曲一样充分表意。 D.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一种追求戏韵画意的艺术形式,关键之处在于传神,注重 将画面所表达的意味传达给观众,从而产生共鸣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和中国戏曲一样属于中国艺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都追求神似重过形 似,都追求意象神韵;都讲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形式。 B.画要传神,要有韵味,说的是画的创作不仅仅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摹写,而 且是要走进人的内心,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 C.戏曲艺术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而产生的,而演员的情景交融的 唱、念、做、打,就是其意蕴的表现形式 D.戏曲人物的服饰妆容、表情神态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人物表演的夸张 性和图案的寓意性都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人物画最能把中国特有的艺术神韵表现出来,它具有动感、美感、 情感的特点,欣赏时能借以产生一个美的联想世界。 B.戏曲画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戏曲艺术不同,其创作一方面参照戏曲表演本身, 方面需要对戏曲表演进行加工改造 C.将戏曲与中国画两种传统艺术糅合起来,会形成一种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魅力 的新艺术形式,它所体现的神韵和美感是最好的东方艺术 D.中国戏曲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人物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 入新的艺术观念,以形成新的绘画创作语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曾巩 臣闻三代之道,乡里有学。士之秀者,自乡升诸司徒,自司徒升诸学。大乐正论 其秀者,升诸司马。司马论其贤者,以告于王。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 位定然后禄之。论定然后官之者,郑康成云:谓使试守。任官然后爵之者,盖试 守而能任其官,然后命之以位也。其取士之详如此。 今陛下隆至德,昭大道,参天地,本人伦,兴学崇化,以风天下,唐虞用心,何 以加此?然患今之学校,非先王教养之法,今之科举,非先王选士之制。圣意卓 然,自三代以后,当途之君,未有能及此者也。臣以谓三代学校劝教之具,汉氏
容、脸谱、头饰和服饰,鲜艳的色彩,带有夸张性质和一定寓意的图案以及所扮 演角色的性格特征,这些都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十分入画。 中国戏曲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戏曲人物画的表现方式也愈加丰 富,基于传统,在老戏的基础上人融入新的艺术观念加以创新,形成新的绘画创 作语言。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人物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戏曲人物画与中国戏曲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相 通性,它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且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有东方艺术独特的 神韵。 B. 中国戏曲人物画具有“三感” (动感、美感、情感),戏曲中手、眼、身、 发、步等的表演动作都是程式化的,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C. 一幅优秀的戏曲人物画是韵味、趣味、戏味缺一不可的作品,它要求将戏曲 语言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相融合,与戏曲一样充分表意。 D. 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一种追求戏韵画意的艺术形式,关键之处在于传神, 注重 将画面所表达的意味传达给观众,从而产生共鸣。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画和中国戏曲一样属于中国艺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都追求神似重过形 似,都追求意象神韵;都讲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形式。 B. 画要传神,要有韵味,说的是画的创作不仅仅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摹写,而 且是要走进人的内心,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 C. 戏曲艺术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而产生的,而演员的情景交融的 唱、念、做、打,就是其意蕴的表现形式。 D. 戏曲人物的服饰妆容、表情神态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人物表演的夸张 性和图案的寓意性都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戏曲人物画最能把中国特有的艺术神韵表现出来,它具有动感、美感、 情感的特点,欣赏时能借以产生一个美的联想世界。 B. 戏曲画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戏曲艺术不同,其创作一方面参照戏曲表演本身, 一方面需要对戏曲表演进行加工改造。 C.将戏曲与中国画两种传统艺术糅合起来,会形成一种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魅力 的新艺术形式,它所体现的神韵和美感是最好的东方艺术。 D. 中国戏曲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人物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 入新的艺术观念,以形成新的绘画创作语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 曾巩 臣闻三代之道,乡里有学。士之秀者,自乡升诸司徒,自司徒升诸学。大乐正论 其秀者,升诸司马。司马论其贤者,以告于王。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 位定然后禄之。论定然后官之者,郑康成云:谓使试守。任官然后爵之者,盖试 守而能任其官,然后命之以位也。其取士之详如此。 今陛下隆至德,昭大道,参天地,本人伦,兴学崇化,以风天下,唐虞用心,何 以加此?然患今之学校,非先王教养之法,今之科举,非先王选士之制。圣意卓 然,自三代以后,当途之君,未有能及此者也。臣以谓三代学校劝教之具,汉氏
郡国太常察举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参用。今州郡京师有学,同于三代,而教养 选举非先王之法者,岂不以其遗素励之实行,课无用之空文,非陛下隆世教育人 材之本意欤!诚令州县有好文学、厉名节、孝悌谨顺、出入无悖者所闻,令佐升 诸州学,州谨察其可者上太学。以州大小为岁及人数之差,太学一岁,谨察其可 者上礼部,礼部谨察其可者籍奏。自州学至礼部,皆取课试,通一艺以上,御试 与否,取自圣裁。今既正三省诸寺之任,其都事主事掌故之属,旧品不卑,宜清 其选,更用士人,以应古义。遂取礼部所选之士,中第或高第者,以次使试守 满再岁或三岁,选择以为州属及县令丞。即有秀才异等,皆以名闻,不拘此制。 如此者谓之特举。其课试不用糊名誊录之法,使之通一艺以上者,非独采用汉制 而已 如臣之议为可取者,其教养选用之意,愿降明诏以谕之。得人失士之效,当信赏 罚以厉之。以陛下之所向,孰敢不虔于奉承?以陛下之至明,孰敢不公于考择? 行之以渐,循之以久,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举者,未 之闻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三代之道道:治国策略B.揆今之宜,理可参用揆:度量、观察 C.课无用之空文课:学习D.即有秀才异等即:就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 B.“秀才”,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文中是对儒生的称呼 C.“艺”有技能,才能之意,也有典籍之意。文中“一艺”指的是一种经书。 D.“掌故”文中是官职的名称,掌礼乐制度 6.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本文议论的重点是人才选拔制度,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优劣,文章首段引经 据典,指出察举制的优越性,观点鲜明。 B.作者盛赞皇帝的美德,提出要学习参考三代以来的察举制,认为科举制是舍 弃久已得到检验的选拔制度而崇尚无用的空文。 C.作者不尚空谈,而是明确提出“特举”这一人才选拔制度,这一制度比科举 制明显优越,有力地化解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D.曾巩希望自己的特举制度能得到皇帝的采纳,希望皇帝凭借自己的贤明与明 确的赏罚制度,实现人才兴盛、政通人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2)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小题 晚登江楼有怀 唐·李嘉祐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 8.诗歌首联与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赏析其表达作用。(5分)
郡国太常察举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参用。今州郡京师有学,同于三代,而教养 选举非先王之法者,岂不以其遗素励之实行,课无用之空文,非陛下隆世教育人 材之本意欤!诚令州县有好文学、厉名节、孝悌谨顺、出入无悖者所闻,令佐升 诸州学,州谨察其可者上太学。以州大小为岁及人数之差,太学一岁,谨察其可 者上礼部,礼部谨察其可者籍奏。自州学至礼部,皆取课试,通一艺以上,御试 与否,取自圣裁。今既正三省诸寺之任,其都事主事掌故之属,旧品不卑,宜清 其选,更用士人,以应古义。遂取礼部所选之士,中第或高第者,以次使试守, 满再岁或三岁,选择以为州属及县令丞。即有秀才异等,皆以名闻,不拘此制。 如此者谓之特举。其课试不用糊名誊录之法,使之通一艺以上者,非独采用汉制 而已。 如臣之议为可取者,其教养选用之意,愿降明诏以谕之。得人失士之效,当信赏 罚以厉之。以陛下之所向,孰敢不虔于奉承?以陛下之至明,孰敢不公于考择? 行之以渐,循之以久,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举者,未 之闻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臣闻三代之道 道:治国策略 B.揆今之宜,理可参用 揆:度量、观察 C.课无用之空文 课:学习 D.即有秀才异等 即:就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太学”,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 B.“秀才”,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文中是对儒生的称呼。 C.“艺”有技能,才能之意,也有典籍之意。文中“一艺”指的是一种经书。 D.“掌故”文中是官职的名称,掌礼乐制度。 6.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议论的重点是人才选拔制度,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优劣,文章首段引经 据典,指出察举制的优越性,观点鲜明。 B.作者盛赞皇帝的美德,提出要学习参考三代以来的察举制,认为科举制是舍 弃久已得到检验的选拔制度而崇尚无用的空文。 C.作者不尚空谈,而是明确提出“特举”这一人才选拔制度,这一制度比科举 制明显优越,有力地化解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D.曾巩希望自己的特举制度能得到皇帝的采纳,希望皇帝凭借自己的贤明与明 确的赏罚制度,实现人才兴盛、政通人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2)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小题。 晚登江楼有怀 唐·李嘉祐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 8.诗歌首联与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赏析其表达作用。(5 分)
9.结合颈联与尾联,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 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 情 (3)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 而动摇的心志。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最后的猎手子虚 在一大堆麻烦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后,我终于在那个雾霾笼罩的下午逃离西安, 启动登太白山穿大秦岭的行程。但两天前,我却在途中崴了脚,像一辆瘪了胎的 车,不得已滞留在猎人的木屋。我的脚踝肿得厉害,可猎人宽慰我说,等同伴回 转来,你跑得会像山上的麋鹿一样快。他采来草药,捣碎了敷在我肿痛的脚腕上 猎人说,睡一晚,明早醒来,如果你愿意,你就能跟着我去打猎了 打猎?能猎到什么? 猎人咧嘴笑:你想要打到野鸡,山兔,羊鹿,还是狼? 他的语气像是说,整个群山都是他的花园,你想要剪一支玫瑰,月季,还是菊花, 全凭你的心思啦。但我偏说,我早知道禁猎了,你能住在这山里,也是披着个猎 人的名头,没准儿你是偷偷摸摸住在山里的,恐怕猎枪早被收了。我意外地看见 猎人一改刚才的天真和得意,脸上现出那么羞涩的表情来,低头嘟哝:你说对了。 野物少了,枪没了,我这个猎人也没了。我一时有揭了别人短处的不安,就安慰 猎人说,若是你还能套住一只野兔,我就很知足了 猎人在这天早上唯一做的事,就是用埋在火塘里的火种点燃一些劈碎的木柴,使 火焰升起来,再在火上烧开水罐里的水,泡一壶浓浓的茶。猎人倒一碗茶给我, 又递过一大块锅盔,把一碟成盐和两根打蔫儿的青椒放在我俩之间。我确信这就 是我能得到的早餐了。我喝掉茶,再倒一碗茶,然后学猎人的样子,吃我的早餐 如果是在早先,我不止给你野兔汤,我该给你更好的吃食。他的语气不是歉意, 是平淡。好点的吃食是什么呢?我本想问,又忍住了。但山野寂静,我又从来没 像现在这样清闲、无所事事过,就努力在我和这个寡言的猎人之间找话。我说, 这锅盔我猜是你老婆烙的。猎人再次笑:老婆子在山下开饭馆,这个饼在店里卖 得火。猎人老婆开的小饭馆是政府用于搬迁的创业扶持项目。要不我死活不下山 的。猎人说,老婆子倒是喜欢山下,说人多,不用整天哑巴似的不说几句话。我 说:你呢,一个人跑来这山上?猎人再次露出难为情的样子:我待在山下会身子 疼、脑壳疼、骨头疼。帮不了老太婆的忙,还让她替我操心,惹她烦,她就放我 回山里住几天。 环顾简陋至极的木屋,我沉吟说,如果能找一份适合你的工作,你做不?猎人吃
9.结合颈联与尾联,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 情。 (3)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 , ”,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 而动摇的心志。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 题。(25 分) 最后的猎手 子虚 在一大堆麻烦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后,我终于在那个雾霾笼罩的下午逃离西安, 启动登太白山穿大秦岭的行程。但两天前,我却在途中崴了脚,像一辆瘪了胎的 车,不得已滞留在猎人的木屋。我的脚踝肿得厉害,可猎人宽慰我说,等同伴回 转来,你跑得会像山上的麋鹿一样快。他采来草药,捣碎了敷在我肿痛的脚腕上。 猎人说,睡一晚,明早醒来,如果你愿意,你就能跟着我去打猎了。 打猎?能猎到什么? 猎人咧嘴笑:你想要打到野鸡,山兔,羊鹿,还是狼? 他的语气像是说,整个群山都是他的花园,你想要剪一支玫瑰,月季,还是菊花, 全凭你的心思啦。但我偏说,我早知道禁猎了,你能住在这山里,也是披着个猎 人的名头,没准儿你是偷偷摸摸住在山里的,恐怕猎枪早被收了。我意外地看见 猎人一改刚才的天真和得意,脸上现出那么羞涩的表情来,低头嘟哝:你说对了。 野物少了,枪没了,我这个猎人也没了。我一时有揭了别人短处的不安,就安慰 猎人说,若是你还能套住一只野兔,我就很知足了。 猎人在这天早上唯一做的事,就是用埋在火塘里的火种点燃一些劈碎的木柴,使 火焰升起来,再在火上烧开水罐里的水,泡一壶浓浓的茶。猎人倒一碗茶给我, 又递过一大块锅盔,把一碟成盐和两根打蔫儿的青椒放在我俩之间。我确信这就 是我能得到的早餐了。我喝掉茶,再倒一碗茶,然后学猎人的样子,吃我的早餐。 如果是在早先,我不止给你野兔汤,我该给你更好的吃食。他的语气不是歉意, 是平淡。好点的吃食是什么呢?我本想问,又忍住了。但山野寂静,我又从来没 像现在这样清闲、无所事事过,就努力在我和这个寡言的猎人之间找话。我说, 这锅盔我猜是你老婆烙的。猎人再次笑:老婆子在山下开饭馆,这个饼在店里卖 得火。猎人老婆开的小饭馆是政府用于搬迁的创业扶持项目。要不我死活不下山 的。猎人说,老婆子倒是喜欢山下,说人多,不用整天哑巴似的不说几句话。我 说:你呢,一个人跑来这山上?猎人再次露出难为情的样子:我待在山下会身子 疼、脑壳疼、骨头疼。帮不了老太婆的忙,还让她替我操心,惹她烦,她就放我 回山里住几天。 环顾简陋至极的木屋,我沉吟说,如果能找一份适合你的工作,你做不?猎人吃
惊地看着我,张大嘴巴,你是说我能在山下打猎?山下除了人,鸡都见不到几只, 还能打猎?看来这哥们儿一心只在打猎上。我想起山下围栏开狩猎场的朋友,招 徕城里人玩狩猎游戏,如果让这个真正的猎人在那里教习游客狩猎,打打那些家 养的兔子、山鸡,不是让那些城里人玩的把戏更有真实感,顺便还把猎人给安置 了?于是我肯定地回答猎人,我能帮他找到打猎的营生。猎人笑,眼里完全是听 笑话的表情。 午后,我躺在一捆干草上晒太阳,在叮咚水声中朦胧睡去。醒来。又睡去。这天 晚饭时分,我打开我的背包,倒出里面的瓶瓶罐罐,一一开启,在地上摆了一大 片,我说我请客,晚饭不用做了。猎人也不谦让,从床下摸出一瓶酒,找来两只 碗倒上,我们就坐下吃喝。只是吃喝。我再次体会到面对一个语言金贵的人,安 静的可贵。我发现直到现在,猎人也没问过我的职业、我的家庭、我从哪里来这 样的话。即便我说要帮他找到狩猎的差事,他也想不到对我作言语上的考察。我 忽然领悟了这个猎人身上珍稀的沉静,这使他走出我心存假象的卑微,使他的样 子在我心里明亮起来,可敬起来。 第二天,我在鸟雀的吵闹声中醒来,耳畔碎银般明亮的鸟鸣声,璀璨的阳光透过 猎人没有窗帘的窗子射在我眼睛上,晃得我睁不开眼,真是一个奇异的陌生的早 上。我转动脚腕,不疼了,像是好了 你终于醒了。猎人站在门边看着我说,我都等你一个时辰了。你再不醒,菌子可 要候老了。我跟猎人走到一棵桦树后面,我先看见一棵巨大的菌子顶着露珠站在 那里。围着那棵大菌子,一片大小相仿的小菌子侍从似的向四周铺开去 猎人找来一堆干透的柴火,在离菌子三米的地方点燃,而后等待柴火燃尽,直到 火焰消失,只剩下一堆红火炭。猎人走到那片菌子边,蹲下,从腰间抽出小刀片, 先把那棵最大的菌子齐根割下,托在刀片上,捧到那堆红炭上,一棵又一棵的菌 子就这样被捧到火炭上,猎人顺势用刀尖刨开菌子,随着吱吱叫声,一股清冽的 香气升腾出来,向四周弥散。吱吱的叫声慢慢变小,菌子慢慢瘦小下去。猎人从 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倒出纸包里的盐和辣椒面,直到吱吱声最后消失,火炭从红 变成黑灰。随后我们吃掉火炭上全部的菌子。我们踢起潮润的土,掩埋了灰烬。 站起来。 太阳从桦树后面升腾起来,五彩斑斓,美不能言。 (摘编自《北京文学》2014年第12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猎人用草药医治“我”崴伤的脚踝,并保证说第二天就可以上山打猎,起初 “我”对他的医术表示怀疑,但第二天早上“我”的脚踝果然不疼了。 B.小说写第二天清晨“我”耳畔“碎银般明亮的鸟鸣声”,化听觉为视觉,生 动地表现了鸟雀鸣声的清亮细碎和自己一夜安眠后的愉悦舒畅 C.“我”想为猎人在山下找个打猎的营生,不仅是因为不忍看他独自在简陋的 木屋中艰苦生活,也是被他对打猎生活的热爱和留恋感动。 D.在“我”毫不留情地指出禁猎的事实后,猎人终于能够直面自己已经失去了 狩猎权利这一现实,不再自欺欺人地沉浸在天真和得意之中 小说以平静的语调,白描式的语言,表达了对猎人无法狩猎的深切同情,也 流露出对狩猎这一传统职业在当今日渐衰微的忧思。 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是怎样通过“我”来表现猎人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惊地看着我,张大嘴巴,你是说我能在山下打猎?山下除了人,鸡都见不到几只, 还能打猎?看来这哥们儿一心只在打猎上。我想起山下围栏开狩猎场的朋友,招 徕城里人玩狩猎游戏,如果让这个真正的猎人在那里教习游客狩猎,打打那些家 养的兔子、山鸡,不是让那些城里人玩的把戏更有真实感,顺便还把猎人给安置 了?于是我肯定地回答猎人,我能帮他找到打猎的营生。猎人笑,眼里完全是听 笑话的表情。 午后,我躺在一捆干草上晒太阳,在叮咚水声中朦胧睡去。醒来。又睡去。这天 晚饭时分,我打开我的背包,倒出里面的瓶瓶罐罐,一一开启,在地上摆了一大 片,我说我请客,晚饭不用做了。猎人也不谦让,从床下摸出一瓶酒,找来两只 碗倒上,我们就坐下吃喝。只是吃喝。我再次体会到面对一个语言金贵的人,安 静的可贵。我发现直到现在,猎人也没问过我的职业、我的家庭、我从哪里来这 样的话。即便我说要帮他找到狩猎的差事,他也想不到对我作言语上的考察。我 忽然领悟了这个猎人身上珍稀的沉静,这使他走出我心存假象的卑微,使他的样 子在我心里明亮起来,可敬起来。 第二天,我在鸟雀的吵闹声中醒来,耳畔碎银般明亮的鸟鸣声,璀璨的阳光透过 猎人没有窗帘的窗子射在我眼睛上,晃得我睁不开眼,真是一个奇异的陌生的早 上。我转动脚腕,不疼了,像是好了。 你终于醒了。猎人站在门边看着我说,我都等你一个时辰了。你再不醒,菌子可 要候老了。我跟猎人走到一棵桦树后面,我先看见一棵巨大的菌子顶着露珠站在 那里。围着那棵大菌子,一片大小相仿的小菌子侍从似的向四周铺开去。 猎人找来一堆干透的柴火,在离菌子三米的地方点燃,而后等待柴火燃尽,直到 火焰消失,只剩下一堆红火炭。猎人走到那片菌子边,蹲下,从腰间抽出小刀片, 先把那棵最大的菌子齐根割下,托在刀片上,捧到那堆红炭上,一棵又一棵的菌 子就这样被捧到火炭上,猎人顺势用刀尖刨开菌子,随着吱吱叫声,一股清冽的 香气升腾出来,向四周弥散。吱吱的叫声慢慢变小,菌子慢慢瘦小下去。猎人从 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倒出纸包里的盐和辣椒面,直到吱吱声最后消失,火炭从红 变成黑灰。随后我们吃掉火炭上全部的菌子。我们踢起潮润的土,掩埋了灰烬。 站起来。 太阳从桦树后面升腾起来,五彩斑斓,美不能言。 (摘编自《北京文学》2014 年第 12 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猎人用草药医治“我”崴伤的脚踝,并保证说第二天就可以上山打猎,起初 “我”对他的医术表示怀疑,但第二天早上“我”的脚踝果然不疼了。 B.小说写第二天清晨“我”耳畔“碎银般明亮的鸟鸣声”,化听觉为视觉,生 动地表现了鸟雀鸣声的清亮细碎和自己一夜安眠后的愉悦舒畅。 C.“我”想为猎人在山下找个打猎的营生,不仅是因为不忍看他独自在简陋的 木屋中艰苦生活,也是被他对打猎生活的热爱和留恋感动。 D.在“我”毫不留情地指出禁猎的事实后,猎人终于能够直面自己已经失去了 狩猎权利这一现实,不再自欺欺人地沉浸在天真和得意之中。 E.小说以平静的语调,白描式的语言,表达了对猎人无法狩猎的深切同情,也 流露出对狩猎这一传统职业在当今日渐衰微的忧思。 (2)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是怎样通过“我”来表现猎人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