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育学院附中2012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走穴(xue)半身不遂(su1)驯熟(xn)安土重迁( zhong) B.投奔(ben)惨绝人寰(yuan)蹩脚(bie)数典忘祖(shu) C.弭谤(m)心广体胖(pdng)畏葸(xi)椎心泣血(chu1) D.下载(z百i)长歌当哭(dang)罪愆(qian)风尘仆仆(p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漫骂义气风发流连殒身不恤 B.妆饰急不暇择蔓延浅尝辄止 C.盥洗细支末节暮霭道貌暗然 D.痉挛稍纵既逝发韧额手称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2011年5月2日,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于巴基斯坦北部的一个荒僻小山 村,真是死得其所。 C.近日,北京警方证实李双江之子驾车打人已遭刑拘。如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富二 代”“官二代”频频打人的现象 美国游泳天才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凭着他绝对过人的实力,如探囊取物般地轻松 夺得八枚金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龙年春晚求新求变,使得总导演哈文求教张艺谋、范曾、赵宝刚等“门外汉”。 B.“创建文明城,喜迎七城会”,南昌市政府为切实打好“两大战役、六大工程、十项专 项整治”的攻坚战,各机关单位提高了对各项工程的监督力度 C.我国的民营企业和制造业到了应该重视品牌、研究品牌的时候了,祝愿中国20年后有 更多的著名国际品牌 D.当前和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就业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劳动力 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A.备受市民关注的南昌快速公交专用道己全面竣工。车道为“一纵一横”:“一纵”贯 穿阳明路、八一大道、井冈山大道:“一横”途经洪城路、解放西路 B.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现在的许多文章,无论 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C.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D.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 面认为实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 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姨婆)。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 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大卫·科波菲尔》) B.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 翠庵为尼。(《红楼梦》)
江西省教育学院附中 2012 届高三 11 月月考(语文)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走穴(xué) 半身不遂(suí) 驯熟(xùn) 安土重迁(zhòng) B.投奔(bèn) 惨绝人寰(yuán) 蹩脚(bié) 数典忘祖(shù) C.弭谤(mí) 心广体胖(pàng) 畏葸(xǐ) 椎心泣血(chuí) D.下载(zǎi) 长歌当哭(dàng) 罪愆(qiān) 风尘仆仆(p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漫骂 义气风发 流连 殒身不恤 B.妆饰 急不暇择 蔓延 浅尝辄止 C.盥洗 细支末节 暮霭 道貌暗然 D.痉挛 稍纵既逝 发韧 额手称庆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 2011 年 5 月 2 日,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于巴基斯坦北部的一个荒僻小山 村,真是死得其所 ....。 C.近日,北京警方证实李双江之子驾车打人已遭刑拘。如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 ....了“富二 代”“官二代”频频打人的现象。 D.美国游泳天才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凭着他绝对过人的实力,如探囊取物 ....般地轻松 夺得八枚金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龙年春晚求新求变,使得总导演哈文求教张艺谋、范曾、赵宝刚等“门外汉”。 B.“创建文明城,喜迎七城会”,南昌市政府为切实打好“两大战役、六大工程、十项专 项整治”的攻坚战,各机关单位提高了对各项工程的监督力度。 C.我国的民营企业和制造业到了应该重视品牌、研究品牌的时候了,祝愿中国 20 年后有 更多的著名国际品牌。 D.当前和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就业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劳动力 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A.备受市民关注的南昌快速公交专用道已全面竣工。车道为“一纵一横”:“ 一纵”贯 穿阳明路、八一大道、井冈山大道;“一横”途经洪城路、解放西路。 B.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现在的许多文章,无论 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C.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D.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 面认为实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 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姨婆)。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 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大卫•科波菲尔》) B.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 翠庵为尼。(《红楼梦》)
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 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 (《堂吉诃德》) D.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 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又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 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何为国学 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 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 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 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 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 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 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 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 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 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 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 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 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 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 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 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 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 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 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 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学无分中西”意义上说,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所以有学者主张 慎用,而事实上它已广泛流行。 B.目前学界所言的“国学”,实际上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 指称的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C.广义的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 文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 章、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 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 (《堂吉诃德》) D.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 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又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 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何为国学 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 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 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 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 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 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 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 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 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 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 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 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 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 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 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 13000 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 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 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 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 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学无分中西”意义上说,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所以有学者主张 慎用,而事实上它已广泛流行。 B.目前学界所言的“国学”,实际上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 指称的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C.广义的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 文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 章、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 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 B.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 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 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D.“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 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 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集”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 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 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 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 到大阳,闻贼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 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 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 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 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 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 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 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 虎符,以绝奷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 、诗息虽在处尽心朝廷说意策随美献纳视事太年政化太行四年遗家为美报仇被惩 交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明宅丧无所归迢使洎影郡邸赙组千账 《后汉书·卷三一》)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部勒郡兵 勒:勒令 B.谠言善策 谠:美好的 C.郡内比室殷足 比室:家家户户 D.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坐:判处、定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 风之积也不厚 B.以诛暴立威 奉宣室以何年 C.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D.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 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 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 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D.“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 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 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集”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 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 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 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 到大阳,闻贼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 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 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 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 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 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 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 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 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后汉书•卷三一》)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部勒郡兵 勒:勒令 B.谠言善策 谠:美好的 C.郡内比室殷足 比室:家家户户 D.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坐:判处 、定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 风之积也不厚 B.以诛暴立威 奉宣室以何年 C.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D.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 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B.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 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C.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 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D.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 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2)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译文: (3)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 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 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8分) (1)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怀古》) 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 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 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 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B.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 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C.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 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D.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 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 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 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8 分) (1)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__。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 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 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 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 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 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 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槍下,数不清 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 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 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 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 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 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岀来那正向她逼 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 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 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 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 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 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 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 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 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一一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 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 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 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 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 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 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 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 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 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一一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 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 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6.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17.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答 18.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 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7分)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 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 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 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 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 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 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 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 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 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 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 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 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 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 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 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 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 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 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 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 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 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 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 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 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 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 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 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 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 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 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6.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 (4 分) 答: 17.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6 分) 答: 18.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 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7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