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第十一次模拟考试(5月月考)语文 试卷 2014.5.24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楔子(xi)隽永(judn)图穷匕(bi)见羽扇纶巾(guan) B.给予(j) 譬如(pi) 咄咄逼人(duo)乍暖还寒(za) C.翌日(yi)伺候(ci) 刽子手(kuai)残羹冷炙(zhi) D.眼睑(jin)瓜蔓(wan) 便溺(ni) 毁家纾难(sh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蜇居 副作用 指手画脚 屈指可数 B.妥帖 紧箍咒 披沙拣金 义愤填膺 C.凑合 哈密瓜 眼花缭乱 膏梁子弟 D.犄角 嘉奖令 两全齐美 仗义执言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本来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 B.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出名,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 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唯恐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C.在民进党和台联党“立委”全数缺席的情况下,由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题名 的颜大和将出任“检察总长”。 D.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 通业务的退休教师来指导教学工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兰州自来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自流沟附近的中石油兰州石化曾发生泄漏事故 致一些渣油和消防污水渗入地下造成的。 B.据英国《镜报》4月13日报道,英国利物浦市近来惊现长达60厘米的巨大 老鼠,甚至对鼠药免疫。 C.尽管京沪等一线城市在职干部都强调自己收入并不高,但在中西部一些地方 公务员看来,其收入已高于当地同等级别干部 D.自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来,促使欧盟和美国不断寻求有效制裁俄罗斯的方 式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 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B.国家食药监局官网特别挂出了《〈消炎利胆片说明书〉修订要求》,指出“本 品中苦木有小毒,不宜久服;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黄疸 上腹痛等症加重时应及时请外科医生诊治”。 C.我们都知道,说话是一门学问,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如何使别人 听取你的意见?更是一种奇妙的艺术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三第十一次模拟考试(5 月月考)语文 试卷 2014.5.24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 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3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楔子(xiē) 隽永(juàn)图穷匕(bǐ)见 羽扇纶巾(guān) B. 给予(jǐ) 譬如(pì) 咄咄逼人(duō) 乍暖还寒(zà) C. 翌日(yì) 伺候(cì) 刽子手(kuài) 残羹冷炙(zhì) D. 眼睑(jiǎn)瓜蔓(wàn) 便溺(nì) 毁家纾难(sh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蜇居 副作用 指手画脚 屈指可数 B.妥帖 紧箍咒 披沙拣金 义愤填膺 C.凑合 哈密瓜 眼花缭乱 膏梁子弟 D.犄角 嘉奖令 两全齐美 仗义执言 3. 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本来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 B. 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出名,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 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唯恐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C. 在民进党和台联党“立委”全数缺席的情况下,由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题名 的颜大和将出任“检察总长”。 D. 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 通业务的退休教师来指导教学工作。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兰州自来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自流沟附近的中石油兰州石化曾发生泄漏事故 致一些渣油和消防污水渗入地下造成的。 B. 据英国《镜报》4 月 13 日报道,英国利物浦市近来惊现长达 60 厘米的巨大 老鼠,甚至对鼠药免疫。 C. 尽管京沪等一线城市在职干部都强调自己收入并不高,但在中西部一些地方 公务员看来,其收入已高于当地同等级别干部。 D. 自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来,促使欧盟和美国不断寻求有效制裁俄罗斯的方 式。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 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B. 国家食药监局官网特别挂出了《〈消炎利胆片说明书〉修订要求》,指出“本 品中苦木有小毒,不宜久服;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黄疸、 上腹痛等症加重时应及时请外科医生诊治”。 C. 我们都知道,说话是一门学问,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如何使别人 听取你的意见?更是一种奇妙的艺术
D.要提髙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工会,让 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 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中国 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于 是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 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30年间集 中体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 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所以,这次危机给了我 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它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统一。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 “中”、“和”、“容”,即中庸、和谐、包容。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 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 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需要人来实现,人恰恰可以由“尽心” 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 当然,过分强调“天命”,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需 要特别指出,儒家传统中还有一支主张“天人交胜”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 王夫之等,他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 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规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道法自然”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认为万物 与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联系的,反对人为、机心,主张顺道而为,复归于朴,提倡 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 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最有中国特色的莫 过于禅宗。禅宗集中体现了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德礼义的吸收和对 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 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这些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度”就是分寸, 就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 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这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 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特别伟大的一点 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 籍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 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 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 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 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 无主义的种种错误 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要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工会,让 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 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中国 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于 是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取得了西方 100 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 100 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 30 年间集 中体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 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所以,这次危机给了我 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它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统一。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 “中”、“和”、“容”,即中庸、和谐、包容。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 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 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需要人来实现,人恰恰可以由“尽心” 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 当然,过分强调“天命”,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需 要特别指出,儒家传统中还有一支主张“天人交胜”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 王夫之等,他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 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规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道法自然”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认为万物 与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联系的,反对人为、机心,主张顺道而为,复归于朴,提倡一 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 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最有中国特色的莫 过于禅宗。禅宗集中体现了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德礼义的吸收和对 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 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这些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度”就是分寸, 就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 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这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 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特别伟大的一点。 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 籍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 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 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 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 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 无主义的种种错误。 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不能走工业化的道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 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 B.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而它们的宗旨和追求是完全 样的 C.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 主张天道即人道,强调人事,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荀子、王夫之等人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 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要尊重自然规律,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相等 的 7.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到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 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都是因为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 题 B.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磨合,终于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 演变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 C.从某种角度上说,全球金融危机也是中国谋求更好的发展的一个机遇 D.一个“度”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因而也 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也集中体现了西方100 多年的环境污染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不顾现有国情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 老路。 B.“度”体现出的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 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民族特别伟大的原因。 C.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 以中庸、和谐、包容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D.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从容有度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节制人的无限欲 望,使人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它比工业文明更为先进。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乎人。翱 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 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 来,如慕佀,将登于梁目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 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至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 飞而栖其树巅。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 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 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 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 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抆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 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 曾变移焉
A.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不能走工业化的道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 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 B.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而它们的宗旨和追求是完全 一样的。 C. 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 主张天道即人道,强调人事,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 荀子、王夫之等人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 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要尊重自然规律,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相等 的。 7.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到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 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都是因为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 题。 B.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磨合,终于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 演变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 C.从某种角度上说,全球金融危机也是中国谋求更好的发展的一个机遇。 D.一个“度”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因而也 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取得了西方 100 多年的经济成果,也集中体现了西方 100 多年的环境污染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不顾现有国情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 老路。 B.“度”体现出的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 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民族特别伟大的原因。 C.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 以中庸、和谐、包容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D. 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从容有度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节制人的无限欲 望,使人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它比工业文明更为先进。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乎人。翱 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 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 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 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至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 飞而栖其树巅。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 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 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 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 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挍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 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 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 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平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 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目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貌若营群 营:迷惑 B.而延颈喔 延:伸长 咿C特伴 义而介焉者 介:独 D.尚不与俦焉 俦:做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而又狎乎人 既来而管恶截冠雄鸡 胡为乎逞逞欲何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其一日见食命侣 客鸡义勇超于群 其孰能讥之乎 师不必贤于弟子 11.选择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 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 B.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 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 C.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 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 D.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 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 第Ⅱ卷(共117分) 四、(28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4分) (2)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4分) (3)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题目(8分) 泊岳阳城下 杜甫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 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 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 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貌若营群 营:迷惑 B.而延颈喔 咿 延:伸长 C.义而介焉者 介:独 特 D.尚不与俦焉 俦:做 伴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11.选择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 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 B. 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 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 C. 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 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 D. 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 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 第Ⅱ卷(共 117 分) 四、(28 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4 分) (2)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4 分) (3)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4 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题目(8 分)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泊岳阳城下》是杜甫晚年兵荒马乱、流离失所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 作 (1)首联意境壮阔,而颔联则意境凄寒,作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4 分) (2)“鲲鹏图南”的典故出自哪里?用此典故的用意是什么?(4分) 14.古诗文默写(8分) (1)户庭无尘 杂 复得返自 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2)仰观宇宙之大,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谁怕? (苏轼《定风波》) (4)开琼筵以坐花, 。不有佳 咏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名著阅读(6分) 1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堂吉诃德和桑丘在路上遇到了先前解救过的牧童,牧童向堂吉诃德讲述了自 己后来的遭遇,请求堂吉诃德为他报仇。(《堂吉诃德》) B.仲弓问孔子“何为仁”时,孔子告诉他“仁”就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 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 C.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 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加西莫多抢走。刚巧皇家卫队 经过此地,近卫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巴 黎圣母院》) D.《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査封后,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 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家》) 16.简答题。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①《三国演义》中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 的是哪个人的经历?请概括主要情节 ②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大师 聂鑫森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泊岳阳城下》是杜甫晚年兵荒马乱、流离失所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 作。 (1)首联意境壮阔,而颔联则意境凄寒,作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4 分) (2)“鲲鹏图南”的典故出自哪里?用此典故的用意是什么?(4 分) 14.古诗文默写(8 分) (1)户庭无尘 杂, 。 ,复得返自 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 ,谁怕? 。 (苏轼《定风波》) (4)开琼筵以坐花, 。不有佳 咏,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名著阅读(6 分) 1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堂吉诃德和桑丘在路上遇到了先前解救过的牧童,牧童向堂吉诃德讲述了自 己后来的遭遇,请求堂吉诃德为他报仇。(《堂吉诃德》 ) B.仲弓问孔子“何为仁”时,孔子告诉他“仁”就是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 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 C.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 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加西莫多抢走。刚巧皇家卫队 经过此地,近卫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巴 黎圣母院》) D.《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后,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 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家》) 16.简答题。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 分) ①《三国演义》中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 的是哪个人的经历?请概括主要情节。 ②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大 师 聂鑫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