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一诗歌鉴赏专题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黄庭坚 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 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1)“人生莫放酒杯干”,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诗词名句很多,请按如下要求举出一例。(4 分) 作者 篇名: 名句 (2)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塑造了一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或“及时行乐”)、近乎“狂人”的 隐士形象。词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抵触 哈尔滨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问题。(8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 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2.(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 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2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 自由的精神。(2分)
黑龙江省各地区 2009 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 200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黄庭坚 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 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1)“人生莫放酒杯干”,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诗词名句很多,请按如下要求举出一例。(4 分) 作者: 篇名: 名句: (2)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10. (1)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塑造了一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或“及时行乐”)、近乎“狂人”的 隐士形象。词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抵触。 哈尔滨师大附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问题。(8 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 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 分) (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2.(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 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2 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 自由的精神。(2 分)
(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 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 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 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分)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15.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15.答案:(1)用的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作者 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 (2)满腹愁绪,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让作者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 加沉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干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
(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 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 指皇帝及佞臣)(1 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 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 分)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2009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15.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4 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 分) 15.答案:(1)用的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作者 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 (2)满腹愁绪,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让作者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 加沉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
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2分)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3.(8分) (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表达愁绪:(1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 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1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 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 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2分)
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2 分)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 分) 2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 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 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3.(8 分) (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表达愁绪;(1 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 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1 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 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 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 的意境。(2 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2 分)
24.(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 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辅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泰蓝的描绘写出了山雨 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 绘山雨的特征。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 中的喜雨和雨后的“奇”雨之情。 大庆铁人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①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3分) ②这首诗中颔联对仗工整,其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5分) 14.①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情 ②描写了初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 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 黑龙江兴凯湖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综合测试 12.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舂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 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 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行文顺序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抒发的情感。(4分) 答 12(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 采用的是倒叙(2分)。《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 写别后重逢(2分)。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 哀愁(2分)。《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 惊喜之情(2分)
24.(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 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辅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泰蓝的描绘写出了山雨 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 绘山雨的特征。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 中的喜雨和雨后的“奇”雨之情。 大庆铁人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①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3 分) ②这首诗中颔联对仗工整,其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5 分) 14.①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情。 ②描写了初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 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 黑龙江兴凯湖高级中学 2009 届高三综合测试 12. 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 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 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行文顺序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抒发的情感。(4 分) 答: 12(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 采用的是倒叙(2 分)。《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 写别后重逢(2 分)。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 哀愁(2 分)。《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 惊喜之情(2 分)
晏几道《临江仙》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 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 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 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 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 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 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 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 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 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 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 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 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 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 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 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 是“春恨”的原由。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苹、云”中的 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 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见时的形 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 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涩, 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 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 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己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 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 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 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苹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 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 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一一对过去欢乐生活 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 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晏几道和《鹧鸪天》 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世称小晏,有《小山词》存 世。晏几道出身贵胄,虽身为故相之子,却不愿依仗父兄余荫和故旧援引,谋求个人仕途的 升迁,而是耿介自守,独持清节,不为时流所动。黄庭坚曾把晏几道的性格戏言为“四痴”: 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 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 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在北宋变化纷争的政治局势中,幸进者飞黄腾达,识时者缄口避祸,而小晏却“常欲轩 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正是因为其“纵驰不羁”、“尚气磊落”的性格和言行,使其“遂 陆沉于下位”。正如小山自己所言:“我槃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
晏几道《临江仙》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 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 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 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 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 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 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 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 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 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 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 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 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 ,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 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 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 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 是“春恨”的原由。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苹、云”中的 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 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见时的形 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 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涩, 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 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 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 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 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 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苹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 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 一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 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 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晏几道和《鹧鸪天》 晏几道(1038 —1110 ),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世称小晏,有《小山词》存 世。晏几道出身贵胄,虽身为故相之子,却不愿依仗父兄余荫和故旧援引,谋求个人仕途的 升迁,而是耿介自守,独持清节,不为时流所动。黄庭坚曾把晏几道的性格戏言为“四痴”: “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 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 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在北宋变化纷争的政治局势中,幸进者飞黄腾达,识时者缄口避祸,而小晏却“常欲轩 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正是因为其“纵驰不羁”、“尚气磊落”的性格和言行,使其“遂 陆沉于下位”。正如小山自己所言:“我槃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