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一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 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 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 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 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 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己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 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 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 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 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 达率万余人自后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 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 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 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 时。(北宋曾巩《唐论》)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祚已终 祚:皇位国统 B.乃率兵略徇西河徇:巡行 C.各舍仗而走 仗:兵器 D.径薄城下 溥:逼近,迫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②大王来何操 B.①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 ②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①咸疑不克,而竟下之 ②有志者事竟成 D.①及高祖之守太原 ②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A①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B①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 ②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c①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
黑龙江省各地区 2009 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 200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 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 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 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 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 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 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 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 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 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 达率万余人自后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 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 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 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 时。 (北宋曾巩《唐论》)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隋祚.已终 祚 :皇位国统 B.乃率兵略徇.西河 徇 :巡行 C.各舍仗.而走 仗:兵器 D.径薄.城下 薄:逼近,迫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②大王来何.操 B.①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 ②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①咸疑不克,而竟.下之 ②有志者事竟.成 D.①及高祖之.守太原 ②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 A.①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B.①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 ②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C.①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
②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D.①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 ②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十八岁时就已胸藏韬略,颇有政治远见了。他在举事之前就礼贤下士疏财交友,为 举大事储备人才资源。 B在起义遇阻时,李世民的父亲准备回师太原再作打算,李世民从战略的高度认为占领咸阳 才是“自全”之策 C.李世民率师入关,夺取永丰仓,打开粮仓救济穷人:并收容各部义军,准备进攻京城。面 对这个城市,高祖非常高兴,并在不久后,封李世民为秦国公。 D.李世民能在李唐建国中建立卓越功勋,起到关键作用,既是由于他有卓越的军事智慧才能 和勇敢无畏的非凡魄力,更是由于他有顺应时代要求的政治远见。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 译文 (2)(3分)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译文 (3)(2分)诎己从谏,仁心爱人 译文 5.B(徇:夺取)6.A(A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什么”B前一个“为 是动词,意为“担任”;后一个“为”是介词“替”:C两个“竟”都是副 词,前一个意为“竟然”,后一个意为“终于”;D两个“之”都是助词 前一个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意为“的”。) 7.B(A①说明李世民的年龄②表现李世民的政治远见。C①②都能表现 李世民的政治远见。D①②都表现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8.C(不是率师入关,而是请求。) 9. (1)不久,隋将段达果然率领一万多人马来到了,等越过三王陵之后,便 让伏兵攻击他们,结果段达大败 (2)这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 (3)他屈折自己,听从劝谏,心地仁厚,爱惜百姓。 哈尔滨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临川靖惠王宏字宣达,文帝第六子也。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仕齐为北中郎桂阳 E功曹史。宣武之难,兄弟皆被收。道人释惠思藏宏。及武帝师下,宏至新林奉迎。建康平, 为中护军,领石头戍事。天监元年,封临川郡王,位扬州刺史,加都督。 四年,武帝诏宏都督诸军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领皆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 百数十年所未之有。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宏部分乖方,多违朝制,诸将欲乘胜深入,宏
②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D.①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 ②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世民十八岁时就已胸藏韬略,颇有政治远见了。他在举事之前就礼贤下士疏财交友,为 举大事储备人才资源。 B.在起义遇阻时,李世民的父亲准备回师太原再作打算,李世民从战略的高度认为占领咸阳 才是“自全”之策。 C.李世民率师入关,夺取永丰仓,打开粮仓救济穷人;并收容各部义军,准备进攻京城。面 对这个城市,高祖非常高兴,并在不久后,封李世民为秦国公。 D.李世民能在李唐建国中建立卓越功勋,起到关键作用,既是由于他有卓越的军事智慧才能 和勇敢无畏的非凡魄力,更是由于他有顺应时代要求的政治远见。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分)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 译文: (2)(3 分)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译文: (3)(2 分)诎己从谏,仁心爱人。 译文: 5.B (徇:夺取) 6.A (A 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什么” B 前一个“为” 是动词,意为“担任”;后一个“为”是介词“替”; C 两个“竟”都是副 词,前一个意为“竟然”,后一个意为“终于”; D 两个“之”都是助词, 前一个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意为“的”。) 7.B (A ① 说明李世民的年龄 ②表现李世民的政治远见。C①②都能表现 李世民的政治远见。D①②都表现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8.C (不是率师入关,而是请求。) 9. (1)不久,隋将段达果然率领一万多人马来到了,等越过三王陵之后,便 让伏兵攻击他们,结果段达大败。 (2)这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 (3)他屈折自己,听从劝谏,心地仁厚,爱惜百姓。 哈尔滨师大附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临川靖惠王宏字宣达,文帝第六子也。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仕齐为北中郎桂阳 王功曹史。宣武之难,兄弟皆被收。道人释惠思藏宏。及武帝师下,宏至新林奉迎。建康平, 为中护军,领石头戍事。天监元年,封临川郡王,位扬州刺史,加都督。 四年,武帝诏宏都督诸军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领皆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 百数十年所未之有。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宏部分乖方,多违朝制,诸将欲乘胜深入,宏
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召诸将欲议旋师。吕僧珍曰:"知难而退,不亦善乎。·宏曰:"我 亦以为然。”柳惔曰:“自我大众所临,何城不服,何谓难乎?″裴邃曰:“是行也,固敌是 求,何难之避?″马仙埤曰:“王安得亡国之言。天子扫境内以属王,有前死一尺,无却生 。”昌义之怒须尽磔,日:“吕僧珍可斩也。岂有百万之师,轻言可退,何面目得见圣主 乎『朱僧勇、胡辛生拔剑而起曰:“欲退自退,下官当前向取死『议者已罢,僧珍谢诸将 曰:“殿下昨来风动,意不在军,深恐大致沮丧,欲使全师而反。”又私裴邃曰:“王非止全 无经略,庸怯过甚。吾与言军事,都不相入。观此形势,岂能成功。”宏不敢便违群议,停 军不前。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武谓 韦叡也。僧珍叹曰:“使始兴、吴平为元帅,我相毗辅,中原不足平。今遂敌人见欺如此。 乃欲遣裴邃分军取寿阳,大众停洛口。宏固执不听,乃令军中曰:“人马有前行者斩。”自是 军政不和,人怀愤怒。 张惠绍次下邳,号令严明,所至独克,下邳人多有欲来降。惠绍曰:“我若得城,诸卿 皆是国人;若不能破贼,徒令公等失乡,非朝廷吊人本意也。今且安堵复业,勿妄自辛苦。 降人咸悦 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 而归。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强壮仅得脱身。宏乘小船济江,夜至白石垒,款城 门求入。临汝侯登城谓曰:“百万之师,一朝奔溃,国之存亡,未可知也。恐奸人乘间为变, 城门不可夜开。”宏无辞以对,乃缒食馈之。惠绍闻洛口败,亦退军。 宏自洛口之败,常怀愧愤,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屡为有司所奏,帝每贳之。 宏未几复为司徒。普通元年,迁太尉、扬州刺史,侍中如故。七年四月薨,自疾至薨, 舆驾七出临视。及薨,谥日靖惠。 宏都下有数十邸出悬钱立券,每以田宅邸店悬上文券,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都下东
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召诸将欲议旋师。吕僧珍曰:“知难而退,不亦善乎。”宏曰:“我 亦以为然。”柳惔曰:“自我大众所临,何城不服,何谓难乎?”裴邃曰:“是行也,固敌是 求,何难之.避?”马仙琕曰:“王安得亡国之言。天子扫境内以属王,有前死一尺,无却生 一寸。”昌义之怒须尽磔,曰:“吕僧珍可斩也。岂有百万之师,轻言可退,何面目得见圣主 乎!”朱僧勇、胡辛生拔剑而起曰:“欲退自退,下官当前向取死!”议者已罢,僧珍谢诸将 曰:“殿下昨来风动,意不在军,深恐大致沮丧,欲使全师而反。”又私裴邃曰:“王非止全 无经略,庸怯过甚。吾与言军事,都不相入。观此形势,岂能成功。”宏不敢便违群议,停 军不前。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武谓 韦叡也。僧珍叹曰:“使始兴、吴平为元帅,我相毗辅,中原不足平。今遂敌人见欺如此。” 乃欲遣裴邃分军取寿阳,大众停洛口。宏固执不听,乃令军中曰:“人马有前行者斩。”自是 军政不和,人怀愤怒。 张惠绍次下邳,号令严明,所至独克,下邳人多有欲来降。惠绍曰:“我若得城,诸卿 皆是国人;若不能破贼,徒令公等失乡,非朝廷吊人本意也。今且安堵复业,勿妄自辛苦。” 降人咸悦。 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 而归。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强壮仅得脱身。宏乘小船济江,夜至白石垒,款城 门求入。临汝侯登城谓曰:“百万之师,一朝奔溃,国之存亡,未可知也。恐奸人乘间为变, 城门不可夜开。”宏无辞以对,乃缒食馈之。惠绍闻洛口败,亦退军。 宏自洛口之败,常怀愧愤,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屡为有司所奏,帝每贳之。 宏未几复为司徒。普通元年,迁太尉、扬州刺史,侍中如故。七年四月薨,自疾至薨, 舆驾七出临视。及薨,谥曰靖惠。 宏都下有数十邸出悬钱立券,每以田宅邸店悬上文券,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都下东
土百姓,失业非一。帝后知,制悬券不得复驱夺,自此后贫庶不复失居业。晋时有钱神论 豫章王综以宏贪吝,遂为钱愚论,其文甚切。帝知以激宏,宣旨与综:“天下文章何限,那 忽作此?”虽令急毁,而流布已远,宏深病之,聚敛稍改。(选自《南史》卷五-,有删节)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次洛口 次:驻扎 B.何难之避 之:助词,主谓之间,无义 C.遗以巾帼 以:介词,把 D.乃缒食馈之缒:用绳子拴着往下放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萧宏“恃(武帝)宠而为”的一项是 ①及武帝师下,宏至新林奉迎 ②宏部分乖方,多违朝制 ③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④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 ⑤自疾至薨,舆驾七出临视 ⑥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宏是染武帝的弟弟,曾被封为临川郡王。他虽没有才干,但凭借宗室近亲的身份 先后担任扬州刺史,加都督等职,即便在统率大军北伐失败后,仍然能够继续担任 侍中、司徒等要职。 B.天监四年,萧宏率领精锐部队进攻北魏。军容严整,北方人认为是一百多年来从来 未有过的,但他畏敌如虎,胆怯不进,被北魏人讥为“萧娘” C.张惠绍在下邳统车,号令严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下邳百姓前来归降,张惠绍 推行人性化的招降政策,处处为民着想,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但是洛口大军失败后 他的努力也前功尽弃了 D.萧宏极其贪财,曾经出借高利贷,用百姓的房屋做抵押,到期后就将原来的主人驱 逐出去,夺取田宅。萧宏仗势敛财,官运亨通,皆与梁武帝国对弟弟的纵容是分不 开的。 第Ⅱ卷主观题(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马仙埤曰:“王安得亡国之言。天子扫境内以属王,有前死一尺,无却生一寸 译文 (2)天下文章何限,那忽作此?”虽令急、毁,而流布已远,宏深病之,聚敛稍改 译文 8.B[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9.B①迎接武帝大军,非恃宠而为:④别人冒用他的名义,不是他所为:⑤表示武帝与他 的兄弟情深] 10.A[“能够继续担任侍中、司徒”,继续担任的是司徒,洛口之败后不久又担任司徒] 11.(1)马仙埤说:“王爷怎么能有这样的亡国之言,天子将扫平境内(的任务)交付给王
土百姓,失业非一。帝后知,制悬券不得复驱夺,自此后贫庶不复失居业。晋时有钱神论, 豫章王综以宏贪吝,遂为钱愚论,其文甚切。帝知以激宏,宣旨与综:“天下文章何限,那 忽作此?”虽令急毁,而流布已远,宏深病之,聚敛稍改。(选自《南史》卷五一,有删节)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军次.洛口 次:驻扎 B.何难之.避 之:助词,主谓之间,无义 C.遗以.巾帼 以:介词,把 D.乃缒.食馈之 缒:用绳子拴着往下放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萧宏“恃(武帝)宠而为”的一项是 ( ) ①及武帝师下,宏至新林奉迎 ②宏部分乖方,多违朝制 ③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 ④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 ⑤自疾至薨,舆驾七出临视 ⑥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宏是染武帝的弟弟,曾被封为临川郡王。他虽没有才干,但凭借宗室近亲的身份 先后担任扬州刺史,加都督等职,即便在统率大军北伐失败后,仍然能够继续担任 侍中、司徒等要职。 B.天监四年,萧宏率领精锐部队进攻北魏。军容严整,北方人认为是一百多年来从来 未有过的,但他畏敌如虎,胆怯不进,被北魏人讥为“萧娘”。 C.张惠绍在下邳统车,号令严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下邳百姓前来归降,张惠绍 推行人性化的招降政策,处处为民着想,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但是洛口大军失败后, 他的努力也前功尽弃了。 D.萧宏极其贪财,曾经出借高利贷,用百姓的房屋做抵押,到期后就将原来的主人驱 逐出去,夺取田宅。萧宏仗势敛财,官运亨通,皆与梁武帝国对弟弟的纵容是分不 开的。 第Ⅱ卷 主观题(120 分)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马仙琕曰:“王安得亡国之言。天子扫境内以属王,有前死一尺,无却生一寸。 译文: (2)天下文章何限,那忽作此?”虽令急、毁,而流布已远,宏深病之,聚敛稍改 译文: 8.B[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9.B[①迎接武帝大军,非恃宠而为;④别人冒用他的名义,不是他所为;⑤表示武帝与他 的兄弟情深] 10.A[“能够继续担任侍中、司徒”,继续担任的是司徒,洛口之败后不久又担任司徒] 11.(1)马仙琕说:“王爷怎么能有这样的亡国之言,天子将扫平境内(的任务)交付给王
爷,只有向前一尺而战死,不能向后一寸而求生。” (2)“天下文章题目有那么多,为什么要做这个?”虽然命令赶快销毁,但流传已广, 宏深深以为耻辱,聚敛的行为稍稍收敛。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 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裁以法,奷猾屏气。 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 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 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扦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 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岀,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 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 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 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 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 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 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 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 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 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 谥忠确。 (选自《宋史》)
爷,只有向前一尺而战死,不能向后一寸而求生。” (2)“天下文章题目有那么多,为什么要做这个?”虽然命令赶快销毁,但流传已广, 宏深深以为耻辱,聚敛的行为稍稍收敛。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2009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4 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 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 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 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 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 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 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 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 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 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 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 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 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 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 谥忠确。 (选自《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