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 《锦瑟》) (2)人生如 梦 。(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 学》) (4) 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 莲说》) (6)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 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 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 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 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 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 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 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 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鹗,不祥鸟也。谊既以
福建省福州市 2013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 完卷时间: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 《锦瑟》) (2)人生如 梦, 。(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 学》) (4) ,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 莲说》) (6)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 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 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 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 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 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 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 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 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
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 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宜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 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 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 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 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 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 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痈。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置门下,甚幸爱 幸:宠幸 B.悉更秦之旧法 悉:全 部 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 国:国 都 D.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 卒:最终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3分) ①(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谊尽 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④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⑤文帝思谊,征 之 ⑥孝 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D.④⑥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 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 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 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 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 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 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召置门下,甚幸爱 幸:宠幸 B.悉更秦之旧法 悉:全 部 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 国:国 都 D.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 卒:最终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3 分) ①(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谊尽 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④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⑤文帝思谊,征 之 ⑥孝 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A. 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 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2)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高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 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 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弟,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 ②漫:空,徒劳。 (1)“燕辞归、客尚淹留”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 分析。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2)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 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 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弟,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 ②漫:空,徒劳。 (1)“燕辞归、客尚淹留”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 分析。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操病,华佗欲为其手术,曹操疑华佗为关羽报仇,下华佗于狱中而死,最 后曹操也不治身亡。(《三国演义》) B、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 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后,坚决不同意,甚至离家出走。高老太爷临终前只 好答应取消婚约。(《家》) C、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实业界同人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 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益中信托公司就是这样成立起来的。(《子 夜》) D、克洛德死后,加西莫多失踪了,与他一起失踪的还有爱斯梅拉达的尸体。后 来人们在地窖里找到了两具抱得异常紧的尸骨。(《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太太生就一副受苦受难、丑陋的面相,但性情极好。由于她没有嫁妆 和其他收入,所以自惭形秽,对丈夫的折磨一向逆来顺受。(《欧也妮·葛朗 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红楼梦》中,林黛玉有几次莽花?第二次葬花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请 简述。 (2)玛丝洛娃被流放到哪里?她在途中处境很糟糕,聂赫留朵夫知道后为她做 了什么事?使她境况得到哪些改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①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 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 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②;辞曰:“馈 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日:“闻戒,故为兵馈之。’予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曹操病,华佗欲为其手术,曹操疑华佗为关羽报仇,下华佗于狱中而死,最 后曹操也不治身亡。(《三国演义》) B、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 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后,坚决不同意,甚至离家出走。高老太爷临终前只 好答应取消婚约。(《家》) C、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实业界同人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 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益中信托公司就是这样成立起来的。(《子 夜》) D、克洛德死后,加西莫多失踪了,与他一起失踪的还有爱斯梅拉达的尸体。后 来人们在地窖里找到了两具抱得异常紧的尸骨。(《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太太生就一副受苦受难、丑陋的面相,但性情极好。由于她没有嫁妆 和其他收入,所以自惭形秽,对丈夫的折磨一向逆来顺受。(《欧也妮·葛朗 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红楼梦》中,林黛玉有几次葬花?第二次葬花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请 简述。 (2)玛丝洛娃被流放到哪里?她在途中处境很糟糕,聂赫留朵夫知道后为她做 了什么事?使她境况得到哪些改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①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 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 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②;辞曰:‘馈 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日:‘闻戒,故为兵馈之。’予
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 ③取乎?” 【注】①兼金:好金,多指黄铜。②赆:盘缠。③货:贿赂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因为宋赠金过多而不能接受。 B.陈臻认为,孟子对待馈赠态度不一,其中一定有一种做法是错误的。 C.孟子认为接受馈赠是有理由的,没有理由就不可以随便接受赠金的 D.以上这件事体现了孟子在金钱上“重义”的原则。 (2)结合上文中的选段,谈谈你对“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这句话的理解。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人才培养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教育体 制改革的核心,正是新的发展阶段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体制主 要是指人才培养的体系、制度和机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形成体系开放 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并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 养体制改革的任务措施。其中,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转 变人才培养观念是关键,按照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是核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是重 要保证。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的关键在于构建以能力建设为重的教育制度框架,建立 与学历序列平行和沟通的能力序列。在制定各种人才和各种职业(岗位)的能力 标准和资格证书体系的基础上,将能力建设作为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要 求,构建初中后教育和培训,建立全国统一的与职业、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资格 证书体系;完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术型教育与应用型教育并重和相互衔 接、沟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中小学实行 小班制、走班制、跳级、允许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的制度,高等学校进一步完善
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 ③取乎?” 【注】①兼金:好金,多指黄铜。②赆:盘缠。③货:贿赂。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孟子因为宋赠金过多而不能接受。 B.陈臻认为,孟子对待馈赠态度不一,其中一定有一种做法是错误的。 C.孟子认为接受馈赠是有理由的,没有理由就不可以随便接受赠金的。 D.以上这件事体现了孟子在金钱上“重义”的原则。 (2)结合上文中的选段,谈谈你对“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这句话的理解。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人才培养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教育体 制改革的核心,正是新的发展阶段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体制主 要是指人才培养的体系、制度和机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形成体系开放、 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并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 养体制改革的任务措施。其中,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转 变人才培养观念是关键,按照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是核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是重 要保证。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的关键在于构建以能力建设为重的教育制度框架,建立 与学历序列平行和沟通的能力序列。在制定各种人才和各种职业(岗位)的能力 标准和资格证书体系的基础上,将能力建设作为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要 求,构建初中后教育和培训,建立全国统一的与职业、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资格 证书体系;完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术型教育与应用型教育并重和相互衔 接、沟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中小学实行 小班制、走班制、跳级、允许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的制度,高等学校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