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3月综合质量检测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原乡”是早年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的称呼,原意是指一个宗系之本乡,换 言之,原乡是指祖先未迁移前所居住的地方。“原”小篆字体为“”,像泉水从 山崖里涌出来。“乡”字甲骨文为“”,像二人对食形,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 后引申为“乡村”、“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两种解释。所谓“原乡”即“原 色本乡”,意味着传承祖先的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 原乡规划理论的提出,是基于我们对人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以发展大城市 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所产生的担忧,尤其是中国在新农村建设 和城乡统筹过程中,大量的村落被毁,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所表现出来的新 农村的“城市化运动”,离“原乡”的本意越来越远,这样的规划在毁掉城市后 又将毁掉美丽的乡村。于是,原乡规划理论应运而生 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顺应自然的“无为自化”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尊重自 然,尊重景观本色,尊重乡村本色,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自然境域下人们生活 与生产的原真性,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规划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乡村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需求,日益彰显出 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乡村保持了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拥有优美的田 园风光,村庄与自然环境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整体,对乡村景观的向往逐渐 成为城市居民逃离现实生活,放松身心压力,体验农家乐趣的主要心理动因。原 乡规划要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有效利用乡村原生景观,严格保护有价值的景 观景点,并通过合理的人工修复来完善乡村景观系统,形成真实的乡村景观意象。 因此,在原乡规划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应尽量遵循村庄现有布局,在 村庄聚落的内部分区之上合理规划布局项目,并保护村庄建筑特色,不去破坏 异化现有建筑景观,这是乡村景观能够保持地方性特色,继承和发扬乡村文化传 统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景观规划能够切实保护乡村遗产的关键。 同时,还要保护好以乡村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生态。其中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物质文 化、乡村制度文化和乡村精神文化,它是乡村景观文化内核的主要构成部分。乡 村人文生态是在乡村居民建筑村落和田园景观背景下,所形成的乡村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与民俗文化的和谐的乡村环境系统。它们是乡村景观的独有表达方式, 乡村旅游规划应彰显这些元素。 总之,乡村景观规划的精髓是“原乡”,即通过景观设计、风貌控制与建筑保护, 维护乡村地区的原乡风味,并在此基础上整治优化社区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 生产和旅游氛围。乡村景观规划的根本要求是可持续性,应始终关注“人-景 地”的和谐。 (摘编自 杨振之《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原乡”原指宗系之本乡,这一称呼蕴含着早年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深 厚的历史情结。 B.原乡规划理论是对以发展大城市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进行 反思的产物
福建省福州市 2017 届高中毕业班 3 月综合质量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原乡”是早年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的称呼,原意是指一个宗系之本乡,换 言之,原乡是指祖先未迁移前所居住的地方。“原”小篆字体为“”,像泉水从 山崖里涌出来。“乡”字甲骨文为“”,像二人对食形,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 后引申为“乡村”、“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两种解释。所谓“原乡”即“原 色本乡”,意味着传承祖先的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 原乡规划理论的提出,是基于我们对人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以发展大城市 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所产生的担忧,尤其是中国在新农村建设 和城乡统筹过程中,大量的村落被毁,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所表现出来的新 农村的“城市化运动”,离“原乡”的本意越来越远,这样的规划在毁掉城市后 又将毁掉美丽的乡村。于是,原乡规划理论应运而生。 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顺应自然的“无为自化”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尊重自 然,尊重景观本色,尊重乡村本色,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自然境域下人们生活 与生产的原真性,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规划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乡村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需求,日益彰显出 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乡村保持了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拥有优美的田 园风光,村庄与自然环境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整体,对乡村景观的向往逐渐 成为城市居民逃离现实生活,放松身心压力,体验农家乐趣的主要心理动因。原 乡规划要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有效利用乡村原生景观,严格保护有价值的景 观景点,并通过合理的人工修复来完善乡村景观系统,形成真实的乡村景观意象。 因此,在原乡规划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应尽量遵循村庄现有布局,在 村庄聚落的内部分区之上合理规划布局项目,并保护村庄建筑特色,不去破坏、 异化现有建筑景观,这是乡村景观能够保持地方性特色,继承和发扬乡村文化传 统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景观规划能够切实保护乡村遗产的关键。 同时,还要保护好以乡村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生态。其中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物质文 化、乡村制度文化和乡村精神文化,它是乡村景观文化内核的主要构成部分。乡 村人文生态是在乡村居民建筑村落和田园景观背景下,所形成的乡村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与民俗文化的和谐的乡村环境系统。它们是乡村景观的独有表达方式, 乡村旅游规划应彰显这些元素。 总之,乡村景观规划的精髓是“原乡”,即通过景观设计、风貌控制与建筑保护, 维护乡村地区的原乡风味,并在此基础上整治优化社区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 生产和旅游氛围。乡村景观规划的根本要求是可持续性,应始终关注“人-景- 地”的和谐。 (摘编自 杨振之《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原乡”原指宗系之本乡,这一称呼蕴含着早年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深 厚的历史情结。 B.原乡规划理论是对以发展大城市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进行 反思的产物
C.大量村落被毁,造成了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这就是所谓的新农村的“城 市化运动 D.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尽量以自然原真性为根本, 限制人工干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乡村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是开发与完善乡村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也 是形成真实的乡村景观意象的前提条件。 B.尽量遵循村庄现有布局,原样保护村庄现有建筑,是乡村景观规划能够切实 保护乡村遗产的关键 C.原乡规划所要求的“顺应自然”中的“自然”,既指自然生态,也包括以乡 村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生态。 D.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开发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乡村旅游规划要特别关注对乡 村景观进行保护与规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援引“原”字的小篆字体和“乡”字的甲骨文,是为了解释“原乡”的 含意,为原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B.以城市规划的相关思想为开发理念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会造成乡村原 有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异化和变质 C.乡村景观规划要以原乡风味为基础,和谐处理人、自然、文化三者之间关系,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旅游诸要素。 D.如何最大程度地协调好经济开发与乡村景观原真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乡村 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一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 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 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 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 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 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 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 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 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 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 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 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硏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 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 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 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 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 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
C.大量村落被毁,造成了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这就是所谓的新农村的“城 市化运 动”。 D.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尽量以自然原真性为根本, 限制人工干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乡村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是开发与完善乡村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也 是形成真实的乡村景观意象的前提条件。 B.尽量遵循村庄现有布局,原样保护村庄现有建筑,是乡村景观规划能够切实 保护乡村遗产的关键。 C.原乡规划所要求的“顺应自然”中的“自然”,既指自然生态,也包括以乡 村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生态。 D.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开发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乡村旅游规划要特别关注对乡 村景观进行保护与规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援引“原”字的小篆字体和“乡”字的甲骨文,是为了解释“原乡”的 含意,为原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B.以城市规划的相关思想为开发理念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会造成乡村原 有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异化和变质。 C.乡村景观规划要以原乡风味为基础,和谐处理人、自然、文化三者之间关系,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旅游诸要素。 D.如何最大程度地协调好经济开发与乡村景观原真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乡村 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日,92 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 中获颁 2015-2016 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 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 年 7 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 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 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 年,叶嘉莹 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 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 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 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 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 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 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 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 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 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 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 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
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 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 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 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 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 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 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 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 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 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 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 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 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 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 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 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 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 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 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4.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 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 得遇名师指点 C.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 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 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叶嘉莹成为诗词硏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 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5.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 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 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 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 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 年,凭借一封 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 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 江南北。1993 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 半退休金约 10 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 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 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 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 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 钥匙。她教书 70 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 2000 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 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 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 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 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 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 年 8 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 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 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4.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 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 得遇名师指点。 C.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 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 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 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5.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 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 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 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 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6.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 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 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 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 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 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 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 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 “正”字。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 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 慢很慢 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儿子总是责 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 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 一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 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 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6.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 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 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 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来回走了 5 公里,还好,买到 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 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 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 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 “正”字。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 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 慢很慢。 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儿子总是责 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 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 一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1965 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 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 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 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 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帮他捡了起来 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号楼。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 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 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轻易说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 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年11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忘记要吃炸糯米 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五婶儿患病这 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处,蕴含着作者 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叔与五婶儿平凡 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8.作品中的五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 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 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 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 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 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 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 1965 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 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 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 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 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帮他捡了起来。 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 号楼。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 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一 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轻易说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 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 年 11 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忘记要吃炸糯米 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五婶儿患病这 一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处,蕴含着作者 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叔与五婶儿平凡 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8.作品中的五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9.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 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 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 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 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 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 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