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査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2),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几世几年,。(杜牧《阿房宫赋》)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5)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6)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 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 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 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 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 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煕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 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 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 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 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十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 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 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 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 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u)辱:羞辱,侮辱。②哓(xia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 前辈的遗墨、遗物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见世之熙熙者熙熙:忙碌来往追求名利 B.出而矫之矫:违背 C.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射:追逐 D.大率类是类:似,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福建省福州市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几世几年, 。 (杜牧《阿房宫赋》) (4) 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5)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6)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 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 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 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 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 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 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 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 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 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 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 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 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 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 前辈的遗墨、遗物。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见世之熙熙者 熙熙:忙碌来往追求名利 B.出而矫之 矫:违背 C.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 射:追逐 D.大率类是 类:似,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项庄拔剑舞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得知家中之砚是古砚后,没有及时验证真伪。这古砚产生时仅是普通工 具,没有特殊意义 B.文章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 明了写作缘由 C.作者认为“好古”是淡泊,不与坏风气同流合污,体现了直面时俗的批判和 卓尔不群的个性 D.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义;可“好古”后来渐渐变成附庸风 雅,谄媚权贵。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2)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 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5分) A.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哭得哽咽难言。宝玉心里记挂,叫晴雯去探望黛玉。晴 雯要求找个事由,宝玉就拿了两条旧帕叫送去。黛玉见了旧帕,体察出手帕的深 意,神魂驰荡,不顾嫌疑避讳等事,研墨蘸笔,在帕上题写了三首诗。(《红楼 梦》) B.当觉新期待朦胧爱情的时候,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 孙。”于是父亲让觉新用拈阄的办法定了门婚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不断 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了梅一生的幸福。(《家》) C.吴荪甫与赵伯韬正在小客厅里谈论朱吟秋的事情时,吴少奶奶走进小客厅, 她的气色不太好,可是一心想着公债的吴荪甫没有过问她的身体,就匆匆与赵伯 韬出去了。正当吴少奶奶失落时,她的昔日恋人一一雷参谋突然来访,向她倾诉 了爱意。(《子夜》) D.葛朗台是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瘫痪后他总是把轮椅转到面对密室铁门的地方: 监督女儿亲手把钱袋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总是把钥匙放在坎肩的口袋里,不 时伸手摸摸;一有力气睁开眼睛,便把眼珠转向密室房门:那里面藏着他的金银 财宝。(《欧也妮·葛朗台》) E.小爱斯梅拉达被抱走时带走了一只小鞋子,留下一只在房间里,后来爱斯梅 拉达在“老鼠洞”里看到隐修女珍藏的小鞋,赶紧将自己香囊里的鞋子拿出来比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得知家中之砚是古砚后,没有及时验证真伪。这古砚产生时仅是普通工 具,没有特殊意义。 B.文章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 明了写作缘由。 C.作者认为“好古”是淡泊,不与坏风气同流合污,体现了直面时俗的批判和 卓尔不群的个性。 D.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义;可“好古”后来渐渐变成附庸风 雅,谄媚权贵。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2)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 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 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 ( )(5 分) A.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哭得哽咽难言。宝玉心里记挂,叫晴雯去探望黛玉。晴 雯要求找个事由,宝玉就拿了两条旧帕叫送去。黛玉见了旧帕,体察出手帕的深 意,神魂驰荡,不顾嫌疑避讳等事,研墨蘸笔,在帕上题写了三首诗。(《红楼 梦》) B.当觉新期待朦胧爱情的时候,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 孙。”于是父亲让觉新用拈阄的办法定了门婚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不断 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了梅一生的幸福。(《家》) C.吴荪甫与赵伯韬正在小客厅里谈论朱吟秋的事情时,吴少奶奶走进小客厅, 她的气色不太好,可是一心想着公债的吴荪甫没有过问她的身体,就匆匆与赵伯 韬出去了。正当吴少奶奶失落时,她的昔日恋人——雷参谋突然来访,向她倾诉 了爱意。(《子夜》) D.葛朗台是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瘫痪后他总是把轮椅转到面对密室铁门的地方; 监督女儿亲手把钱袋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总是把钥匙放在坎肩的口袋里,不 时伸手摸摸;一有力气睁开眼睛,便把眼珠转向密室房门:那里面藏着他的金银 财宝。(《欧也妮·葛朗台》) E.小爱斯梅拉达被抱走时带走了一只小鞋子,留下一只在房间里,后来爱斯梅 拉达在“老鼠洞”里看到隐修女珍藏的小鞋,赶紧将自己香囊里的鞋子拿出来比
对,发现两只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完全一样,分别多年的母女才由此相认。(《巴 黎圣母院》) 8.简答题。(5分) 《三国演义》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 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 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件“尤胜相如在渑池”的事情是什么?关 云长在这件事中如何显示“英雄气”?请简要叙述。 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 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 子》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段阐明“仁者无敌”的意义,“王天下”不在乎土地大小,只要国君施行仁政,百 姓就会归顺他。 B.施行仁政要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占用农时,发展生产,让老百姓温饱无忧,不陷 于水深火热中。 C.孟子认为百姓有时间深耕细作,温饱无尤,就会心向国君,武器再简陋也能同仇敌忾 打胜战。 D.教化百姓也是施行仁政的重要内容,教民以孝悌忠信等做人的道德修养人民会用这 些侍奉父兄尊长。 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平?”子曰:“君子国穷,小人 穷斯滥矣。”《论语》 这段文字说明有德行的人是如何对待困境的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 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 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 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 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 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 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
对,发现两只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完全一样,分别多年的母女才由此相认。(《巴 黎圣母院》) 8.简答题。 (5 分) 《三国演义》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 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 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件“尤胜相如在渑池”的事情是什么?关 云长在这件事中如何显示“英雄气”?请简要叙述。 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 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 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 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 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 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 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 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 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
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 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 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 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 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 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 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 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 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 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 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 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 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 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 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0.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诗让人感到真切、亲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B.唐朝写诗的人太多了,唐诗并不都为了求取功名而作。 C.唐诗在当时是社会场合的交流方式,也是流行的东西。 D.大诗人李白的诗在盛唐被歌唱,到晚唐渐渐不再流行了。 11.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唐诗为宋词元曲所取代,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长盛不衰,值得欣喜。 B.李谷一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异曲同工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怀念。 C.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比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色。 D.唐诗和现在的流行歌词都写人的现实和梦想,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12.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美歌女唱的是王之涣的诗,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被广泛传唱 B.时间和距离产生美,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若干年后应该会被人们推崇 C.杜甫的诗难以流行因为它可能文本些,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系 D.唐朝人没把唐三彩和唐诗看得很珍贵,它们就是流行、时尚的东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 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 小书和大忆,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 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 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 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 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 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 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 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 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 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 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 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 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 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 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 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0.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唐诗让人感到真切、亲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B.唐朝写诗的人太多了,唐诗并不都为了求取功名而作。 C.唐诗在当时是社会场合的交流方式,也是流行的东西。 D.大诗人李白的诗在盛唐被歌唱,到晚唐渐渐不再流行了。 11.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唐诗为宋词元曲所取代,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长盛不衰,值得欣喜。 B.李谷一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异曲同工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怀念。 C.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比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色。 D.唐诗和现在的流行歌词都写人的现实和梦想,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12.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最美歌女唱的是王之涣的诗,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被广泛传唱。 B.时间和距离产生美,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若干年后应该会被人们推崇。 C.杜甫的诗难以流行因为它可能文本些,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系。 D.唐朝人没把唐三彩和唐诗看得很珍贵,它们就是流行、时尚的东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 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 小书和大忆,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 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 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 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 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 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 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 而眼前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 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 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 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 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 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 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 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黏合起来,丰富 自己的想像。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 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 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 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境遇和面对境遇时处事 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 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 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 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 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 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 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 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 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 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 【注】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沈从文的乡愁静静地流在中国大地,流动在他和他的民族记忆的河流中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 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 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 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 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 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 而眼前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 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 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 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 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 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 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 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黏合起来,丰富 自己的想像。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 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 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 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境遇和面对境遇时处事 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 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 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 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 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 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 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 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 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 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 【注】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沈从文的乡愁静静地流在中国大地,流动在他和他的民族记忆的河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