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单科质量检查语文卷 (满分:150分;完考时间:150分钟) 、古诗文阅读(27分) (一)款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不思其反。(《诗经·氓》)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 轼《赤壁赋》) 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韩愈《师说》) (4)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不霁何云?(杜牧《阿房宫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 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 任氏。任氏日:“《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 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 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 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 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
福建省福州市 2009 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单科质量检查语文卷 (满分:150 分;完考时间:150 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 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不思其反。(《诗经·氓》)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 轼《赤壁赋》) 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韩愈《师说》) (4)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不霁何云?(杜牧《阿房宫赋》)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 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 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 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 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 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 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
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 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以答之,日 或谓谧日:“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 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 沟壑,其谁知乎? 谧日:“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 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吾闻食人之禄者怀人之忧 形强犹不堪,况吾之弱疾乎!且贫者土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 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又生为人所不和,死为人所不惜,至矣!喑聋之 徒,天下之有道者也。夫一人死而天下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 以为益也。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 如回天下之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之病,岂道德之至乎!夫唯 无损,则至坚矣;夫唯无益,则至厚矣。坚故终不损,厚故终不薄。苟能体坚 厚之实,居不薄之真,立乎损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莫过笃,将损耗 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 阙:欠缺 B.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综:综合
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 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以答之,曰: 或谓谧日:“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 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 沟壑,其谁知乎?” 谧曰:“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 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吾闻食人之禄者怀人之忧, 形强犹不堪,况吾之弱疾乎!且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 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又生为人所不和,死为人所不惜,至矣!喑聋之 徒,天下之有道者也。夫一人死而天下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 以为益也。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 如回天下之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之病,岂道德之至乎!夫唯 无损,则至坚矣;夫唯无益,则至厚矣。坚故终不损,厚故终不薄。苟能体坚 厚之实,居不薄之真,立乎损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莫过笃,将损耗 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 阙:欠缺 B.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综:综合
C.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 赡:充足 D.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沉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皇甫谧勤奋钻研的一组是()(3分)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②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④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 ⑤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⑥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 .①⑤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4分) 译文: (2)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名句,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昀 赞为“名下无虚”。它的妙处在哪里呢?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C. 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 赡:充足 D. 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沉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皇甫谧勤奋钻研的一组是 ( )(3 分)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②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④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 ⑤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⑥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4 分) 译文: (2)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5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名句,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昀 赞为“名下无虚”。它的妙处在哪里呢?请你作简要赏析。(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探春在贾家是庶出,但是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 贾府。“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倡下组织起来的。 B.《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 教我负天下人”,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 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 随着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伽西莫多抢走。刚巧皇 家卫队经过此地,近卫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伽西莫多被擒获。 D.《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 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 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E.聂赫留朵夫在陪审员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使他十分震惊。他相信她在 盗窃钱财和毒死人命两方面都没有罪,但他回想起勾引玛丝洛娃的经过,并不 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良心从没受到苛责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唐吉诃德与风车“交战”的故事。 (2)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逼死尤二姐的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日:“无或(1)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2)?今夫弈之为数(3),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 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 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告子上》
A.探春在贾家是庶出,但是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 贾府。“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倡下组织起来的。 B.《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 教我负天下人”,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 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C.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 随着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伽西莫多抢走。刚巧皇 家卫队经过此地,近卫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伽西莫多被擒获。 D.《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 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 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E.聂赫留朵夫在陪审员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使他十分震惊。他相信她在 盗窃钱财和毒死人命两方面都没有罪,但他回想起勾引玛丝洛娃的经过,并不 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良心从没受到苛责。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100 字左右)(5 分) (1)简述唐吉诃德与风车“交战”的故事。 (2)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逼死尤二姐的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孟子曰: “无或(1)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2)?今夫弈之为数(3),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 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 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告子上》
【注】(1)“或”同“惑”,怪。(2)大王即使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 何办法。(3)数,技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羿秋诲羿”两个比喻进行论 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 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孟子 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 认识。(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节俭的时代新意与消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 特别是城镇里的“新生代”,俭朴节约,却似乎是一个新鲜事儿。因为他们没有 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没有饥肠辘辘的切身感受;相反,却生活在舒适滋润, 甚至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优越的时代环境中。如今他们 步入社会不久或刚刚走上社会,就要直面不期而至的金融风暴和经济疲软。在 经济寒潮面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摒弃了“抠门”这个概念,拿起了“节俭 这个有效武器 我们应该肯定这种变化,并顺势呼唤传统“节俭”意识的回归。同时,又 要引导青年人,包括老一辈,全面把握节俭的时代意义和内涵,自觉地把节俭 品德持之以恒、发扬光大;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注】(1)“或”同“惑”,怪。(2)大王即使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 何办法。(3)数,技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羿秋诲羿” 两个比喻进行论 证。 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 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孟子 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 认识。(3 分)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节俭的时代新意与消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80 后”“90 后”的青年一代, 特别是城镇里的“新生代”,俭朴节约,却似乎是一个新鲜事儿。因为他们没有 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没有饥肠辘辘的切身感受;相反,却生活在舒适滋润, 甚至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优越的时代环境中。如今他们 步入社会不久或刚刚走上社会,就要直面不期而至的金融风暴和经济疲软。在 经济寒潮面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摒弃了“抠门”这个概念,拿起了“节俭” 这个有效武器。 我们应该肯定这种变化,并顺势呼唤传统“节俭”意识的回归。同时,又 要引导青年人,包括老一辈,全面把握节俭的时代意义和内涵,自觉地把节俭 品德持之以恒、发扬光大;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