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5届髙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3月)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少无适俗韵,。(陶渊明《归同田居(其一)》 (3)其间旦暮闻何物?。(白居易《琵琶行》) (4)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5)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2-5题。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野径 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 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尘装甫卸,即雇笋舆,向东而行,直穷其胜。时适春和 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 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 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 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 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 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 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 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之。夜半首途,阴 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披茸草,蹀躞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 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 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 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 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 后,得与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 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 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 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 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①荦(luo)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 diexie): 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n):吝惜,不肯给与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福建省福州市 2015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3 月) (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 2)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归同田居(其一)》) ( 3)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 ( 4)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 5)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 2 –5 题。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①,野径 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 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②,尘装甫卸,即雇笋舆,向东而行,直穷其胜。时适春和, 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 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 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 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 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 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 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 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之。夜半首途,阴 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披茸草,蹀躞③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 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④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 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 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 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 后,得与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⑤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 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 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 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 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 ①荦(luò)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diéxiè): 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ìn):吝惜,不肯给与。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直穷其胜胜:美景 B.宿霭作雨宿:久获的 C.殊觉可厌厌:润足 D.舟次无聊次:停泊 3.下列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游鼓山之乐的一组是(3分) ①山石荦确,野径纡回②山容如画,笑靥迎人③意气衰迈,不可一世 ④名山之福扰犹再享⑤拉杂尘心,到此悉寂⑥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十年后重游鼓山见到不少挑树,因本性爱梅不爱挑,故他对寺僧有所不 满两 B.山僧邀请作者半夜出游,他们历经艰辛,到达现日亭,可惜错过了日出的时 间 C.作者借助游山时行到梅挑相易的现象,抒发了对人世沦桑、命运无定的感慨。 D.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体现了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化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3分) (2)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出都留别诸公(其二) 清]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选自《清诗选》 [注〕①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堵请求变法,但备受阻扰攻击。次年愤而返乡,临行 时作七律五首赠与友人。②战国:指帝国主义列强。③啸青锋:啸,剑鸣声;青 锋,剑 (1)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了梅,但是梅却有意地避开他,他感到伤心。这时, 弟弟妹妹们叫他们一起去踢毽子,觉新没有兴致参加。(《家》) B.刘玉英从赵伯韬那里偷听到做公债的消息,把消息卖给吴荪甫,得到了两千 元,吴荪甫以为找到了可靠的内线,没想到刘玉英两头做内线,他最终吃了大亏 (《子夜)) C.玛丝洛娃怀孕之后被养母赶出家门。她先后在几户人家做女仆,但都无法做 得长久。她的姨母介绍她当洗衣工,她又怕苦怕累。最后她落入了妓院。(《复 活》)
A.直穷其胜 胜:美景 B.宿霭作雨 宿:久获的 C.殊觉可厌 厌:润足 D.舟次无聊 次:停泊 3.下列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游鼓山之乐的一组是(3 分) ①山石荦确,野径纡回 ②山容如画,笑靥迎人 ③意气衰迈,不可一世 ④名山之福扰犹再享 ⑤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⑥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十年后重游鼓山见到不少挑树,因本性爱梅不爱挑,故他对寺僧有所不 满。 B.山僧邀请作者半夜出游,他们历经艰辛,到达现日亭,可惜错过了日出的时 间。 C.作者借助游山时行到梅挑相易的现象,抒发了对人世沦桑、命运无定的感慨。 D.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体现了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化情 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3 分) ( 2 )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出都留别诸公(其二)① [清]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②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③。 (选自《清诗选》) [注〕①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堵请求变法,但备受阻扰攻击。次年愤而返乡,临行 时作七律五首赠与友人。②战国:指帝国主义列强。③啸青锋:啸,剑鸣声;青 锋,剑。 ( 1)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分) (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了梅,但是梅却有意地避开他,他感到伤心。这时, 弟弟妹妹们叫他们一起去踢毽子,觉新没有兴致参加。(《家》) B.刘玉英从赵伯韬那里偷听到做公债的消息,把消息卖给吴荪甫,得到了两千 元,吴荪甫以为找到了可靠的内线,没想到刘玉英两头做内线,他最终吃了大亏。 (《子夜)) C.玛丝洛娃怀孕之后被养母赶出家门。她先后在几户人家做女仆,但都无法做 得长久。她的姨母介绍她当洗衣工,她又怕苦怕累。最后她落入了妓院。(《复 活》)
D.若望放荡不羁,让克洛德很伤脑筋。他声色俱厉地痛斥若望一番,然而刚训 完,若望又照旧心安理得地继续干他那些叛经离道的行径。(《巴黎圣母院》 E.德·蓬风死后,欧也妮用150万法郎还清了叔父生前的债务,成全了堂弟的 婚事。她开办了养老院、教会小学、图书馆,还捐了一个黄金的圣休匣给教堂。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明嘱曰:“望于敬在公瑾面前勿失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嫉妒。又要寻事 害亮。 “此事”指的是什么事?公瑾后来“寻事害亮”,又指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 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六十一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宝玉道:“也罢。这件事我也应起来,就说是我吓他们玩的,悄俏的愉了太太的 来了 宝玉“应起来”的是什么事?他为什么会把这件事应下来?请简述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粱惠王》)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山寨版“狮身人面像”的警示 袁跃兴 ①一座山寨版的埃及狮身人面像亮相河北石家庄,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远在千 里的狮身人面像老家埃及,并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依照1972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作为缔约国的中国,高仿的狮身人面 像触犯了国际公约,埃及方面己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 ②这种仿造、复制的文化现象,不是孤立和个别的。天津仿建的曼哈顿城,苏州 仿建的伦敦塔桥,上海仿建的泰晤士镇……盲目照抄照搬国外著名建筑的例子已 经不胜枚举。一名世界顶级建筑师曾对中国一处建筑物“擅自模仿”表示强烈抗 议,并称将就此对簿公堂;而对于中国建筑界的模仿风,“有考古学家甚至声称 这是中国对自己‘全球霸权’的断言”。 ③这些山寨版建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照葫芦画瓢,既未考虑文化 地理的差异,也未顾及自己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毫无 创造性地仿造复制。同时,我们对于本国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那些最驰名 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文化经典,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 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等,进行浓 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招摇于市,其中的文化内涵 历史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却完全被抛弃。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
D.若望放荡不羁,让克洛德很伤脑筋。他声色俱厉地痛斥若望一番,然而刚训 完,若望又照旧心安理得地继续干他那些叛经离道的行径。(《巴黎圣母院》) E.德·蓬风死后,欧也妮用 150 万法郎还清了叔父生前的债务,成全了堂弟的 婚事。她开办了养老院、教会小学、图书馆,还捐了一个黄金的圣休匣给教堂。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 5 分) ( l)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明嘱曰:“望于敬在公瑾面前勿失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嫉妒。又要寻事 害亮。” “此事”指的是什么事?公瑾后来“寻事害亮”,又指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 节。 (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六十一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宝玉道:“也罢。这件事我也应起来,就说是我吓他们玩的,悄俏的愉了太太的 来了……” 宝玉“应起来”的是什么事?他为什么会把这件事应下来?请简述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①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粱惠王》)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 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 12 题 山寨版“狮身人面像”的警示 袁跃兴 ①一座山寨版的埃及狮身人面像亮相河北石家庄,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远在千 里的狮身人面像老家埃及,并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依照 1972 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作为缔约国的中国,高仿的狮身人面 像触犯了国际公约,埃及方面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 ②这种仿造、复制的文化现象,不是孤立和个别的。天津仿建的曼哈顿城,苏州 仿建的伦敦塔桥,上海仿建的泰晤士镇……盲目照抄照搬国外著名建筑的例子已 经不胜枚举。一名世界顶级建筑师曾对中国一处建筑物“擅自模仿”表示强烈抗 议,并称将就此对簿公堂;而对于中国建筑界的模仿风,“有考古学家甚至声称 这是中国对自己‘全球霸权’的断言”。 ③这些山寨版建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照葫芦画瓢,既未考虑文化 地理的差异,也未顾及自己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毫无 创造性地仿造复制。同时,我们对于本国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那些最驰名、 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文化经典,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 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等,进行浓 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招摇于市,其中的文化内涵、 历史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却完全被抛弃。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
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 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 ④我们往往把文化现实与历史的“断裂”,说成是现代文化的原始苦恼。现代文 化艺术暴露了这种普遍的贫困,我们徒劳地模仿一切伟大创造的时代和天才,徒 劳地搜集全部的世界古典文化放在现代人周围,不断地给它们命名,但我们仍然 是一个永远的饥饿者。 ⑤须知文化复制现象的大量出现,是发生在我们这个技术突飞猛进、商业发达、 消费旺盛的文化大背景下,我们本可以让这样的文化背景成为文化创造的条件和 源泉,但我们却让它扼杀了我们的文化冲动,禁锢了我们的激情,消除了我们的 理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开始萎缩,使我们不再是丰富的、自由的和富有创造性 的。于是,在文化中,我们精神力量萎缩,原创智慧低下,创造力式微 (选自《检察日报》2014年5月30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石家庄出现高仿狮身人面像引发了埃及方面向联合国的投诉 B.中国建筑界的模仿风表明了中国对自己“全球霸权”的断言。 C.若只徒劳地模仿、搜集、呈现,现代文化的原始苦恼依然存在 D.文章从现象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阐明危害,引人深思 11.根据文章第③段,概述“伪文化”的两种表现。(2分) 12.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如何看待“文化复制”。(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城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木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辛亥年的枪声(节选) 南帆 ①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性格。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 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 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种孤 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美国回来的胡适当然有些绅士风度,温和,大度,自 由主义式的宽容,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与陈独秀共同提倡白话文的 时候流露出些许霸气,后来就是一个好好先生,闲暇时吟一些“两个黄蝴蝶,双 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之类的小诗。徐志摩呢?“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这个浪漫多情的诗人骨头轻了一些。当然,还有“我 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 宙来吞了”一一那是一个沸腾的郭沫若,尽管他的激情有余而刚烈不足。一身中 山装的林觉民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广州总督衙门的时候,人们联想到的多 半是江湖上的大侠。 ②林觉民在福州结交的许多同盟会员都喜欢行侠尚武,这一批知识分子不是书斋 里的人物。驳康有为,斥梁启超,林觉民与这一批知识分子崇尚行动,不仅用笔, 而且用枪。如今,许多历史著作提到陈独秀、胡适或者鲁迅、周作人的启蒙思想, 另一些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群落往往被忽略了, ③侠肝义胆的一个标志就是随时可以赴死。真正的大侠只能独往独来;缠缠绵绵 只能消磨意志。英雄手中的长剑,一方面是格杀敌手,另一方面是挥断自己的情
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 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 ④我们往往把文化现实与历史的“断裂”,说成是现代文化的原始苦恼。现代文 化艺术暴露了这种普遍的贫困,我们徒劳地模仿一切伟大创造的时代和天才,徒 劳地搜集全部的世界古典文化放在现代人周围,不断地给它们命名,但我们仍然 是一个永远的饥饿者。 ⑤须知文化复制现象的大量出现,是发生在我们这个技术突飞猛进、商业发达、 消费旺盛的文化大背景下,我们本可以让这样的文化背景成为文化创造的条件和 源泉,但我们却让它扼杀了我们的文化冲动,禁锢了我们的激情,消除了我们的 理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开始萎缩,使我们不再是丰富的、自由的和富有创造性 的。于是,在文化中,我们精神力量萎缩,原创智慧低下,创造力式微。 (选自《检察日报》2014 年 5 月 30 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石家庄出现高仿狮身人面像引发了埃及方面向联合国的投诉。 B.中国建筑界的模仿风表明了中国对自己“全球霸权”的断言。 C.若只徒劳地模仿、搜集、呈现,现代文化的原始苦恼依然存在。 D.文章从现象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阐明危害,引人深思。 11.根据文章第③段,概述“伪文化”的两种表现。(2 分) 12.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如何看待“文化复制”。(4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 本城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木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辛亥年的枪声(节选) 南帆 ①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性格。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 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 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种孤 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美国回来的胡适当然有些绅士风度,温和,大度,自 由主义式的宽容,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与陈独秀共同提倡白话文的 时候流露出些许霸气,后来就是一个好好先生,闲暇时吟一些“两个黄蝴蝶,双 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之类的小诗。徐志摩呢?“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个浪漫多情的诗人骨头轻了一些。当然,还有“我 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 宙来吞了”——那是一个沸腾的郭沫若,尽管他的激情有余而刚烈不足。一身中 山装的林觉民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广州总督衙门的时候,人们联想到的多 半是江湖上的大侠。 ②林觉民在福州结交的许多同盟会员都喜欢行侠尚武,这一批知识分子不是书斋 里的人物。驳康有为,斥梁启超,林觉民与这一批知识分子崇尚行动,不仅用笔, 而且用枪。如今,许多历史著作提到陈独秀、胡适或者鲁迅、周作人的启蒙思想, 另一些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群落往往被忽略了。 ③侠肝义胆的一个标志就是随时可以赴死。真正的大侠只能独往独来;缠缠绵绵 只能消磨意志。英雄手中的长剑,一方面是格杀敌手,另一方面是挥断自己的情
丝。儿女情长是柳永、梁山伯或者贾宝玉们的故事,与行走在刀尖上的革命者离 得很远。 ④然而,没有想到,福州乡亲林觉民同时还是一个情种。他不仅一身侠骨,而且 还有一副柔肠。“意映卿卿如晤”,他要离开自己至爱的女人赴死,他希望陈意 映明白他的心意,不要怨他心狠,不要悲伤过度:即使成为一个鬼魂,他也会依 依相伴,阴阳相通。天下为公,坦坦荡荡;两情相悦,寸心自知。 ⑤福州的林觉民纪念馆即是他出生的原址。这座大宅院曾住着林觉民父辈的七房 族人。当时,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年轻一辈压抑,无助,未老先衰。如果套上一个 不称心的婚姻,他们的下半辈子再也产生不了任何激情。上一代人的嘤嘤悲泣始 终缭绕在林觉民的耳边。也是父母之命,也是媒妁之言,但是,老天爷却让他遇 到了情投意合的陈意映。 ⑥但是,林觉民就要岛开这座大宅院,远赴疆场。死何足惧,真正割舍不下的是 陈意映。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林觉民的内心一定轻松许多;可是,没有 个至爱的女人,生活还值得喷出一腔的鲜血吗?“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 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 ⑦广州起义时,林觉民的岳父陈元凯正在广州为官。得到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他 急如星火地遣人送信。赶在官府的追杀令抵达福州之前,林家火速迁走。一个月 后,陈意映早产;五个多月之后,武昌起义;又过了一个月,福州起义,福建革 命政府宣告成立。革命的成功将归于众人共享,丧夫之痛却是由陈意映独吞。两 年之后,这个女人还是被绵长不尽的思念噬穿、蛀空,抑郁而亡。 ⑧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的半年,孙中山先生返回广州时途经福州,特地排出时间会 见黄花岗烈士家属。至于陈意映是否参加,史料之中已经查不到记载。这个女人 的踪迹此时已经淡出历史著作。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 (选自《辛亥年的抢声》有删改)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顶是(5分) A.以林觉民为代表的一批风格独特的知识分子,既善辩敢言也崇尚行动,他们 拿得起笔,还握得起枪,却往往被忽略。 B.林觉民既有一身侠骨,还有一副柔肠。他的婚姻虽然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但是婚后,与妻子陈意映情投意合。 C.陈意映没能出席孙中山先生接见黄花岗烈士家属的会面,她独自承受着丧夫 之痛,在无止境的思念中香消玉殒。 D.篇首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尖悦地批评了鲁、胡、徐、郭等知识分子的性 格弱点,赞颂了林觉民的豪侠之气 E.这篇文革既有散文家的真情,又有批评家的睿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穿梭自 如,字里行间洋溢着智慧的警觉 14.请谈谈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请很据文本,探析“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这句话的涵义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 徐百柯
丝。儿女情长是柳永、梁山伯或者贾宝玉们的故事,与行走在刀尖上的革命者离 得很远。 ④然而,没有想到,福州乡亲林觉民同时还是一个情种。他不仅一身侠骨,而且 还有一副柔肠。“意映卿卿如晤”,他要离开自己至爱的女人赴死,他希望陈意 映明白他的心意,不要怨他心狠,不要悲伤过度;即使成为一个鬼魂,他也会依 依相伴,阴阳相通。天下为公,坦坦荡荡;两情相悦,寸心自知。 ⑤福州的林觉民纪念馆即是他出生的原址。这座大宅院曾住着林觉民父辈的七房 族人。当时,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年轻一辈压抑,无助,未老先衰。如果套上一个 不称心的婚姻,他们的下半辈子再也产生不了任何激情。上一代人的嘤嘤悲泣始 终缭绕在林觉民的耳边。也是父母之命,也是媒妁之言,但是,老天爷却让他遇 到了情投意合的陈意映。 ⑥但是,林觉民就要岛开这座大宅院,远赴疆场。死何足惧,真正割舍不下的是 陈意映。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林觉民的内心一定轻松许多;可是,没有 一个至爱的女人,生活还值得喷出一腔的鲜血吗?“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 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 ⑦广州起义时,林觉民的岳父陈元凯正在广州为官。得到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他 急如星火地遣人送信。赶在官府的追杀令抵达福州之前,林家火速迁走。一个月 后,陈意映早产;五个多月之后,武昌起义;又过了一个月,福州起义,福建革 命政府宣告成立。革命的成功将归于众人共享,丧夫之痛却是由陈意映独吞。两 年之后,这个女人还是被绵长不尽的思念噬穿、蛀空,抑郁而亡。 ⑧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的半年,孙中山先生返回广州时途经福州,特地排出时间会 见黄花岗烈士家属。至于陈意映是否参加,史料之中已经查不到记载。这个女人 的踪迹此时已经淡出历史著作。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 (选自《辛亥年的抢声》有删改)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顶是(5 分) A.以林觉民为代表的一批风格独特的知识分子,既善辩敢言也崇尚行动,他们 拿得起笔,还握得起枪,却往往被忽略。 B.林觉民既有一身侠骨,还有一副柔肠。他的婚姻虽然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但是婚后,与妻子陈意映情投意合。 C.陈意映没能出席孙中山先生接见黄花岗烈士家属的会面,她独自承受着丧夫 之痛,在无止境的思念中香消玉殒。 D.篇首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尖悦地批评了鲁、胡、徐、郭等知识分子的性 格弱点,赞颂了林觉民的豪侠之气。 E.这篇文革既有散文家的真情,又有批评家的睿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穿梭自 如,字里行间洋溢着智慧的警觉。 14.请谈谈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5.请很据文本,探析“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这句话的涵义。 ( 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l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梅汝璈 孤寂的大法袍 徐百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