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201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靡有朝矣。(《诗经·氓》) (2)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3)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5)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 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 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 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土当 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 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 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而竞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 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福州三中 2012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 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3)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6)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 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 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 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 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 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 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 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日: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穷于世 穷:困厄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改变 D.而竟以病死 竞:竟然 3.下列句子,都直接表现沈贞甫勤学进取的一组是() ①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②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③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④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⑤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⑥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A.①②⑤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数十年间经历了诸多坎坷,后来突然富贵显赫,沈贞甫却不因周遭评论而改 变对他的态度,充分表现出相知之深 B.沈贞甫为人耿介,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不是同道中人就不会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 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 C.沈贞甫去世后,作者再独往二人曾品茗论文的精庐,时逢战乱之后,知音又逝去, 不禁生出孤独之感。 D.沈贞甫是作者好友,又是连襟,两人过从甚密。沈贞甫不幸早死,作者为他写了这 篇墓志铭。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 ②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予之穷于世 穷:困厄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改变 D.而竟以病死 竟:竟然 3.下列句子,都直接表现沈贞甫勤学进取的一组是( ) ①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②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③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④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⑤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⑥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数十年间经历了诸多坎坷,后来突然富贵显赫,沈贞甫却不因周遭评论而改 变对他的态度,充分表现出相知之深。 B.沈贞甫为人耿介,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不是同道中人就不会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 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 C.沈贞甫去世后,作者再独往二人曾品茗论文的精庐,时逢战乱之后,知音又逝去, 不禁生出孤独之感。 D.沈贞甫是作者好友,又是连襟,两人过从甚密。沈贞甫不幸早死,作者为他写了这 篇墓志铭。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 学。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 ②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 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2分) (2)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4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高老太爷病倒了。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捉鬼。 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将“捉鬼”的人挡在门外,愤怒地责骂了克明和觉新 (《家》) B.刘备封关羽为五虎将之首,令关羽攻打樊城。关羽按照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答应 了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然后让大军驻守荆州,自己带领兵马进攻襄阳,与曹仁大战, 首战告捷。(《三国演义》) C.宝玉挨打,宝钗送来了丸药,软语劝慰“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 了疼痛。宝钗走后,黛玉来看他,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 达了胸中无限丘壑。(《红楼梦》) D.查理背信弃义,欧也妮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她答应嫁给公证人的儿子,初级裁 判所所长特篷风,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她可以把钱给他,而情感上则要让她自由。 (《欧也妮·葛朗台》) E,在广场上,加西莫多接受鞭刑后,群众又向他扔石子,他惊恐地发现克洛德穿过人 群,但那神父并没有留意到正在受刑的加西莫多。加西莫多为没有牵连到神父而感到高 兴。(《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 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复活》第四十八章 什么事使得玛丝洛娃如此气愤?下一次与聂赫留朵夫见面时,玛丝洛娃有何改变?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 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2 分) (2)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5 分)( )( ) A.高老太爷病倒了。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捉鬼。 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将“捉鬼”的人挡在门外,愤怒地责骂了克明和觉新。 (《家》) B.刘备封关羽为五虎将之首,令关羽攻打樊城。关羽按照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答应 了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然后让大军驻守荆州,自己带领兵马进攻襄阳,与曹仁大战, 首战告捷。(《三国演义》) C.宝玉挨打,宝钗送来了丸药,软语劝慰“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 了疼痛。宝钗走后,黛玉来看他,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 达了胸中无限丘壑。(《红楼梦》) D.查理背信弃义,欧也妮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她答应嫁给公证人的儿子,初级裁 判所所长特·篷风,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她可以把钱给他,而情感上则要让她自由。 (《欧也妮·葛朗台》) E,在广场上,加西莫多接受鞭刑后,群众又向他扔石子,他惊恐地发现克洛德穿过人 群,但那神父并没有留意到正在受刑的加西莫多。加西莫多为没有牵连到神父而感到高 兴。(《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 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复活》第四十八章) 什么事使得玛丝洛娃如此气愤?下一次与聂赫留朵夫见面时,玛丝洛娃有何改变?
(2)阅读下面《子夜》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他用了又快又凊晰像铁块似的声调说道:“我们先要站定了自己的脚跟!可是我们好比 打仗,前后会有敌人:…总得先打败了身前身后的敌人,然后我们的脚跟站得稳!我 们那八个厂一定得赶快整顿:管理上要严密,要换进批精明能干的职员去,要严禁糟 蹋材料,要裁掉一批冗员,开除批不好的工人! (《子夜》第十二章) 说话的人是谁?腹背受敌的他,除了裁员去冗,还要应对哪两方面的难题? 选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子日: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日:“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 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之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 高智、弱小、群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蚁族′ 社会该如何看待之? ②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 度,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 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
(2)阅读下面《子夜》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他用了又快又清晰像铁块似的声调说道:“我们先要站定了自己的脚跟!可是我们好比 打仗,前后会有敌人:……总得先打败了身前身后的敌人,然后我们的脚跟站得稳!我 们那八个厂一定得赶快整顿:管理上要严密,要换进一批精明能干的职员去,要严禁糟 蹋材料,要裁掉一批冗员,开除一批不好的工人!” (《子夜》第十二章) 说话的人是谁?腹背受敌的他,除了裁员去冗,还要应对哪两方面的难题?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答: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 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之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 高智、 弱小、 群居。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蚁族”, 社会该如何看待之? 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 度, 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 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
长的趋势令人担忧 ③“蚊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 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 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存量。这 种存量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 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干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 踏入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蚁族"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 的方向 ④其次,“蚁族"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 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 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 是否有效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 职业地位都要高些,挣钱要多些。因此,“蚁族的岀现,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 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 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⑤最后,“蚁族"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 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即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仍 需要大批的人才一一大学生。应看到的是,蚁族"的出现证明“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 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尴尬境地。 ⑥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 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不利。“蚁族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
长的趋势令人担忧。 “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 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 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存量’。这 种‘存量’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 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 踏入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蚁族”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 的方向。 ④其次,“蚁族”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 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 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 是否有效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 职业地位都要高些,挣钱要多些。因此,“蚁族”的出现,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 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 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⑤最后,“蚁族”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 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即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仍 需要大批的人才——大学生。应看到的是,“蚁族”的出现证明“80 后”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 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尴尬境地。 ⑥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 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不利。“蚁族”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