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出勤 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旷课超5次及以上,课程 (占比10%) 考核不及格 平时成绩 (占比20%) 口头报告 学生针对教师提前布置的知识点进行准备,在课堂上 利用PPT口头报告的方式进行展示,并有学生提问 (占比10%) 节,最后教师点评并给出分数。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内容完整、书写规范、计算准确、 结论正确等。四项实验报告平均成绩,以100分计, 实验成绩 (占比10% 占实验总成绩50% (占比20% 实验考核 学生实验仪器使用及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准确性, (占比10%) 回答问题准确性等。口试或操作考核,以100分计, 占实验总成绩5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卷面分值 (占比30%) 100分. 期末考试成 (占比60%) 上机考试 (占比30%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主要是基础知识题
35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 (占比 20%) 出勤 (占比 10%) 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旷课超 5 次及以上,课程 考核不及格 口头报告 (占比 10%) 学生针对教师提前布置的知识点进行准备,在课堂上 利用 PPT 口头报告的方式进行展示,并有学生提问环 节,最后教师点评并给出分数。 实验成绩 (占比 20%) 实验报告 (占比 10%) 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内容完整、书写规范、计算准确、 结论正确等。四项实验报告平均成绩,以 100 分计, 占实验总成绩 50%。 实验考核 (占比 10%) 学生实验仪器使用及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准确性, 回答问题准确性等。口试或操作考核,以 100 分计, 占实验总成绩 50%。 期末考试成绩 (占比 60%) 闭卷考试 (占比 30%)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卷面分值 100 分。 上机考试 (占比 30%)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主要是基础知识题
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章节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时 理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孰悉本门课程的设课意义,有 阅读并查 理论 绪论 绪论 关教学要求与考核方法:掌握 相关 运动生理学的概念 教学 文献 熟悉动作电位的离子学机制和 肌肉收缩的原理:掌握刺激条 阅读并查 晋路肌的 件与兴奋、神经肌肉的生物电 > 理论 第一章 机能 现象、 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号 教学 阅相关 12 特征及运动与两类肌纤维类型 文献 的理论。 熟悉血液的组成、血量、血浆 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缓冲与防 阅读并查 第二章 理论 血液生理 御机能:掌握红细胞、白细胞、 4 阅相关 1.2.3 教学 血小板生理和血液的运输功 文献 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与心脏的 泵血过程:掌握运动与心动周 阅读并查 第三章 血液循环 理论 期、心率、心输出量、每搏量 6 阅相关 等心脏生理和血压、血流与物 教学 文献 质交换的血管生理。 熟悉呼吸的概念、呼吸的全过 程、呼吸的弹性与非弹性阻力: 阅读并查 理论 第四章 呼吸生理 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肺容量 4 阅相关 12 肺通量的指标:气体交换的动 文献 力、过程及影响因素。 堂握需氧量、吸氧量、最大吸 运动中的氧 氧量、氧亏、运动后过量氧耗 理 阅读并查 第五章 个体乳酸阈的概念:掌握上述 阅相美 12.3 供与氧耗 教学 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表示单位 文献 与影响因素。 熟悉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的 方式与过程:能量的来源去路 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掌指 阅读并查 物质代谢与 第六章 6 理论 肾脏的泌尿功能与维持酸碱平 阅相关 能量代谢 教学 12.3 衡的作用: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文献 供能系统的特点、相互关系及 训练方法 肌肉活动的 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 理论 阅读并查 第七章 神经控制 系统、神经中枢、 植物神经的 4 教学 阅相关 12
36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绪论 绪论 熟悉本门课程的设课意义,有 关教学要求与考核方法;掌握 运动生理学的概念。 1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 第一章 骨骼肌的 机能 熟悉动作电位的离子学机制和 肌肉收缩的原理;掌握刺激条 件与兴奋、神经肌肉的生物电 现象、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 特征及运动与两类肌纤维类型 的理论。 7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 第二章 血液生理 熟悉血液的组成、血量、血浆 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缓冲与防 御机能;掌握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生理和血液的运输功 能。 4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3 第三章 血液循环 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与心脏的 泵血过程;掌握运动与心动周 期、心率、心输出量、每搏量 等心脏生理和血压、血流与物 质交换的血管生理。 6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 第四章 呼吸生理 熟悉呼吸的概念、呼吸的全过 程、呼吸的弹性与非弹性阻力; 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肺容量与 肺通量的指标;气体交换的动 力、过程及影响因素。 4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 第五章 运动中的氧 供与氧耗 掌握需氧量、吸氧量、最大吸 氧量、氧亏、运动后过量氧耗、 个体乳酸阈的概念;掌握上述 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表示单位 与影响因素。 4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3 第六章 物质代谢与 能量代谢 熟悉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的 方式与过程;能量的来源去路、 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掌握 肾脏的泌尿功能与维持酸碱平 衡的作用;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供能系统的特点、相互关系及 训练方法 6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3 第七章 肌肉活动的 神经控制 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 系统、神经中枢、植物神经的 4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1.2
概念、作用、区别:熟悉突能 文献 后电位 中枢抑制和运动神经 元池的概念:掌握牵张反射、 姿势反射的概念、意义、机理 却律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熟悉内分泌腺、激素、靶细胞 的概念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 点:了解睾酮、阿片肽、垂体 阅读并查 理论 第八章 内分泌生理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掌握胰岛 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 教学 阅相关 12.3 盐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用 肾上腺素的生物学作用。 熟悉本体感觉与运动技能形成 的关系: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 阅读并查 第九章 运动技能的泛化阶段、分化阶段的外在表 理论 阅相关 12 学习 现、内在原因与体育教学:影 教学 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生理 文献 因素。 熟悉赛前状态的机制,准备活 动的作用、分类:进入工作状 态的机制:掌握赛前状态的类 运动前、中 型与反应、不良赛前状态的调 阅读并音 整;掌握“极点”“第二次呼吸 第十章后机能变化 的概念,真假稳定状态的区别, 6 理论 阅相关 名 的规律 教学 文献 进入工作状态的机制:掌握远 动性疲劳的机制与判断,能量 物质恢复的一般规律及促进恢 复的措施。 熟悉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 第 度素质、灵敏与柔韧素质的训 理论 阅读并查 身体素质 阅相关 12.3 章 练方法:掌握上述身体素质的 文献 生理基础。 第十 体育教学与 熟悉体有教学与运动训练的负 荷阅:熟悉教学训练效果在安 阅读并查 理论 运动训练的 阅相关 静状态、定量工作状态和极量 教学 生理学分析 工作时的评定特点。 文献 第十三 体适能与 熟悉运动与免疫的一般规律 草握体适能的概念与有氧运动 理论 阅读并查 身活动的生 阅相关 12.3 章 的健身方法:掌握皮帮厚度法 教 理基础 文献 体密度的测定理论。 第十四 儿少、女子 熟悉女子与运动能力,月经周 理论 阅读并查 期与运动:掌握儿少解剂生理 阅相关 草 与体育运动 特点与体育运动。 教学 文献
37 概念、作用、区别;熟悉突触 后电位、中枢抑制和运动神经 元池的概念;掌握牵张反射、 姿势反射的概念、意义、机理、 规律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文献 第八章 内分泌生理 熟悉内分泌腺、激素、靶细胞 的概念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 点;了解睾酮、阿片肽、垂体 激素的生物学作用;掌握胰岛 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 肾上腺素的生物学作用。 4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3 第九章 运动技能的 学习 熟悉本体感觉与运动技能形成 的关系;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 泛化阶段、分化阶段的外在表 现、内在原因与体育教学;影 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生理 因素。 4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 第十章 运动前、中、 后机能变化 的规律 熟悉赛前状态的机制,准备活 动的作用、分类;进入工作状 态的机制;掌握赛前状态的类 型与反应、不良赛前状态的调 整;掌握“极点”“第二次呼吸” 的概念,真假稳定状态的区别, 进入工作状态的机制;掌握运 动性疲劳的机制与判断,能量 物质恢复的一般规律及促进恢 复的措施。 6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 第十一章 身体素质 熟悉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 度素质、灵敏与柔韧素质的训 练方法;掌握上述身体素质的 生理基础。 4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3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与 运动训练的 生理学分析 熟悉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负 荷阈;熟悉教学训练效果在安 静状态、定量工作状态和极量 工作时的评定特点。 2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 第十三章 体适能与健 身活动的生 理基础 熟悉运动与免疫的一般规律; 掌握体适能的概念与有氧运动 的健身方法;掌握皮褶厚度法, 体密度的测定理论。 2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3 第十四章 儿少、女子 与体育运动 熟悉女子与运动能力,月经周 期与运动;掌握儿少解剖生理 特点与体育运动。 4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
第十五 熟悉冷、热环境、水环境、高 环境与运动原环境与运动,生物节律与运 理论 阅读并查 阅相关 12.3 草 教学 动:掌握运动与体温。 文献 合计 64 四、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每 对应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 学 项目 组 项目 课程 类型 人 要求 目标 身体姿势与血 不同身体咨势与负重 实验 压、血型、呼吸 下的血压测定:血型鉴 实验 15 必做 1 功能测定 定:肺活量测定 2小时有氧运动 实验2 运动前、中、后血糖 中血糖、呼吸商 4 HR、RQ测定。 实验 15 必做 1.2 的定 60米、400米跑运动前尿蛋白定性.运 实验3与无氧功、尿蛋 动后尿蛋白定量:无氧 实验 15 必做 12 白的测定 功的测定。 心率谣潤与跑 FM调频法HR谣测: 实验4速、V02mx的测 递增负荷下VOmx的 4 实验 必做 123 测定。 合计 16
38 第十五 章 环境与运动 熟悉冷、热环境、水环境、高 原环境与运动,生物节律与运 动;掌握运动与体温。 2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2.3 合计 64 -- 四、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 学 时 项目 类型 每 组 人 数 项目 要求 对应 课程 目标 实验 1 身体姿势与血 压、血型、呼吸 功能测定 不同身体姿势与负重 下的血压测定;血型鉴 定;肺活量测定。 4 实验 15 必做 1 实验 2 2 小时有氧运动 中血糖、呼吸商 的测定 运动前、中、后血糖、 HR、RQ 测定。 4 实验 15 必做 1.2 实验 3 60 米、400 米跑 与无氧功、尿蛋 白的测定 运动前尿蛋白定性;运 动后尿蛋白定量;无氧 功的测定。 4 实验 15 必做 1.2 实验 4 心率遥测与跑 速、VO2max的测 定 FM 调频法 HR 遥测; 递增负荷下 VO2max的 测定。 4 实验 15 必做 1.2.3 合计 16 --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基本信息 课程 B0350025 课程 编号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35总学时 64 理论 48 上机 学时 学时 公共基础口 综合素质口 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口 专业基础 类别 专业主干口专业方向/特色口专业任选口顶峰课程口 先修 理理 人体解剖学、中医学基础、运动解剖学 开课 医学院 适用 运动康复 单位 专业 课程负 王科斯 王科斯、未志 责人 撰写人命、李旭霞 审核人 李旭霞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 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和基因信息传递与调控及其与生 理功能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阐述生命 奥秘,并把这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技术应用于有关学科领域和生产实践, 从而为控制生物并改造生物,征服自然并改造自然,保障人类健康和提供人类生 存质量服务。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Its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metabolism and regulation of substances,gen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gul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hysiological functions.Students can explain the mystery of life on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the depth of chemical changes 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Then apply the basic theories,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to relevant disciplines and production practices,so as to understand and transform biology,conquer and transform nature.Thus to protect human health and provide human quality of life services.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来探讨和阐述生命的奥秘。 课程目标(能力目标)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技术应用于有关科学领域和医学康复实践中
39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0350025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3.5 总学时 64 理论 学时 48 上机 学时 0 实验 学时 16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专业方向/特色□专业任选□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人体解剖学、中医学基础、运动解剖学 开课 单位 医学院 适用 专业 运动康复 课程负 责人 王科斯 撰写人 王科斯、未志 俞、李旭霞 审核人 李旭霞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 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和基因信息传递与调控及其与生 理功能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阐述生命 奥秘,并把这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技术应用于有关学科领域和生产实践, 从而为控制生物并改造生物,征服自然并改造自然,保障人类健康和提供人类生 存质量服务。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 Its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metabolism and regulation of substances, gen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gul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tudents can explain the mystery of life on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the depth of chemical changes 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Then apply the basic theories,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to relevant disciplines and production practices, so as to understand and transform biology, conquer and transform nature. Thus to protect human health and provide human quality of life services.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来探讨和阐述生命的奥秘。 课程目标(能力目标)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技术应用于有关科学领域和医学康复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