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符号标识,是一个国家与民 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使用、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字,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文化 责任。汉字是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 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才有了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文 化。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 国际文化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全球化,虽然文化全球化也有 双向交流的性质,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平等的全球化,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 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单一性与弱势文化、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从 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激烈。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全世界的政府交 往、经济贸易、学术交流都用英语,而且互联网上的材料9%左右也是英文。 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 比。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亚洲个别国家曾有意将汉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管消息是否属实,说明汉字发明权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作为发明汉字的中国 人,一旦汉字被其他国家作为非物质遗产申报,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和后人。 其次,国人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目前,在国人的心目中,汉语的地位没 有英语重要,汉语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英语学好了可以拿学位和出国留学。现 在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硕士博士毕业,前后长达二十几年。英语 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过不了四六级,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大学学位证或硕士 博士学位证;参加工作后,英语不过关,不能晋升职称。而作为母语的汉语,没 有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 不断下降。 第三,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 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一项针对书 写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 22%的人写字时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 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键盘化、拇 指化,已经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千篇一律的印刷体代替了富有 个性和温情的手写体。汉字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带来的更多是对于汉字的隔膜 与疏离。 第四,流行文化对汉字的冲击。目前网络流行语、时尚流行语、娱乐节目语言、 广告语的泛滥造成大量对于汉字的更改与颠覆,使原本规范化的汉字变得不伦不
河南省开封市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 月)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符号标识,是一个国家与民 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使用、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字,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文化 责任。汉字是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 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才有了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文 化。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 国际文化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全球化,虽然文化全球化也有 双向交流的性质,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平等的全球化,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 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单一性与弱势文化、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从 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激烈。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全世界的政府交 往、经济贸易、学术交流都用英语,而且互联网上的材料 90%左右也是英文。 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 比。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亚洲个别国家曾有意将汉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管消息是否属实,说明汉字发明权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作为发明汉字的中国 人,一旦汉字被其他国家作为非物质遗产申报,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和后人。 其次,国人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目前,在国人的心目中,汉语的地位没 有英语重要,汉语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英语学好了可以拿学位和出国留学。现 在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硕士博士毕业,前后长达二十几年。英语 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过不了四六级,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大学学位证或硕士 博士学位证;参加工作后,英语不过关,不能晋升职称。而作为母语的汉语,没 有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 不断下降。 第三,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 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一项针对书 写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 22%的人写字时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 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键盘化、拇 指化,已经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千篇一律的印刷体代替了富有 个性和温情的手写体。汉字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带来的更多是对于汉字的隔膜 与疏离。 第四,流行文化对汉字的冲击。目前网络流行语、时尚流行语、娱乐节目语言、 广告语的泛滥造成大量对于汉字的更改与颠覆,使原本规范化的汉字变得不伦不
类。例如把“没有”写成“木有”、同学写成“童鞋”,妹子写成“妹纸”,悲 剧写成“杯具”,“什么”写成“神马”,还有一些生造词,如“十动然拒”“人 艰不拆”等,至于为了书写方便而出现的难以认出的简化字更是比比皆是。这种 对汉字的滥用与破坏使原本美丽的汉字变得丑陋 今天汉字传承面临着内忧外患,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 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摘编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以致汉语的影 响力与英语无法相比 B.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拿不了毕业证,不能晋升职称,这些是汉字和 汉语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C.文化全球化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而汉字发明权的争夺 其实是文化实力竞争的表征。 D.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毛笔与硬笔书写的汉字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人们对 汉字越来越疏离与隔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成就的背景下,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汉字传承 面临的严峻形势。 B.文章主体部分呈并列结构,从国际文化竞争、国人重视程度等方面审视汉字传 承存在的诸多问题。 C.文章第四段用调査数据来论证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遗忘的现象,真实 可信,有很强的说服力。 D.围绕汉字传承这一中心,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传承汉字文化、捍卫国家文化 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重视汉字传承和发展,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就 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从文化角度看,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热爱汉字、传承汉字是每一个中国 人应具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C.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 际文化竞争中的影响力。 D.作为国家与民族符号标识的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因此, 它的使用与传承意义重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夜渔 周天红 江田湾,一条小河从村子口绕着流过,九湾十八沱,沱沱有鱼。 最大的当数泡子沱了。泡子沱有五六个大簸箕那么大,水深,鱼也多。 泡子沱是村里人最喜欢去钓鱼的地方。那沱里,只要把钓杆放下去,大大小小的, 鲫鱼鲤鱼草鱼大口鲢,什么品种都有,少有放空的
类。例如把“没有”写成“木有”、同学写成“童鞋”,妹子写成“妹纸”,悲 剧写成“杯具”,“什么”写成“神马”,还有一些生造词,如“十动然拒”“人 艰不拆”等,至于为了书写方便而出现的难以认出的简化字更是比比皆是。这种 对汉字的滥用与破坏使原本美丽的汉字变得丑陋。 今天汉字传承面临着内忧外患,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 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摘编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以致汉语的影 响力与英语无法相比。 B. 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拿不了毕业证,不能晋升职称,这些是汉字和 汉语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C. 文化全球化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而汉字发明权的争夺 其实是文化实力竞争的表征。 D.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毛笔与硬笔书写的汉字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人们对 汉字越来越疏离与隔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成就的背景下,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汉字传承 面临的严峻形势。 B.文章主体部分呈并列结构,从国际文化竞争、国人重视程度等方面审视汉字传 承存在的诸多问题。 C. 文章第四段用调查数据来论证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遗忘的现象,真实 可信,有很强的说服力。 D.围绕汉字传承这一中心,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传承汉字文化、捍卫国家文化 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只要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重视汉字传承和发展,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就 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从文化角度看,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热爱汉字、传承汉字是每一个中国 人应具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C.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 际文化竞争中的影响力。 D.作为国家与民族符号标识的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因此, 它的使用与传承意义重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夜 渔 周天红 江田湾,一条小河从村子口绕着流过,九湾十八沱,沱沱有鱼。 最大的当数泡子沱了。泡子沱有五六个大簸箕那么大,水深,鱼也多。 泡子沱是村里人最喜欢去钓鱼的地方。那沱里,只要把钓杆放下去,大大小小的, 鲫鱼鲤鱼草鱼大口鲢,什么品种都有,少有放空的
白天,那里可是热闹着呢,多时有十好几人,少时至少也有一两个人,钓鱼呀。 大家都知道,要钓鱼,就得去泡子沱。村里人常说,吃鱼没得钓鱼欢。钓杆上拉 着鱼的感觉,和吃鱼相比,又是一种味道了。 爷喜欢钓鱼,但二爷从来不在白天去泡子沱钓鱼。用村里人的话说,二爷喜欢 夜渔 夜渔是个什么感觉和味道呢?村里好多人尝试过,但村里好多人都不去泡子沱夜 渔了。泡子沱那地方,晚上,拈胆子,吓人 泡子沱水深得蓝汪汪的,泡子沱旁边就是滩子口,滩子口是村里人去镇子上的必 经之道。那地方险着呢,没有桥,在石滩子上只有五个竖着的石礅子。上百年来, 江田湾的人要出门,就得踩着石礅子过河。天干时节好多了,要是涨了水,河水 漫过了石墩子,那就吓人了,一不小心踩虚了脚,掉在石滩子上被水冲下去,能 把命捡回来,那就是上天保佑了。那石滩子上被水冲了去死了人的事儿,也不是 没发生过。再说泡子沱那地方,两河两岸是竹林子阴着,有点风吹草动,竹林子 吹得哗哗响,再来上几声怪头怪脑的鸟叫,胆小的,吓得你汗毛儿根子都要立起 来 可再怕,还得从滩子口经过呀。抬个肥猪儿到镇子上去卖得经过那里,出门走亲 戚会个朋友得经过那里,就是娃娃上学放学,还得经过那里,江田湾就这个条件, 三面都是大山,村子门前一条小河围着,就泡子沱那个石滩子踩着石墩子过河, 那是最好的出脚路了。怕能起个什么用?得生存下去呀,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 的,就赌个命大了 爷不怕,二爷就不怕赌命,二爷就敢趁着夜色或是月黑风高的时候,到泡子沱 去夜渔 爷指着村子里爱熊模狗样钓鱼的说:你几个,都不晓得,夜深,人静,才是钓 鱼的最好时候。只要用手电筒一照着,那鱼呀,牵起绳索索一样往杆儿上爬,好 钓得很呀。 二爷说得村里几个羡慕得直流口水,但没一个敢去夜渔的。那几个说起来胆子大 的,成天想钓鱼想疯了的,都不敢给二爷比。就是比了两回,晚上去了,听到几 声野猫子叫,吓得赶紧收了杆儿,走人。只有二爷一直坚持着,夜渔。 村里人说:二爷天生就是个怪人。当年村子里没人敢背起包包出门做生意到城里 山外闯荡,他就一个人出去闯了。等大家都忙着出去闯荡时,他呆在村子里,偏 就不出去了。人家白天钓鱼钓得欢,他却在家里睡大觉,等晚上吓得人不敢去钓 鱼,他又偏去了 这回二爷却放空了,不但鱼没钓上,还把命搭上了。 那晚,二爷又去夜渔,天突然下起大雨,泡子沱的洪水猛涨。等二娘打着电筒去 送雨具时,二爷没了。只有两个上学回家的娃站在岸边吓得发抖,话都说不出来 村里人说:这下子,二爷真被夜晚的鱼给带走了。夜渔,不吉利呀。 村长说:你们瞎说啥?二爷是为了救那俩个上晚自习夜晚回家的娃才被洪水冲走 了的!现在还没找着人呢 村里人一地哗然。 天亮了,洪水退后,村长带着人在泡子沱下五里地的一个竹林窝子里找到了二爷, 早没气了 二娘说,自从那年我家二娃从镇子学校里上完晚自习回来,在滩子口石墩子过出 事儿后,他就一直坚持晚上去钓鱼。他哪里是钓鱼哟,就是想晚上护着村里娃过 滩子口那石墩子!他不放心呀,他怕村子里有娃还像我家二娃一样,再出事
白天,那里可是热闹着呢,多时有十好几人,少时至少也有一两个人,钓鱼呀。 大家都知道,要钓鱼,就得去泡子沱。村里人常说,吃鱼没得钓鱼欢。钓杆上拉 着鱼的感觉,和吃鱼相比,又是一种味道了。 二爷喜欢钓鱼,但二爷从来不在白天去泡子沱钓鱼。用村里人的话说,二爷喜欢 夜渔。 夜渔是个什么感觉和味道呢?村里好多人尝试过,但村里好多人都不去泡子沱夜 渔了。泡子沱那地方,晚上,拈胆子,吓人。 泡子沱水深得蓝汪汪的,泡子沱旁边就是滩子口,滩子口是村里人去镇子上的必 经之道。那地方险着呢,没有桥,在石滩子上只有五个竖着的石礅子。上百年来, 江田湾的人要出门,就得踩着石礅子过河。天干时节好多了,要是涨了水,河水 漫过了石墩子,那就吓人了,一不小心踩虚了脚,掉在石滩子上被水冲下去,能 把命捡回来,那就是上天保佑了。那石滩子上被水冲了去死了人的事儿,也不是 没发生过。再说泡子沱那地方,两河两岸是竹林子阴着,有点风吹草动,竹林子 吹得哗哗响,再来上几声怪头怪脑的鸟叫,胆小的,吓得你汗毛儿根子都要立起 来。 可再怕,还得从滩子口经过呀。抬个肥猪儿到镇子上去卖得经过那里,出门走亲 戚会个朋友得经过那里,就是娃娃上学放学,还得经过那里,江田湾就这个条件, 三面都是大山,村子门前一条小河围着,就泡子沱那个石滩子踩着石墩子过河, 那是最好的出脚路了。怕能起个什么用?得生存下去呀,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 的,就赌个命大了。 二爷不怕,二爷就不怕赌命,二爷就敢趁着夜色或是月黑风高的时候,到泡子沱 去夜渔。 二爷指着村子里爱熊模狗样钓鱼的说:你几个,都不晓得,夜深,人静,才是钓 鱼的最好时候。只要用手电筒一照着,那鱼呀,牵起绳索索一样往杆儿上爬,好 钓得很呀。 二爷说得村里几个羡慕得直流口水,但没一个敢去夜渔的。那几个说起来胆子大 的,成天想钓鱼想疯了的,都不敢给二爷比。就是比了两回,晚上去了,听到几 声野猫子叫,吓得赶紧收了杆儿,走人。只有二爷一直坚持着,夜渔。 村里人说:二爷天生就是个怪人。当年村子里没人敢背起包包出门做生意到城里 山外闯荡,他就一个人出去闯了。等大家都忙着出去闯荡时,他呆在村子里,偏 就不出去了。人家白天钓鱼钓得欢,他却在家里睡大觉,等晚上吓得人不敢去钓 鱼,他又偏去了。 这回二爷却放空了,不但鱼没钓上,还把命搭上了。 那晚,二爷又去夜渔,天突然下起大雨,泡子沱的洪水猛涨。等二娘打着电筒去 送雨具时,二爷没了。只有两个上学回家的娃站在岸边吓得发抖,话都说不出来。 村里人说:这下子,二爷真被夜晚的鱼给带走了。夜渔,不吉利呀。 村长说:你们瞎说啥?二爷是为了救那俩个上晚自习夜晚回家的娃才被洪水冲走 了的!现在还没找着人呢。 村里人一地哗然。 天亮了,洪水退后,村长带着人在泡子沱下五里地的一个竹林窝子里找到了二爷, 早没气了。 二娘说,自从那年我家二娃从镇子学校里上完晚自习回来,在滩子口石墩子过出 事儿后,他就一直坚持晚上去钓鱼。他哪里是钓鱼哟,就是想晚上护着村里娃过 滩子口那石墩子!他不放心呀,他怕村子里有娃还像我家二娃一样,再出事
二娘话音刚落,整个村子一下安静了。静,像一口铁锅罩着,死一般的静。 半年后,江田湾还是江田湾,泡子沱还是泡子沱。只是那里早没人钓鱼了,留下 的,只有一座桥和二爷夜晚钓鱼的故事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夜渔”为中心,开头写江田湾的人喜欢吃鱼、钓鱼,由此引出二爷 夜渔的故事,而后揭示二爷夜渔的原因,情节展开自然,构思巧妙。 B.滩子口是去镇子的必经之道,小说较为详尽地描写村里人来往经过滩子口的 艰难,突出了滩子口地势的险要,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C.小说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泡子沱那地方,晚上拈胆子,吓人”,没人 敢去夜渔,而二爷偏偏喜欢夜渔,着力表现出二爷艺高胆大、与众不同 D.二爷坚持夜渔、为救两个孩子搭上性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其中蕴含着作者对 主人公大爱情怀的赞美,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对读者有着积极的影响 娘话音刚落,整个村子一下安静了。静,像一口铁锅罩着,死一般的静 “静”有什么含义?(5分) 6.小说以“只是那里早没人钓鱼了,留下的,只有一座桥和二爷夜晚钓鱼的故 事”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人们关注略晚于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真实 历史,承载民族文化,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 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 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 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 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 其特点是活态流变,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 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 分 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特征比较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显著特征是“活 态”。因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它已经存在的状态,而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在本质上就是保护那些使之存活的人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材料 2001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 目,2004年加入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国务院批准并公 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2008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 目名录共147项。2011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共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164项,第 第二、第三批共收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530项。 非遗标准的认定是由父子、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 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我国有一批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后继乏人
二娘话音刚落,整个村子一下安静了。静,像一口铁锅罩着,死一般的静。 半年后,江田湾还是江田湾,泡子沱还是泡子沱。只是那里早没人钓鱼了,留下 的,只有一座桥和二爷夜晚钓鱼的故事。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夜渔”为中心,开头写江田湾的人喜欢吃鱼、钓鱼,由此引出二爷 夜渔的故事,而后揭示二爷夜渔的原因,情节展开自然,构思巧妙。 B.滩子口是去镇子的必经之道,小说较为详尽地描写村里人来往经过滩子口的 艰难,突出了滩子口地势的险要,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C.小说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泡子沱那地方,晚上拈胆子,吓人”,没人 敢去夜渔,而二爷偏偏喜欢夜渔,着力表现出二爷艺高胆大、与众不同。 D.二爷坚持夜渔、为救两个孩子搭上性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其中蕴含着作者对 主人公大爱情怀的赞美,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对读者有着积极的影响。 5.“二娘话音刚落,整个村子一下安静了。静,像一口铁锅罩着,死一般的静”, “静”有什么含义?(5 分) 6.小说以 “只是那里早没人钓鱼了,留下的,只有一座桥和二爷夜晚钓鱼的故 事”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在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人们关注略晚于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真实 历史,承载民族文化,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 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 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 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 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 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 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 分。 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特征比较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显著特征是“活 态”。因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它已经存在的状态,而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在本质上就是保护那些使之存活的人。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材料二: 2001 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 目,2004 年加入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6 年,国务院批准并公 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518 项。2008 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510 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 目名录共 147 项。2011 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共 191 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 164 项,第一、 第二、第三批共收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530 项。 非遗标准的认定是由父子、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 100 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我国有一批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后继乏人
亟待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以避免人亡技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在生活,要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 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目前,非物质文化 遗产联合国名录中拥有项目较多的国家有:中国34项、日本18项、韩国11项 西班牙10项、法国9项等等 (摘编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2016年) 材料三 口人数 ■不会 不一定合 有从事■改有从事 参加立传保护非物质化遗产的活动情况 日人数 152 (图表来源于《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 材料四 我国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 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国务院从2006年起,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 日”。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活 态性、传承性的特质,保护难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面临困境,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 的体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文明对话更加频 繁,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 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 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 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 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民族的传承》)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民族文化的 重要载体,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B.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以人为本的活 态文化遗产,因而,生命力更强,也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 C.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身口相传,师徒传承等形式传承下来,反映了群众的生 产生活,沉淀、汇聚成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 D.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而有一些非遗传 承人年岁已高,如果不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可能人亡技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传统技艺,一项技艺被创造出来,通过父子、师徒等代 代延续,历经百年不会失传,更不会失去本来面目
亟待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以避免人亡技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在生活,要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 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目前,非物质文化 遗产联合国名录中拥有项目较多的国家有:中国 34 项、日本 18 项、韩国 11 项、 西班牙 10 项、法国 9 项等等。 (摘编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2016 年) 材料三: (图表来源于《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 材料四: 我国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 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国务院从 2006 年起,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 日”。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活 态性、传承性的特质,保护难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面临困境,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 的体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文明对话更加频 繁,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 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 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 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 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民族的传承》)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民族文化的 重要载体,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B.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以人为本的活 态文化遗产,因而,生命力更强,也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 C.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身口相传,师徒传承等形式传承下来,反映了群众的生 产生活,沉淀、汇聚成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 D.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而有一些非遗传 承人年岁已高,如果不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可能人亡技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传统技艺,一项技艺被创造出来,通过父子、师徒等代 代延续,历经百年不会失传,更不会失去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