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 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 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 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 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 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 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 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 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 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 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 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 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 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汘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 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 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 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 道 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 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 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 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 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 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髙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 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 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 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 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 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 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 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 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辽宁省 2018 届高三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 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 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 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 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 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 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 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 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 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 439 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 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 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 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 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 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 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 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 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 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 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 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 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 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 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 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 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 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 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 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 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 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 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 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 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 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 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 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 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为了便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就 开通了草原丝路,并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D.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 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 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 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 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 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 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B.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 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 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 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 分 河的怀 念 郭峰 (1)现在我又记起那条小河。我想起在这里,每日一早起床,便有许多繁杂的声音 来扰乱我的平静了。真的,早晨起来,一个人应该是多么快活才对,因为在一夜 之间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睡眠。是的,夜间给予吾人以幸福的休息,可是,现在我 恢复了意识的第一个感觉,但是日常的纷乱,早在我醒来之前,已经在四近排演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 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 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 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 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 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节选自 2017 年 3 月 8 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 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 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为了便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就 开通了草原丝路,并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D.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 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 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 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 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 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 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B.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 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 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 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 河的怀 念 郭峰 ⑴现在我又记起那条小河。我想起在这里,每日一早起床,便有许多繁杂的声音 来扰乱我的平静了。真的,早晨起来,一个人应该是多么快活才对,因为在一夜 之间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睡眠。是的,夜间给予吾人以幸福的休息,可是,现在我 恢复了意识的第一个感觉,但是日常的纷乱,早在我醒来之前,已经在四近排演 的了
(2)从小巷里传来木车的轱辘声,它是货车。那货车上载了不少污秽黑乌的家 具,这使我感觉得有人在这样早的时刻便搬家了。这城市有多么的拥挤,人们又 多么的善于搬弄是非和互相排挤。除了木车的轧轧之声以外,还有粗暴的叫骂声 器具的乱碰声,以及打架和怪叫。我想这样已经够受了。这早晨没有让人安宁的 时刻。没有比这更使人烦闷,更叫人没法排遣的时日了 (3)什么时刻,在能够听到微风行过林间的沙沙之声响,有雨打在窗前檐上的 音乐,有鸟们早颂的歌哩? (4)我为什么不会想起在乡下时所过的那些日子?每日醒来以前,代替这种吵 闹的,是可爱的鸟声。那有千百种。乡下真有好多的鸟类哩,乡下只有农夫,可 是自然界的代言人一禽鸟,却何止千百种?随便哪种飞禽唱出的晨歌都是令你 不能忘怀的。真的,我们有多少的日子,差不多是一生,能有几日是能够享受这 种兴趣?多半的日子,我们均在无意义的喧意中,虚度过去 (5)唉,现在我更怀念起那一段安宁的时日。什么时候我才能够重新返回到那 里呢?那里有一种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的安静,此番我真的焦灼不堪!这小巷里 传来的日常不变的叫嚣呵!这样住下半年,一个人一定脾气变得极坏。人到了暴 躁的地方,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6)我想起那条小河,真的,它是多么可爱。安宁,是的,多么为我们所需要。 可是我们不要呆板,不要枯燥。小河使我们四周的生活因此显得温柔和活泼。我 常常到那里去,享受一个新鲜的上午,或一个温暖的黄昏 )如果早晨没有鸟歌怎么办呢?在乡野的安静之中,要是没有河水的流动 可以够叫人感到遗憾的了。诗趣,全在寂静中寓有多样的变化。而河流似乎是调 节整个乡野之气氛的唯一要素,一如鸟歌调整树林的美丽然。因为林中无鸟,则 其情趣将大大消减。 (8)我想回到那里去。这喧闹的市声,真不合宜于我的性格。城市于我何有哉? 什么时候,和什么力量,使我投身于这样一个恶浊的地方?想起来真是可羞的呵。 9为了一些“合法的薪水”,我到这座城市来“工作”吗?这是一种名誉 吗?唉,一切普通人所见所认定的,她们所定的标准,她们的信念(如果也有的 话),都是如此的叫人难堪。也不去说这些吧,这叫我更为心痛。只是我为什么 也投身于这块地带来呢?世间没有比懊悔更叫人伤心的事 我打算马上把行李扎好,或者,可能的话,是留下一点日常应用的东西 比如一支笔,一瓶墨水等。其余就索性丢掉。可能的话,我就跣足回到河边去。 我要在哪里医治我的灵魂,要在那里洗足,把我身上的灰尘一一洗个干净。 ①河,小小的河流,日夜低低的唱。我将回去了,因为我没有法排遣对你的 怀念。我是信诚的,因知不能欺骗自己,这生活对我是不合宜的。这粗糙的日子, 使我心灵枯萎,请你稍为等一等,我马上就去啦,我将在日光下行走,向你的, 岸上的柳荫一直走去 1946年 (选自《开窗的人》)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现在我又记起那条小河”,既照应了文章题目,也通过一个“又” 字,表明自己对小河的怀念不止一次,这样写先声夺人。 B.通过描写小巷里的轱辘声、粗暴的叫骂声,器具的乱碰声,以及打架和怪叫等 叫嚣声音, 不仅是我想念“小河”,也是别人搬家的理由
⑵ 从小巷里传来木车的轱辘声,它是货车。那货车上载了不少污秽黑乌的家 具,这使我感觉得有人在这样早的时刻便搬家了。这城市有多么的拥挤,人们又 多么的善于搬弄是非和互相排挤。除了木车的轧轧之声以外,还有粗暴的叫骂声, 器具的乱碰声,以及打架和怪叫。我想这样已经够受了。这早晨没有让人安宁的 时刻。没有比这更使人烦闷,更叫人没法排遣的时日了。 ⑶什么时刻,在能够听到微风行过林间的沙沙之声响,有雨打在窗前檐上的 音乐,有鸟们早颂的歌哩? ⑷我为什么不会想起在乡下时所过的那些日子?每日醒来以前,代替这种吵 闹的,是可爱的鸟声。那有千百种。乡下真有好多的鸟类哩,乡下只有农夫,可 是自然界的代言人---禽鸟,却何止千百种?随便哪种飞禽唱出的晨歌都是令你 不能忘怀的。真的,我们有多少的日子,差不多是一生,能有几日是能够享受这 种兴趣?多半的日子,我们均在无意义的喧意中,虚度过去。 ⑸唉,现在我更怀念起那一段安宁的时日。什么时候我才能够重新返回到那 里呢?那里有一种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的安静,此番我真的焦灼不堪!这小巷里 传来的日常不变的叫嚣呵!这样住下半年,一个人一定脾气变得极坏。人到了暴 躁的地方,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⑹我想起那条小河,真的,它是多么可爱。安宁,是的,多么为我们所需要。 可是我们不要呆板,不要枯燥。小河使我们四周的生活因此显得温柔和活泼。我 常常到那里去,享受一个新鲜的上午,或一个温暖的黄昏。 ⑺如果早晨没有鸟歌怎么办呢?在乡野的安静之中,要是没有河水的流动, 可以够叫人感到遗憾的了。诗趣,全在寂静中寓有多样的变化。而河流似乎是调 节整个乡野之气氛的唯一要素,一如鸟歌调整树林的美丽然。因为林中无鸟,则 其情趣将大大消减。 ⑻我想回到那里去。这喧闹的市声,真不合宜于我的性格。城市于我何有哉? 什么时候,和什么力量,使我投身于这样一个恶浊的地方?想起来真是可羞的呵。 ⑼为了一些“合法的薪水”,我到这座城市来“工作”吗?这是一种名誉 吗?唉,一切普通人所见所认定的,她们所定的标准,她们的信念(如果也有的 话),都是如此的叫人难堪。也不去说这些吧,这叫我更为心痛。只是我为什么 也投身于这块地带来呢?世间没有比懊悔更叫人伤心的事。 ⑽我打算马上把行李扎好,或者,可能的话,是留下一点日常应用的东西, 比如一支笔,一瓶墨水等。其余就索性丢掉。可能的话,我就跣足回到河边去。 我要在哪里医治我的灵魂,要在那里洗足,把我身上的灰尘一一洗个干净。 ⑾河,小小的河流,日夜低低的唱。我将回去了,因为我没有法排遣对你的 怀念。我是信诚的,因知不能欺骗自己,这生活对我是不合宜的。这粗糙的日子, 使我心灵枯萎,请你稍为等一等,我马上就去啦,我将在日光下行走,向你的, 岸上的柳荫一直走去。 1946 年 (选自《开窗的人》)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现在我又记起那条小河”,既照应了文章题目,也通过一个“又” 字,表明自己对小河的怀念不止一次,这样写先声夺人。 B.通过描写小巷里的轱辘声、粗暴的叫骂声,器具的乱碰声,以及打架和怪叫等 叫嚣声音, 不仅是我想念“小河”,也是别人搬家的理由
C.作者心目中的“小河”有微风行过林间的沙沙之声响,有雨打在窗前檐上的音 乐,有鸟们早颂的歌声,人心灵上可以获得安静与慰藉 D.从第三段始多使用疑问句,有的引出景物描写,有的引出心灵感叹,有的引起 下文,由景入情,由诗意栖居到心灵的升华,层层深入。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河的怀念”含义的理解。(5分) 答 6.作者对“河的怀念”,为何反复写城市的喧闹与“我”不良的心情?这样写有 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日报) 中国拥有3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 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 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 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 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一一在笔头最顶端的地 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髙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 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硏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 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 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 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 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 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 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 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 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 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 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 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 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 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
C.作者心目中的“小河”有微风行过林间的沙沙之声响,有雨打在窗前檐上的音 乐,有鸟们早颂的歌声,人心灵上可以获得安静与慰藉。 D.从第三段始多使用疑问句,有的引出景物描写,有的引出心灵感叹,有的引起 下文,由景入情,由诗意栖居到心灵的升华,层层深入。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河的怀念”含义的理解。(5 分) 答: 6.作者对“河的怀念”,为何反复写城市的喧闹与“我”不良的心情?这样写有 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光明日报):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 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 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 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 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 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 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 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 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 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 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 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 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 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 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 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 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 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 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 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
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 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 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 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 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 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 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 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 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 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 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 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 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 己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 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 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 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 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 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 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髙,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硏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 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 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5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 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 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 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 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 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 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 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 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 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 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 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 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 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 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 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 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 分 )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 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 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 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 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 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