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文明的诈关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993年俄国总统选举显示出俄国确实是一个“无所适从 的”国家,因为它的人民和精英不能确定他们是应当加入哲方,还 是向西方挑战。 如果把9)年代初任何其他六个月发生的类似事件汇编成一 个清单,就发现它们都显示出文明范式的相关性。 在冷战的最初年月里,加拿大政治家莱斯特·皮尔逊富有先见 之明地指出了非西方社会的复兴和活力。他警告说:“设想这些诞 生于东方的新的政治社会将复制那些我们西方人所熟悉的政治社 会是荒谬的。这些东方文明的复兴将采取新的形式。”他在指出 “几世妃以来”国际关系一直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之后,提出“最 广泛的问题不再出现在同一文明的国家之间,而是出现在各文明 之问”。(注7)旷H持久的冷战两极化推迟了皮尔逊预料的即将来 临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使他在50年代确认的文化和文明力量得 以释放出来,“大学者和规察者已承认并强调了这些全球政治中 的新因素的新作用t1)费尔南·罗代德尔曾明智地警告说:“对 于付当代世界感兴趣的人来说,尤其对那些不仅对当代世界感兴 趣,而且还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值得'了解怎样在一幅世界地图 上发现今天存在着什么文明,了解怎样能界定它们的边界、它们的 中心和它们的外围、它们的范围和人们在那儿呼吸的空气,它们内 部一般的和特殊的存在形式'和结合形式。否则,可能会产生:怎 样的灾难性的观点错误啊!”注19)
第二章 历史上的文明 和今天的文明 文明的性质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不可能用其他任何思路来思考人 类的发展。这历史穿越了历代文明,从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埃及 文明到古典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再到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还 穿越了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的连续表现形式。在整个历史土,文 明为人们提供了最广泛的认同。结果,杰出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和人类学家,包括马克斯·韦伯、埃米尔·德克海姆、奥斯瓦尔德·斯 宾格勒、皮季里姆·索罗金、阿诺德·汤因比、艾尔弗雷德韦伯、克 罗伯、菲利普·巴格比、卡罗尔·奎格利、拉什顿·库尔伯恩、克里斯 托弗·道森、艾森施塔特、费尔南·布罗代尔、威廉麦克尼尔、阿达· 博兹曼、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费利佩·费尔南德斯一阿姆斯托以及 其他一一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探索文明的起源、形成、兴起、相 互作用、成就、衰落和消亡:(注)这些作者和其他一些作者撰写了 大量博大精深的著作,致力于文明的比较分析。视角、方法、焦点 和概念的差异在这些著作中随处可见。然而,在关于文明的性质、 认同和变化的中心命题上仍存在着泛的一致意见。 首先,在单··文明和多元文明的看法之间存在着分歧。文明 的观点是由18世法国思想家相对于“里野蛮状态”提出的。文明
24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童建 社会不同十原始社会,因为它是定居的、有城市的和识字的。文明 化的是好的,非文明化的是坏的。文明的概念提供了…个判断社 会的标准;而H19世纪期间,欧洲人把许多思想能量、外交能量和 政治能量投入于详细倒述一个标准,根据它来判断非欧洲人的社 会是否充分“文明化”到可以被接受为欧洲人所支配的国际体系的 成员。然而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多元文明。这意味着“放弃 把一个文明解释为一种理想,或毋宁说是唯一的理想”,并意味着 放弃一个假定:只存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判断什么是文明化的,这 个标准用布罗代尔的话说即是,“仅限于少数特权民族或集团,即 人类的‘精英·”。相反,存在着许多文明,它们每一个都以自已的 方式文聊化了。简而言之,单…文明的论点“丧失了其某些威望”, 而一个单一意义上的文明事实上可能在多元意义上是相当非文明 化的。(注2) 多元文明是本书所关注的,但单一文明和多元文明之间的分 歧仍然与本书有关。单一文明的观点已重现在关于存在着一个普 遍的世界文明的争论中。这一争论不可能持久,但探索各文明是 否将变得更加文明化是有用的,这正是本书最后一章所做的。 第二,在德国之外,文明被看作是一个文化实体。19世纪德 国的总想家描述了文明和文化之间的明显区别,前者包括技巧、技 术和物质的因素,后若包括价值、理想和一个社会更高级的思想艺 术性、道德性。这一区分在德国的思想中保持了下来,但在其他地 方并没有被接受。一些人类学家甚至颠倒了这一关系,把原始的、 一成不变的、非城市的社会设想为代表了文化,而更复杂的、发达 的、城市的和动态的社会是文明。然而,这些区分文化和文明的努 力从未被人们所理解,而且在德国之外,绝大多数人赞成布罗代尔 观,点,即:“想要用德国的方式把文化分离于其基础一一文明,是虚 安的。”(注3) 文明和文化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
第二章历史上的文明知今天的文明 25 的文化。它们都包括“价值、规则、体制和在一个既定社会中历代 人赋予了头等重要性的思维模式”(法4)。对于布罗代尔来说,文明 是“一个空间,一个·文化领域'”,是“文化特征和现象的一个集 合”。沃勒斯坦把文明定义为“世界规、习俗、结构和文化(物质文 化和高层文化)的特殊连结。它形成了某种历史总和,并与这一现 象的其他变种(即使不总是同时)共存”。根据道森的看法,文明 “是一个特定民族发挥其文化创造力的一个特定的原始过程”的产 物,而对于德克海姆和毛斯来说,它是“-种包围着一定数量的民 族的道德环境,每一个民族文化都只是整体的…个特殊形式”。在 斯宾格勒看来,文明是“文化不可避免的命运…是一种发达的人 类能够达到的一些最外部的和人为的状态…是一个从形成到成 熟的结局”。文化实际上是所有文明定义的共同主题。(注) 当雅典人向斯巴达人重新保证自己不会向波斯人出卖斯?达 克人时,他们用古典的形式提出了界定文明的文化核心因素: 因为即使我们倾向于此,也有许多强有力的考虑禁 止我们这样做。首要的是,众神的形象和住所被焚烧和 夷为平地,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为此雪耻,而不是同那些犯 下如此罪行的人达成协议。其次,希腊种族具有同样的 血统和同样的语言,有相同的神庙和献祭;以及我们相似 的习俗;雅典人如果背叛这些将不会有好结果。 血统、语言、宗教、生活方式是希腊人共有的东西,也是使他] 区别于波斯人和非希腊人的东西(注6)。然而,正如雅典人所强调 的,在所有界定文明的客观因素中,最重要的通常是宗教。人类历 史上的主要文明在很大程度上被基本等同于世界上的伟大宗教: 那些具有共同的种族和语言,但在宗教上相异的人们可能相互屠 杀,就像在黎巴嫩、前南斯拉夫和南亚次大陆所发生的那样。迷) 根据文化特征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文明与根据身体特征把人 们划分为不同的种族,其结果有相当大的重合。然而文明与种族
26 文的的冲突与计界秧序的重建 并不等同,同种族的人可能因文明产生深刻的分裂;不问种族 的人可能因文明而趋向统·。伟大的负有使命感的宗教基督教和 伊斯兰教,尤其包含了来自各种种族的社会。人类群体之间的关 键差别是他们的价值、信仰、体制和社会结构,而不是他们的体形、 头形和肤色。 第三,文明是包容广泛的,即,如果不涉及全面的文明,它们的 任何构成单位都不能被充分理解。汤因比认为,文明“包含着不被 其他文明所理解的东西”。文明是-·个“整体”。梅尔科继续说,文 明 具有一定程度的整合。文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 它们同整体之间的关亲规定了它们的各个部分。如果文 明是由一些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彼此之间的关亲将多 于它们同该文明之外的国家的关亲。它们可能更多地相 互打仗和更经常地建立外交关亲,在经济上将更加相互 依赖,会存在普遍的美学潮流和哲学潮流。($) 一个文明是一个最广泛的文化实体。乡村、宗教、种族群体、 民族、宗教群体都在文化异拔性的不同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文化。 意大利南部的村落文化可能不同于意大利北部的村落文化,但它 们具有使自已区别于德国村落的共同的意大利文化。欧洲社区也 县有使自己区别于中国社区或印度社区的文化特征。然而,中国 人、印度人和西方人都不是任何更大的文明实体的一部分。他们 构成了一些文明。因此,文明是人类最高的文化归类,人类文化认 同的最广范圈,人类以此与其他物种相区别。文明既根据一些共 同的客观因素来界定,如语言、历史、宗教、习俗体制,也根据人们 主观的自我认同来界定。人们的认同有各种层面:一个罗马居民 可能以不同的强度把自己界定为罗马人、意大利人、天主教徒、基 督教徒,欧洲人、西方人。他所届的文明是他与之强烈认同的最大 的认同范围。文明是最大的“我们”,在其中我们在文化上感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