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思想论著选粹 明日之中国文化 张君劢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总序 总 序 在世纪之交的特殊时刻,人们更加热烈地展望、描绘未来, 同时也以复杂的心情回顾、反思着过去。20世纪中国思想学术 发展道路,便是这种回顾、反思中的重要课题。应该说,这种 回顾、反思不仅仅属于过去,而且联结着未来一联结着中国 的21世纪。 人们要确切地了解一个时代思想学术的精神实际,首要在 明了它的社会背景,换句话说,先得吃透这个时代的各种社会 矛盾,兼及主要矛盾双方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具体社会实践中 错综复杂的交互影响,尤其在不断前进中体现的客观发展规律。 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同样也离不开这一点。 大家知道,旧中国是贫弱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它 是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对象,虽还多少不同于当时 仅是某一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过去,孙中山先生曾称之为 “次殖民地”,那是很恰当的。但中国又是一个广土众民、有悠 久历史文化传统,即是存在辉煌过去的大国,只是由于长期的 闭关自守、政治腐败,乃至影响经济文化等的相对停滞不前,从 而大大地落后了。同时由于思想学术没有实现近代化,没能大 力发展实验科学的研究,导致综合国力不强,这样,就自然形
2 明日之中国文化 戌成了一种只有挨打的局面。于是西方各种思想,剩虚而入,地 就是毫无选择地被介绍进中国来,难免令人眼花缭乱。由于当 时人们对自已、外境还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并不真实地了解本 国的国情,加之我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又演进得非常快,在 思想界便产生了“直目排外”、“崇洋媚外”等偏向,以致影响 到,即使是立场坚定的爱国忘士,一时也有未能跟上时代前进, 确切知道什么是眼前中国真正需要的,“,历史在曲折中发 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代表无产阶级领导广大劳动人民革 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就使得旧封建势 力与大资产阶级的各方代表自然结成了联合阵线,一致从事抵 抗这种新思想,尽管他们各人的动机并不完全相同,面目也不 一样;间时也有一些要求进步的学者、思想家,当时限于个人 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仅从书本上了解到一点马克思主义,由于 脱离具体革命实践,自然体会有浅有深,一般说来,不可能摆 脱教条主义的影响。这就形成了1949年前非解放区思想学术界 的五花八门。但在现实矛盾的发展中,又在酝酿着新的突破。 就与中国传统思想关系而言,思想家、学者们由于接受过 去思想文化影响的不同,便有了标榜复兴儒、佛、道学说乃至 墨、法…各家的差异。在学风上,有一部分人,喜欢迎合一 些外来的新学术,于是,传统的中国学术思想,也有被技上一 层外来资产阶级学术的外衣加以传播的。这同样是这个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学术思想的一个特点。自然,其中也有从事比较深 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但也有多半出乎牵滋比附、乃至臆造完 全缺乏科学精神的,要融合东西文化,而且恰到好处,短时问 是不行的。 我们认为要比较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本世纪思想学术的全
总序 3 貌,选取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代表作,经过认真的整理(包括校 注),有计划地出版,是一项有必要的工作,所选著作中有的是 当时的名著,其它也都有一定影响、可供研究者参考的。我们 这样说,自然并不意味着,这些著作在一切重大问题上,已经 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相信读者的批判鉴别力。 严格讲来,不具有高水平的理论修养,兼及工作上实事求 是的精神,未经过刻苦的钻研,是很难在短期内写出有价值的 学术思想专著。不是真正了解东西方思想文化本来面目和历史 发展的,也很难酝会贯通而成功地做出有刻造性的新贡献。脚 踏实地的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思想,就 得不断结合实践,时时进步,时时创造,以期熔铸古今中外文 化精华于一体,这套《现代中国思想论著选粹》的出版,无疑 会从一个侧面开拓人们的视野,使不致割断历史,考虑问题更 加全面而细致,对提高我国现代思想学术的研究水平,必将有 所助益。 是为序。 石峻 ·1996年9月25H十北京
重版引言 1 重版引言 张君动(1887一1969年),名嘉森,字君励,一字士林,号 立斋,笔名君房。1887年1月18日生于嘉定县城一个商宦之 家。祖父张铭甫出身举人,曾任四川内江、屏山、垫江知县。父 张祖泽为上海名医。张君动12岁考入西式学校广方言馆,学习 英文和数理化。1902年拉宝山县乡试,考中秀才。次年考入教 会学校震旦学校。后入南京高等学校。因列名参加抗议俄国入 侵东三省,被校长勒令退学。 1906年春公费赴日本学习。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预 科,1910年获早稻田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1911年回国后被清 政府授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后,返宝山县任县议会议长。 1912年赴北京任农商部秘书。1913年至1916年期间,先后游 学于德、法、英、比、俄、瑞典等国。1916年3月回国,出任 浙江省交涉署署长。后曾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辑和北京大 学教授等职。 1918年与梁启超一起考查欧洲各国战后情况。1920年移居 耶拿从德国哲学家倭堡(Rudo If Eucken)专攻哲学,其间曾与 柏格森和杜里舒等人接触,1922年偕杜里舒回国。1923年2月 发表《人生观》讲演,发起“科学与玄学论战”,宣扬柏格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