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玉著 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 中国社会史丛书
编序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科,有其自身的规范和场 能;与此相观照,以再现过去为本旨的社会史研究的勃兴,体 现了当代历史学演进的内在逻辑。 就历史认识的整个过程而言,“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 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 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语)。'由传统史学脱胎而出的社 会史研究,正是以其整体史观的新姿,强调对历史“完善的表象” 的研究。它既涵盖传统史学的研究领域,更关注社会结构一功能 及其运行机制静态和动态的研究,从而进行人类历史景观的棋 拟复原,使之客观准确地成为检测现代社会的参照。 时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研究尚处在摸索起步阶 段,如何晨开中国社会史研究,尚有赖于学界同仁的合作努 力。为此,我们组织了这套《中国社会史丛书》,希冀其能起到 抛砖引玉之效。顾名思义,这套丛书是以整个中国社会史为研 究对象的,它涉及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团体、社会思潮、社 会问题、社会生活等方面。它对我们今日认识国情,推进社会 主义的改苹事业将大有助益。 我们深知,仅仅通过这套丛书,决不可能完成中国社会史 研究的任务,即使所出的著作能否达到社会史学科所规定的要 求,也还有待专家的评判。故此,我们诚悬地期望读者和学者 们给予北评指导。 《中国社会史丛书》编委会
目录 1 第一章嫌新派知识分子与戊戎思期 1 第一节 晚清科举知识分子 1 一、 时代的震荡 8 二、科举的炽役 6 三、士大夫的传统意识 11 第二节 激进知识分子的出现 11 一、“甲牛”刺激 13 二,新思愆的闪光 16 三、旧传统 21 四、日本模式 23 第三节 戊戌思潮的兴起和衰落 23 一、我戌思潮的兴起 28 二、新旧思潮的冲突 33 三、鲜血弹红了维新 35 第四节 传统意识的嬗变 35 一、日本的陶治 38 二、民族主义与民主意识 42 三、道统观的淡化 46 四、国民性批判 51 五、进一步退一涉 1◆
55 第二章 革命派知识分子与草命思潮 55 第一节新兴知识阶层的诞生 55 一、新式高等学校的出现 60 二、第一次留学高潮的兴起 64 第二节维新思潮向反清思潮的过渡 64 一、草命没有超前 68 二、保皇与反清的分野 74 三、留学生的激进化 77 第三节 反清与共和 77 一、反清思潮的高涨 84 二、欧美模式 89 三、社会与思想的迫溯 97 第三章康狂的革命着与无敌府主义思潮 97 第一节 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兴起 97 一、反清思想的刺激 100 二、·与日本左派的关系 103 三、獭在的革命者 105 四、迫求与放任 108 第二节 无政府主义流入国内 108 、 师复主义 112 二、三无主义 117 第三节 新村变奏曲 117 一、无政府新村与新生活 121 二、新村主义与互助工读 124 三、未来之梦的终结 131第四章五四前后的知识分子与社会思潮 131 第一节新兴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131 一、敢育华业的发展 139 二、第二次留半高潮 146 第二节民主科学思潮的兴起 146 一、国粹主义与帝制复辟 150 二、专制立宪论批判 155· 三、历史的反思 159 四、全盘反传统主义 165 第三节民主科学思潮向马克思主义的过渡 165 一、中等知识阶层的城起 172 二、 俄国模式 179 第四节 多元思潮的汇合与冲突 179 一、多元思潮的汇合 186 二、多元思潮的冲突 195第五章五四思湖的演化与新中国 195 第一节民主主义向法西斯主义的蜕变 195 一、畸形的民主观 202 二、.领袖至上与政府万能 209 三、重建道统的过程 217 第二节 骨牌的传统意识和三民主义 217 一、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思潮 223 二、 汉奸卖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227 三、汉奸理论的透视 235 第三节近代知识分子的快择 235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239 二、第三国际和俄国的彩响 243 三、延安模式的胜利 245 四、民主主义仍然是武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