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模式 露丝·本尼迪克特着 王韩等泽 现代西方 学术文库
48722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总 序 近代中国人之移译西学典籍,如果自一八六二年京师同文 馆设立算起,已逾一百二十余年。其间规模较大者,解枚前有 商务印书馆、国立编译馆及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等的工作,解 放后則先有五十年代中拟定的编译出版世界名著十二年规划, 至“文苹”后而有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转”。所有 这些,对于造就中国的现代学术人村、促进中国学术文化乃至 中目社会历史的进步,都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编委会在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的支持下,创办“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意在继承前人 的工作,扩大文化的积累,使我国学术译著更具规模、更见系 统。文库所选,以今已公认的现代名著及影响较广的当世重要 著作为主。至于介绍性的二手著作,则“文化:中国与世界系 列丛书”另设有“新知文库”(亦含部分篇幅较小的名著),以 决者可两相参照,互为补充。 梁启超曾言:“今日之中国欲自强,第一策,当以译书为 第一事”。此语今日或仍未过时。但我们深信,随着中国学人 对世界学术文化进展的了解日益深入,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创 造性大发展当不会为期大远了。是所望焉。谨序。 “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 1986年6月于北京
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 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 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 迪格尔印第安人畿言
译者前言 谣丝·本尼迪克特是本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两位女人类学 家之一,《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她的理论“对于文化人类学,尤其 是有关文化与个性这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 两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看到她这本《文化模式》 的时候,我确实不知道她,以及她这本书所具有的意义。看后促 使我去把这书翻译出来的,是书中对待文化一确切地讲,是 所有不同形态的文化,尤其是异已文化一的态度,以及作者从 文化人类学角度为我们提供的对文化的新的认识和理解,那正 是文化讨论刚刚热起来的时候,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经 济各界都来参与了这场讨论。一时间,中西文化孰优孰劣,如何 对待中国文化传统,如何改造中国文化这些题目都成了热门话 题。大凡社会上的变革到了一定程度,没有不触动文化这老根 儿的。而中国文化于中国人来说,这根恐怕是太深,一次次来势 汹汹的冲击都奈何它不得。百五·四以来这类不了了之的冲 击,非但没有解决点根上的问题,且一次次增强了病灶的抗药 性,使得问题的解决一次比一次难。近年来的文化热以匆匆儿个 月的时间回顾了五·四前后儿年乃至十儿年的历程,却仍停在 了这样一个二难命题上:中国文化非重建不可,然而却是在中国 这块有着四千年文明史的古老的土地上,由那些被中国文化塑 造起来的中国人来进行。若武器或工具再不能从外面引进些来, 1
这重建的工作孔乎是无法进行的。我之所以翻译本尼迪克特 的这本《文化模式》,只不过是想为这文化重建工作找来-些镜 子或尺子之类的东西,不管这工程现在是停了,还是下马了,我 想今后总会有一天用得上的。 露丝·本尼迪克特生于1887年6月,本世纪20年代初,就学 于人类学大师博厄斯的门下。1923年,本尼迪克特在博厄斯的 指导下,以《论北美洲守护神灵的概念》一文,获美国哥伦比亚大 学哲学博士学位。那个时候,她芒经开始对北美诸印第安人部 落的文化与以广泛的研究,并珈以对比,对同一范瑞在不同文化 形态中的迥然不同的意义和价值给以相当的注意。1930年,本 尼逃克特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任助理教授,1948年任教授。 本尼迪克特一生致力于对诸原始文化的研究。她认为要想 搞清楚像西方文化这样庞大复杂的东西,搞清其中的诸种关系, 最好是去分析研究一下原始文化,这倒不是那种返朴归真的罗 曼蒂克,而是因为,在原始文化里,这些关系要简单明了,易把握 得多。她在美国西南部和加拿大的一些印第安人部蒂里对原始 宗教,民俗,礼仪进行考察,成果曾以两卷本的《祖尼印第安人的 神话》(1935年)一书见诸于世。本尼迪克特对亚洲诸文化亦有 浓厚兴趣,曾以人类学方法研究日本文化,写出了《菊花与剑》一 书。直到逝世前,她还在指导一项庞大的研究计划,考察,分析, 比较欧亚两大洲的当代文化,这自然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可惜 事未竞,人先去了。 本尼迪克特竭毕生精力于人的研究,她对人,对人类的不管 哪一个种族都充满了理解和同情。从她著作的学里行间,都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