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引论:旗帜与文化认同 1992年】月3日,俄岁斯和美国学者在莫斯科政府大楼的演 讲厅举行了一个会议:两个星期以前,苏联不复存在,俄罗斯联 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结果,从前装饰在演讲台上的列宁塑像 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挂在前墙上的俄罗斯联邦的国旗。·个美 国人注意到,唯一的问题是那面国旗挂反了。当美国人向俄罗斯 东道主指出这个问题后,他们在第-~次休会期间迅速悄悄地纠正 了这个错误 冷战结束后的儿年中,人们的认同和那些认同的标志开始发 生急剧的变化。全球政治开始沿着文化线被重构。被反挂的国旗 是变化的·个迹象,但是越来越多的国旗正在被正确地高高挂起, 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正在他们新的文化认同的这样和那样的标志 背后动员和前进。 1994年4月18日,2,000人聚集在萨拉热窝市挥舞着沙特阿 拉伯和上耳其的国旗这些萨拉热窝人通过挥舞这些旗帜而不是 联合国、北约或美国的旗帜,认同于他制的穆斯林伙伴,并告诉世 界谁是他真正的朋友,准不是。 1994年10月16月,洛杉矶的7,000民众在“墨西哥国旗的
文旷的泸突与出界秩序的重建 旗海”下游行抗议187法案,该法案是一个通过公民投票决定的措 施,它否定国家给于非法移民及其子女的多项福利。一些观察者 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仆么他们“举着墨西哥同旗游行,同时又要求 这个国家给予他]免费教育?他们应当挥舞美国国旗”。两个星 期以后,更多的抗议者确实举着美国国旗在街上行进,但却是倒举 着。这些旗帜显示187法案获得了有保障的胜利,它得到了加利 福龙亚州59%的选民的赞同。 在冷战后的世界,旗帜有其考虑的价值,其他文化认同的标志 也是]此,包括十字架、新月形、甚至头盖,因为文化有其考虑的价 值,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人们正在发 现新的但常常是旧的认同,在新的但常常是旧的旗帜下行进,这导 致了同新的但常常是H的敌人的战争。 迈克尔·迪布丁的小说《死心环礁湖》中的威尼斯芪族主义煽 动者,用一个不祥的世界观为这一新时期作了很好的表达:“如果 没有其止的敌人,也就没有真正的朋友。除非我们憎恨非我族类, 我们便不可能爱我族类。这些是我们在一个世纪之后正在痛苦地 重新发现的古老真理和更加充满情感的奢谈。那些否定他们的人 也否定他们的家庭、他们的遗产、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出生权,以及 他们本身!他们不能轻易地得到原凉。”政治家和学者们不能忽视 蕴含在这些古老真理中的不幸的真理,对于那些正在寻求认同和 重新创造种族性的人们来说,敌人是必不可少的,而潜在的最危险 的敌人会出现在世界主要文明的断层线上。 本书的主题是文化和文化认同(它在最泛的层面上是文明 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本书的五个 组成部分详细阐述了这一主要命题的推论。 第一部分:历史上,全球政治第…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它既未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 生非西方社会的两方化
第一漳世装攻治的新时代 第部分:文明之间的均势在发生变化:西方的影响在相对 下降;亚洲文E在扩张其经济、车事和政治权力;伊斯兰世界正 在出现人1爆炸,这造成了穆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 文明一般在:重新片定白已的文化价值。 第三部分: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文化类同的社 会彼此合作;从个文明转变为方一个文明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 国家闹绕若它文明的领子国家或核心国家来划分白己的归属年 第四部分:西方国家的普世主义日益把它引向同其他文明的 冲突,最严重的是同伊斯兰和中国的补突;在区域层面的断层线王 的战争,很天程度上是穆斯:林同非穆斯林的战争,产生了“亲缘国 家的集结”和更泛的逐步升级的威脉,并因此引起核心国家努力 制止这些战争 第五章:方的生存依赖于美国人重新肯定他们对西方的认 同,以及西方人把自己的文明看作独特的而不是普遍的,并且闭结 起来更新和保护自已的文化,使它免受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挑战 避免全球的文明战争要靠世界领导人愿意维持企球政治的多文明 特征,并为此进行合作。 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世界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全球政治在历史上第·次成为多极的和 多文化的:在人类生存的大部分时期,文明之间的交往是间断的 或根本不存在。然后,随着现代时期的启始,大约在公元1500年, 全球政治是现出两个方面。在400多年里,西方的民族国家 英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普暂士、德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 西方文明内构成了~个多极的国际体系,并且彼此相互影响、竞争 和开战。同时,西方民族也扩张、征服、殖民,或决定性地影响所行 其他文明,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为三个
6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祛序的重建 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的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 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 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 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 界里:他们常常是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 不结盟的。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崩资,冷战的国际体 系成为历史,在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问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 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面是文化的区别,人民和民族正试图 回答人类可能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是谁?他们用人类曾经 用来问可答这个问题的传统方式来回答它,即提到对予他们来说最 有意义的事物。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 来界定自己。他们认同部落、种族集团、宗教社团、民族,以及在最 广泛的层次上认问文明。人们术仅使用政治来促进他们的利益, 而且还用它来界定自已的认同,我们只有在了解我们不是谁、并 常常只有在了解我们反对谁时,才了解我们是谁。民族国家仍然 是世界事务中的主:要因素。它1的行为像过去…样受对权力和财 富的追求的影响,但也受文化偏好、文化共性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对国家最重要的分类不再是冷战中的三个集团,而是世界上的七、 八个主要文明。非西方社会,特别是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自己的经 济财富,创造提高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的基础。随着权力和自 信心的增长,非西方社会越来越伸张自已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 由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价值。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 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一美国、欧 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诈还有印度一一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 国,”《注)基辛格提到的六个主要强大力壁属于五个十分不同的文 明,此外,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伊斯兰国家,它们的战略位背、庞大 的人口和(或)石油资源,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共有影响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