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文学是人学 钱谷融 高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 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也常常引用高尔基的这一意见。但我们的理解也 就到此为止。其实,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广的。我们简直可以把它当做理解一切文学问 题的一把总钥匙,谁要想深入文艺的堂奥,不管他是创作家也好,理论家也好,就非得掌 握这把钥匙不可 文学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 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是常识。但一般人往往把描写人仅仅看做是文学的一种手段 一种工具;如季摩菲耶夫在《文学原理》中这样说:“人的描写是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所 使用的工具”。这就是说,艺术家的目的,艺术家的任务,是在反映“整体现实”,他之所 以要描写人,不过是要达到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目的,完成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 任务罢了。这样,人在作品中,就只居于从属的地位,作家对人本身并无兴趣,他的笔下 在描画着人,但心目中所想的,所注意的,却是所谓“整体现实”,那么这个人又怎么能 成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着自己的真正的个性的人呢?而且,所谓“整体现实”, 这又是何等空洞,何等抽象的一个概念!假使一个作家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反映整体的 现实”,假使他是从这样一个抽象空洞的原则出发来进行创作的,那么,为了使他的人物 能够适合这一原则,能够充分体现这一原则,他就只能使他的人物成为他心目中的现实现 象的图解,他就只能抽去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抽去这个人物的灵魂,把他写成一个十足 的傀儡了。应该说,季摩菲耶夫还是比较重视文学艺术的特征的。在他的那本《文学原理》 中,有着很多精辟的见解。那本书,在苏联虽然受到很多人的非常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但 我以为这些批评和指责未必都是正确的,然而这里所提到的一点,却是一向毫无异议地为 大家所接受的。正因为这种理论是一种支配性的理论,在我们的文坛上也就多的是这样的 作品:就其对现实的反映来说,那是既“正确”而又“全面”的,但那被当作反映现实的 工具的人,却真正成了一件毫无灵性的工具,丝毫也引不起人的兴趣了 我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我认为文学不能够或者不必要反映现实呢?不是的。文学当 然是能够,而且也是必须反映现实的。但我反对把反映现实当作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 务;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作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我认为这样来理解文 学的任务,是把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同起来了,是违反文学的性质、特点的。这样来对 待人的描写,是绝写不出真正的人来的,是会使作品流于概念化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文学的任务,怎样来对待人的描写呢? 过去的杰出的哲人,杰出的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 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一切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最基本的 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祟高的理
1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论“文学是人学” 钱谷融 高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 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也常常引用高尔基的这一意见。但我们的理解也 就到此.为止。其实,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广的。我们简直可以把它当做理解一切文学问 题的一把总钥匙,谁要想深入文艺的堂奥,不管他是创作家也好,理论家也好,就非得掌 握这把钥匙不可。 文学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 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是常识。但一般人往往把描写人仅仅看做是文学的一种手段, 一种工具;如季摩菲耶夫在《文学原理》中这样说:“人的描写是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所 使用的工具”。这就是说,艺术家的目的,艺术家的任务,是在反映“整体现实”,他之所 以要描写人,不过是要达到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目的,完成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 任务罢了。这样,人在作品中,就只居于从属的地位,作家对人本身并无兴趣,他的笔下 在描画着人,但心目中所想的,所注意的,却是所谓“整体现实”,那么这个人又怎么能 成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着自己的真正的个性的人呢?而且,所谓“整体现实”, 这又是何等空洞,何等抽象的一个概念!假使一个作家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反映整体的 现实”,假使他是从这样一个抽象空洞的原则出发来进行创作的,那么,为了使他的人物 能够适合这一原则,能够充分体现这一原则,他就只能使他的人物成为他心目中的现实现 象的图解,他就只能抽去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抽去这个人物的灵魂,把他写成一个十足 的傀儡了。应该说,季摩菲耶夫还是比较重视文学艺术的特征的。在他的那本《文学原理》 中,有着很多精辟的见解。那本书,在苏联虽然受到很多人的非常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但 我以为这些批评和指责未必都是正确的,然而这里所提到的一点..,却是一向毫无异议地为 大家所接受的。正因为这种理论是一种支配性的理论,在我们的文坛上也就多的是这样的 作品:就其对现实的反映来说,那是既“正确”而又“全面”的,但那被当作反映现实的 工具的人,却真正成了一件毫无灵性的工具,丝毫也引不起人的兴趣了。 我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我认为文学不能够或者不必要反映现实呢?不是的。文学当 然是能够,而且也是必须反映现实的。但我反对把反映现实当作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 务;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作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我认为这样来理解文 学的任务,是把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同起来了,是违反文学的性质、特点的。这样来对 待人的描写,是绝写不出真正的人来的,是会使作品流于概念化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文学的任务,怎样来对待人的描写呢? 过去的杰出的哲人,杰出的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 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一切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最基本的 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
想。伟大的诗人,都是本着这样的理想来从事写作的 (节选自《文学评论精选》) 1、下列关于“文学是人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是文学描写的中心,文学需要创造生动典型的形象,而不是把人当成艺术家反 映整体现实的工具 B.文学的对象与题材都必须是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是处在各式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 中的人,而不是所谓的整体现实。 C.文学的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是为了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 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D.文学的目的和任务都应是刻画人,这是文学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违反了这 性质与特点,作品往往流于概念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是人学”观点体现了高尔基从“人”的角度对个体、文学与整个社会价值之 间关系的思索。 B.杰出的哲人与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改造人是 他们文学创作的首要目标 C.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应是作者心目中的现实的图解,而应是有血有肉、有着 真正个性的人物。 D.整体现实是个既抽象又空洞的概念,如果作家从这个抽象空洞的原则出发进行创 作,那么他笔下的“人”就成了愧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摩菲耶夫认为文学写人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观点被中国作家广为接受,这也导 致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缺乏灵性 B.高尔基和季摩菲耶夫关于文学中关于人的定位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作者赞同高尔 基把文学叫做“人学”的主张 C.文学能够也必须反映现实,但如果把反映现实当做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 这就混淆了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的区别。 D.“文学是人学”是一切文艺工作者进入文艺堂奥所必须掌握的钥匙,掌握了这把钥 匙,能够更有效地接近文学的本质。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纮(h6ng),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 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三,见扬州刺史太原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日:“汝读何书? 对日:“诵《孝经》。”日:“《孝经》云何?″日:“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日:“吾作 刺史,岂其骄乎?”纮日:“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元贞称善。年十五,随 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日:“孔孑云: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日:“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 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2 想。伟大的诗人,都是本着这样的理想来从事写作的。 (节选自《文学评论精选》) 1、下列关于“文学是人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是文学描写的中心,文学需要创造生动典型的形象,而不是把人当成艺术家反 映整体现实的工具。 B.文学的对象与题材都必须是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是处在各式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 中的人,而不是所谓的整体现实。 C.文学的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是为了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 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D.文学的目的和任务都应是刻画人,这是文学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违反了这一 性质与特点,作品往往流于概念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是人学”观点体现了高尔基从“人”的角度对个体、文学与整个社会价值之 间关系的思索。 B.杰出的哲人与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改造人是 他们文学创作的首要目标。 C.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应是作者心目中的现实的图解,而应是有血有肉、有着 真正个性的人物。 D.整体现实是个既抽象又空洞的概念,如果作家从这个抽象空洞的原则出发进行创 作,那么他笔下的“人”就成了傀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摩菲耶夫认为文学写人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观点被中国作家广为接受,这也导 致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缺乏灵性。 B.高尔基和季摩菲耶夫关于文学中关于人的定位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作者赞同高尔 基把文学叫做“人学”的主张。 C.文学能够也必须反映现实,但如果把反映现实当做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 这就混淆了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的区别。 D.“文学是人学”是一切文艺工作者进入文艺堂奥所必须掌握的钥匙,掌握了这把钥 匙,能够更有效地接近文学的本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纮(hóng),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 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三,见扬州刺史太原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 对曰:“诵《孝经》。”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曰:“吾作 刺史,岂其骄乎?”纮曰:“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元贞称善。年十五,随 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 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男 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 显祖所知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日:“快哉大乐。"纮对日:“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日: 何为大苦?″纮日:“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帝默然。后责 纮日:“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日:“君亡臣死,自是常节, 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 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帝投刃于地日:“王师罗不得杀。”遂舍之 乾明元年,昭帝作相,补中外府功曹参军事。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三年 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迁散骑常侍。 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言:“突厥与字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 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 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 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封辅相请出讨击。纳日:“官军频经失利 人情骚动,着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 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 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日:“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寻兼侍中, 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 (原载《北齐书·25卷列传第17》有删节)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王殊制 殊:不同 B.景奇其早意 奇:奇怪 C.陈人寇淮南 寇:侵犯 D.乘我之弊 弊:疲惫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王纮“机智敏捷”的一组是()(3分) ①在上不骄,为下不乱 ②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 ⑧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④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戳 ⑤王师罗不得杀 ⑥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纮从小聪明。十五岁时跟随在外任职的父亲,有人争论掩衣襟的方式,王纮认 为衣襟向左应该是确切的,并引古籍为证。 B.王纮忠于国君,敢于且善于直言进谏。皇帝与左右饮酒,连呼痛快,王纮提出纵 情享乐的直接后果,皇帝对此有所感悟
3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男, 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 显祖所知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 “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帝默然。后责 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君亡臣死,自是常节, 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 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遂舍之。 乾明元年,昭帝作相,补中外府功曹参军事。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三年, 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迁散骑常侍。 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 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 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 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 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 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 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寻兼侍中, 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 (原载《北齐书·25 卷列传第 17》有删节)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王殊.制 殊:不同 B.景奇.其早慧 奇.:奇怪 C.陈人寇.淮南 寇.:侵犯 D.乘我之弊. 弊.:疲惫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王纮“机智敏捷”的一组是( )(3 分) ①在上不骄,为下不乱 ②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 ③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④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 ⑤王师罗不得杀 ⑥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纮从小聪明。十五岁时跟随在外任职的父亲,有人争论掩衣襟的方式,王纮认 为衣襟向左应该是确切的,并引古籍为证。 B.王纮忠于国君,敢于且善于直言进谏。皇帝与左右饮酒,连呼痛快,王纮提出纵 情享乐的直接后果,皇帝对此有所感悟
C.王纮有辨才。皇帝责备王纮未为国君而死,要亲手杀掉王纮。王纮大声争瓣,指 出奸人,表白忠心,皇帝最后放了王 D.王纮有军事才能。在皇帝主持的朝会上,封辅相极力请求出兵。王纮却认为兴兵 动武会给外敌可乘之机,得到众人赞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5分) 译文 (2)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8~9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湨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8.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分) 谷 9.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 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C.王纮有辩才。皇帝责备王纮未为国君而死,要亲手杀掉王纮。王纮大声争辩,指 出奸人,表白忠心,皇帝最后放了王纮。 D.王纮有军事才能。在皇帝主持的朝会上,封辅相极力请求出兵。王纮却认为兴兵 动武会给外敌可乘之机,得到众人赞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5 分) 译文: (2)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 8~9 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8. 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 分) 答: 9. 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 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 ,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乙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不涂则答题无效。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两家人和两只狗 赵新 他们两个是兄弟。他们两个是邻居。东院住着哥哥,西院住着弟弟 两个院落之间是窄窄的一溜荒地。荒地上长满了杂草,有沙蓬高,有马齿菜,有鬼圪 针苗,还有铁刺蒺藜 两年前,哥哥偷偷地把荒地上的界石往西挪了挪,挪了大约有〓尺;弟弟发现以后, 又偷偷地把界石往东挪了挪,挪了大约有三尺。为此兄弟两个恶狠狠地打了一架,哥哥被 打歪了鼻子,弟弟也被撕破了耳朵。为此两个人还骂了祖宗,说他们以后谁再答理谁,谁 就是狗娘养的! 两年来他们没有说过一句话,更没有来往;如果在哪里碰面了,一个拐弯就走,一个 掉头而回;拐了弯掉了头还要往地上啐几口吐沫,说是晦气晦气真晦气!乡亲们说他们结下 了死仇气,他们立刻更正说不是死仇气而是鬼仇气,我以后做了鬼也和他有仇气! 今年开春东院养了一只乳白色的京巴狗,很好看,很好玩;西院见东院养了,自己也 马上养了一只。西院的狗是米黄色,西院说我们什么颜色的狗都可以养,就是不要白的! 白的是孝,死了人才戴孝哩!
5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 ,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述而》) 乙 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不涂则答题无效。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两家人和两只狗 赵 新 他们两个是兄弟。他们两个是邻居。东院住着哥哥,西院住着弟弟。 两个院落之间是窄窄的一溜荒地。荒地上长满了杂草,有沙蓬蒿,有马齿菜,有鬼圪 针苗,还有铁刺蒺藜。 两年前,哥哥偷偷地把荒地上的界石往西挪了挪,挪了大约有二尺;弟弟发现以后, 又偷偷地把界石往东挪了挪,挪了大约有三尺。为此兄弟两个恶狠狠地打了一架,哥哥被 打歪了鼻子,弟弟也被撕破了耳朵。为此两个人还骂了祖宗,说他们以后谁再答理谁,谁 就是狗娘养的! 两年来他们没有说过一句话,更没有来往;如果在哪里碰面了,一个拐弯就走,一个 掉头而回;拐了弯掉了头还要往地上啐几口吐沫,说是晦气晦气真晦气!乡亲们说他们结下 了死仇气,他们立刻更正说不是死仇气而是鬼仇气,我以后做了鬼也和他有仇气! 今年开春东院养了一只乳白色的京巴狗,很好看,很好玩;西院见东院养了,自己也 马上养了一只。西院的狗是米黄色,西院说我们什么颜色的狗都可以养,就是不要白的! 白的是孝,死了人才戴孝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