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命题:李双营 审校:余斌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藏与沉渣并存的山峦是一条清泉与浊流同注的河流。即便我们 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也不能把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引入到我们今天 的现实生活中来。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我们要设定一个分流与导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正 向的精神输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而将反向的内容留给过去的岁月 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不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且对历 史、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之 前首先面临价值甄别及其重构问题。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对占代文 化经典进行现代性转化的问题。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对等物 它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加工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推进历 史列车的动力不可能“兑现”它的内在能量。因此特定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 才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传统戏曲《赵氏孤儿》原作中贯穿“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 展的重要叙事动力。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现在如果我们在电 影中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我也要杀你全家”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 建社会,以一种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现在尽管我们还是在影片《赵氏孤儿》中看到赵孤最 后拿起了刀剑,可是他的行为动机并不是建立在“世袭的仇恨”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父亲的 至爱上。这样便校正了传统戏曲的价值取向。 与此相关的是影片《孔子》作者在力图还原两干多年前的孔子形象时表现了孔子向 往的社会理想所具有的正向历史价值。客观地讲孔子期望诸流和鸣的大同世界这并不是 那么容易实现的。影片开始时一个少女被巨大的石门封闭在墓穴里惊恐的尖叫与隆隆落 地的大门展示出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而此时的孔子站在了这种野蛮的殉葬制度的对立面。 他坚决主张废黜残酷的殉葬制度,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当时无疑是一种与整个体制相对抗的 进步力量。其实孔子所向往的“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就是再美好也只是在向一个古代 的理想社会致敬。我们真正被影片中的孔子所感动是从他踏上风雪交加的周游列国之路开 始的。孔子的这种行为代表的是他对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抉择也是其社会责任的一种历史 担当。影片《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是从历史主义的维度上确立的对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的弘扬是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展开的。 尽管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但是在文化取 向上应当恪守相同的价值观。我们有些影片把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节日,表现成一个杀 戮之日。在这个节日里满城刀光遍地鲜血所有的鲜花都被践踏人像蝼蚁一样被残杀。还 有些影片把传统的中医演变成最为残忍的酷刑它比任何刑具都有效能够在顷刻间摧毁人 钢铁般的意志这种在商业逻辑主导下对我们传统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采”显然都不值得 提倡
1 河南省驻马店市 2014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命题:李双营 审校:余斌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藏与沉渣并存的山峦,是一条清泉与浊流同注的河流。即便我们 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也不能把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引入到我们今天 的现实生活中来。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我们要设定一个分流与导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正 向的精神输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而将反向的内容留给过去的岁月…… 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不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且对历 史、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之 前,首先面临价值甄别及其重构问题。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对古代文 化经典进行现代性转化的问题。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对等物, 它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加工,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推进历 史列车的动力,不可能“兑现”它的内在能量。因此,特定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 才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传统戏曲《赵氏孤儿》原作中贯穿“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 展的重要叙事动力。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现在,如果我们在电 影中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我也要杀你全家”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 建社会,以一种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现在尽管我们还是在影片《赵氏孤儿》中看到赵孤最 后拿起了刀剑,可是他的行为动机并不是建立在“世袭的仇恨”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父亲的 至爱上。这样便校正了传统戏曲的价值取向。 与此相关的是影片《孔子》,作者在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时,表现了孔子向 往的社会理想所具有的正向历史价值。客观地讲,孔子期望诸流和鸣的大同世界,这并不是 那么容易实现的。影片开始时,一个少女被巨大的石门封闭在墓穴里,惊恐的尖叫与隆隆落 地的大门展示出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而此时的孔子站在了这种野蛮的殉葬制度的对立面。 他坚决主张废黜残酷的殉葬制度,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当时无疑是一种与整个体制相对抗的 进步力量。其实,孔子所向往的“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就是再美好,也只是在向一个古代 的理想社会致敬。我们真正被影片中的孔子所感动是从他踏上风雪交加的周游列国之路开 始的。孔子的这种行为代表的是他对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抉择,也是其社会责任的一种历史 担当。影片《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是从历史主义的维度上确立的,对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的弘扬是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展开的。 尽管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但是在文化取 向上应当恪守相同的价值观。我们有些影片把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节日,表现成一个杀 戮之日。在这个节日里满城刀光,遍地鲜血,所有的鲜花都被践踏,人像蝼蚁一样被残杀。还 有些影片把传统的中医演变成最为残忍的酷刑,它比任何刑具都有效,能够在顷刻间摧毁人 钢铁般的意志,这种在商业逻辑主导下对我们传统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采”显然都不值得 提倡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原因的一项是() A用今天的观点看,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宝藏又有沉渣,呈现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状态 B我们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今天的现实生 活 C.日趋多元化的现实文化语境中,人们对历史、对传统文化认同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 D.传统文化虽然悠久丰富,但如果不经过甄别重构,不可能转化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动 力。 2.下列关于《赵氏孤儿》和《孔子》对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影片《赵氏孤儿》并没有沿袭传统戏曲中“血亲至上”的道德理念和“冤冤相 报”的复仇伦理,体现了转化中对传统文化着粕的剔除。 B.影片侃孔子》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表现了孔子废黜残酷殉葬制度的主 张,肯定了传统文化精神正向历史价值转化的文化趋势。 C.孔子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当时无疑是一种进步力量,但他所向往的“天下归仁”的 社会理想却是一种反向的历史价值,是应当被我们抛弃的。 D影片《孔子》表现孔子冒着风雪踏上周游列国之路,试图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这是重构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的一次尝试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现代化转化的问题,在 这方面,影片《赵氏孤儿》和《孔子》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B.影片《赵氏孤儿》将赵孤的复仇行为阐释为对父亲的至爱,传达出影片制作人在 借鉴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时,考虑到了对其进行价值甄别的问题。 C.尽管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并不一致,但是都应该恪守 相同的价值观,这是文化产业现代化重构中应坚守的原则。 D.当前一些影片中对传统文化的肆意发挥与扭曲,是典型的商业逻辑主导思维。艺 术领域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时,必须有社会责任感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整幼聪敏,沈深有识量。刺史魏东阳王元荣辟整为主簿 加荡寇将军。荣器整德望,尝谓僚属日:“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 所可絷维?″顷之,孝武西迁,河右扰乱。荣仗整防扦,州境获宁。及邓彦窃据瓜州,拒 不受代,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寻而城人张保又杀刺史成庆,与凉 州刺史字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初,保等将图为乱,虑整守义不从,既杀成庆,因欲及 整。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虽外加礼敬,内甚忌整。整亦伪若亲附,而密 欲国之。阴令所亲说保日:“郡与仲和结为唇齿,令东军渐逼凉州,彼势孤危,恐不能敌。 宜分遣锐师,星夜救援。二州合势,则东军可图。然后保境息人,计之上者。”保然之 而未知所任。整又令说保日:"历观成败,在于任使,所择不善,旋致倾危。令狐延保兼 资文武,才堪统御,若使为将,甍不济矣。”保纳其计,且以整父兄等并在城中,弗之疑 也,遂令整行。整至玉门郡,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州人素服整威名,并弃保 来附。保遂奔吐谷浑。具以状闻。征整赴阙,授寿昌郡守,封襄武县男。整以国难末宁
2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原因的一项是( ) A.用今天的观点看,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宝藏又有沉渣,呈现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状态。 B.我们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今天的现实生 活。 C.日趋多元化的现实文化语境中,人们对历史、对传统文化认同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 D.传统文化虽然悠久丰富,但如果不经过甄别重构,不可能转化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动 力。 2.下列关于《赵氏孤儿》和《孔子》对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影片《赵氏孤儿》并没有沿袭传统戏曲中“血亲至上”的道德理念和“冤冤相 报”的复仇伦理,体现了转化中对传统文化糟粕的剔除。 B.影片《孔子》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表现了孔子废黜残酷殉葬制度的主 张,肯定了传统文化精神正向历史价值转化的文化趋势。 C.孔子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在当时无疑是一种进步力量,但他所向往的“天下归仁”的 社会理想却是一种反向的历史价值,是应当被我们抛弃的。 D.影片《孔子》表现孔子冒着风雪踏上周游列国之路,试图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这是重构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的一次尝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现代化转化的问题,在 这方面,影片《赵氏孤儿》和《孔子》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B. 影片《赵氏孤儿》将赵孤的复仇行为阐释为对父亲的至爱,传达出影片制作人在 借鉴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时,考虑到了对其进行价值甄别的问题。 C. 尽管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并不一致,但是都应该恪守 相同的价值观,这是文化产业现代化重构中应坚守的原则。 D. 当前一些影片中对传统文化的肆意发挥与扭曲,是典型的商业逻辑主导思维。艺 术领域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时,必须有社会责任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整幼聪敏,沈深有识量。刺史魏东阳王元荣辟整为主簿, 加荡寇将军。荣器整德望,尝谓僚属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 所可絷.维?”顷之,孝武西迁,河右扰乱。荣仗整防扞,州境获宁。及邓彦窃据瓜州,拒 不受代.,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寻而城人张保又杀刺史成庆,与凉 州刺史宇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初,保等将图为乱,虑整守义不从,既杀成庆,因欲及 整。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虽外加礼敬,内甚忌整。整亦伪若亲附,而密 欲图之。阴令所亲说保曰:“郡与仲和结为唇齿,令东军渐逼凉州,彼势孤危,恐不能敌。 宜分遣锐师,星夜救援。二州合势,则东军可图。然后保境息人,计之上者。”保然之, 而未知所任.。整又令说保曰:“历观成败,在于任使,所择不善,旋致倾危。令狐延保兼 资文武,才堪统御,若使为将,蔑不济矣。”保纳其计,且以整父兄等并在城中,弗之疑 也,遂令整行。整至玉门郡,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州人素服整威名,并弃保 来附。保遂奔吐谷浑。具以状闻。征整赴阙,授寿昌郡守,封襄武县男。整以国难未宁
常愿举宗效力,遂率乡亲二千余人入朝,随军征讨。整善于抚驭,躬同丰约,是以士众并 忘羁旅,尽其力用。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周孝闵帝践阼,拜司宪中 大夫,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进爵彭城县公。整雅识情伪,尤明政术,恭谨廉慎,常惧 盈满,故历居内外,所在见称。进位大将军。晋公护之初执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辞不 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及护诛,附会者咸伏法,而整独保全。时人称其先觉。卒, 谥日襄 (节选自《北史·令狐整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 絷:束缚 B、及邓彦窃据瓜州,拒不受代 代:接替 C、与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规:谋划 D、保然之,而未知所任 任:任务 5、下列各句,都是表现令狐整“沈深有识量”的一组是()(3分) ①令狐延保,西州令望 ②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 ③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 ④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 ⑤恭谨廉慎,常惧盈满 ⑥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④⑤ 、⑧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荣非常器重令狐整的德行威望,委以重任。后来,元荣就是依靠令孤整打击乱 贼,州县境内获得安宁。 B、令狐整足智多谋,在朝廷出现危机时他能运用计谋,平定了邓彦和张保的叛乱, 由于功劳较大,受到朝廷的嘉奖。 C、令狐整以国事为重,曾带领同乡和亲族两千余人随军征讨敌人,他统率军队时能 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D、令狐整有识人之明,没有接受当时的执政者晋公护的重用,后来在晋公护获罪被 杀的时候避免了受到他的连累,而保全了晚节和性命。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10分) (1)初,保等将图为乱,虑整守义不从,既杀成庆,因欲及整。 译文 (2)整辞不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海上吊吴野人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是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 后葬于海滨。 8.这首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3
3 常愿举宗效力,遂率乡亲二千余人入朝,随军征讨。整善于抚驭,躬同丰约,是以士众并 忘羁旅,尽其力用。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周孝闵帝践阼,拜司宪中 大夫,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进爵彭城县公。整雅识情伪,尤明政术,恭谨廉慎,常惧 盈满,故历居内外,所在见称。进位大将军。晋公护之初执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辞不 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及护诛,附会者咸伏法,而整独保全。时人称其先觉。卒, 谥曰襄。 (节选自《北史·令狐整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 絷:束缚 B、及邓彦窃据瓜州,拒不受代. 代:接替 C、与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构逆,规.据河西 规:谋划 D、保然之,而未知所任. 任:任务 5、下列各句,都是表现令狐整“沈深有识量”的一组是( )(3 分) ①令狐延保,西州令望 ②整与开府张穆等密应使者申徽,执彦送京师 ③然人之望,复恐其下叛之 ④召集豪杰,说保罪逆,驰还袭之 ⑤恭谨廉慎,常惧盈满 ⑥处法平允,为当时所称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荣非常器重令狐整的德行威望,委以重任。后来,元荣就是依靠令狐整打击乱 贼,州县境内获得安宁。 B、令狐整足智多谋,在朝廷出现危机时他能运用计谋,平定了邓彦和张保的叛乱, 由于功劳较大,受到朝廷的嘉奖。 C、令狐整以国事为重,曾带领同乡和亲族两千余人随军征讨敌人,他统率军队时能 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D、令狐整有识人之明,没有接受当时的执政者晋公护的重用,后来在晋公护获罪被 杀的时候避免了受到他的连累,而保全了晚节和性命。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10 分) (1)初,保等将图为乱,虑整守义不从,既杀成庆,因欲及整。 译文: (2)整辞不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海上吊吴野人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 后葬于海滨。 8.这首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 分)
谷 9.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虞美人) (3)子曰: ,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乙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不涂则答题无效。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两家人和两只狗 赵新 他们两个是兄弟。他们两个是邻居。东院住着哥哥,西院住着弟弟。 两个院落之间是窄窄的一溜荒地。荒地上长满了杂草,有沙蓬蒿,有马齿菜,有鬼圪 针苗,还有铁刺蒺藜 两年前,哥哥偷偷地把荒地上的界石往西挪了挪,挪了大约有二尺;弟弟发现以后, 又偷偷地把界石往东挪了挪,挪了大约有三尺。为此兄弟两个恶狠狠地打了一架,哥哥被 打歪了鼻子,弟弟也被撕破了耳朵。为此两个人还骂了祖宗,说他们以后谁再答理谁,谁 就是狗娘养的! 两年来他们没有说过一句话,更没有来往;如果在哪里碰面了,一个拐弯就走,一个 掉头而回;拐了弯掉了头还要往地上啐几口吐沫,说是晦气晦气真晦气!乡亲们说他们结下 了死仇气,他们立刻更正说不是死仇气而是鬼仇气,我以后做了鬼也和他有仇气! 今年开春东院养了一只乳白色的京巴狗,很好看,很好玩;西院见东院养了,自己也 马上养了一只。西院的狗是米黄色,西院说我们什么颜色的狗都可以养,就是不要白的! 白的是孝,死了人才戴孝嗎 人有仇气,狗没有仇气。那一白一黄两只狗常常在那片草地上追逐玩耍,跳跃奔袭, 有时候如痴如醉地亲吻,有时候抱成一团嬉戏。那一天那条黄狗欢天喜地跑进东院里来 正要兴致勃勃地和白狗打招呼的时候,被哥哥一脚踢飞。哥哥怒不可遏地骂道:杂种!想讨 我的便宜?瞎了狗眼不是? 这一脚正踢在眼上。狗眼青了,狗眼肿了。西院的弟弟马上告诉媳妇说:咱的狗肯定 是被东院踢伤的,等他的狗来了,你就使劲打,使劲踹,要死的不要活的 东院的狗果然来了。媳妇才要抡圆了棍子咬牙切齿地打,却发现那团状如雪球的小东 西嘴里衔了一根火腿肠。小东西径直跑到萎靡不振的黃狗身边,把嘴里的东西放下,陪了 黄狗卧在一起 媳妇看见,白狗开始抚慰黄狗,它抬起前腿梳理它的绒毛,挠它的肚皮
4 答: 9.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2)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虞美人) (3)子曰:“ ,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乙 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不涂则答题无效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两家人和两只狗 赵 新 他们两个是兄弟。他们两个是邻居。东院住着哥哥,西院住着弟弟。 两个院落之间是窄窄的一溜荒地。荒地上长满了杂草,有沙蓬蒿,有马齿菜,有鬼圪 针苗,还有铁刺蒺藜。 两年前,哥哥偷偷地把荒地上的界石往西挪了挪,挪了大约有二尺;弟弟发现以后, 又偷偷地把界石往东挪了挪,挪了大约有三尺。为此兄弟两个恶狠狠地打了一架,哥哥被 打歪了鼻子,弟弟也被撕破了耳朵。为此两个人还骂了祖宗,说他们以后谁再答理谁,谁 就是狗娘养的! 两年来他们没有说过一句话,更没有来往;如果在哪里碰面了,一个拐弯就走,一个 掉头而回;拐了弯掉了头还要往地上啐几口吐沫,说是晦气晦气真晦气!乡亲们说他们结下 了死仇气,他们立刻更正说不是死仇气而是鬼仇气,我以后做了鬼也和他有仇气! 今年开春东院养了一只乳白色的京巴狗,很好看,很好玩;西院见东院养了,自己也 马上养了一只。西院的狗是米黄色,西院说我们什么颜色的狗都可以养,就是不要白的! 白的是孝,死了人才戴孝哩! 人有仇气,狗没有仇气。那一白一黄两只狗常常在那片草地上追逐玩耍,跳跃奔袭, 有时候如痴如醉地亲吻,有时候抱成一团嬉戏。那一天那条黄狗欢天喜地跑进东院里来, 正要兴致勃勃地和白狗打招呼的时候,被哥哥一脚踢飞。哥哥怒不可遏地骂道:杂种!想讨 我的便宜?瞎了狗眼不是? 这一脚正踢在眼上。狗眼青了,狗眼肿了。西院的弟弟马上告诉媳妇说:咱的狗肯定 是被东院踢伤的,等他的狗来了,你就使劲打,使劲踹,要死的不要活的! 东院的狗果然来了。媳妇才要抡圆了棍子咬牙切齿地打,却发现那团状如雪球的小东 西嘴里衔了一根火腿肠。小东西径直跑到萎靡不振的黄狗身边,把嘴里的东西放下,陪了 黄狗卧在一起。 媳妇看见,白狗开始抚慰黄狗,它抬起前腿梳理它的绒毛,挠它的肚皮
它用舌头舔它的鼻子,舔它的眼睛,舔它的伤痕 白狗的眼里忽然有了泪水。那泪水拖得很长很长 白狗又叼起地上的火腿肠,然后把它送到黄狗嘴里 媳妇心里一动,扔了手里的棍子。 过了春天到了夏天,又到了盛夏,到了伏天 伏天太热,村里人晚上睡觉都敞着门子 那天深夜白狗和黄狗一片狂吠。哥哥和媳妇说:你听,这狗叫得不相当啊,敢是院里 有什么玩意?媳妇说:我害怕,你不要出去!弟也和媳妇说:你听,这狗叫得不相当啊, 敢是院里有什么玩意?媳妇也说:我害怕,你不要出去!两个男人都没动,结果第二天早晨 他们发现,两只狗都被刀孑捅死了,黄狗死在了东院,白狗躺在了西边的院里 哥哥横眉怒目地找到弟弟说:老二,你为什么捅死我的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 饶不了你! 弟弟说:者大,你还有脸找我?我的狗为什么死在你的院里? 新仇旧恨,两个人动手就打,结果哥哥和弟弟都躺在了地上,一边痛苦地呻吟,一边 慢慢地喘息。 后来县公安局捉住了一个小偷儿。小偷儿交代,他在伏天的一个夜晚,潜入北铺村的 东院去偷东西,结果被一白一黄两只京巴狗咬扯得下不了手,一怒之下,他就掏出了刀孑。 小偷儿交代,因为他知己知彼,知道东院和西院有很深刻的仇气,在朦胧的月辉里,他顺 手把死在地上的白狗扔在了西院,然后逃之天天。 这自然是后话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兄弟俩为两只狗之死而造成误会,以至大打出手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给人以深思。 B.文章开头交代兄弟俩的关系及兄弟之间所居住的位置,并特意交代了两个院落之间 的一溜荒地,这就为下文兄弟之间争地界埋下了伏笔。 C.“它用舌头舔它的鼻子,舔它的眼睛,舔它的伤痕”,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 了狗与狗之间的真情。 D小说还写到了弟弟媳妇,这个人没有报复心,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在文中作为次要 人物对塑造兄弟俩的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 E弟兄之间由于缺乏理解,缺乏沟通造成了彼此的仇恨,作者由此告诉人们,人与人 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就会消除仇恨。 (2)结合小说情节,概括两兄弟的形象特点。(6分) (3)小说多处写到了兄弟两家的狗,作用是什么?(6分 答 (4)你觉得小说结尾的“后话”交代有无必要?为什么?请联系小说的情节加以探 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重返北京 白云悠悠,人世悠悠。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举目无亲,只好先住在朝阳门边一
5 它用舌头舔它的鼻子,舔它的眼睛,舔它的伤痕。 白狗的眼里忽然有了泪水。那泪水拖得很长很长。 白狗又叼起地上的火腿肠,然后把它送到黄狗嘴里。 媳妇心里一动,扔了手里的棍子。 过了春天到了夏天,又到了盛夏,到了伏天。 伏天太热,村里人晚上睡觉都敞着门子。 那天深夜白狗和黄狗一片狂吠。哥哥和媳妇说:你听,这狗叫得不相当啊,敢是院里 有什么玩意?媳妇说:我害怕,你不要出去!弟弟也和媳妇说:你听,这狗叫得不相当啊, 敢是院里有什么玩意?媳妇也说:我害怕,你不要出去!两个男人都没动,结果第二天早晨 他们发现,两只狗都被刀子捅死了,黄狗死在了东院,白狗躺在了西边的院里。 哥哥横眉怒目地找到弟弟说:老二,你为什么捅死我的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 饶不了你! 弟弟说:老大,你还有脸找我?我的狗为什么死在你的院里? 新仇旧恨,两个人动手就打,结果哥哥和弟弟都躺在了地上,一边痛苦地呻吟,一边 慢慢地喘息。 后来县公安局捉住了一个小偷儿。小偷儿交代,他在伏天的一个夜晚,潜入北铺村的 东院去偷东西,结果被一白一黄两只京巴狗咬扯得下不了手,一怒之下,他就掏出了刀子。 小偷儿交代,因为他知己知彼,知道东院和西院有很深刻的仇气,在朦胧的月辉里,他顺 手把死在地上的白狗扔在了西院,然后逃之夭夭。 这自然是后话。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这篇小说以兄弟俩为两只狗之死而造成误会,以至大打出手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给人以深思。 B.文章开头交代兄弟俩的关系及兄弟之间所居住的位置,并特意交代了两个院落之间 的一溜荒地,这就为下文兄弟之间争地界埋下了伏笔。 C.“它用舌头舔它的鼻子,舔它的眼睛,舔它的伤痕”,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 了狗与狗之间的真情。 D.小说还写到了弟弟媳妇,这个人没有报复心,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在文中作为次要 人物对塑造兄弟俩的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 E.弟兄之间由于缺乏理解,缺乏沟通造成了彼此的仇恨,作者由此告诉人们,人与人 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就会消除仇恨。 (2)结合小说情节,概括两兄弟的形象特点。(6 分) 答: (3)小说多处写到了兄弟两家的狗,作用是什么?(6 分) 答: (4)你觉得小说结尾的“后话”交代有无必要?为什么?请联系小说的情节加以探 究。(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重返北京 白云悠悠,人世悠悠。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举目无亲,只好先住在朝阳门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