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 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 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 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谥溢彩的风味流派 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干年前有“医食同源 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 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 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字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 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 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 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 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 第1页
第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6 届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 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 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 170 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 4 个发展阶 段,推出 6 万多种传统菜点、2 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 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 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 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 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 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 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 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 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
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 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 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 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 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 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 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 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 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 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 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 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井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 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 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 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第2页
第2页 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 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 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 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 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 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 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 “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 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 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 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 人民在 100 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 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 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 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 170 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 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 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 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 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 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 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 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 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樸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 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 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 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蟹,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侃荐 于朝。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 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 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画界 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玺请“复画 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 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帝称善,从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 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 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 第3页
第3页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 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 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 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 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 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 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昧”说,而且把谷物、 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 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 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 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侃荐 于朝。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 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 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画界, 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玺请“复画 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 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帝称善,从.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 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 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
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 罕慎。罕慎合〓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 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明年 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 年移镇大同蟹有复哈蜜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元年 卒。赐祭葬,赠恤有加。 G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鲁出寇延绥寇:侵犯 听界外驻牧听:任凭 C.帝称善,从之从:听从 D.玺御却之 却:后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B.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C.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D.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拔, 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告 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 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除鲁鉴的兵 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廷, 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命他为都督同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人,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5分) 译文: (2)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5分) 译文: 第4页
第4页 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 罕慎。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 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明年, 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 二十年移镇 大 同 玺有 复 哈 密 功 官 不 进 陈 于 朝 乃 实 授 都 督 同知 。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元年 卒。赐祭葬,赠恤有加。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阿鲁出寇.延绥 寇:侵犯 B.听.界外驻牧 听:任凭 C.帝称善,从.之 从:听从 D.玺御却.之 却:后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B.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C.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D.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拔, 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告 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 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除鲁鉴的兵 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廷, 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命他为都督同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人,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5 分) 译文: (2)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卧病 许浑 寒窗灯尽月斜晖,珮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注】①珮马:饰有佩环之马,官员所乘。②朝天:上朝。③越山:越地之山。此处 泛称东南地区,代称故乡。 8.简要赏析颔联中“凋”、“空”两字的妙处。(5分) 谷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 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有 ”之句,化用 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3)《卖炭翁》中体现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11.(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第5页
第5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卧 病 许浑 寒窗灯尽月斜晖,珮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注】①珮马:饰有佩环之马,官员所乘。②朝天:上朝。③越山:越地之山。此处 泛称东南地区,代称故乡。 8.简要赏析颔联中“凋”、“空”两字的妙处。(5 分) 答: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 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有“ , ”之句,化用 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3)《卖炭翁》中体现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 “ , 。” 乙、选考题 11.(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