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见光明感谢党” 本刊记者张非非 “我太感谢共产党了,没有哈尔套医院减免手术费,我这辈子就得瞎到底了。”81岁老太太刘静 霞这样说。 刘静霞是辽宁阜新市彰武县哈尔套镇梨树村村民,因患白内障失去视力整整19年,她做梦也没有 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重见光明。去年底,她在哈尔套镇中心卫生院接受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 手术,而自己仅掏了600元钱。 在偏僻闭塞的辽西农村,最近有30多位像刘静霞一样的老人告别了失明多年的生活,重新获得光 明。这些都得益于哈尔套镇医院去年10月以来启动的面向当地困难群众的“白内障复明工程”公益活动 光明对于人生是何等的重要。然而,这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却因为无钱治病,无奈地生活在黑暗之中。 “多年来,我都习惯了摸着炕沿和灶台做家务活儿,经常不小心就磕伤了自己,心里憋屈得慌啊! 现在可好了,眼前亮堂了,心里也一下子亮堂了。” 时值隆冬腊月,记者走进刘静霞老人的家。这是一看上去就让人感到生活困难的家庭,除了刘静霞 老人,在家的还有她的儿子和儿媳,儿媳穿戴比较整齐,却坐在一辆轮椅里迎接我们的到来,旁边陪同的 人介绍,她因为患病长年靠轮椅行走,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忙着给我们倒水的老人的儿子,他也因为 肢体残疾而行动不便,这个四口之家惟一健康的人就是老人上初中的小孙女。 在这间普通的平房里,一面朝南的大炕占据了屋子的小半边,陈旧的摆设中惟一像样的家什是一台 彩色电视机。在土炕上有4只可爱的小花猫,因为室内气温太低,几只猫咪背靠背地挤在一堆儿取暖。 刘静霞告诉记者,她儿媳的病挺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主要靠刘静霞老人洗衣做饭料理家务, 地里的活儿主要靠儿子,全家一年靠种地能收入6000多元钱,她的眼睛19年前患上了白内障,近几年只 有一点光感,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了,干起家务活来特别困难。 “去年10月,镇医院几百元钱治疗白内障的事儿一传开,我可乐坏了,赶紧跑到医院排队要求做 手术,没多少日子就给排上了。我记得清楚,是11月27日,我同时做了两只眼睛的白内障手术,总共花 了600元钱。手术第二天,一摘掉眼罩子,我啥都能看见了,我们这些老头儿老太太进医院时都是蔫巴巴 地耷拉着脑袋,从医院走出来人就不一样了,心里可敞亮了。” 据了解,一般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需要2400多元钱,在城市大医院费用甚至高达3000 元以上。由于手术费用太高,农村老百姓治不起。 2006年哈尔套医院得知阜新市残联有一批免费人工晶体将用于扶贫项目,院长赵峰多次往返省 市有关部门奔走,终于争取到这项白内障扶贫项目,该项目运作方式是:由阜新市残联免费为患者提供价 值600元的人工晶体,阜新市各县的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为农民报销600元医药费,而实施项目的医院要 为患者减免治疗费600元,经过这样一分解,2400元的白内障手术费,患者只需自己负担600元 赵峰说,医院开展这个项目,不挣钱,甚至还可能赔钱,但是却大大减轻了农民患者的经济负担, 那些多年患白内障无钱医治的父老乡亲终于有了复明的希望,所以我们认为非常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使农民看病少花钱,哈尔套镇医院努力降低医疗收费,平均治疗费用仅 为城市大医院的一半,还不定期地组织医生下乡义诊,到老百姓炕头上给农民筛查、诊治、提供医疗咨询 服务,这些做法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编辑:林双川)
“重见光明感谢党” 本刊记者 张非非 “我太感谢共产党了,没有哈尔套医院减免手术费,我这辈子就得瞎到底了。”81 岁老太太刘静 霞这样说。 刘静霞是辽宁阜新市彰武县哈尔套镇梨树村村民,因患白内障失去视力整整 19 年,她做梦也没有 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重见光明。去年底,她在哈尔套镇中心卫生院接受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 手术,而自己仅掏了 600 元钱。 在偏僻闭塞的辽西农村,最近有 30 多位像刘静霞一样的老人告别了失明多年的生活,重新获得光 明。这些都得益于哈尔套镇医院去年 10 月以来启动的面向当地困难群众的“白内障复明工程”公益活动。 光明对于人生是何等的重要。然而,这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却因为无钱治病,无奈地生活在黑暗之中。 “多年来,我都习惯了摸着炕沿和灶台做家务活儿,经常不小心就磕伤了自己,心里憋屈得慌啊! 现在可好了,眼前亮堂了,心里也一下子亮堂了。” 时值隆冬腊月,记者走进刘静霞老人的家。这是一看上去就让人感到生活困难的家庭,除了刘静霞 老人,在家的还有她的儿子和儿媳,儿媳穿戴比较整齐,却坐在一辆轮椅里迎接我们的到来,旁边陪同的 人介绍,她因为患病长年靠轮椅行走,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忙着给我们倒水的老人的儿子,他也因为 肢体残疾而行动不便,这个四口之家惟一健康的人就是老人上初中的小孙女。 在这间普通的平房里,一面朝南的大炕占据了屋子的小半边,陈旧的摆设中惟一像样的家什是一台 彩色电视机。在土炕上有 4 只可爱的小花猫,因为室内气温太低,几只猫咪背靠背地挤在一堆儿取暖。 刘静霞告诉记者,她儿媳的病挺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主要靠刘静霞老人洗衣做饭料理家务, 地里的活儿主要靠儿子,全家一年靠种地能收入 6000 多元钱,她的眼睛 19 年前患上了白内障,近几年只 有一点光感,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了,干起家务活来特别困难。 “去年 10 月,镇医院几百元钱治疗白内障的事儿一传开,我可乐坏了,赶紧跑到医院排队要求做 手术,没多少日子就给排上了。我记得清楚,是 11 月 27 日,我同时做了两只眼睛的白内障手术,总共花 了 600 元钱。手术第二天,一摘掉眼罩子,我啥都能看见了,我们这些老头儿老太太进医院时都是蔫巴巴 地耷拉着脑袋,从医院走出来人就不一样了,心里可敞亮了。” 据了解,一般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需要 2400 多元钱,在城市大医院费用甚至高达 3000 元以上。由于手术费用太高,农村老百姓治不起。 2006 年哈尔套医院得知阜新市残联有一批免费人工晶体将用于扶贫项目,院长赵峰多次往返省、 市有关部门奔走,终于争取到这项白内障扶贫项目,该项目运作方式是:由阜新市残联免费为患者提供价 值 600 元的人工晶体,阜新市各县的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为农民报销 600 元医药费,而实施项目的医院要 为患者减免治疗费 600 元,经过这样一分解,2400 元的白内障手术费,患者只需自己负担 600 元。 赵峰说,医院开展这个项目,不挣钱,甚至还可能赔钱,但是却大大减轻了农民患者的经济负担, 那些多年患白内障无钱医治的父老乡亲终于有了复明的希望,所以我们认为非常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使农民看病少花钱,哈尔套镇医院努力降低医疗收费,平均治疗费用仅 为城市大医院的一半,还不定期地组织医生下乡义诊,到老百姓炕头上给农民筛查、诊治、提供医疗咨询 服务,这些做法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编辑:林双川)
廉租房里“姊妹花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点评:三个残疾的苦命姊妹在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 分别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子女上大学又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和谐故事。 关爱困难群体,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向低收入和困难群体提供廉租住房、最低 生活保障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所在。政府就是要做市场不愿做、做不 了、做不好的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廉租房里“姊妹花” 本刊记者田建军 三个在孤儿院长大的残疾弃婴,40多年后又在政府的关怀下,住进了同一个廉租房小区,比邻而 居。在武汉市最大的廉租房小区惠民苑,很多人都知道“姊妹花”的动人故事 “党和政府把我们养大” 三朵“姊妹花”,年龄相当,身世相同,都患有先天的小儿麻痹症,出生即遺父母遗弃。大姐崔香 和二姐南谷今年都是47岁,小妹张汉英今年46岁。除了先天的小儿麻痹症,张汉英还患有佝偻病,身材 矮小,生活不能自理,出门只能靠轮椅 在交谈中,张汉英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人被遗弃后,先后被送到武昌花园山幼 育院,这就是“三姊妹”的由来。六七岁后,政府统一安排她们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念书。张汉英说:“刚 到幼育院时,有医生说我最多只能活到8岁。我能活到现在,全靠党和政府啊!” 当记者问起“三姊妹”知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时,三人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我们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我们只知道是党和政府把我们养大,党和政府就是我们的亲生父母 “感谢政府的低保政策”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姊妹”长大成人后,先后结婚,各自组建了家庭,开始了新的生 舌。崔香和南谷初中毕业后,先是在武汉市第二染整厂上班,下岗后每个月只能拿100多元的生活费。后 来两姊妹又靠开“麻木”(三轮摩托)载客谋生。后来,武汉市取缔“麻木”,二人再次失业。2002年起 符合条件的崔香和南谷开始享受城镇居民低保政策,每月拿220元的低保金,再加上丈夫打短工,能够维 持家庭开支。由于身体条件限制,老三张汉英无法就业,结婚后一直靠摆地摊勉强度日,直到后来享受了 国家低保政策,生活才开始有了保障
廉租房里“姊妹花”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点评:三个残疾的苦命姊妹在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 分别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子女上大学又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和谐故事。 关爱困难群体,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向低收入和困难群体提供廉租住房、最低 生活保障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所在。政府就是要做市场不愿做、做不 了、做不好的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廉租房里“姊妹花” 本刊记者 田建军 三个在孤儿院长大的残疾弃婴,40 多年后又在政府的关怀下,住进了同一个廉租房小区,比邻而 居。在武汉市最大的廉租房小区惠民苑,很多人都知道“姊妹花”的动人故事。 “党和政府把我们养大” 三朵“姊妹花”,年龄相当,身世相同,都患有先天的小儿麻痹症,出生即遭父母遗弃。大姐崔香 和二姐南谷今年都是 47 岁,小妹张汉英今年 46 岁。除了先天的小儿麻痹症,张汉英还患有佝偻病,身材 矮小,生活不能自理,出门只能靠轮椅。 在交谈中,张汉英回忆说,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三人被遗弃后,先后被送到武昌花园山幼 育院,这就是“三姊妹”的由来。六七岁后,政府统一安排她们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念书。张汉英说:“刚 到幼育院时,有医生说我最多只能活到 8 岁。我能活到现在,全靠党和政府啊!” 当记者问起“三姊妹”知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时,三人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我们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我们只知道是党和政府把我们养大,党和政府就是我们的亲生父母。” “感谢政府的低保政策” 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三姊妹”长大成人后,先后结婚,各自组建了家庭,开始了新的生 活。崔香和南谷初中毕业后,先是在武汉市第二染整厂上班,下岗后每个月只能拿 100 多元的生活费。后 来两姊妹又靠开“麻木”(三轮摩托)载客谋生。后来,武汉市取缔“麻木”,二人再次失业。2002 年起, 符合条件的崔香和南谷开始享受城镇居民低保政策,每月拿 220 元的低保金,再加上丈夫打短工,能够维 持家庭开支。由于身体条件限制,老三张汉英无法就业,结婚后一直靠摆地摊勉强度日,直到后来享受了 国家低保政策,生活才开始有了保障
回忆起这段艰难的日子,“三姊妹”深有感触,“国家低保政策在关键时刻又救了我们”。崔香高 兴地说:“除了低保,逢年过节,政府还为我们送米、送油,再加上残疾人补助,我们的生活真正有了保 障。 前,姊妹三人都已是三口之家。大姐崔香的儿子最大,目前正在湖北教育学院读大三,马上就要 毕业。谈起儿子,崔香一脸的幸福。 租房让我们姊妹团圆” 姊妹童年朝夕相处,长大各自分飞,中年又喜获团圆 张汉英说:“2004年以前,我没有工作单位,没有住房,收入还低,一直租房住。记得以前住的 房子只有七八平方米,像个鸽子笼,老鼠成群结队地在屋里跑,天一下雨房子就漏,屋外的积水还时常倒 灌,别提有多难了!”崔香和南谷的情况也差不多。 2004年,武汉市的一次廉租房分配,使这一切发生了变化。当时,武汉市新建了惠民苑廉租房小 区,住房对象为城市特困低保户。三人提出申请后,经房产部门审核,南谷和张汉英获得了第一批入住资 格。领新房钥匙那天,崔香自告奋勇开代步车送姊妹二人到房产管理局领新房钥匙。房产局听了三人的故 事,又破例将一套新房调给了崔香,让“三姊妹”共同住进了小区内同一单元的同一楼层,相互照应 2004年6月,“三姊妹”先后搬进了40平方米的新居。大姐崔香激动地说:“以前租房子,一个 月100多元,而且只有一间,没有专门的厨房、厕所。现在,一个月的房租只有22元,便宜多了,房子也 宽敞明亮多了,小区维修、服务还都是免费的,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啊! 武汉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阎磊说,2003年以来,通过开展廉租房工作,武汉市已构筑了面向孤 老、病、残及急需救助特困家庭的“配房租赁”、面向承租公有住房低收入家庭的“租金核减”、面向 般住房困难低收入家庭的“租金补贴”三条住房保障线,全部补贴由财政支出。到2006年年底,武汉市人 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的近2万户低保户己基本享受了廉租房政策,全市初步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 (编辑:苏娅) 石嘴山:人居环境说变迁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马金虎点评:宁夏石嘴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 而兴的资源依托型城市,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环境问题困扰。如何改造治理生态环境,是石嘴山市委、市政 府面临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石嘴山市大力改造城市环境,坚持“政府管环保,社会办环保”的工作方针, 倡导“显山、露水、通畅、透绿”的和谐理念,受到了群众的赞誉,也构筑了和谐社会的基石。石嘴山市 从老工业基地变身为山水园林型城市,是当地党委、政府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体现 石嘴山:人居环境说变迁
回忆起这段艰难的日子,“三姊妹”深有感触,“国家低保政策在关键时刻又救了我们”。崔香高 兴地说:“除了低保,逢年过节,政府还为我们送米、送油,再加上残疾人补助,我们的生活真正有了保 障。” 目前,姊妹三人都已是三口之家。大姐崔香的儿子最大,目前正在湖北教育学院读大三,马上就要 毕业。谈起儿子,崔香一脸的幸福。 “廉租房让我们姊妹团圆” 三姊妹童年朝夕相处,长大各自分飞,中年又喜获团圆。 张汉英说:“2004 年以前,我没有工作单位,没有住房,收入还低,一直租房住。记得以前住的 房子只有七八平方米,像个鸽子笼,老鼠成群结队地在屋里跑,天一下雨房子就漏,屋外的积水还时常倒 灌,别提有多难了!”崔香和南谷的情况也差不多。 2004 年,武汉市的一次廉租房分配,使这一切发生了变化。当时,武汉市新建了惠民苑廉租房小 区,住房对象为城市特困低保户。三人提出申请后,经房产部门审核,南谷和张汉英获得了第一批入住资 格。领新房钥匙那天,崔香自告奋勇开代步车送姊妹二人到房产管理局领新房钥匙。房产局听了三人的故 事,又破例将一套新房调给了崔香,让“三姊妹”共同住进了小区内同一单元的同一楼层,相互照应。 2004 年 6 月,“三姊妹”先后搬进了 40 平方米的新居。大姐崔香激动地说:“以前租房子,一个 月 100 多元,而且只有一间,没有专门的厨房、厕所。现在,一个月的房租只有 22 元,便宜多了,房子也 宽敞明亮多了,小区维修、服务还都是免费的,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啊!” 武汉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阎磊说,2003 年以来,通过开展廉租房工作,武汉市已构筑了面向孤、 老、病、残及急需救助特困家庭的“配房租赁”、面向承租公有住房低收入家庭的“租金核减”、面向一 般住房困难低收入家庭的“租金补贴”三条住房保障线,全部补贴由财政支出。到 2006 年年底,武汉市人 均住房面积不足 6 平方米的近 2 万户低保户已基本享受了廉租房政策,全市初步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 (编辑:苏娅) 石嘴山:人居环境说变迁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马金虎点评:宁夏石嘴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 而兴的资源依托型城市,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环境问题困扰。如何改造治理生态环境,是石嘴山市委、市政 府面临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石嘴山市大力改造城市环境,坚持“政府管环保,社会办环保”的工作方针, 倡导“显山、露水、通畅、透绿”的和谐理念,受到了群众的赞誉,也构筑了和谐社会的基石。石嘴山市 从老工业基地变身为山水园林型城市,是当地党委、政府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体现。 石嘴山:人居环境说变迁
本刊记者孙波黄会清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宁夏石嘴山市。虽说今年是暖冬,但满眼的葱绿还是让记者吃惊不小。早年间 记者曾经来过石嘴山市,那时,这里具有一个老工业城市所具备的一切外在特征:厂房林立、人口稠密 烟尘弥漫、污染严重。但是,现在的石嘴山,城市环境与以前相比是大变样了。城市周边的黑烟囱绝大多 数被清理了,满地的煤堆不见了,天蓝水清,空气里再也没有刺鼻的味道了。 坐上“的哥”靳新军的车,记者与他攀谈了起来。提起石嘴山的过去,靳师傅滔滔不绝,用他 的话说:“前几年,市区内外整天黑烟滚滚,气味刺鼻,连浅色衬衣都不敢穿!洗了衣服不能在外面晾, 等衣服晾干了,表面落一层灰,算是白洗了。特别是冬天,每到傍晚时分,整个城市就笼罩在层层烟雾中。 污染严重的时候,天空中被乌云般的黑烟笼罩,太阳被遮住了,大白天开车都要开着车灯。那时候感觉生 活在我们这里的人都得少活10年! 2003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排名,石嘴山市名列倒数第四,列入污染“黑榜”。 靳新军说,那时很多人一上车就议论这个事,大家气愤地说,石嘴山因为污染而出名,太不像话了! 记者对此也深有体会,当年来石嘴山采访,坐在车上闭上眼睛,一闻味道就知道进入石嘴山境内了 汽车车窗连个缝都不敢留,气味还是呛鼻子。过去的石嘴山,“天上是灰,脸上是黑” 记者发现,现在的石嘴山市群众都爱上了户外运动,晨练的人多了,逛街的人多了,市场更热闹了 洗衣服再也不用在屋里阴干了。医师李静说,最让人高兴的变化是,石嘴山市能起雾了,这证明空气湿润 度大了,政府在城市边建了一个大湖一—一星海湖,百姓有了玩的地方,晚上能看见星星了,这在过去是 种奢望 一个小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星海湖是各种鸟儿的世界,野鸭、白鹭、翠鸟……还有许多我没 见过的漂亮鸟儿……星海湖多美啊!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就好了,整天无忧无虑在蓝天白云下,展开翅膀, 尽情翱翔。”现在,星海湖正向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迈进,而石嘴山市还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 建设示范城市。 靳师傅告诉记者,如果是春夏时节来,就能看到我们的石嘴山已经变成一座园林城市了!清晨,沿 着山水大道进入这座城市,绿化带上露珠晶莹、树木成行,城市里怪石争奇,花草斗艳:湖面上波光粼扌 群鸟翱翔……一个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的石嘴山伴着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谈到城市环境的变化,石嘴山市常务副市长王儒贵说:“让老百姓过上和谐舒心的日子,是政府应 尽的责任。为了追求GDP而陷入污染城市的黑名单,极大地刺痛了我们,也迫使我们加快了治理环境污染 的步伐。” 石嘴山市先后淘汰了一批装备落后、能耗高的企业:对污染严重的182家企业进行集中整治 先后停产搬迁了150多家煤炭加工企业:淘汰取缔了市区周边64家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的企业:拆除了 200多台燃煤锅炉,拔掉了300多根烟囱:关停了所有产量低于15万吨的小煤矿…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5年国家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中,石嘴山 市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主要指标考核中名次靠前,彻底跳出了污染城市的“黑名单”。(编辑:李 工会,俺们农民工的港湾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赵学铭点评:农民进城打工有时会遇到很棘手的问题,依靠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解决 哈尔滨成立了农民工工会,农民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由工会出面协调并给予必要的帮助,效果很好, 很受农民工的欢迎。当然,农民工工会的维权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还需要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方面给
本刊记者 孙波 黄会清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宁夏石嘴山市。虽说今年是暖冬,但满眼的葱绿还是让记者吃惊不小。早年间 记者曾经来过石嘴山市,那时,这里具有一个老工业城市所具备的一切外在特征:厂房林立、人口稠密、 烟尘弥漫、污染严重。但是,现在的石嘴山,城市环境与以前相比是大变样了。城市周边的黑烟囱绝大多 数被清理了,满地的煤堆不见了,天蓝水清,空气里再也没有刺鼻的味道了。 坐上“的哥”靳新军的车,记者与他攀谈了起来。提起石嘴山的过去,靳师傅滔滔不绝,用他 的话说:“前几年,市区内外整天黑烟滚滚,气味刺鼻,连浅色衬衣都不敢穿!洗了衣服不能在外面晾, 等衣服晾干了,表面落一层灰,算是白洗了。特别是冬天,每到傍晚时分,整个城市就笼罩在层层烟雾中。 污染严重的时候,天空中被乌云般的黑烟笼罩,太阳被遮住了,大白天开车都要开着车灯。那时候感觉生 活在我们这里的人都得少活 10 年!” 2003 年,全国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排名,石嘴山市名列倒数第四,列入污染“黑榜”。 靳新军说,那时很多人一上车就议论这个事,大家气愤地说,石嘴山因为污染而出名,太不像话了! 记者对此也深有体会,当年来石嘴山采访,坐在车上闭上眼睛,一闻味道就知道进入石嘴山境内了。 汽车车窗连个缝都不敢留,气味还是呛鼻子。过去的石嘴山,“天上是灰,脸上是黑”。 记者发现,现在的石嘴山市群众都爱上了户外运动,晨练的人多了,逛街的人多了,市场更热闹了。 洗衣服再也不用在屋里阴干了。医师李静说,最让人高兴的变化是,石嘴山市能起雾了,这证明空气湿润 度大了,政府在城市边建了一个大湖———星海湖,百姓有了玩的地方,晚上能看见星星了,这在过去是 一种奢望。 一个小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星海湖是各种鸟儿的世界,野鸭、白鹭、翠鸟……还有许多我没 见过的漂亮鸟儿……星海湖多美啊!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就好了,整天无忧无虑在蓝天白云下,展开翅膀, 尽情翱翔。” 现在,星海湖正向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迈进,而石嘴山市还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 建设示范城市。 靳师傅告诉记者,如果是春夏时节来,就能看到我们的石嘴山已经变成一座园林城市了!清晨,沿 着山水大道进入这座城市,绿化带上露珠晶莹、树木成行,城市里怪石争奇,花草斗艳;湖面上波光粼粼, 群鸟翱翔……一个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的石嘴山伴着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谈到城市环境的变化,石嘴山市常务副市长王儒贵说:“让老百姓过上和谐舒心的日子,是政府应 尽的责任。为了追求 GDP 而陷入污染城市的黑名单,极大地刺痛了我们,也迫使我们加快了治理环境污染 的步伐。” 石嘴山市先后淘汰了一批装备落后、能耗高的企业;对污染严重的 182 家企业进行集中整治; 先后停产搬迁了 150 多家煤炭加工企业;淘汰取缔了市区周边 64 家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的企业;拆除了 200 多台燃煤锅炉,拔掉了 300 多根烟囱;关停了所有产量低于 15 万吨的小煤矿…… 2006 年 9 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5 年国家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中,石嘴山 市在全国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主要指标考核中名次靠前,彻底跳出了污染城市的“黑名单”。(编辑:李 力) 工会,俺们农民工的港湾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赵学铭点评:农民进城打工有时会遇到很棘手的问题,依靠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解决。 哈尔滨成立了农民工工会,农民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由工会出面协调并给予必要的帮助,效果很好, 很受农民工的欢迎。当然,农民工工会的维权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还需要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方面给
予政策指导、扶持以及相关的法律帮助。农民工工会成立初期为农民工维权、找工作、子女入学等提供帮 助,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为争取农民工“市民化”进行有效工作,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而努力 工会,俺们农民工的港湾 本刊记者韩世峰颜秉光 对于哈尔滨30万离土又离乡的进城务工农民来说,成为工会会员是2006年的大喜事儿。用一位农 民工的话说:“有工会撑腰,俺们的腰板挺直了。” 曹国富,是一位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的汉子。从最初进城受欺负、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儿, 到现在拥有5个蔬菜摊位,并被推举为哈尔滨市南岗区龙泰社区农民工工会副主席,曹国富讲起农民工工 会的故事,其中的感受和体会比一般人要深得多 10年前,为了还上家里5200元的外债,我从老家黑龙江省宾县胜利镇普安村孤身一人来到哈 尔滨。为了生活,我下井背过煤、在建筑工地和过泥、帮上货的业主拉过“小套”、开过两个月的小吃部, 最后才折腾到龙泰社区卖起了蔬菜。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进城时被黑心的包工头克扣工资、被工 商所的聘用收费员殴打,有苦没处说、有怨没处诉的窝囊劲儿 哈尔滨冬天冷得出奇,可我在农民工工会那里却感受到了温暖。工会组织向我们承诺,不但为 农民工维权、找工作、安排子女上学、帮助特困农民工渡过难关,还为我们开展多姿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 说来也巧 工会成立第二天,我听说工会会员巩树德的妻子得了尿毒症,每天做透析得花 六七百元,家里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生活很困难。当时我就想,工会说为会员办实事,我看它这回到底 管不管用。于是把老巩家的情况反映到了摊区管理所,所长当即拍板免了巩树德每月270元的摊位费。在 南岗区总工会的帮助下,我又跟孩子就读的学校协调,把一年500元的借读费也免了。后来,我组织摊区 的工会会员为巩树德一家捐款,我带头捐了10元,其他人你一元我两元的,总共捐了213元。一两元钱对 城里人不算什么,可为节省这一元两元钱,我们宁可憋在家里也不敢到外面溜达,生怕出去花一分钱 我把这钱交到老巩媳妇手里时,她激动得直哭。 工会不仅在会员最难时帮一把,还想方设法维护会员利益。过去,摊区里有不少摊位被“坐地 户”占着,他们占而不用,转租给农民工“吃租子”,摊区里的农民工把他们叫“第二管理所”。为了让 会员免受“二道贩子”的盘剥,工会出面与管理所多次协调,终于把14个被转租的摊位直接交到会员手里 这下子每人每年就能节省摊位费3000元。 通过这两件事,工会在大伙心中的威信树了起来。工会刚成立时,很多人任凭怎么动员也不入 会,大多数是因为舍不得交36元会费。自从工会真发挥了作用,会员证发了一批又一批 除了关心会员吃饱穿暖,工会对会员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很关注。我家住在儿童公园边上,可我 从没领孩子去过。我最远去过江边,连对面的太阳岛都没去过。那时生存都难,哪还想着玩。随着生活的 好转,我和会员们有了一个共同愿望:要是能痛痛快快玩一把就好了。街道办事处知道我们的想法后,决 定支持我们工会搞一次漂流活动。一人170元标准,个人掏50元,余下的由街道出。这次漂流有110多人 参加,大家玩得别提多开心了,我生平第一次知道日子原来可以这么过。 农民工工会不仅我们南岗区有,在哈尔滨各个区都有。道里区还成立了一个专门面向修鞋、摆 地摊、收破烂等流动农民工的工会组织,会员可以到工会办的图书室、健身室、娱乐室和夜校去读书、学 习、锻炼身体
予政策指导、扶持以及相关的法律帮助。农民工工会成立初期为农民工维权、找工作、子女入学等提供帮 助,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为争取农民工“市民化”进行有效工作,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而努力。 工会,俺们农民工的港湾 本刊记者 韩世峰 颜秉光 对于哈尔滨 30 万离土又离乡的进城务工农民来说,成为工会会员是 2006 年的大喜事儿。用一位农 民工的话说:“有工会撑腰,俺们的腰板挺直了。” 曹国富,是一位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的汉子。从最初进城受欺负、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儿, 到现在拥有 5 个蔬菜摊位,并被推举为哈尔滨市南岗区龙泰社区农民工工会副主席,曹国富讲起农民工工 会的故事,其中的感受和体会比一般人要深得多: 10 年前,为了还上家里 5200 元的外债,我从老家黑龙江省宾县胜利镇普安村孤身一人来到哈 尔滨。为了生活,我下井背过煤、在建筑工地和过泥、帮上货的业主拉过“小套”、开过两个月的小吃部, 最后才折腾到龙泰社区卖起了蔬菜。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进城时被黑心的包工头克扣工资、被工 商所的聘用收费员殴打,有苦没处说、有怨没处诉的窝囊劲儿。 哈尔滨冬天冷得出奇,可我在农民工工会那里却感受到了温暖。工会组织向我们承诺,不但为 农民工维权、找工作、安排子女上学、帮助特困农民工渡过难关,还为我们开展多姿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 说来也巧,就在工会成立第二天,我听说工会会员巩树德的妻子得了尿毒症,每天做透析得花 六七百元,家里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生活很困难。当时我就想,工会说为会员办实事,我看它这回到底 管不管用。于是把老巩家的情况反映到了摊区管理所,所长当即拍板免了巩树德每月 270 元的摊位费。在 南岗区总工会的帮助下,我又跟孩子就读的学校协调,把一年 500 元的借读费也免了。后来,我组织摊区 的工会会员为巩树德一家捐款,我带头捐了 10 元,其他人你一元我两元的,总共捐了 213 元。一两元钱对 城里人不算什么,可为节省这一元两元钱,我们宁可憋在家里也不敢到外面溜达,生怕出去花一分钱。当 我把这钱交到老巩媳妇手里时,她激动得直哭。 工会不仅在会员最难时帮一把,还想方设法维护会员利益。过去,摊区里有不少摊位被“坐地 户”占着,他们占而不用,转租给农民工“吃租子”,摊区里的农民工把他们叫“第二管理所”。为了让 会员免受“二道贩子”的盘剥,工会出面与管理所多次协调,终于把 14 个被转租的摊位直接交到会员手里, 这下子每人每年就能节省摊位费 3000 元。 通过这两件事,工会在大伙心中的威信树了起来。工会刚成立时,很多人任凭怎么动员也不入 会,大多数是因为舍不得交 36 元会费。自从工会真发挥了作用,会员证发了一批又一批。 除了关心会员吃饱穿暖,工会对会员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很关注。我家住在儿童公园边上,可我 从没领孩子去过。我最远去过江边,连对面的太阳岛都没去过。那时生存都难,哪还想着玩。随着生活的 好转,我和会员们有了一个共同愿望:要是能痛痛快快玩一把就好了。街道办事处知道我们的想法后,决 定支持我们工会搞一次漂流活动。一人 170 元标准,个人掏 50 元,余下的由街道出。这次漂流有 110 多人 参加,大家玩得别提多开心了,我生平第一次知道日子原来可以这么过。 农民工工会不仅我们南岗区有,在哈尔滨各个区都有。道里区还成立了一个专门面向修鞋、摆 地摊、收破烂等流动农民工的工会组织,会员可以到工会办的图书室、健身室、娱乐室和夜校去读书、学 习、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