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一章 关于习俗的斗学 ·人类学把人看作社会的产物来研究,它关注的是那些将某 一社群与其他具有不同传统的社样区别开来的东西,诸如自然 特征,工业技术,以及惯例、价值等等。 在社会科学中,人类学的显著标志在于,它还包括对我自 己的社会之外的别的社会进行严肃的研究。为了达到这一目 的,在人类学看来,任何社会有关性交和繁衍的规则都如同我们 自己的那些规则一样有意义,即便这样的规侧是属于那些海上 达雅克人@的,而且与我们的文明所具有的规则毫无历史关系。 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我们的习俗与新儿内亚的一个部落的习俗 只是解决同一社会问题时的两种可能是不同的杜会范型面已, 因此只要他是一个人类学家,他就不应该对它们有轻重厚薄之 分。人类学家应当对人类行为感兴趣,而不管这种行为是由我 们自己的传统形成的,还是由别的什么传统形成的。人类学家 应当对在各种文化中发现的全部习俗感兴趣,其目的在于理解 这些文化变革和分化的来龙去脉,理解这些文化用以表达自身 的不同形式,以及任一部族的习俗在作为该民族成员的个体的 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至今俗仍米普遍地被着作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一般都 ①海上达雅党人(Sea Dyak)指东南亚一带操达雅克语的上著人。一译注
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只有我们自已大脑内部的活动才是值得 耕究的,而习俗只不过是最平常的行为。可实际上的情形恰是 相反。世间流行的传统习俗就是大蟹的琐细行为,这比任何个 人在个体行动中(无论他的行为有多古怪)所能开的东西更令 人惊异不止。然而,这仪仅是问题的无关紧要的一面。至关重 要的是,习俗在经验和信仰方面都起着一种主导性作用,并可以 显露出如此众多殊异的形态。 堆也不会以一种质朴原始的眼光米看世界。他看世界时, 总会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的剪裁编排。即使在哲 学探索中,人们也未能超越这些陈规旧习,就是他的真假是非概 念也会受到其特有的传统习俗的影响。约翰·杜威①曾以一一种 十分严肃的态度讲过,习俗在形成个人的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远 远超过了个人对传统习俗所能发生的任何影响,这就像他的母 语所含的全部词汇远远超出了他的家族土语中所含的他儿时戏 语的用词。如果人们严谨地研究一下那些曾有幸自发地发展的 社会秩序,就会看到,这个比喻是精确而合乎事实的观浆,丝毫 没有夸张。个体生活的历史中,首要的就是对他所属的那个社群 传统上手把手传下来的那些模和准则的适应。落地伊始,社 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到咿呀学语时,他已是所 属文化的造物,而到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该文化的活动时,社群 的习惯便已是他的习惯,社群的宿仰便已是他的信仲,社群的戒 律亦已是他的我律。每个出生于他那个群体的儿童都将与他共 草这个群体的那些习俗,而出生在地球另一面的那些儿童则不 会受到这些习俗的丝毫影响。理解习俗的这种作用对我们来说 ①约输·杜戚(John Dewey,1859一1952)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实用主 义哲学的代在人物之一。一浮注 5
是义不容辞、贵无旁贷的。设有其他哪个社会问题比它来得更 紧迫。在我们明了有关习俗作用的规律和多样性之前,人类生 活中那些最重要的复杂事实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理解的。 只是在某些最初的主张被接受了,而某些遭到了强烈的反 对之后,对习俗的研究才于事有补。首先,任何科学的研究都要 求,在这一学科所选择来加以考察的系列中绝不偏重这一项或 那一项。在所有那些争议铰少的领域,诸如有关仙人掌、白蚁或 星云本性的研究中,研究所必须具备的方法就是,先把相关的资 料分类,然后考察一切可能的差异形式和条件。我们以这种方式 获得了有关天文学规律或社会性昆虫(请允许我这样比喻)的习 性的知识。唯有在关于人类自身的研究这一领域中,主要的杜 会科学却以关于某一局部变异,即西方文明的研究取而代之了。 只要我射自已与原始人、我们自已与野蛮人,以及我们自己 与异教徒之间的差别仍旧支配着人们的头脑,人类学按其定义 来说就是不可能的了。我们确有必要首先修炼到这样一个程 度,即我们不再认为自己的信仰比邻邦的迷信更高明,我们确应 认识到,对那些基于相同的(可以说是超自然的)前提的风俗必 须通加考察,面我们自己的风俗只是诸习俗之一。 9世纪上半叶,人类学的这一基本前提尚不能为西方文明 中的有识之士所意识。有史以来,人总是把自已的独一无二性 当作一种荣糯来捍卫。在哥白尼时代,对于至高无上性的这种 欲求竟如此之胆大包天,甚至还包括了人们所居住的地球,乃至 14世纪的人们会满怀义愤地拒绝承认这个行星隶属于太阳系。 到了达尔文时代,人们姑且承认了日心说,却仍极尽其所能来捍 卫灵魂的独一无二性一一这一上帝所赋予人类的神秘属性一一 并以此来反致人类的远祖源于动物王国的说法。这类争议从未 6
下,这种一致性就不会出现了,即使极其原始的部族有时也比 我们更为强烈地意识到文化的作用,这并非没有理由。他们对 于不同的文化向来具有深切的体验。他们曾经目睹了他们的宗 教、他们的经济体系、他们的婚烟禁忌在白种人文明的冲击下日 趋没落。他们放弃了某种文明并转而接受另一种文明,尽管时 常是毫无理解地这样做了,但他们却十分清楚,人类生活有各种 不同的安排方式。他们有时会把白种人的优势归于白种人的商 业竞争或战争风气,这种看法倒颇似人类学家的观点。 白种人却有着不同的体验。也许,有的白种人从未见过一 个外来人,除非是已经欧化了的外来人。如果他曾经外出旅行, 也多是走马观花,从未在外边的大都市饭店住下来好好了解点 儿什么。他对自己之外的生活方式一无所知。他所见之弥漫于 他周围的习俗与观点的一致性似乎是可确信无疑的;然而对他 来说,这一致性却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这种一致性毕竟只是一 种历史的偶然。他索性把人类本性看成是与他自已的文化准则 等价的, 然而,白种人文明的广泛流传并非一种孤立的历史环境。近 来,波利尼西亚群体①已从安东、爪哇向复活节岛,从夏威夷向 新西兰流徙;而班图语系的部落也从撒哈拉迁向南部非洲。但 是,无论是哪种情祝,我们都只把它看成是人种的畸形发展所引 起的区域性变化。西方文明历来具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和发达的 商业布局来作它广泛流传的背景,从历史上看,就很容易理解这 是怎么回事。 白种人文化传播的心理效应历来与其实利效果不相称。这 ①波利尼西亚群体(Polynes:iar口group),指生活在中南太平祥被利西亚 群岛上的土著居民。一泽注 8
种世界范围的文化扩散使得我们不必当真去接受其他部族的文 明,而前此人类从未得到过这种保护。这给我们的文化以-一种 广泛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早就放弃了对形成这一情祝的原因 作历史的考察,只是把它看成一种必不可免的现象。我们把我 们在我们文明中对于经济竞争的依赖说成是一种对于“经济竞 争是人类本性之所依的原动力”这一命题的确证;或者,我们把 在我们的文明中形成的,以及在儿童诊所里记录下来的幼儿行 为看成是儿童心理或人类幼年行为的一种必然方式。同样,无 论这是我们的伦理问题还是我们的家庭组织问题,结论都一样。 我们所论证的是每一个我们熟悉的原动力的必不可免性,因此 就总要把我们自已的局部行为等同于一般行为,把我们自己的 社会化了的习惯等同于人类本性。 眼下,这个论题已然成了现代人一思一想,一言一行中都关 切到的问题,而它的来源却需回溯到遥远的过去,回测到古已有 之的,“我自己的”封闭性群体与外来人之间具有种的差异这一 观点上,就其广泛流传于诸原始部族这一情形来看,这种观念拟 乎是人类最古老的区别之一。所有的原始部落都对外来者这一一 范畴特有相同的看法。那些外来者不仅不受那限制一个部落的 自己人的道德准则的诸规定的制约,而且一般说来,也被剥夺了 任何一种作人的地位。很多部落的名称用的都是很一般的字,如 祖尼①,丹尼②,基奥瓦⑧等等,都是些原始部族用以自我识认的 名称,可也都只是他们的土语中用以表示“人类”一一即他们自 ①祖尼(Zu),北美普韦布洛印第安人中的一个部落,位于新弱西哥州中西 部与亚利桑那州交界处。一译注 ②丹尼(Dn),北美印第安人之一部落。一泽注 ⑧基奥克(Ki0wa),北美土著印筇安人部落之一,居于大平原南部。一译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