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声母的发音方法指辅音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1.形成阻碍和消除阻碍的方式。据此可以把声母分成五类:(1)塞音:即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同时软聘上升,堵住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爆破成音的辅音。普通话语音中有6个塞音:b、P、d、t、g、k。(2)擦音:即发音时发音器官两个部分接近而又有一个缝隙,软聘上升堵住鼻腔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的辅音。普通话声母中有6个擦音:f、h、X、sh、r、S、(v)。v也是擦音,但它不是普通话音系中的辅音,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和方言。(3)塞擦音:即发音时发音部位先是完全闭塞,软聘上升,堵住鼻腔通路,而后气流把阻塞部分冲开一条缝隙,接着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的辅音。简言之,塞擦音是先闭塞再冲破阻碍形成一条窄缝,然后摩擦成声。即先塞后擦,兼有塞音和擦音的部分特点,故名。普通话语音中有6个塞擦音:j、q、zh、ch、Z、c。(4)鼻音:即发音时口腔中发音器官两个部分完全闭塞,软聘下降,气流从鼻腔通过而成声的辅音。普通话语音中有3个鼻辅音:m、n、ng。其中m、n作声母,ng不作声母。(5)边音: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软聘上升,阻塞住鼻腔通路,气流从舌头两边的空隙通过而成音的辅音。普通话语音中只有1个边音:1。2.发音时声带是否额动。据此可将声母分成清音和浊音两种。(1)清辅音:声带不振动,纯粹由气流受阻而发声的辅音。普通话中有17个清辅音:b、p、f、d、t、g、k、h、j、q、x、zh、ch、sh、Z、C、S。(2)浊辅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受到阻碍的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的辅音。普通话语音中有5个浊辅音:m、n、1、r、ng。其中ng不作声母。另外V是浊音。3.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据此可将塞音、塞擦音分别分成两类:(1)送气音:除阻阶段呼出气流较强的音称为送气音。普通话语音中有6个送气音(2)不送气音:除阻阶段呼出气流较弱的音称不送气音。普通话语音中有6个不送气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对照表: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总是成对的。塞音塞擦音送气音tchkpqCDzh不送气音digz25
25 (二)辅音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辅音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 况。 1.形成阻碍和消除阻碍的方式。据此可以把声母分成五类: (1)塞音:即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同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 路,气流冲破阻碍爆破成音的辅音。普通话语音中有 6 个塞音:b、p、d 、 t、g、k。 (2)擦音:即发音时发音器官两个部分接近而又有一个缝隙,软腭上 升堵住鼻腔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的辅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6 个擦音:f、h、x、sh、r、s、(v)。v 也是擦音,但它不是普通话音系中 的辅音,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和方言。 (3)塞擦音:即发音时发音部位先是完全闭塞,软腭上升,堵住鼻腔 通路,而后气流把阻塞部分冲开一条缝隙,接着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的辅音。简言之,塞擦音是先闭塞再冲破阻碍形成一条窄缝,然后摩擦成 声。即先塞后擦,兼有塞音和擦音的部分特点,故名。普通话语音中有 6 个 塞擦音:j、q、zh、ch、z、c。 (4)鼻音:即发音时口腔中发音器官两个部分完全闭塞,软腭下降, 气流从鼻腔通过而成声的辅音。普通话语音中有 3 个鼻辅音:m、n、ng。 其中 m、n 作声母,ng 不作声母。 (5)边音: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软腭上升,阻塞住鼻腔通路, 气流从舌头两边的空隙通过而成音的辅音。普通话语音中只有 1 个边音: l。 2.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据此可将声母分成清音和浊音两种。 (1)清辅音:声带不振动,纯粹由气流受阻而发声的辅音。 普通话中有 17 个清辅音:b、p、f、d、t、g、k、h、j、q、x、zh、ch、 sh、z、c、s。 (2)浊辅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受到阻碍的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的辅 音。普通话语音中有 5 个浊辅音:m、n、l、r、ng。其中 ng 不作声母。另 外 v 是浊音。 3.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据此可将塞音、塞擦音分别分成两类: (1)送气音:除阻阶段呼出气流较强的音称为送气音。普通话语音中 有 6 个送气音 (2)不送气音:除阻阶段呼出气流较弱的音称不送气音。普通话语音 中有 6 个不送气音。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对照表: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总是成对的。 塞音 塞擦音 送气音 p t k q ch c 不送气音 b d g j zh z
二、声母的发音普通话声母22个,其中辅音声母21个,零声母1个。各辅音声母名称及发音要领可描述如下:双唇清1. b [p]不送气塞音清双唇送气塞音2. p [p]浊3. m [m]双唇鼻音唇齿清擦音4. f [f]清5. d [t]舌尖中不送气擦音舌尖中送气清擦音6. t[t"]7. n[n]舌尖中浊鼻音8. 1[1]浊边音舌尖中9. glg]舌根不送气清塞音舌根送气清塞音10.k[k"]11. h[x]舌根清擦音舌面清12.j[]不送气塞擦音送气清13. q[]舌面塞擦音擦音14. x[]舌面清15. z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送气清16.ch[]舌尖后塞擦音17. sh[]舌尖后清擦音18. r[]浊擦音舌尖后19.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20. c[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清21.s[]舌尖前擦音ng[ ]舌根浊鼻音零声母:声母是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中绝大多数音节都有辅音声母,不过也有一些音节开头就是元音,没有辅音,我们说这种音节的声母是“零”,这样的音节称零声母音节。普通话约400个音节中,只有35个零声母音节,如啊a衣I屋u鹅e鱼u喔o。应该注意:语言学中的“零”不等于“没有”,它是与有形符号相对应的“无形符号”。零声母字音节也就不是“无声母音节”,它有声母,声母是“零”。只有这样理解,我们才能保证汉语音节结构分析的一致性,才能体现理论的严密性。具体地说:1.汉语传统语音分析把音节分出声韵调几部分。韵母定义是“一个音节声母之后的部分”,就是说,韵母是以声母为先决条件而定义的,零声母音节如果不确定一个声母,韵母也就无法确定了,也就无法进一步分析了。基于这个原因,先把声母确定为零(Φ),零声母之后的部分就是韵母了,这样对全部音节的分析也就贯通一致了。26
26 二、声母的发音 普通话声母 22 个,其中辅音声母 21 个,零声母 1 个。 各辅音声母名称及发音要领可描述如下: 1.b [p] 双唇 不送气 清 塞音 2.p [p‘] 双唇 送气 清 塞音 3.m [m] 双唇 浊 鼻音 4.f [f] 唇齿 清 擦音 5.d [t] 舌尖中 不送气 清 擦音 6.t[t‘] 舌尖中 送气 清 擦音 7.n[n] 舌尖中 浊 鼻音 8.l[l] 舌尖中 浊 边音 9.g[g] 舌根 不送气 清 塞音 10.k[k‘] 舌根 送气 清 塞音 11.h[x] 舌根 清 擦音 12.j [ ] 舌面 不送气 清 塞擦音 13.q[ ] 舌面 送气 清 塞擦音 14.x[ ] 舌面 清 擦音 15.zh[ ] 舌尖后 不送气 清 塞擦音 16.ch[ ] 舌尖后 送气 清 塞擦音 17.sh[ ] 舌尖后 清 擦音 18.r[ ] 舌尖后 浊 擦音 19.z[ ] 舌尖前 不送气 清 塞擦音 20.c[ ] 舌尖前 送气 清 塞擦音 21.s[ ] 舌尖前 清 擦音 ng[ ] 舌根 浊 鼻音 零声母:声母是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中绝大多数音节都有辅 音声母,不过也有一些音节开头就是元音,没有辅音,我们说这种音节的 声母是“零”,这样的音节称零声母音节。普通话约 400 个音节中,只有 35 个零声母音节,如啊 a 衣 I 屋 u 鹅 e 鱼 ü 喔 o。 应该注意:语言学中的“零”不等于“没有”,它是与有形符号相对应 的“无形符号”。零声母字音节也就不是“无声母音节”,它有声母,声母 是“零”。只有这样理解,我们才能保证汉语音节结构分析的一致性,才能 体现理论的严密性。具体地说: 1.汉语传统语音分析把音节分出声韵调几部分。韵母定义是“一个音 节声母之后的部分”,就是说,韵母是以声母为先决条件而定义的,零声母 音节如果不确定一个声母,韵母也就无法确定了,也就无法进一步分析了。 基于这个原因,先把声母确定为零(ф),零声母之后的部分就是韵母了, 这样对全部音节的分析也就贯通一致了
2.传统的反切注音中,都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在给零声母字注音时,仍用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来注。如恩:乌痕切:安:乌塞切(《广韵》),其中“乌”算是“恩”、“安”的声母,而“乌”本没有辅音声母,因此在反切中,只占一个虚位,传统语音分析中称零声母。三、声母辨正(一)各地方言声母辨证1.分辨n、1:汉语西南方言、江淮方言、湘、赣、闽方言中都不区分这两个声母,可以说几乎占汉语区一半的地方都不区分。如河南、荷兰:旅客、女客:小牛、小刘。2.分辨平翘舌:有的方言只有一套平舌音,普通话中的“r”许多方言中没有,有的读成零声母,有的读成“n”、“1”或“i”。如肉[iou]、然[nan、lan]、如[lu]。3.分辨h、f:湘、赣、粤、闽、客家方言不区分。如开花、开发:分期、婚期:废话、会话。4.分辨尖团音:Z、c、s和i、u开头的韵母相拼构成的音节为尖音;j、q、x和i、u开头的韵母相拼构成的是团音。普通话中只有团音没有尖音。如谢谢[sie sie]、相信[siang sin]。5.读准零声母:有的方言在零声母前加n,有的将u读成了v。(二)辽宁方言声母辨证1.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误读。有两种情况:(1)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如吃、水、师。(2)把平舌音读成翘舌音。如策、伞。分辨方法:(1)记少不记多:3500个常用汉字中只有1000多个平翘舌音,其中平舌音300多个,其余为翘舌音。(2)利用声韵配合规律记:如ua、uai、uang只拼翘舌音,平舌与“en”相拼的字很少,ong前只有s无sh。(3)汉字声旁类推法:如带则、且的多为平舌字。但此种方法有弊端,如叟,搜瘦。2.r的误读。有两种情况:(1误把[r]读成[i]:辽宁方言中有人把一些以[r]为声母的字读成以[开头的零声母字。如日头热,晒人肉,晒得人肉流人油;然(后)、容(易)、新(子)、惹(祸)。(2)误把[r]读成[1]:如扔、腐乳、瑞。3.误把零声母字读成以[n]为声母的字。如鹅、饿、挨(着我)、熬(夜)、袄、安(全)。4.n、1误读:如嫩、弄。5.m、n误读:如觅、谬。6.j(q、x)误读:如俊。27
27 2.传统的反切注音中,都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在给零声母字注 音时,仍用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来注。如恩:乌痕切;安:乌塞切(《广韵》), 其中“乌”算是“恩”、“安”的声母,而“乌”本没有辅音声母,因此在 反切中,只占一个虚位,传统语音分析中称零声母。 三、声母辨正 (一)各地方言声母辨证 1.分辨 n、l:汉语西南方言、江淮方言、湘、赣、闽方言中都不区分 这两个声母,可以说几乎占汉语区一半的地方都不区分。如河南、荷兰; 旅客、女客;小牛、小刘。 2.分辨平翘舌:有的方言只有一套平舌音,普通话中的“r”许多方 言中没有,有的读成零声母,有的读成“n”、“l”或“i”。如肉[iou]、然 [nan、lan]、如[lu]。 3.分辨 h、f:湘、赣、粤、闽、客家方言不区分。如开花、开发;分 期、婚期;废话、会话。 4.分辨尖团音:z、c、s 和 i、ü开头的韵母相拼构成的音节为尖音; j、q、x 和 i、ü开头的韵母相拼构成的是团音。普通话中只有团音没有尖 音。如谢谢[sie sie]、相信[siang sin]。 5. 读准零声母:有的方言在零声母前加 n,有的将 u 读成了 v。 (二)辽宁方言声母辨证 1.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误读。有两种情况:(1)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 如吃、水、师。(2)把平舌音读成翘舌音。如策、伞。 分辨方法: (1)记少不记多:3500 个常用汉字中只有 1000 多个平翘舌音,其中 平舌音 300 多个,其余为翘舌音。 (2)利用声韵配合规律记:如 ua、uai、uang 只拼翘舌音,平舌与 “en”相拼的字很少,ong 前只有 s 无 sh。 (3)汉字声旁类推法:如带则、且的多为平舌字。但此种方法有弊端, 如叟,搜瘦。 2.r 的误读。有两种情况: (1)误把[r]读成[i]:辽宁方言中有人把一些以[r]为声母的字读成 以[i]开头的零声母字 。如日头热,晒人肉,晒得人肉流人油;然(后)、 容(易)、瓤(子)、惹(祸)。 (2)误把[r]读成[l]:如扔、腐乳、瑞。 3.误把零声母字读成以[n]为声母的字。如鹅、饿、挨(着我)、熬(夜)、 袄、安(全)。 4.n、l 误读:如嫩、弄。 5.m、n 误读:如觅、谬。 6.j(q、x)误读:如俊
第三节元音与韵母关于《韵母表》: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韵母表》中列有35个,此外4个另作说明。1.韵母i和字母i不是对等的。《方案》中的《韵母表》列出了韵母“i”,但《方案》中字母i是个兼职字母,它除了代表《韵母表》中韵母“i”以外,还代表另外两个韵母:与z、c、s相拼的前-i和与 zh、ch、sh、r相拼的后-i。因为i、前-i、后-i出现条件是互补的,因此可以用一个字母兼代而不致混乱。j类Z类zh类+i---+-i(前)-+-i(后)-一2.《韵母表》中列有韵母e(Y),它用字母e表示。应该注意的是:字母e也是个兼职字母,在i、u之后时,它代表韵母é()。韵母e在组成复韵母时,写作e,如ie写作ie,te写作ue。韵母e也可以自成音节,写作e,如为叹词“”标音时,阴平:表招呼:~,你快来!阳平:表说异:~,他怎么走了?(又éi)上声:表不以为然:~,你这话可不对呀!(又éi)去声:表应答或同意:~,我这就来!(又ei)3.韵母er是表中的另外一个韵母,合体韵母代表一个音素。一、元音的发音(一)单元音的发音单元音就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普通话语音中有10个单元音,也就有10个单韵母。单韵母按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可分成三类:1.舌面元音:a、o、e、i、u、u、e,发音时主要由舌面起作用,是单韵母主流,共7个。我们知道,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声带振动,这是所有元音的共性。元音内部的差异主要是由口腔这个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造成的,而口腔形式的不同取决于三个方面:(1)舌位的高低。即舌位的升降。舌位的高低与开口度大小直接相关:开口度越小,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大,舌位越低。根据舌位高低,可将元音分成高元音,i、u、u;半高元音,e、o;半低元音,e;低元音,a。(2)舌位的前后。舌位的前后取决于发音时舌头的伸缩。舌头前伸,舌位靠前:舌头后缩,舌位靠后;舌头自然放平,舌位居中。据此可将元音划分为前元音,i、u、é;央元音,a;后元音,u、e、o。(3)唇形的圆扁。据此可将元音分为圆唇元音,u、ü、o,发音时嘴唇突出,收拢成圆形。不圆唇元音i、e、a、é,发音时有的唇形自然a,28
28 第三节 元音与韵母 关于《韵母表》:普通话共有 39 个韵母,《韵母表》中列有 35 个,此 外 4 个另作说明。 1.韵母 i 和字母 i 不是对等的。 《方案》中的《韵母表》列出了韵母“i”,但《方案》中字母 i 是个兼 职字母,它除了代表《韵母表》中韵母“i”以外,还代表另外两个韵母: 与 z、c、s 相拼的前-i 和与 zh、ch、sh、r 相拼的后-i。 因为 i、前-i、后-i 出现条件是互补的,因此可以用一个字母兼代而不致 混乱。 j 类 zh 类 z 类 i + - - -i(前) - - + -i(后) - + - 2.《韵母表》中列有韵母 e(γ),它用字母 e 表示。 应该注意的是:字母 e 也是个兼职字母,在 i、ü之后时,它代表韵母 ê(ε)。韵母ê在组成复韵母时,写作 e,如 iê写作 ie,üe 写作üe。韵母 ê也可以自成音节,写作ê,如为叹词“欸”标音时,阴平:表招呼:~, 你快来! 阳平:表诧异:~,他怎么走了?(又éi)上声:表不以为然:~, 你这话可不对呀!(又ěi)去声:表应答或同意:~,我这就来!(又èi) 3.韵母 er 是表中的另外一个韵母,合体韵母代表一个音素。 一、元音的发音 (一)单元音的发音 单元音就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普通话语音中有 10 个单元音,也就有 10 个单韵母。单韵母按发音时舌头 起作用的部位可分成三类: 1.舌面元音:a、o、e、i、u、ü、ê,发音时主要由舌面起作用,是单 韵母主流,共 7 个。 我们知道,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声带振动,这是所有元音的共 性。元音内部的差异主要是由口腔这个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造成的,而口腔 形式的不同取决于三个方面: (1)舌位的高低。即舌位的升降。舌位的高低与开口度大小直接相关: 开口度越小,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大,舌位越低。根据舌位高低,可将元 音分成高元音,i、u 、ü;半高元音,e、o;半低元音,ê;低元音,a。 (2)舌位的前后。舌位的前后取决于发音时舌头的伸缩。舌头前伸, 舌位靠前;舌头后缩,舌位靠后;舌头自然放平,舌位居中。据此可将元 音划分为前元音,i、ü、ê;央元音,a;后元音,u、e、o。 (3)唇形的圆扁。据此可将元音分为圆唇元音,u、ü、o,发音时嘴 唇突出,收拢成圆形。不圆唇元音 i、e、a、ê,发音时有的唇形自然 a
有的扁平i、e。上述单元音韵母的分类情况,发音要领可以用一个舌位图集中表示出来,其中能显示每个单元音的特征和它们相互间的区别。舌位图就是反映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及唇形特征的示意图。对舌位图作几点说明:(1)三竖线分别表示舌前、舌央、舌后。(2)竖线左侧表示不圆唇,右侧表示圆唇。(3)四横线表示舌位高、半高、半低、低,半高半低之间表舌中。据元音舌位图,我们可以对元音的发音特征有全面清楚的了解:央a.舌面不圆唇低元音后圆唇0:舌面半高元音舌面后不圆唇e:半高元音e:前舌面不圆唇半低元音i:舌面前不圆唇高元音前u:舌面圆唇高元音舌面后圆唇高元音u:2.舌尖元音:前-i、后-i,发音时主要由舌尖起作用,共2个。前-i:舌尖前、不圆唇、高元音。是Z、C、s后的韵母,不能单独构成音节,也不与其他声母组合,发音较难体会,可将zi、ci、si尾音拖长,即得。后-i:舌尖后、不圆唇、高元音。是zh、ch、sh、r后的韵母,也不能单独构成音节,不能与其他声母组合。将zhi、chi、shi、ri尾音拖长即得。前-i、后-i是舌尖元音,也是特殊韵母,特殊在没有独立性,而且结合面也很窄。3.卷舌元音:er,发音时主要由卷舌动作起作用,只有1个。er的发音特征是卷舌、央、不圆唇、中元音。这是一个特殊韵母,特殊在它的独立性上,即er只能自成音节,如“而、二、儿”。“儿”除独立构成一个音节外,还可表示其他音节的儿化,在这两种情况下,拼写形式不同:自成音节时,写作er,表示儿化时写作“r”,如“花儿”拼写为“huar”。在儿化音节中“r”不表示音节,只表示卷舌动作。(二)复元音的发音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复元音是由几个元音音素的舌位连续移动形成的。整个复元音的读音不等于各元音读音的简单相加,复合过程中音素之间相互影响,其中各音素的发音原理及音色都与单个元音的发音有所不同、有所变化,复合后的声音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声音。如ia≠ita、uai≠u+a+i。这种复元音,在普通话语音里已经成为固定的音组,数目是确定的。在一般人的感觉中,它们和单元音作用儿乎相同,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语音单位29
29 有的扁平 i、e。 上述单元音韵母的分类情况,发音要领可以用一个舌位图集中表示出 来,其中能显示每个单元音的特征和它们相互间的区别。舌位图就是反映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及唇形特征的示意图。对舌位图作几点说明:(1)三竖 线分别表示舌前、舌央、舌后。 (2)竖线左侧表示不圆唇,右侧表示圆唇。 (3)四横线表示舌位高、半高、半低、低,半高半低之间表舌中。 据元音舌位图,我们可以对元音的发音特征有全面清楚的了解: a: 舌面 央 不圆唇 低元音 o: 舌面 后 圆唇 半高元音 e: 舌面 后 不圆唇 半高元音 ê: 舌面 前 不圆唇 半低元音 i: 舌面 前 不圆唇 高元音 ü: 舌面 前 圆唇 高元音 u: 舌面 后 圆唇 高元音 2.舌尖元音:前-i、后-i,发音时主要由舌尖起作用,共 2 个。 前-i:舌尖前、不圆唇、高元音。是 z、c、s 后的韵母,不能单独构 成音节,也不与其他声母组合,发音较难体会,可将 zi、ci、si 尾音拖长, 即得。 后-i:舌尖后、不圆唇、高元音。是 zh、ch、sh、r 后的韵母,也不 能单独构成音节,不能与其他声母组合。将 zhi、chi、shi、ri 尾音拖长, 即得。 前-i、后-i 是舌尖元音,也是特殊韵母,特殊在没有独立性,而且结 合面也很窄。 3.卷舌元音:er,发音时主要由卷舌动作起作用,只有 1 个。er 的发 音特征是卷舌、央、不圆唇、中元音。这是一个特殊韵母,特殊在它的独 立性上,即 er 只能自成音节,如“而、二、儿”。“儿”除独立构成一个音 节外,还可表示其他音节的儿化,在这两种情况下,拼写形式不同:自成 音节时,写作 er,表示儿化时写作“r”,如“花儿”拼写为“huār”。在儿 化音节中“r”不表示音节,只表示卷舌动作。 (二)复元音的发音 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复元音是由几个元音音素的舌位连续移动形成的。整个复元音的读音 不等于各元音读音的简单相加,复合过程中音素之间相互影响,其中各音 素的发音原理及音色都与单个元音的发音有所不同、有所变化,复合后的 声音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声音。如 ia≠i+a、uai≠u+a+i。这种复元音,在普 通话语音里已经成为固定的音组,数目是确定的。在一般人的感觉中,它 们和单元音作用几乎相同,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语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