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诗歌
建安七子诗歌
建安七子:王梁(177年一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受到文坛宗师蔡爸高看,“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阮璃(约165一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是东汉未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受学于蔡,蔡称他为“奇才”相传曹操闻听阮璃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璃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璃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璃,勉强应召。阮璃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文字,多为璃与陈琳所拟
建安七子: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 城镇)人,“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十几岁的时 候,他就受到文坛宗师蔡邕高看,“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善属文, 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 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 “奇才” 相传曹操闻听阮瑀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应,后 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 这才逼出阮瑀,勉强应召。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 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应场(?一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未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橡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不任五官中郎将时,应场为将军府文学。司空应珣之子,司東校尉应奉之孙。“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翼正何。”一《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刘桢(?一217年)字公千,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未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之孙(汉章王宗室子孙),其母是元帝时京兆尹王章之玄孙女,琴棋书画、诗辞歌赋无所不通。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植并举,称为“曹刘”。“秋日多悲怀,感概以长叹。”一公斡气胜,仲宣情胜”《艺概·诗概》
应玚 (?—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 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司空掾应珣之子,司 隶校尉应奉之孙。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 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之孙(汉章王宗室子 孙),其母是元帝时京兆尹王章之玄孙女,琴棋书画、诗辞歌赋无所不通。文 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曹植并 举,称为“曹刘”。“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公斡气胜,仲宣情胜"《艺概·诗概》
徐干(170年-217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哲学家。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就已能“诵文数十万言,。在20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连武欲致之”。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他以病辞官: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橡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室思》陈琳(?一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汉灵帝未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薄。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速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去世后陈琳跟随袁尚。业城失守,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各,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璃同管记室,军国书多为陈琳和阮璃所作。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为袁绍豫州文》
徐干(170年-217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东汉末年杰出 文学家、哲学家。自幼勤 奋好学,15岁前就已能“诵文数十万言,。在20 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当时的州郡 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 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他以病辞官;曹操又任命他为 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 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室思》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 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 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去世后, 陈琳跟随袁尚。邺城失守,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 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后又徙为丞 相门下督。 《为袁绍檄豫州文》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未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宽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秤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 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 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 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 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 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 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 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