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宪法价值与宪法作用 教学目的:了解宪法独有的民主、正义和秩序价值及宪法与各种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 为学生树立现代宪政观提供理论支持,加深学生对宪法原则的理解。 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价值;宪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教学难点:宪法价值的特点;宪法的社会作用 教学方法:价值学的价值分析方法;法社会学方法 教学学时:3学时 板书设计: 第四章宪法价值与宪法作用 第一节宪法价值 价值、法律价值与宪法价值的概念 1、何为价值? 2、何为法律价值?何为宪法价值? 宪法的基本价值 1、宪法与人民主权 2、宪法与与宪政秩序 3、宪法与社会正义 第二节宪法作用 宪法作用的界定及其特点 1、宪法作用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的现实化,是社会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现实 2、宪法作用的对象是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第 四 章 宪 法 价值与宪法 作用 教学目的:了解宪法独有的民主、正义和秩序价值及宪法与各种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 为学生树立现代宪政观提供理论支持,加深学生对宪法原则的理解。 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价值;宪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教学难点:宪法价值的特点;宪法的社会作用 教学方法:价值学的价值分析方法;法社会学方法 教学学时:3 学时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宪法价值与宪法作用 第一节 宪法价值 一、价值、法律价值与宪法价值的概念: 1、何为价值? 2、何为法律价值?何为宪法价值? 二、宪法的基本价值: 1、宪法与人民主权 2、宪法与与宪政秩序 3、宪法与社会正义 第二节 宪法作用 一、宪法作用的界定及其特点 1、宪法作用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的现实化,是社会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现实 反映 2、宪法作用的对象是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3、宪法对宪法关系的主体和社会关系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 4、宪法作用的全面发挥有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 二、宪法的规范作用 1、宪法规范作用的主要形式:宪法对国家和公民两基本主体行为的规范,主要包括指 引、预测和评价等作用 2、宪法作用于公民和国家的区别 宪法的社会作用 1、宪法对政治关系的作用 2、宪法对经济关系的作用 3、宪法对社会文化关系的作用 教学内容 本章包括宪法价值和宪法作用共两节内容。 第一节宪法价值 价值、法律价值与宪法价值的概念 1、何为价值?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不同于经济学中的价值(指商品中凝结的人类一般劳动)和价格 (指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形式),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社会集团 和整个社会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本身不是实体,而是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 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因 此,价值范畴必然涉及两方面:一是人即主体的需要和要求,二是事物即客体的某种性质
3、宪法对宪法关系的主体和社会关系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 4、宪法作用的全面发挥有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 二、宪法的规范作用: 1、宪法规范作用的主要形式:宪法对国家和公民两基本主体行为的规范,主要包括指 引、预测和评价等作用 2、宪法作用于公民和国家的区别 三、宪法的社会作用: 1、宪法对政治关系的作用 2、宪法对经济关系的作用 3、宪法对社会文化关系的作用 教学内容: 本章包括宪法价值和宪法作用共两节内容。 第一节 宪法价值 一、价值、法律价值与宪法价值的概念: 1、何为价值?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不同于经济学中的价值(指商品中凝结的人类一般劳动)和价格 (指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形式),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社会集团 和整个社会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本身不是实体,而是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 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因 此,价值范畴必然涉及两方面:一是人即主体的需要和要求,二是事物即客体的某种性质
结构和属性。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特点。-价值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审美价值、法律价值等等法律价值只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之 2、何为法律价值?何为宪法价值? 法律价值是法之为法律的价值,是法律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所具有和体现的价值,我们一 般将法的价值视为法律价值。所谓法律价值,就是指法律对人类的有用性,对人类生存和发 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法律价值是法律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的综合体现,为法律的现实作用的 评价尺度,它体现的是法律对人类在应然意义上的理想规范目标和社会意义。由于宪法在法 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效力,法律价值首先集中地体现于宪法价值。所谓宪法价值,它是指 宪法作为特殊部门法对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规范目标和社会意义 关于法律价值的具体内容,一般认为,秩序和正义是法律的两大基本价值,其中秩序是 法律所追求的形式价值目标,而正义则是法律所追求的实质价值目标(具体包括安全、自由 平等和效率四种具体价值)2。秩序和正义也是宪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但现代宪法价值的 根本目标在于以民主方式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民主才是宪法价值的核心。此 我们可以把宪法价值的概念具体化为:宪法价值是指宪法以其民主化的制度保障,在人类追 求宪政秩序、弘扬社会正义、实现基本人权过程中所应具有的价值指标。宪法的基本价值指 标有三,即人民主权、宪政秩序和社会正义。宪法价值通过宪法作用来体现,宪法作用是宪 法应有价值的外在实现。 宪法的基本价值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93 2参见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关于法(法律)价值的界定和具体 内容,学术界颇有争议。孙国华先生认为,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 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法的价值分为:法所中介的价值、法的工具性价值及法本身的价值、法律价 值。参见孙国华、朱锦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8-61页。张恒山认为,研 究法的价值,首先要确定价值主体及所研究的价值载体背景,他所言的法的价值是指基于对社会全体成员 共同的最基本的需要的认识而认为、希望法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性状、属性。为此,他研究了主观指向意 义上的两大法的价值目标:秩序和正义。参见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61 页。如他所言的话,孙国华先生的观点当 客观指向意义的法的价值目标的研究。 3参见徐秀义、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4页
结构和属性。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特点。1价值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审美价值、法律价值等等,法律价值只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2、何为法律价值?何为宪法价值? 法律价值是法之为法律的价值,是法律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所具有和体现的价值,我们一 般将法的价值视为法律价值。所谓法律价值,就是指法律对人类的有用性,对人类生存和发 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法律价值是法律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的综合体现,为法律的现实作用的 评价尺度,它体现的是法律对人类在应然意义上的理想规范目标和社会意义。由于宪法在法 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效力,法律价值首先集中地体现于宪法价值。所谓宪法价值,它是指 宪法作为特殊部门法对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规范目标和社会意义。 关于法律价值的具体内容,一般认为,秩序和正义是法律的两大基本价值,其中秩序是 法律所追求的形式价值目标,而正义则是法律所追求的实质价值目标(具体包括安全、自由、 平等和效率四种具体价值)2。秩序和正义也是宪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但现代宪法价值的 根本目标在于以民主方式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民主才是宪法价值的核心。3如此, 我们可以把宪法价值的概念具体化为:宪法价值是指宪法以其民主化的制度保障,在人类追 求宪政秩序、弘扬社会正义、实现基本人权过程中所应具有的价值指标。宪法的基本价值指 标有三,即人民主权、宪政秩序和社会正义。宪法价值通过宪法作用来体现,宪法作用是宪 法应有价值的外在实现。 二、宪法的基本价值: 1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93 页。 2 参见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1 页。关于法(法律)价值的界定和具体 内容,学术界颇有争议。孙国华先生认为,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 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法的价值分为:法所中介的价值、法的工具性价值及法本身的价值、法律价 值。参见孙国华、朱锦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8-61 页。张恒山认为,研 究法的价值,首先要确定价值主体及所研究的价值载体背景,他所言的法的价值是指基于对社会全体成员 共同的最基本的需要的认识而认为、希望法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性状、属性。为此,他研究了主观指向意 义上的两大法的价值目标:秩序和正义。参见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8-61 页。如他所言的话,孙国华先生的观点当属于对客观指向意义的法的价值目标的研究。 3参见徐秀义、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14 页
1、宪法与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们对民主社会的 最高理想。人民主权是宪法精神的高度抽象,而其价值内涵的丰富和不同层次的实现又有赖 于宪法在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来予以推动,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宪法确认主权和国家的 切权力属于人民,并赋予人民以最高法律地位,在规范上肯定人民主权作为最高权力的社会 存在,将人民主权由一种政治理想转变为宪政社会中法定权利与法定权力的统一体。其次 宪法将人民主权外化和个体化为公民权利通过保障和发展公民的广泛民主权利来不断扩大 和深化人民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实现人民主权价值内涵的丰富与创新。再次,宪法 构建一定的宪政制度、民主机制及其运行模式,为人民参与政治提供制度化的途径,从而为 人民最终收回国家权力、实现人民主权这一终极目标准备条件。最后,宪法从一种类型向另 一种类型、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也对人民主权观念、社会制度产生积极影响,并推 动人类社会越来越趋向人民主权价值目标的最终实现 2、宪法与宪政秩序∶民主、法治的社会、政治秩序是宪政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 前提之一。建立适应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宪政秩序,不仅是宪法促进其他各种社 会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价值目标。宪法只有通过确立一定 的宪政制度和民主机制,构建起以公民民主权利为起点和归宿的宪政秩序,才可能解决宪政 社会中权利与权力、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保障宪政社会的平衡、稳定和长期发展。宪法 对宪政秩序的维护和促进作用表现为:首先,宪法规定了公民、团体、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 的权利、权力、义务与职责,并通过这种对权利和权力配置的方式,来实现各个社会主体在 宪政社会中的角色定位,这是建立稳定而有序的政治社会的基础。其次,宪法通过规定有关 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由公民普选产生,国家权力的行使范围、方式和程序必须严格遵守宪 法和法律的规定,政府必须对其权力行使的政治后果向公民负责等,确定了人民对政府、公 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对国家权力的优势地位这正是宪政秩序不同于以前各种社会秩序的根
1、宪法与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们对民主社会的 最高理想。人民主权是宪法精神的高度抽象,而其价值内涵的丰富和不同层次的实现又有赖 于宪法在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来予以推动,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宪法确认主权和国家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并赋予人民以最高法律地位,在规范上肯定人民主权作为最高权力的社会 存在,将人民主权由一种政治理想转变为宪政社会中法定权利与法定权力的统一体。其次, 宪法将人民主权外化和个体化为公民权利,通过保障和发展公民的广泛民主权利来不断扩大 和深化人民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实现人民主权价值内涵的丰富与创新。再次,宪法 构建一定的宪政制度、民主机制及其运行模式,为人民参与政治提供制度化的途径,从而为 人民最终收回国家权力、实现人民主权这一终极目标准备条件。最后,宪法从一种类型向另 一种类型、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也对人民主权观念、社会制度产生积极影响,并推 动人类社会越来越趋向人民主权价值目标的最终实现。 2、宪法与宪政秩序:民主、法治的社会、政治秩序是宪政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 前提之一。建立适应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宪政秩序,不仅是宪法促进其他各种社 会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价值目标。宪法只有通过确立一定 的宪政制度和民主机制,构建起以公民民主权利为起点和归宿的宪政秩序,才可能解决宪政 社会中权利与权力、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保障宪政社会的平衡、稳定和长期发展。宪法 对宪政秩序的维护和促进作用表现为:首先,宪法规定了公民、团体、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 的权利、权力、义务与职责,并通过这种对权利和权力配置的方式,来实现各个社会主体在 宪政社会中的角色定位,这是建立稳定而有序的政治社会的基础。其次,宪法通过规定有关 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由公民普选产生,国家权力的行使范围、方式和程序必须严格遵守宪 法和法律的规定,政府必须对其权力行使的政治后果向公民负责等,确定了人民对政府、公 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对国家权力的优势地位,这正是宪政秩序不同于以前各种社会秩序的根
本特征。再次,宪法规定了各种权力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以及合作、协调与制约关系,以此 建立起权力的运行秩序,并对国家权力系统的结构做出科学安排,这是宪政秩序的重要内容 和基本保障。最后,随着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宪法也不断调整着权利、权力之间以及不 同权力之间的制约、协调关系,从而推动宪政秩序的良性发展和进步。 3、宪法与社会正义:社会正义主要指社会制度的公正性、合理性,其核心是社会分配 制度的公正性问题。如果说法律能够保障和促进正义价值,那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对于居于 社会宏观方面的社会正义的实现,无论是实质方面还是形式方面,更具有不可替代的这样,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宪法通过确立民主的基本方式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政治关系的民主 化是宪法的基本特征,正是通过这种“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的政治统治形式,宪法对社会 的既得利益和预见利益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使其能够满足或相对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 求;同时,将这种保护大多数人应得利益的分配方式,在理论和事实上都被证实为最为公正、 合理的形式。其次,宪政也是一种程序政治。宪法所规定的权力运行和权利实现的程序,为 社会利益的分配提供了科学、效率、文明的实现形式,弥补了社会正义的实质方面在实现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也就是说,既使利益的分配结果并不公正,但由于利益分配方面宪法 和法律程序的确定性和统·性,人们也可参照已知的程序调整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分配上的 相对公正。最后,在制定和实施部门法以实现正义价值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偏差,只有通过 宪法进行协商和纠正,才能确保法律对于社会价值促进这样的最大发挥。 第二节宪法作用 宪法价值是在宪法发挥实际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得以实现的,如果宪法不对社会、国家和 公民发挥应有的实际作用,宪法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宪政社会更无从谈起。 宪法作用的界定及其特点
本特征。再次,宪法规定了各种权力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以及合作、协调与制约关系,以此 建立起权力的运行秩序,并对国家权力系统的结构做出科学安排,这是宪政秩序的重要内容 和基本保障。最后,随着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宪法也不断调整着权利、权力之间以及不 同权力之间的制约、协调关系,从而推动宪政秩序的良性发展和进步。 3、宪法与社会正义:社会正义主要指社会制度的公正性、合理性,其核心是社会分配 制度的公正性问题。如果说法律能够保障和促进正义价值,那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对于居于 社会宏观方面的社会正义的实现,无论是实质方面还是形式方面,更具有不可替代的这样,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宪法通过确立民主的基本方式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政治关系的民主 化是宪法的基本特征,正是通过这种“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的政治统治形式,宪法对社会 的既得利益和预见利益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使其能够满足或相对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 求;同时,将这种保护大多数人应得利益的分配方式,在理论和事实上都被证实为最为公正、 合理的形式。其次,宪政也是一种程序政治。宪法所规定的权力运行和权利实现的程序,为 社会利益的分配提供了科学、效率、文明的实现形式,弥补了社会正义的实质方面在实现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也就是说,既使利益的分配结果并不公正,但由于利益分配方面宪法 和法律程序的确定性和统一性,人们也可参照已知的程序调整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分配上的 相对公正。最后,在制定和实施部门法以实现正义价值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偏差,只有通过 宪法进行协商和纠正,才能确保法律对于社会价值促进这样的最大发挥。 第二节 宪法作用 宪法价值是在宪法发挥实际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得以实现的,如果宪法不对社会、国家和 公民发挥应有的实际作用,宪法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宪政社会更无从谈起。 一、宪法作用的界定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