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教学大纲 《亲属法》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法学学时:50学分:3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 《亲属法》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部门法学,由《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 法》三部分组成,专门研究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它是法学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熟悉《婚姻法》、《收养法》和《继 承法》的基本概念、制度和体系,掌握它们的理论和实务 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婚姻家庭的主要观点,认识并掌握婚姻家庭制度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了解婚姻家庭立法的历史沿革。 重点、难点: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属性 、婚姻和家庭 (一)婚姻、家庭的概念:1、婚姻的概念,2、家庭的概念。 (二)婚姻家庭的属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 (三)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1、人口再生产的职能,2、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3、教育 的职能。 二、婚姻家庭制度 (一)含义与本质:1、含义,2、构成,3、本质 (二)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以社会经济基础的历史类型来划分)1、群婚制,2 对偶婚制,3、一夫一妻制。 三、婚姻家庭立法的历史发展 一)名称及编制方法的演变
E、教学大纲: 《亲属法》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法学 学时:50 学分:3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性质: 《亲属法》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部门法学,由《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 法》三部分组成,专门研究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它是法学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 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熟悉《婚姻法》、《收养法》和《继 承法》的基本概念、制度和体系,掌握它们的理论和实务。 二、 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一) 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婚姻家庭的主要观点,认识并掌握婚姻家庭制度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了解婚姻家庭立法的历史沿革。 重点、难点: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属性。 一、婚姻和家庭 (一) 婚姻、家庭的概念:1、婚姻的概念,2、家庭的概念。 (二) 婚姻家庭的属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 (三) 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1、人口再生产的职能,2、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3、教育 的职能。 二、 婚姻家庭制度 (一) 含义与本质:1、含义,2、构成,3、本质。 (二) 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以社会经济基础的历史类型来划分)1、群婚制,2、 对偶婚制,3、一夫一妻制。 三、 婚姻家庭立法的历史发展 (一) 名称及编制方法的演变
(二)内容的演变 (三)社会主义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变化 第一编亲属制度 第一章亲属法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亲属法的含义、性质,掌握亲属法的特征,比较领会亲属法行为的 与财产法行为的不同。 重点、难点:亲属法的性质、特征 第一节亲属法的含义与调整对象 亲属法的含义:1、实质意义的含义,2、形式意义的含义。 、亲属法的调整对象:1、亲属人身关系,2、亲属财产关系。 第二节亲属法的性质和特征 亲属法的性质:1、亲属法是私法,2、是身份生活的法,3、是强行法,4、是普 通法。 、亲属法的特征:习俗性,伦理性,团体性,部分要式性,法律行为的限定性,法 律关系的相对稳定性,权利义务的关联性。 第三节亲属法行为 行为的种类:1、以行为的方式分,2、以行为的效力分。 、行为的特征:1、行为的基础,2、行为的目的,3、法律的参与 第二章亲属关系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亲属的概念,熟悉亲属制度中的一些重要的名词术语,掌握亲属关 系发生、消灭的原因及效力。 重点、难点:亲属的种类及其发生、终止的原因,亲等的计算。 第一节亲属的概念和特征 、亲属的概念及其沿革:1、概念,2、特征,3、历史沿革。 、亲属的种类:1、以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原则为标准分,2、以亲系及亲属间的血 缘联系为标准分,3、以行辈为标准分,4、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为标准分,5、以亲 属关系的发生原因为标准分(重点讲解) 第二节亲系、亲等
2 (二) 内容的演变 (三) 社会主义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变化 第一编 亲属制度 第一章 亲属法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亲属法的含义、性质,掌握亲属法的特征,比较领会亲属法行为的 与财产法行为的不同。 重点、难点:亲属法的性质、特征。 第一节 亲属法的含义与调整对象 一、 亲属法的含义:1、实质意义的含义,2、形式意义的含义。 二、 亲属法的调整对象:1、亲属人身关系,2、亲属财产关系。 第二节 亲属法的性质和特征 一、 亲属法的性质:1、亲属法是私法,2、是身份生活的法,3、是强行法,4、是普 通法。 二、 亲属法的特征:习俗性,伦理性,团体性,部分要式性,法律行为的限定性,法 律关系的相对稳定性,权利义务的关联性。 第三节 亲属法行为 一、 行为的种类:1、以行为的方式分,2、以行为的效力分。 二、 行为的特征:1、行为的基础,2、行为的目的,3、法律的参与。 第二章 亲属关系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亲属的概念,熟悉亲属制度中的一些重要的名词术语,掌握亲属关 系发生、消灭的原因及效力。 重点、难点:亲属的种类及其发生、终止的原因,亲等的计算。 第一节 亲属的概念和特征 一、 亲属的概念及其沿革:1、概念,2、特征,3、历史沿革。 二、 亲属的种类:1、以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原则为标准分,2、以亲系及亲属间的血 缘联系为标准分,3、以行辈为标准分,4、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为标准分,5、以亲 属关系的发生原因为标准分(重点讲解)。 第二节 亲系、亲等
亲系:1、男系亲与女系亲,2、父系亲与母系亲,3、直系亲与旁系亲。 、亲等:1、含义,2、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法,3、寺院法的亲等计算法,4、我国的 世代计算法。 第三节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1、配偶,2、血亲,3、姻亲 、亲属关系的终止原因:1、配偶,2、血亲,3、姻亲 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1、在婚姻法上,2、在其他民事法律上,3、在刑法上等。 第二编婚姻法律制度 第三章婚姻法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婚姻法的概念与特征,理解、领会婚姻法各原则的精神实质, 掌握其政策界限,明确我国婚姻家庭的建设方向。 重点、难点:婚姻法的立法宗旨、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婚姻法的概念、特征 婚姻法的概念:1、名称与含义,2、渊源,3、特征。 婚姻法的调整对象Ⅰ、婚姻法的调整对象:从范围上看,从性质上看。2、婚姻 家庭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讨论) 婚姻自由原则:1、含义,2、内容。3、历史发展4、对破坏婚姻自由行为的禁 止性规定 夫一妻制原则:1、含义2、禁止性规定 男女平等原则:1、含义,2、内容。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1、内容2、禁止性规定 五、计划生育的原则:1、概念与意义,2、计划生育的要求与内容。 第三节我国婚姻家庭的建设方向 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理解:1、婚姻家庭关系的准则。2、夫妻、家庭成员间的义务。3、意 义:规范性、导向性,从道德规范中提炼出来上升为法律,有利于对不道德行为起警示、 威慑作用。避免家庭成员间无谓的纠纷 第四章结婚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婚姻成立的概念、要件,掌握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
3 一、 亲系:1、男系亲与女系亲,2、父系亲与母系亲,3、直系亲与旁系亲。 二、 亲等:1、含义,2、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法,3、寺院法的亲等计算法,4、我国的 世代计算法。 第三节 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一、 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1、配偶,2、血亲,3、姻亲。 二、 亲属关系的终止原因:1、配偶,2、血亲,3、姻亲。 三、 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1、在婚姻法上,2、在其他民事法律上,3、在刑法上等。 第二编 婚姻法律制度 第三章 婚姻法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婚姻法的概念与特征,理解、领会婚姻法各原则的精神实质, 掌握其政策界限,明确我国婚姻家庭的建设方向。 重点、难点:婚姻法的立法宗旨、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婚姻法的概念、特征 一、 婚姻法的概念:1、名称与含义,2、渊源,3、特征。 二、 、婚姻法的调整对象 1、婚姻法的调整对象:从范围上看,从性质上看。2、婚姻 家庭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讨论) 一、 婚姻自由原则:1、含义, 2、内容。3、历史发展 4、对破坏婚姻自由行为的禁 止性规定。 二、 一夫一妻制原则:1、含义 2、禁止性规定。 三、 男女平等原则:1、含义,2、内容。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1、内容 2、禁止性规定。 五、计划生育的原则:1、概念与意义,2、计划生育的要求与内容。 第三节 我国婚姻家庭的建设方向 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理解:1、婚姻家庭关系的准则。2、夫妻、家庭成员间的义务。3、意 义:规范性、导向性,从道德规范中提炼出来上升为法律,有利于对不道德行为起警示、 威慑作用。避免家庭成员间无谓的纠纷。 第四章 结婚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婚姻成立的概念、要件,掌握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
把握处理婚约的政策界限,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对待我国的事实婚姻。 重点、难点:结婚条件,无效婚姻。 第一节结婚制度概述 结婚的概念:1、概念,2、特征,3、要件。 、结婚行为的性质:1、契约说,2、制度说,3、状态说,4、合一行为说,5、身份 关系说。 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1、掠夺婚,2、有偿婚3、聘娶婚,4、宗教婚,5、共诺婚。 第二节结婚条件 结婚的实质条件 一)必备条件: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同意自愿,2、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3、 符合一夫一妻制 (二)禁止条件:1、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①直系血亲,②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2、禁止患一定疾病的人结婚:①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疾病,,②重大不治且有传染性 的身体方面的疾病。 结婚的形式条件 、概念与类型 2、我国的结婚登记制度: (1)结婚登记的含义,(2)意义,(3)结婚登记的机关和程序,(4)婚姻登记的效力 第三节婚姻无效与撤销(比较外国立法例) 概述:1、概念,2、历史发展,3、二者区别。 我国关于确认婚姻无效、可撤销的规定 (一)宣告婚姻无效、可撤销的事由:1、宣告婚姻无效的事由,2、宣告婚姻撤销的事 确认及法律后果:1、请求权人,2、时效,3、宣告机关,4、法律后果 第四节与结婚制度有关的几个问题 、婚约:1、概念,2、性质,3、类型,4、我国政策法律对待婚约的态度。 、男女互为对方家庭成员:1、立法意义,2、法律的适用。另:间接地规定了男女 平等的婚姻居所决定权。 事实婚姻:1、概念,2、特征,3、外国立法例:4、我国对待事实婚姻的法律政 第五章婚姻效力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夫妻关系的历史演进,掌握夫妻关系的法律规定,思考如何完善夫
4 把握处理婚约的政策界限,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对待我国的事实婚姻。 重点、难点:结婚条件,无效婚姻。 第一节 结婚制度概述 一、 结婚的概念:1、概念,2、特征,3、要件。 二、 结婚行为的性质:1、契约说,2、制度说,3、状态说,4、合一行为说,5、身份 关系说。 三、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1、掠夺婚,2、有偿婚 3、聘娶婚,4、宗教婚, 5、共诺婚。 第二节 结婚条件 一、 结婚的实质条件 (一) 必备条件: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同意自愿,2、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3、 符合一夫一妻制。 (二) 禁止条件:1、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①直系血亲,②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2、禁止患一定疾病的人结婚:①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疾病,,②重大不治且有传染性 的身体方面的疾病。 二、 结婚的形式条件 1、概念与类型 2、我国的结婚登记制度: (1)结婚登记的含义,(2)意义,(3)结婚登记的机关和程序,(4)婚姻登记的效力 第三节 婚姻无效与撤销(比较外国立法例) 一、 概述:1、概念,2、历史发展,3、二者区别。 二、 我国关于确认婚姻无效、可撤销的规定 (一) 宣告婚姻无效、可撤销的事由:1、宣告婚姻无效的事由,2、宣告婚姻撤销的事 由。 三、 确认及法律后果:1、请求权人,2、时效,3、宣告机关,4、法律后果。 第四节 与结婚制度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 婚约:1、概念,2、性质,3、类型,4、我国政策法律对待婚约的态度。 二、 男女互为对方家庭成员:1、立法意义,2、法律的适用。另:间接地规定了男女 平等的婚姻居所决定权。 三、 事实婚姻:1、概念,2、特征,3、外国立法例:4、我国对待事实婚姻的法律政 策。 第五章 婚姻效力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夫妻关系的历史演进,掌握夫妻关系的法律规定,思考如何完善夫
妻关系的立法。 重点、难点:夫妻间权利义务的内容 第一节婚姻效力概述 概述:1、婚姻效力含义。2、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的历史沿革:1、夫妻一体主义2、夫妻别体主义 我国法律中的夫妻关系:《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这 是对我国夫妻关系总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型的夫妻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节夫妻人身关系 夫妻姓名权:1、法律规定,2、意义,3、存在的问题 夫妻人身自由权:1、法律规定,2、意义,3、存在的问题 夫妻计划生育义务:1、法律规定,2、具体内容,3、生育权问题。 四、夫妻同居义务和忠实义务:1、性质,2、内容,3、法律责任。 夫妻住所决定权:(第9条关于家庭成员的间接规定) 六、港澳台及国外关于夫妻人身关系的相关规定(自学)。 第三节夫妻财产关系 夫妻财产制 (一)概述:1、夫妻财产制概念2、立法形式,3、种类 (二)我国的夫妻财产制:1、立法方式,2、法定财产制的主要内容:婚后所得共同制: 特有财产个人所有制:3、约定财产制 、夫妻相互扶养的义务:1、扶养的概念,2、夫妻相互扶养的内容。 夫妻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1、法律规定,2、注意事项,3、配偶继承权的外国立 法例。 第六章离婚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婚姻终止的概念和离婚制度的沿革,熟悉离婚的法律程序,掌握离 婚的原则界限以及离婚的法律后果,进一步思考我国离婚立法的完善问题。 重点、难点:处理离婚问题的指导思想,离婚程序及法定理由、离婚的法律后果 第一节离婚制度概述 婚姻终止的概念和原因:1、概念,2、原因。 、离婚的概念、特征和种类:1、概念,2离婚与婚姻无效、婚姻可撤销及分居的区 3、特征,4、种类。 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5 妻关系的立法。 重点、难点:夫妻间权利义务的内容。 第一节 婚姻效力概述 一、 概述:1、婚姻效力含义。2、夫妻关系。 二、 夫妻关系的历史沿革:1、夫妻一体主义 2、夫妻别体主义。 三、 我国法律中的夫妻关系:《婚姻法》第 13 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这 是对我国夫妻关系总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型的夫妻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节 夫妻人身关系 一、 夫妻姓名权:1、法律规定,2、意义,3、存在的问题。 二、 夫妻人身自由权:1、法律规定,2、意义,3、存在的问题。 三、 夫妻计划生育义务:1、法律规定,2、具体内容,3、生育权问题。 四、 夫妻同居义务和忠实义务:1、性质,2、内容,3、法律责任。 五、 夫妻住所决定权:(第 9 条关于家庭成员的间接规定) 六、 港澳台及国外关于夫妻人身关系的相关规定(自学)。 第三节 夫妻财产关系 一、 夫妻财产制: (一) 概述:1、夫妻财产制概念 2、立法形式,3、种类。 (二) 我国的夫妻财产制:1、立法方式,2、法定财产制的主要内容:婚后所得共同制: 特有财产个人所有制:3、约定财产制。 二、 夫妻相互扶养的义务:1、扶养的概念,2、夫妻相互扶养的内容。 三、 夫妻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1、法律规定,2、注意事项,3、配偶继承权的外国立 法例。 第六章 离婚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婚姻终止的概念和离婚制度的沿革,熟悉离婚的法律程序,掌握离 婚的原则界限以及离婚的法律后果,进一步思考我国离婚立法的完善问题。 重点、难点:处理离婚问题的指导思想,离婚程序及法定理由、离婚的法律后果。 第一节 离婚制度概述 一、 婚姻终止的概念和原因:1、概念,2、原因。 二、 离婚的概念、特征和种类:1、概念,2 离婚与婚姻无效、婚姻可撤销及分居的区 别, 3、特征,4、种类。 三、 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