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在中国居住了多年的美国人向刚来的美国人介绍他把热闹翻译成noy。一个外国朋友说, “中国人害怕安静。比如,无论在室外搞什么活动,中国人一定要弄两个大喇叭,把声音开 得震天响,连说话都听不见。我知道,这是追求人气。可是上中国人家里做客,他们为什么 总喜欢把电视开着?这时也需人气吗? 中国人评价餐厅的标准和我们也不一样,中国人说一家餐厅不错,一定是指这家餐厅 顾客很多,热闹。” 不管别人:一个老外叙述他在中国的“"历险记”,“我到中国第一天进门的时候,前面那 个中国人还回头看看我,却把手一放,弹簧门一下子打在我头上。当然,后来我知道那个人 绝对不是故意的。”“我骑自行车上街,任何人超车,都是馊嗖"的一声过去了,根本不管其 他人。要不是我反应灵活,早就没命了。”“你是不是夸张了一些?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自行 车撞死人的。”我安慰道。“所以说是个奇迹。”“不过你说得对。中国人是不太管别人。““什 么叫不管?是当别人根本不存在。别人也不是都不存在。中国人把别人分成三类:陌生人、 熟人和领导。不存在的只是第一类,请别忘了把其中的领导除掉。 厕所里没有纸 学会排队:有“四不”原则。不贴身、不越线、不扎堆、不穿越。排队时要离前面的 人至少半米的距离,贴身或太近了是无礼的行为;在有划线的地方不要越线,否则会有偷窥 别人隐私的嫌疑;排队时要一字形站开,不要扎堆,否则后来者不知该跟随前面的哪一位 别人排队时,其他人最好不要从队列之间穿越。排队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折射出一个 民族的整体素质。在排队这点上,我们应该向美国人学习“四点”精神。 四点”精神:首先是学习美国人的耐心。在美国机场,可以见到人们排着长龙耐心地 等待安检,毫无怨言地“宽衣解带″,脱鞋掏兜,让安检人员搜身和经过Ⅹ光透视,程序既 耗时,又繁琐,但秩序井井有条,大家配合十分默契。在美国,还可以经常看到人们排队就 餐。生意好的餐馆前,美国人会排队等待入座,他们或静静地看报,或低声聊天,慢慢地τ 前移动。当餐厅内出现空座时,没有人一拥而上,而是耐心地等待服务员来领座。 其次是学习美国人的平和。美国人能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突然的变故。有一次记者排队等 候乘机,突然广播说,因为目的地气候突变,航班要推迟数小时,等候已久的美国乘客很平 静地散去,没有牢骚抱怨,更没有大吵大闹,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再次是学习美国人的执着。美国人排队不“投机取巧"。有一次在洛杉矶的环球影城, 游客们排队等候进入“水世界”景点参观。当时正值中午,烈日炎炎。在靠近门口的地方有 遮阳帆布,往后一点则暴露在烈日之下。但游客井然有序地排着一字形长队,后面的人没有 因为被阳光暴晒而往前面挤。 最后学习美国人的认真。在美国人眼里,排队不能“偷工减料”。一次记者到超市采购 了满满的一手推车的货物,在排队付款时,看到后面一个美国人手中只拿着两件商品,于是 对他说,“你东西少,可以在我前面先付款"。他婉言谢绝道,“你比我先到,再说我没有急 6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6 在中国居住了多年的美国人向刚来的美国人介绍,他把热闹翻译成 noisy。一个外国朋友说, “中国人害怕安静。比如,无论在室外搞什么活动,中国人一定要弄两个大喇叭,把声音开 得震天响,连说话都听不见。我知道,这是追求人气。可是上中国人家里做客,他们为什么 总喜欢把电视开着?这时也需人气吗?” “中国人评价餐厅的标准和我们也不一样,中国人说一家餐厅不错,一定是指这家餐厅 顾客很多,热闹。” 不管别人:一个老外叙述他在中国的“历险记”,“我到中国第一天进门的时候,前面那 个中国人还回头看看我,却把手一放,弹簧门一下子打在我头上。当然,后来我知道那个人 绝对不是故意的。”“我骑自行车上街,任何人超车,都是‘嗖’的一声过去了,根本不管其 他人。要不是我反应灵活,早就没命了。”“你是不是夸张了一些?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自行 车撞死人的。”我安慰道。“所以说是个奇迹。”“不过你说得对。中国人是不太管别人。”“什 么叫不管?是当别人根本不存在。别人也不是都不存在。中国人把别人分成三类:陌生人、 熟人和领导。不存在的只是第一类,请别忘了把其中的领导除掉。“ 厕所里没有纸: 学会排队:有“四不”原则。 不贴身、不越线、不扎堆、不穿越。排队时要离前面的 人至少半米的距离,贴身或太近了是无礼的行为;在有划线的地方不要越线,否则会有偷窥 别人隐私的嫌疑;排队时要一字形站开,不要扎堆,否则后来者不知该跟随前面的哪一位; 别人排队时,其他人最好不要从队列之间穿越。 排队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折射出一个 民族的整体素质。在排队这点上,我们应该向美国人学习“四点”精神。 “四点”精神:首先是学习美国人的耐心。在美国机场,可以见到人们排着长龙耐心地 等待安检,毫无怨言地“宽衣解带”,脱鞋掏兜,让安检人员搜身和经过 X 光透视,程序既 耗时,又繁琐,但秩序井井有条,大家配合十分默契。在美国,还可以经常看到人们排队就 餐。生意好的餐馆前,美国人会排队等待入座,他们或静静地看报,或低声聊天,慢慢地往 前移动。当餐厅内出现空座时,没有人一拥而上,而是耐心地等待服务员来领座。 其次是学习美国人的平和。美国人能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突然的变故。有一次记者排队等 候乘机,突然广播说,因为目的地气候突变,航班要推迟数小时,等候已久的美国乘客很平 静地散去,没有牢骚抱怨,更没有大吵大闹,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再次是学习美国人的执着。美国人排队不“投机取巧”。有一次在洛杉矶的环球影城, 游客们排队等候进入“水世界”景点参观。当时正值中午,烈日炎炎。在靠近门口的地方有 遮阳帆布,往后一点则暴露在烈日之下。但游客井然有序地排着一字形长队,后面的人没有 因为被阳光暴晒而往前面挤。 最后学习美国人的认真。在美国人眼里,排队不能“偷工减料”。一次记者到超市采购 了满满的一手推车的货物,在排队付款时,看到后面一个美国人手中只拿着两件商品,于是 对他说,“你东西少,可以在我前面先付款”。他婉言谢绝道,“你比我先到,再说我没有急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事”。听其言,似乎排队是其必须完成的一项神圣使命,即便是别人礼让,也不能破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死关头,美国人也没有放弃排队。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 困在世贸大楼里的人面前只有—一条生路那就是从楼梯迅速逃离。他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 谁先—秒钟逃离,就多一分活下来的希望。但没有人为了逃生而争先恐后,而是按着顺序、 排着队往下走,秩序井然。试想,如果当时有人惊慌失措,抢道逃生,势必造成秩序混乱 而把楼梯堵住,许多人不仅逃生无望,而且会被踩死,那么当时死亡的人恐怕就不止现在这 个数。在生死关头美国人尚且能坚守排队的习惯,这表明美国人对排队达到了“忘我”的境 界。这样看来,排队还是一个无伤大雅的“小节”吗?如果一个人在平时连排队都做不到 如何指望他在关键时刻讲规矩、守秩序呢? 2、什么是公共秩序?是指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 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商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公共秩 序是由一系列的规则来规范的。比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开车要限速等:在音 乐厅、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在商场要排队买单等。 3、谁来实现和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生活的主体,每一个人。美国《时代》 周刊评选出了2006年度人物,2006年年度人物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时代》 周刊对此解释说,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 的公民。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1、道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特点:强调人的“自律”。在公共生活中,道 德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广泛的,它引导人们通过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意 识,产生自律,自觉把行为保持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道德调节具有广泛性, 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美国排队不需 经过专门教育,更不会靠行政手段强迫去实现。排队已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是 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使然。在这种道德氛围内,人们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久而久之,排队成为了一种行为文化。这种行为文化的结果就是:“循规蹈矩” 者受到尊重,无礼粗俗者被人不齿。 2、法律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特点:强调“他律”。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 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主要是针对那些危害公共生活秩序的行为进行强制性 的限制和惩处,警戒人们遵守规范。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法律直接干涉的只是 极少数人的“自律”失效、越出基本规范的行为。 3、道德与法律追求目标的一致性: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 手段;它们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实现社会稳定 和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道德需要法律为支撑,法律需要道德为补充。在 维护公共秩序方面,道德与法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更清晰地体现出“依法治国” 7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7 事”。听其言,似乎排队是其必须完成的一项神圣使命,即便是别人礼让,也不能破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死关头,美国人也没有放弃排队。在 9·11 恐怖袭击发生后, 困在世贸大楼里的人面前只有一条生路,那就是从楼梯迅速逃离。他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 谁先一秒钟逃离,就多一分活下来的希望。但没有人为了逃生而争先恐后,而是按着顺序、 排着队往下走,秩序井然。 试想,如果当时有人惊慌失措,抢道逃生,势必造成秩序混乱 而把楼梯堵住,许多人不仅逃生无望,而且会被踩死,那么当时死亡的人恐怕就不止现在这 个数。在生死关头美国人尚且能坚守排队的习惯,这表明美国人对排队达到了“忘我”的境 界。这样看来,排队还是一个无伤大雅的“小节”吗?如果一个人在平时连排队都做不到, 如何指望他在关键时刻讲规矩、守秩序呢? 2、什么是公共秩序?是指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 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商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公共秩 序是由一系列的规则来规范的。比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开车要限速等;在音 乐厅、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在商场要排队买单等。 3、谁来实现和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生活的主体,每一个人。美国《时代》 周刊评选出了 2006 年度人物,2006 年年度人物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时代》 周刊对此解释说,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 ” 的公民。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1、道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特点 :强调人的“自律”。在公共生活中,道 德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广泛的,它引导人们通过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意 识,产生自律,自觉把行为保持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 道德调节具有广泛性, 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美国排队不需 经过专门教育,更不会靠行政手段强迫去实现。排队已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是 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使然。在这种道德氛围内,人们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久而久之,排队成为了一种行为文化。这种行为文化的结果就是:“循规蹈矩” 者受到尊重,无礼粗俗者被人不齿。 2、法律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特点:强调“他律”。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 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主要是针对那些危害公共生活秩序的行为进行强制性 的限制和惩处,警戒人们遵守规范。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法律直接干涉的只是 极少数人的“自律”失效、越出基本规范的行为。 3、道德与法律追求目标的一致性: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 手段;它们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实现社会稳定 和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道德需要法律为支撑,法律需要道德为补充。 在 维护公共秩序方面,道德与法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更清晰地体现出“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