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名词没有具体的形状,一般只能用表示类别的“一种”、“一类”来修饰。比如“一种情感”、“一类看法”;专有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一般也不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但是为了强调,如“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进行比较,如“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用于比况,如“一个李公朴倒下去了,千千方个李公朴站起来了”、表示特例,如“绝不充许搞两个中国”,“一个北京市就有十几个刘慧芳”就可以接受个体量词修饰。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例如“路上净烂泥”、“衣服上净尘”,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这是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的省略,“路上净烂泥”即“路上净是烂泥”,“衣服上净尘”即“衣服上净是尘”。在“王就小王”、“已经清明了”、“都大姑娘了,还疯疯癫癫的。”、“已经少先队员了,还哭鼻子。”、“都快老太婆了,还跳什么迪斯科。”单是强调。“不人”、“不鬼”、“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僧不僧,道不道”、“什么山不山的”、“不人不鬼”等句子单或惯用格式里成对用或者连着说。还有,近年来在书画中出现一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十分专业”、“很克林顿”、“太维纳斯”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例如“很绅士”中的“绅士”一词就有“有礼貌、有风度、尊重女性”等语义特征。“很淑女”中的“淑女”则有“美好、文静”等语义特征。所以并非任何名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纸张”,一般是不能成立的。个别抽象名词前也可以带“不”,如“不道德”、“不理想”也是包含描述性语义特征的用法。(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爸爸、姐姐、哥哥、弟弟”和“星星、姥姥”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稍有例外的是几个单音节名词:人、家、户,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人人、家家、户户”即“每一人、每一家、每一户”的意思。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等、名词复叠表示“全面而纷繁”的意思。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21
21 抽象名词没有具体的形状,一般只能用表示类别的“一种”、“一类”来修 饰。比如“一种情感”、“一类看法”;专有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 一般也不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但是为了强调,如“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 进行比较,如“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用于比况,如“一个李公朴倒 下去了,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了”、表示特例,如“绝不允许搞两个中 国”,“一个北京市就有十几个刘慧芳”就可以接受个体量词修饰。 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例如“路上净烂泥”、“衣 服上净尘”,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这是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存在的一 种形式的省略,“路上净烂泥”即“路上净是烂泥”,“衣服上净尘”即“衣 服上净是尘”。在“王就小王”、“已经清明了”、“都大姑娘了,还疯疯癫癫 的。”、“已经少先队员了,还哭鼻子。”、“都快老太婆了,还跳什么迪斯科。” 里是强调。“不人”、“不鬼”、“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 鬼的”、“僧不僧,道不道”、“什么山不山的”、“不人不鬼”等句子里或惯 用格式里成对用或者连着说。还有,近年来在书画中出现一种程度副词修 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十分 专业”、“很克林顿”、“太维纳斯”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 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例如“很绅士”中的“绅 士”一词就有“有礼貌、有风度、尊重女性”等语义特征。“很淑女”中的 “淑女”则有“美好、文静”等语义特征。所以并非任何名词都能受程度 副词修饰,比如,“很纸张”,一般是不能成立的。个别抽象名词前也可以 带“不”,如“不道德”、“不理想”也是包含描述性语义特征的用法。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 少数词,例如“爸爸、姐姐、哥哥、弟弟”和“星星、姥姥”等,这些是 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稍有例外的是几个单音节名词: 人、家、户,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人人、家家、户户”即“每一 人、每一家、每一户”的意思。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 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 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等、名词复叠表示“全面 而纷繁”的意思。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 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
(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详见助词“们”),例如:“同学们、姑娘们、先生们、女士们”。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例如:“问你的孩子好!”、“地里有农民”。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早上于什么?)、宾语(这里是晚上。)和定语((下午)的时间)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班上[今天]来了一位新同学”。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方位词有单音的和双音合成两类。单音的有:上、下、前、后,东、南、西、北等。由单音词加上“之、以、边、面、头”等等组成的合成的有: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东、之南、之西、之北、之内、之外、之中、之间,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南、以西、以北,以内、以外等等。下面列出方位词表:P13。方位词都具有粘着、定位、封闭的特点。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或时间。例如:“房间里、上班前、散会之后、桌子上、开会以前、出国之后”。方位短语既可以表示空间关系,也可以表示时间关系,有的也可表示数量界限,如:“一岁以上;七十以内;五万左右”。方位词基本上都是后附的,但有时也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方位词可以单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例如“往北,过两个路口,再转东,就到了”,其中的“北、东”表方向:“前怕狼,后怕虎”,“上有老,下有小”里的“前、后、上、下”表位置。“上、中、下”等方位词还有表条件、范围等引申用法,详见“方位短语”和“虚词的运用”。名词附上方位词后构成的是方位短语,方位短语常常充当介词宾语,组成带有方位词的介词短语,比如:在会议室里、在开会以前。(二)动词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动词的分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用进行分类:(1)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动作行为动词)22
22 (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详见助词“们”),例如: “同学们、姑娘们、先生们、女士们”。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 可以是群体。例如:“问你的孩子好!”、“地里有农民”。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早上干什么?)、宾语(这里是晚上。) 和定语((下午)的时间)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 “班上[今天]来了一位新同学”。 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方位词有单音的和双音合成两类。单音的 有:上、下、前、后,东、南、西、北等。由单音词加上“之、以、边、 面、头”等等组成的合成的有: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东、之南、 之西、之北、之内、之外、之中、之间,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 以南、以西、以北,以内、以外等等。下面列出方位词表:P13。方位词都 具有粘着、定位、封闭的特点。 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或时间。 例如:“房间里、上班前、散会之后、桌子上、开会以前、出国之后”。方 位短语既可以表示空间关系,也可以表示时间关系,有的也可表示数量界 限,如:“一岁以上;七十以内;五万左右”。 方位词基本上都是后附的,但有时也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方 位词可以单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例如“往北,过两个路口,再转东, 就到了”,其中的“北、东”表方向;“前怕狼,后怕虎”,“上有老,下有 小”里的“前、后、上、下”表位置。“上、中、下”等方位词还有表条件、 范围等引申用法,详见“方位短语”和“虚词的运用”。 名词附上方位词后构成的是方位短语,方位短语常常充当介词宾语, 组成带有方位词的介词短语,比如:在会议室里、在开会以前。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动词的分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用进行分类: (1)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动作行为 动词)
(2)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心理活动动词)(3)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表示存在、变化、消失)(4)是(判断动词)(5)能、会、愿意、敢、应该、要(能愿动词)(6)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趋向动词,用法详见“趋向补语”)2.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笑了”、“爱祖国”、“复习功课”、“认识小毛”、“学开车”、“看京戏”。大多数动词还可以带动量补语。比如:读三遍、骂一顿、看一回、跑一趟、去一次、查一下、见一面,(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大多数动词可以前加“不、没(有)”来否定,例如“不干、不喜欢、不害怕、不走、不坐、不在、不应该、不要、不进、不出”;但却不能说“很干、很走、很坐、很在、十分进、非常出”。动词都可以有“V不V”或“V没V”的提问形式。比如:“是不是、能不能、去不去、情愿不情愿、知道不知道、值得不值得、死没死、有没有、成不成、得没得”。绝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比如:在办理、正在表演、已经产生、都赞成、大力提倡、尽情歌唱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非常喜欢、十分害怕、相当担心、有点想念、极其讨厌”,还有“非常愿意、很应该”。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有纪律、相当有礼貌、非常守时、十分讲道理、更加想家了(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大多数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比如:保持、表扬、补充、布置、重复、担任、调查、分析、改造,少数动词后不加“着”、“了”、“过”,比如:是、会、应该、懒得、乐于、加以、作为。(见“动态助词”)(4)有些动词可以重,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看看、尝尝”23
23 (2)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心理活动动词) (3)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4)是(判断动词) (5)能、会、愿意、敢、应该、要(能愿动词) (6)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 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 去、开去(趋向动词,用法详见“趋向补语”)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笑了”、“爱祖 国”、“复习功课”、“认识小毛”、“学开车”、“看京戏”。大多数动词还可以 带动量补语。比如:读三遍、骂一顿、看一回、跑一趟、去一次、查一下、 见一面,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大多数动词可 以前加“不、没(有)”来否定,例如“不干、不喜欢、不害怕、不走、不 坐、不在、不应该、不要、不进、不出”;但却不能说“很干、很走、很坐、 很在、十分进、非常出”。动词都可以有“V 不 V”或“V 没 V”的提问形式。 比如:“是不是、能不能、去不去、情愿不情愿、知道不知道、值得不值得、 死没死、有没有、成不成、得逞没得逞”。 绝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比如:在办理、正在表 演、已经产生、都赞成、大力提倡、尽情歌唱 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 “非常喜欢、十分害怕、相当担心、有点想念、极其讨厌”,还有“非常愿 意、很应该”。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有纪律、 相当有礼貌、非常守时、十分讲道理、更加想家了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大多数动词可以 带时态助词“着”、“了”、“过”。比如:保持、表扬、补充、布置、重复、 担任、调查、分析、改造,少数动词后不加“着”、“了”、“过”,比如:是、 会、应该、懒得、乐于、加以、作为。(见“动态助词”)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 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 AA 式,如“看看、尝尝
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锻炼锻炼、分析分析、鼓励鼓励”。部分动词有A了A、A一A重叠形式。比如:“吹了吹、点一点”,这些重叠形式一般带有短时或尝试的意义。3.特殊的动词动词比较复杂,有些需要单独加以说明。(1)判断动词“是”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此外“为”、“即”“系”等也可以表示判断。“是”具有很多和一般动词相同的语法特点:可受副词的修饰,常单独作谓语,可单独回答问题。但也有不同点,不能重叠(修辞角度除外)不能加表示时态的助词和趋向动词等。“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用法主要有五种:(1)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比如:杨沫是《青春之歌》的作者。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孙中山是国父。(同一关系)鲸是哺乳动物。蒋子龙是改革文学的先驱。(种属关系)(2)表示事物的存在、存有。比如:杯子里是茶。路上全是泥水。满脸都是尘。这种用法时,主语一般为处所词,因此,除表示判断外,“是”还表示存在某物。(3)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比如:这姑娘是高个子(特征)。茶具是唐三彩的(质料)。我是刚刚才听到的消息(情况)。(4)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比如:火车从北京开出是早上五点半。一份盒饭是二十五元钱。他仍然是一身农民打扮。那时国民党是飞机加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5)表示比喻、比况。比如: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人是铁,饭是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的想法是改了”,“小白是走了”,“今天是非常高兴”,“乡下人是老实”。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同“小黄是个做保险的”单的“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参看“语气词”一段)。24
24 双音动词重叠是 ABAB 式,如“锻炼锻炼、分析分析、鼓励鼓励”。部分动 词有 A 了 A、A 一 A 重叠形式。比如:“吹了吹、点一点”,这些重叠形式一 般带有短时或尝试的意义。 3.特殊的动词 动词比较复杂,有些需要单独加以说明。 (1)判断动词“是” 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此外“为”、“即”、“系”等也可以表 示判断。“是”具有很多和一般动词相同的语法特点:可受副词的修饰,常 单独作谓语,可单独回答问题。但也有不同点,不能重叠(修辞角度除外) 不能加表示时态的助词和趋向动词等。“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用法, 主要有五种: (1)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比如:杨沫是《青春之歌》的作者。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孙中山是国父。(同一关系)鲸是哺乳动物。蒋子龙是 改革文学的先驱。(种属关系) (2)表示事物的存在、存有。比如:杯子里是茶。路上全是泥水。满 脸都是尘。这种用法时,主语一般为处所词,因此,除表示判断外,“是” 还表示存在某物。 (3)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比如:这姑娘是高个子(特征)。 茶具是唐三彩的(质料)。我是刚刚才听到的消息(情况)。 (4)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比如:火车从北京开出是早上五点 半。一份盒饭是二十五元钱。他仍然是一身农民打扮。那时国民党是飞机 加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 (5)表示比喻、比况。比如: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人是铁,饭是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的想法是改 了”,“小白是走了”,“今天是非常高兴”,“乡下人是老实”。这些“是”要 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 “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这种“是”与句末 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同“小黄是个做保险的”里的 “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参看“语气词”一段)
(2)能愿动词文叫助动词,“助动词”有辅助性的动词的意思。能愿动词对动词、形容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评议。作状语时与副词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构成“×不”、“不不”式,如“能不能”、“不能不”等。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主要表示三种意义:表可能:会、可、能、可以、可能、能够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该当、得(dai214)表意愿:要、肯、敢、愿、愿意表可能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表示有能力,一种表示有可能。试比较:腿伤得不重,还能走路。满天的星星,哪能下雨啊。在句子里常作状语,例如“今天(不)(会)下雪。”“我们(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你(不)(该)迟到。”“你(能够)来吗?”“我(要)去上课了。”“大家(应该)帮助他。”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定语,如“你(愿意)来吗?”“非常愿意。”“我会。”“这是(可能)的事情。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要东西”、“会英文”中的“要”、“会”是一般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能愿动词同一般动词的区别主要在于: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大都可以用在“X不X”这个格式中(得:dai214除外)。能愿动词经常组成正反并列联合短语(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比如:他会不会来。拍张照片可以不可以。你这样做应该不应该?如在句子里能愿动词后边还有别的主动词,则能愿动词作状语,没有别的主动词,能愿动词作谓语。有些能愿动词的否定之否定并不等于肯定,有些则等于肯定。比如:不能不去=必须去≠能去不会不去=会去不敢不去=只好去≠敢去不该不去=该去不肯不去=一定要去≠肯去不应该不去=应该去不可不去=应当去半可以去不可能不去=可能去25
25 (2)能愿动词 又叫助动词,“助动词”有辅助性的动词的意思。能愿动词对动词、形 容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评议。作状语时与副词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构成“× 不×”、“不×不”式,如“能不能”、“不能不”等。 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 主要表示三种意义: 表可能:会、可、能、可以、可能、能够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该当、得(dai214) 表意愿:要、肯、敢、愿、愿意 表可能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表示有能力,一种表示有可能。试 比较: 腿伤得不重,还能走路。 满天的星星,哪能下雨啊。 在句子里常作状语,例如“今天〔不〕〔会〕下雪。”“我们〔能〕实现 四个现代化。”“你〔不〕〔该〕迟到。”“你〔能够〕来吗?”“我〔要〕去 上课了。”“大家〔应该〕帮助他。” 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定语,如“你〔愿意〕来吗?”“非常愿 意。”“我会。”“这是(可能)的事情。 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要东西”、“会英文”中的“要”、“会” 是一般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 能愿动词同一般动词的区别主要在于: 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大都可以用在“X 不 X”这个格式中(得: dai214 除外)。能愿动词经常组成正反并列联合短语(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 提问)。比如:他会不会来。拍张照片可以不可以。你这样做应该不应该? 如在句子里能愿动词后边还有别的主动词,则能愿动词作状语,没有别的 主动词,能愿动词作谓语。 有些能愿动词的否定之否定并不等于肯定,有些则等于肯定。比如: 不能不去=必须去≠能去 不会不去=会去 不敢不去=只好去≠敢去 不该不去=该去 不肯不去=一定要去≠肯去 不应该不去=应该去 不可不去=应当去≠可以去 不可能不去=可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