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而我们教材从基本的句法功能出发,将副词归入了实词,都是一种权宜的处理方法。此外,名词中的方位词和动词中的趋向动词,从所表示的意义和具有的句法功能看,其实也已经并且正在虚化过程中,也是两种介乎虚实之间的词。本书仍然将它们分别留在名词和动词之内,作为附类一方面是考虑到这两类词本身都还保留了实词的功能和用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同通行的语法体系相一致。汉语中还有两类以模拟声音为主的特殊词类:拟声词和叹词。拟声词和叹词的作用主要就在用于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或人类自已无意识的声音。一般的词,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都有能指(声音)、所指(意义)内容(指称)三个方面,而拟声词和叹词大都没有具体的意义,只能模拟某种特定的声音。在功能上,象声词和叹词经常充当句子成分,尤其是独立成分,较少同句子的其他成分发生关系充当句法成分。拟声词和叹词有时又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比如:北风[呼呼]叫,大雪纷纷飘。(状语)他哼了一声,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述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定语)正因为拟声词和叹词大都不表示具体的意义,所以不少语法书将其归入了虚词。也正因为大多数拟声词和叹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所以有些语法书上把这两类词归入了实词。其实,这两类特殊的词,归入虚词或实词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它们同虚词和实词都没有多少共性,应该另外处理,算作特殊词类。(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实词内部各类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哪些词能同哪些词组合,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合,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等等,都是区别各类实词的重要的标准。例如: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词,前面只能加数量短语,而不能同“不”等副词组合,如:“学校”可以说“三所学校”,不能说“不学校”、“最学校”:另一类词可以受多数副词修饰,一般却不能前加“很”,司时可以构成“A没A”的格式,如“学习”可以说“不学习”或“学习没学习”,不能说“很学习”;又一类词,前面既可加“不”等,还可以有同“很”等程度副词结合的能力,但一般又不能构成“A没A”的格式。如“伟16
16 虚词,而我们教材从基本的句法功能出发,将副词归入了实词,都是一种 权宜的处理方法。此外,名词中的方位词和动词中的趋向动词,从所表示 的意义和具有的句法功能看,其实也已经并且正在虚化过程中,也是两种 介乎虚实之间的词。本书仍然将它们分别留在名词和动词之内,作为附类。 一方面是考虑到这两类词本身都还保留了实词的功能和用法,另一方面也 是为了同通行的语法体系相一致。 汉语中还有两类以模拟声音为主的特殊词类:拟声词和叹词。拟声词 和叹词的作用主要就在用于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或人类自己无意识的声 音。一般的词,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都有能指(声音)、所指(意义)内 容(指称)三个方面,而拟声词和叹词大都没有具体的意义,只能模拟某 种特定的声音。在功能上,象声词和叹词经常充当句子成分,尤其是独立 成分,较少同句子的其他成分发生关系充当句法成分。拟声词和叹词有时 又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比如: 北风[呼呼]叫,大雪纷纷飘。(状语) 他哼了一声,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述语) 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定语) 正因为拟声词和叹词大都不表示具体的意义,所以不少语法书将其归 入了虚词。也正因为大多数拟声词和叹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所以有些语 法书上把这两类词归入了实词。其实,这两类特殊的词,归入虚词或实词 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它们同虚词和实词都没有多少共性,应该另外 处理,算作特殊词类。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实词内部各类词的区别主要表现 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哪些词能同哪些词组合,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 合,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等等,都是区别各类 实词的重要的标准。例如: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词,前面只能加数量短语, 而不能同“不”等副词组合,如:“学校”可以说“三所学校”,不能说“不 学校”、“最学校”;另一类词可以受多数副词修饰,一般却不能前加“很”, 同时可以构成“A 没 A”的格式,如“学习”可以说“不学习”或“学习没 学习”,不能说“很学习”;又一类词,前面既可加“不”等,还可以有同 “很”等程度副词结合的能力,但一般又不能构成“A 没 A”的格式。如“伟
大”,可以说“不伟大”、“很伟大”,但不说“伟大没伟大”。根据词的组合能力的不同或差异,我们就可以把上述的三类词分成名词、动词和形容词。(3)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虚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它们同实词或短语的关系上。它们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组合,怎么组合,组合后表示什么样的附加意义,都是区分各类虚词的重要标准。所以,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搭配后所表示的相应的语法意义,是划分虚词的主要依据。比如:从、向、把、对呢、吗、吧、呀这两组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都是以表示语法意义为主的。它们的区别是第一组诸词一般总是放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组成一个语法单位来限制或修饰后面的成分的,既可以构成状中式偏正短语,也可以构成定中式偏正短语。如:“从肇庆来”、“向歌迷招手”、“把小姑娘叫来”、“对客人很有礼貌”、“向东的阳台”;而第二组词总是放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语气或口气,比如:你来吗?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于吧。你呀,就是不信邪。这些词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用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进行分类。将第一组那些能同名词、代词或某些短语组成短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乃至句首做状语,表示时间、处所或对象等语法意义的词划归于介词。将第二组总是放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语气或口气的词,划归于语气词:还有将作用主要在于连接词和词、词和短语、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或句子和句群等的词划归于连词;将只能附着于某类词、短语和句子,表示结构、动态或语气等语法意义的词划归于助词;类似这些类的词统称为虚词。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指重叠:动词、形容词等的不同重叠形式,也可显示出动词、形容词等不同词类的某种形态变化特征。例如:ABAB和AABB是动词、形容词的形式和语法意义都不相同的形态变化:看一一看看观察一一观察观察学习一一学习学习(动词)高一一高高快乐一一快快乐乐干净一一干干净净(形容词)但不是同类所有的词或太多数词都具有这种重叠变化特征,况且运用17
17 大”,可以说“不伟大”、“很伟大”,但不说“伟大没伟大”。根据词的组合 能力的不同或差异,我们就可以把上述的三类词分成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3)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虚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它们同实词 或短语的关系上。它们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组合,怎么组合,组合后表示 什么样的附加意义,都是区分各类虚词的重要标准。所以,词和词之间的 相互关系及其搭配后所表示的相应的语法意义,是划分虚词的主要依据。 比如: 从、向、把、对 呢、吗、吧、呀 这两组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都是以表示语法意义为主的。它们的 区别是第一组诸词一般总是放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组成一个语法单 位来限制或修饰后面的成分的,既可以构成状中式偏正短语,也可以构成 定中式偏正短语。如:“从肇庆来”、“向歌迷招手”、“把小姑娘叫来”、“对 客人很有礼貌”、“向东的阳台”;而第二组词总是放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 表示语气或口气,比如: 你来吗?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干吧。你呀,就是不信邪。 这些词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用或所表示的语法意 义进行分类。将第一组那些能同名词、代词或某些短语组成短语,用在动 词、形容词前乃至句首做状语,表示时间、处所或对象等语法意义的词, 划归于介词。将第二组总是放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语气或口气的词, 划归于语气词;还有将作用主要在于连接词和词、词和短语、短语和短语、 句子和句子或句子和句群等的词划归于连词;将只能附着于某类词、短语 和句子,表示结构、动态或语气等语法意义的词划归于助词;类似这些类 的词统称为虚词。 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指重叠:动词、形容词等的不同重叠形式,也 可显示出动词、形容词等不同词类的某种形态变化特征。例如: ABAB 和 AABB 是动词、形容词的形式和语法意义都不相同的形态变化: 看——看看 观察——观察观察 学习——学习学习(动词) 高——高高 快乐——快快乐乐 干净——干干净净(形容词) 但不是同类所有的词或太多数词都具有这种重叠变化特征,况且运用
时不一定都要叠变。总之,词的形态变化在汉语中是很不丰富的,在词类划分的标准中,是次要的。三指构词形态,从汉语来说,主要指的是一些词的构词特征。例如有一些词前面是一个实语素,而后面是一个虚语素一一意义很虚的语缀,这样组成的词一般都显示出了某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后缀为“子”(如“桌子”)、“头”(如“石头”)、“者”(如“记者”)等的就是名词;后缀为“化”(如“美化”、“绿化”)等的,是动词;后缀是叠音的:“灿灿”(如“金灿灿”)、“腾腾”(如“热腾腾、“慢腾腾”)、“汪汪”(如“泪汪汪”、“水汪汪”)、“嘻嘻”(如“笑嘻嘻”)等的是形容词。当然也可以加前缀:“阿”(如“阿生”)“老”(如“老师”)、“可”(如“可爱”)等,或加中缀的:“里”(“稀里糊涂”“马单马虎”)等,加什么样的缀,加的位置等都可以看作是显示某一类词性质的形态标志。不过,具有构词形态特征的词在整个汉语词汇中是为数不多的。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如: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这是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该当、肯、敢、要等同类词在语法上的概括意义,虽然其具体意义不同,但可以概括出这类词语表义的共同意义。上面讲的功能和形态分别是句法和词法形式,意义专指语法意义。语法研究应遵循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所表示的内涵,语法形式指能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虚词、语序以及句子的语调等的外部表现),划分词类不能只顾形式不管意义。划分词类的三种依据,在不同的语言中其重要性各不相同。在词的形态很丰富(性、数、格多样)的印欧语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虚词无词类形态可言,只好凭语法意义。汉语也有形态(如重叠),但种类很少,而且在同类词内普遍性又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只覆盖一部分动词、形容词,因此,只能作次要的标准。词的概括意义在各种语言中都同词的形态、功能有密切关系,而且意义制约着形态和功能。学习词类时从意义入手比较简便好记,能抓住大多数,少数词可凭功能、形态来验证。如: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所以18
18 时不一定都要叠变。总之,词的形态变化在汉语中是很不丰富的,在词类 划分的标准中,是次要的。 二指构词形态,从汉语来说,主要指的是一些词的构词特征。例如有 一些词前面是一个实语素,而后面是一个虚语素——意义很虚的语缀,这 样组成的词一般都显示出了某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后缀为“子”(如“桌子”)、 “头”(如“石头”)、“者”(如“记者”)等的就是名词;后缀为“化”(如 “美化”、“绿化”)等的,是动词;后缀是叠音的:“灿灿”(如“金灿灿”)、 “腾腾”(如“热腾腾、“慢腾腾”)、“汪汪”(如“泪汪汪”、“水汪汪”)、“嘻 嘻”(如“笑嘻嘻”)等的是形容词。当然也可以加前缀:“阿”(如“阿生”)、 “老”(如“老师”)、“可”(如“可爱”)等,或加中缀的:“里”(“稀里糊 涂”、“马里马虎”)等,加什么样的缀,加的位置等都可以看作是显示某一 类词性质的形态标志。不过,具有构词形态特征的词在整个汉语词汇中是 为数不多的。 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如:用在动 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的词,叫能愿 动词,也叫助动词。这是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 应当、该当、肯、敢、要等同类词在语法上的概括意义,虽然其具体意义 不同,但可以概括出这类词语表义的共同意义。 上面讲的功能和形态分别是句法和词法形式,意义专指语法意义。语 法研究应遵循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 所表示的内涵,语法形式指能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虚词、语序以及句子 的语调等的外部表现),划分词类不能只顾形式不管意义。 划分词类的三种依据,在不同的语言中其重要性各不相同。在词的形 态很丰富(性、数、格多样)的印欧语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虚 词无词类形态可言,只好凭语法意义。汉语也有形态(如重叠),但种类很 少,而且在同类词内普遍性又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只覆盖一部 分动词、形容词,因此,只能作次要的标准。 词的概括意义在各种语言中都同词的形态、功能有密切关系,而且意 义制约着形态和功能。学习词类时从意义入手比较简便好记,能抓住大多 数,少数词可凭功能、形态来验证。如: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所以
所有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都是名词。但光凭意义这个标准有时会行不通,例如:一些表义大至相同的词,就得依靠它们不同的功能辨别它们的类属。如:“突然”和“忽然”,均表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变化,“突然”可作状语(突然出现),还可以作谓语(事情很突然)和定语(突然事件),“忽然”只能作状语(忽然出现),“突然”和“忽然”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应划归不同的词类,“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因此,汉语划分词类主要应依据语法功能。只有在判定某些词的归类,用功能标准不足以显示其特点时,才必须考虑形态和意义,在划大类中的小类时,意义更显得重要。在考虑兼类词的同一性时,不能不考虑意义。功能、形态、意义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同表现。在运用分类标准时要注意分清主要和次要。汉语划分词类,语法功能是主要的,但是使用功能标准时必须分清主要、次要或者经常、非经常。因为汉语的实词大都是多功能的,即每类词大都能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学习”既能做谓语(我们学习语法。),也能做主语(学习是头等大事。)、宾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定语(学习的事情定下来了吗?)。只因它做谓语、带宾语的用法是主要的、经常的,其他用法是次要的、有条件的,再加上它能作动词式的重叠(形态:学习学习)和表示动作意义,才把它认做动词。在同一词类里,各词的语法特征也有差异,例如说动词一般可以带“着、了、过”表动态,但这对判断动词“是”来说不起作用,但“是”做谓语、带宾语的用法是主要的、经常的,和动词的主要功能(作谓语、带宾语)相同,跟别的词类不同,因其主要或多数特征相同,所以仍旧应该归属动词。在不同词类之间也有共性,这才有归并成一个更大的词类的可能,例如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作谓语的功能,可以归并为谓词这个大类。与此相反,同一词类之内各词也有个性,这才有再分小类的可能。例如动词有的只能带名词性的宾语,有的只能带谓词性的宾语,有的能带名宾也能带谓宾,于是可分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这三小类。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先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过去曾光以意义为标准,意义实在的叫实词,意义空灵的叫虚词。现在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19
19 所有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都是名词。但光凭意义这个标准有时会行不 通,例如:一些表义大至相同的词,就得依靠它们不同的功能辨别它们的 类属。如:“突然”和“忽然”,均表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变化,“突 然”可作状语(突然出现),还可以作谓语(事情很突然)和定语(突然事 件),“忽然”只能作状语(忽然出现),“突然”和“忽然”具有不同的语 法功能,应划归不同的词类,“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因此,汉语划分词类主要应依据语法功能。只有在判定某些词的归类, 用功能标准不足以显示其特点时,才必须考虑形态和意义,在划大类中的 小类时,意义更显得重要。在考虑兼类词的同一性时,不能不考虑意义。 功能、形态、意义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同表现。在运用分类标准时 要注意分清主要和次要。汉语划分词类,语法功能是主要的,但是使用功 能标准时必须分清主要、次要或者经常、非经常。因为汉语的实词大都是 多功能的,即每类词大都能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学习”既能做谓语 (我们学习语法。),也能做主语(学习是头等大事。)、宾语(我们的主要 任务是学习。)、定语(学习的事情定下来了吗?)。只因它做谓语、带宾语 的用法是主要的、经常的,其他用法是次要的、有条件的,再加上它能作 动词式的重叠(形态:学习学习)和表示动作意义,才把它认做动词。 在同一词类里,各词的语法特征也有差异,例如说动词一般可以带“着、 了、过”表动态,但这对判断动词“是”来说不起作用,但“是”做谓语、 带宾语的用法是主要的、经常的,和动词的主要功能(作谓语、带宾语) 相同,跟别的词类不同,因其主要或多数特征相同,所以仍旧应该归属动 词。 在不同词类之间也有共性,这才有归并成一个更大的词类的可能,例 如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作谓语的功能,可以归并为谓词这个大类。与此相反, 同一词类之内各词也有个性,这才有再分小类的可能。例如动词有的只能 带名词性的宾语,有的只能带谓词性的宾语,有的能带名宾也能带谓宾, 于是可分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这三小类。照汉语语法的老 传统,词可先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过去曾光以意义为标准,意义实在的 叫实词,意义空灵的叫虚词。现在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 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
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二、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名词有以下几种:(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一般名词,细分如下:A.人、电脑、钢笔、桌子、钢材(普通名词)B.鲁迅、黄山、雷锋、广东、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专有名词)C.学生、树木、纸张、青年、马匹(集合名词)D.意志、道德、理想、政治、友谊、积极性(抽象名词)E水、土、金、空气、雨、火(物质名词)(2)表示时间:九月、夜间、夏天、后年(时间名词)(3)表示处所:肇庆、山顶、远方、美洲(处所名词)(4)表示方位:上、下、东、西、左边、单头、以东(方位词)2.名词的语法特征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功能和形态,语法特性包括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青年是(早晨)的太阳;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例如:“(肇庆学院)的校园风景优美。”、“(石头)山”。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但表示方式、态度(电话联系、广播找人、科学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原因(友情出演)、比况(产量直线上升)时可以直接充当状语。不能作补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斤肉”、“四吨钢材”,不能说“不广东”、“不老师”。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比如:一条鱼、一坛酒、一盘牛肉、一支钢笔、一碟茴香豆。除了个体名词,其他名词和量词的组合都要受到限制:集体名词不受个体量词短语的修饰,一般只能用“批”、“些”、“点”等集合量词来表示不定数。比如“一批船舶”、“一些枪支”、“一点纸张”;20
20 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 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 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名 词有以下几种: (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一般名词,细分如下: A.人、电脑、钢笔、桌子、钢材(普通名词) B.鲁迅、黄山、雷锋、广东、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专有名词) C.学生、树木、纸张、青年、马匹(集合名词) D.意志、道德、理想、政治、友谊、积极性(抽象名词) E 水、土、金、空气、雨、火(物质名词) (2)表示时间:九月、夜间、夏天、后年(时间名词) (3)表示处所:肇庆、山顶、远方、美洲(处所名词) (4)表示方位:上、下、东、西、左边、里头、以东(方位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功能和形态,语法特性包括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青年是(早晨)的太阳;多数能作定 语和带定语,例如:“(肇庆学院)的校园风景优美。”、“(石头)山”。名词 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但表示方式、态度(电话联系、广播找人、科学 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原因(友情出演)、比况(产量直线上升)时 可以直接充当状语。不能作补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如能说“十斤肉”、“四吨钢材”,不能说“不广东”、“不老师”。 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比如:一条鱼、一坛酒、一盘牛肉、 一支钢笔、一碟茴香豆。除了个体名词,其他名词和量词的组合都要受到 限制:集体名词不受个体量词短语的修饰,一般只能用“批”、“些”、“点” 等集合量词来表示不定数。比如“一批船舶”、“一些枪支”、“一点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