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 2011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 密封 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对弈庋友谊秘籍/慰藉分发/分外 B.联袂/昧心轶事/秩序创伤/重创 C.缉私/嫉妒隔阂/核算桂冠/冠军 D.祛除趣谈轻佻/跳动湖泊/停泊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已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区、各有关 部门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瘦肉精”专项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6天推出100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 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 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自中国开办高等教育起,国人就发现了这里(清华大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 够挽精神颓亡于既倒,发科学民主之萌芽 A.整治再现往往 B.整顿展现往往 C.整治展现常常 D.整顿再现常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在于它对日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谓独具只眼。比如,《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 位,不仅在于它对几干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更在于历经蹉跎岁月之后,它的现 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显其尖锐。可见,鲁迅作品对时下仍然有启迪
广东省六校 2011 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 密封 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 2B 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 A.对弈./友谊. 秘籍./慰藉. 分.发/分.外 B.联袂./昧.心 轶.事/秩.序 创.伤/重创. C.缉.私/嫉.妒 隔阂./核.算 桂冠./冠.军 D.祛.除/趣.谈 轻佻./跳.动 湖泊./停泊.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已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区、各有关 部门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瘦肉精”专项 。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 6 天推出 100 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 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 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自中国开办高等教育起,国人就发现了这里(清华大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能 够挽精神颓亡于既倒,发科学民主之萌芽。 A.整治 再现 往往 B.整顿 展现 往往 C.整治 展现 常常 D.整顿 再现 常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 ....的力量,在于它对旧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谓独具只眼 ....。比如,《阿 Q 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 位,不仅在于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 ....,更在于历经蹉跎岁月 ....之后,它的“现 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显其尖锐。可见,鲁迅作品对时下仍然有启迪 意义
A.坚不可摧B.独具只眼C.入木三分D.蹉跎岁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1年4月25日上午,来自五大洲的五名大学生在清华大学采集了深圳第26届世 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圣火。代表亚洲大学生的采火使者是来自深圳大学的学生栗璐雅。 B.在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不断挑战民众“抗毒”能力的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之后,一场打击违法食品添加剂为主题的餐桌安全“整风运动”在政策密集加码中强势拉开 C.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近期已公布,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个人所得税的调整 涉及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不仅需要民众充分地公开讨论乃至观点交锋,更需要政府部 门以及专家的声音 D.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 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广东特色的文化产品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 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 城北门有石岀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 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 喜其详审,日:“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 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 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 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土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 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 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 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 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遺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 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 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 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选自《明史·列传第四 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至,不识碑所 识:知道 B.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宥不问。 宥:宽恕 D.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坚不可摧 B.独具只眼 C.入木三分 D.蹉跎岁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A.2011 年 4 月 25 日上午,来自五大洲的五名大学生在清华大学采集了深圳第 26 届世 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圣火。代表亚洲大学生的采火使者是来自深圳大学的学生栗璐雅。 B.在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不断挑战民众“抗毒”能力的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之后,一场打击违法食品添加剂为主题的餐桌安全“整风运动”在政策密集加码中强势拉开。 C.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近期已公布,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个人所得税的调整 涉及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不仅需要民众充分地公开讨论乃至观点交锋,更需要政府部 门以及专家的声音。 D.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 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广东特色的文化产品。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9 题。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 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 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 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 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 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 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 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 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 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 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 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 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 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 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选自《明史·列传第四 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既至,不识.碑所 识:知道 B.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宥.不问。 宥:宽恕 D.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帝察其慎密 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B.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 C.异日且以为己地 朕且用尔 D.因问以北伐事 以英奏,复给予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英“慎密”的一组是()(3分) ①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②师旋,过李陵城 ③沉诸河,还奏 ④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⑤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 ⑥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A.①②③B.①③⑤C.④⑤⑥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英随皇帝北征路过李陵城,被召去査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阴刻有鲁花赤等名氏, 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 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 C.宣宗之时,天下安定。天子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向宋 濂、吴沉、解缙等学习,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细致谨慎,端庄稳重,正直宽容,受四位皇帝恩遇。正统十二年,其儿子按察 副使王裕因事获罪入狱,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上不问其罪。 9.断句和翻译。(共7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 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 不喜故不得柄用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 ②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10.阅读下面欧阳修的《采桑子》两首词,回答问题 其二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四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仼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在这两首词的下片中西湖有怎样的共同特点?试简要分析。(3分) (2)“其二”词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A.帝察其.慎密 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B.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 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 C.异日且.以为己地 朕且.用尔 D.因问以.北伐事 以.英奏,复给予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英“慎密”的一组是( ) (3 分) ①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②师旋,过李陵城 ③沉诸河,还奏 ④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⑤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 ⑥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王英随皇帝北征路过李陵城,被召去查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阴刻有鲁花赤等名氏, 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 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 C.宣宗之时,天下安定。天子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向宋 濂、吴沉、解缙等学习,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细致谨慎,端庄稳重,正直宽容,受四位皇帝恩遇。正统十二年,其儿子按察 副使王裕因事获罪入狱,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上不问其罪。 9.断句和翻译。(共 7 分)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英 端 凝 持 重 历 仕 四 朝 在 翰 林 四 十 馀 年 屡 为 会 试 考 官 朝 廷 制 作 多 出 其 手 四 方 求 铭 志 碑 记 者 不 绝 性 直 谅 好 规 人 过 三 杨 皆 不 喜 故 不 得 柄 用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 ②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10.阅读下面欧阳修的《采桑子》两首词,回答问题。 其二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四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⑴在这两首词的下片..中西湖有怎样的共同特点?试简要分析。(3 分) ⑵“其二”词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试简要分析。(4 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不以物喜,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 楼记》)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氓》) (3)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 道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 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干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剎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 块思想化石。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儂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宝不仅有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 面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想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 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 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 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⑴不以物喜,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 楼记》) ⑵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诗经·氓》) ⑶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 道难》) ⑷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 行》)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 一块思想化石。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 面它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 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 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 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 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 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毎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 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 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 切。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种岀世的宗教。作为岀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 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亨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 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ˆ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 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墨家思想中唯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 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 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 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无法提供,最后只能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 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 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 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 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 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 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 切。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 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 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 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 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 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 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 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 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