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诅咒/龃龉惬意/怯懦降解庠降龙伏虎 B.眼睑/敛财亵渎楔子角色群雄角逐 C.发酵咆哮觊觎墙隅弹劾/言简意赅 D.创伤/悲怆绯闻虔然羁縻/靡日不思 2.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当然,对于在现代化坐标中登攀高点的中国人而言,“回到孔子”不仅仅出于为解 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神资源这个功利目的,它更意味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价值和情感 上的回归。当越来越多的人痛心疾首于“故乡沦陷”,满心渴望从浩如烟海的传统 典籍中找到此心安处,当一个国家把建设文化强国、塑造核心价值观上升为国家 战略,这些都表达着上至庙堂、下及万民的共同诉求: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 狂飙突进,就越需要仰望历史星空瞄准价值罗盘、补充精神给养。 A.痛心疾首B.浩如烟海C.诉求D.瞄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巴马作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本来被舆论解读为种族和解的象征,但 是弗格森事件表明,美国并未进入“后种族时代”,种族矛盾依旧是美国的突出问 题 B.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增幅为9.67%,基本与上半年85%的业 绩增速持平,如果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后,同比增长率仅为不足8%。 C.与此同时,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在日益加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日益凸显, 以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D.11月30日,中国首次出口了最高速度的米轨动车组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 限公司下线,预计明年底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至怡保200多公里的线路上运营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是,这却不影响它会建构一个信仰中心。 ②儒教信仰缺乏宗教化的制度支撑,却制约于国家设置的宗教制度。 ③这一信仰中心,它能够囊括所有中国人的信仰。 ④这个信仰中心近似于“帝国隐喻”。 ⑤所以,以儒教为主流的中国信仰,也同样缺乏严格的制度宗教中心。 ⑥也就是说,传统中国缺失了一个制度化的宗教中心,却存在一个表达“帝国隐 喻”功能的信仰中心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④⑥①②⑤ C.②⑤①③⑥④ D.②⑤①④⑥③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口文章不及机,而持 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 是风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 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 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
广东省六校 2015 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诅咒/龃龉 惬意/怯懦 降解/降龙伏虎 B.眼睑/敛财 亵渎/楔子 角色/群雄角逐 C.发酵/咆哮 觊觎/墙隅 弹劾/言简意赅 D.创伤/悲怆 绯闻/斐然 羁縻/靡日不思 2.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当然,对于在现代化坐标中登攀高点的中国人而言,“回到孔子”不仅仅出于为解 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神资源这个功利目的,它更意味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价值和情感 上的回归。当越来越多的人痛心疾首于“故乡沦陷”,满心渴望从浩如烟海的传统 典籍中找到此心安处,当一个国家把建设文化强国、塑造核心价值观上升为国家 战略,这些都表达着上至庙堂、下及万民的共同诉求: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 狂飙突进,就越需要仰望历史星空瞄准价值罗盘、补充精神给养。 A.痛心疾首 B.浩如烟海 C.诉求 D.瞄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奥巴马作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本来被舆论解读为种族和解的象征,但 是弗格森事件表明,美国并未进入“后种族时代”,种族矛盾依旧是美国的突出问 题。 B.数据显示,A 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增幅为 9.67%,基本与上半年 8.5%的业 绩增速持平,如果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后,同比增长率仅为不足 8%。 C.与此同时,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在日益加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日益凸显, 以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D.11 月 30 日,中国首次出口了最高速度的米轨动车组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 限公司下线,预计明年底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至怡保 200 多公里的线路上运营。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却不影响它会建构一个信仰中心。 ②儒教信仰缺乏宗教化的制度支撑,却制约于国家设置的宗教制度。 ③这一信仰中心,它能够囊括所有中国人的信仰。 ④这个信仰中心近似于“帝国隐喻”。 ⑤所以,以儒教为主流的中国信仰,也同样缺乏严格的制度宗教中心。 ⑥也就是说,传统中国缺失了一个制度化的宗教中心,却存在一个表达“帝国隐 喻”功能的信仰中心。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④⑥①②⑤ C.②⑤①③⑥④ D.②⑤①④⑥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5—9 题。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 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 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 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 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
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口与语,便缚来。”既而果 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 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 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 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 “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 大都督、前锋将军口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曰:“统等区区,非为陆云 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机,敢竭愚戆,以备诽谤。”颖不纳。蔡克入至 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 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 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 碑四时祠祭。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 世 (选自《晋书·陆云传》, 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奇:以...奇 B.云录其妻,而无所问 录:记录口供 C.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 图:绘画,描绘 D.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 从:顺从,依从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少与兄机齐名,口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②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口与语,便缚来。 ③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口讨昌。 A.①虽②其③而 B.①虽②之③以 C.①因②其③以 D.①因②之③而 7.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 祭 B.时年四十二/有二女凭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应立碑四时祠祭 C.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们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 祭 D.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云六岁就能写文章,很有才思文理,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人称“双陆”。 B.吴尚书广陵闵鸿很赏识陆云,他举荐陆云为贤良、召为从事,并认为陆云“若 非龙驹,当是凤雏 C.陆云出任浚仪县令,百姓都称颂他神明,因而让他的画像与县里的灶神相配 享受祭祀。 D.陆云被捕后,蔡克替他求情至磕头流血,同僚几十人随同蔡克入谏,意见最 终没有被采纳
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既而果 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 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 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 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 “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 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曰:“统等区区,非为陆云 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机,敢竭愚戆,以备诽谤。”颖不纳。蔡克入至 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 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 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 碑四时祠祭。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 世。 (选自《晋书·陆云传》, 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 奇:以……为奇 B.云录其妻,而无所问 录:记录口供 C.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 图:绘画,描绘 D.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 从:顺从,依从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②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 ③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 A.①虽 ②其 ③而 B.①虽 ②之 ③以 C.①因 ②其 ③以 D.①因 ②之 ③而 7.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 祭 B.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C.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 祭 D.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陆云六岁就能写文章,很有才思文理,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人称“双陆”。 B.吴尚书广陵闵鸿很赏识陆云,他举荐陆云为贤良、召为从事,并认为陆云“若 非龙驹,当是凤雏”。 C.陆云出任浚仪县令,百姓都称颂他神明,因而让他的画像与县里的灶神相配 享受祭祀。 D.陆云被捕后,蔡克替他求情至磕头流血,同僚几十人随同蔡克入谏,意见最 终没有被采纳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3分) 答 ②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4分) 答 (2)文章说陆云性格“清正”,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吕温 绿原青垄渐成尘, 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 不知忧国是何人。 田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 屬注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注】厮(zhu):大锄,这里作动词,掘的意思。 (1)请简要分析上面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4分) (2)从炼字的角度,简要赏析《田家》中“未”和“已”的艺术表现力。 (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 计分。)6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 高》)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 琶行》) (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菱歌泛夜, (柳永《望海潮》)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音乐与教育 柏拉图知道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合于理想,先要使它的教育合于理想,所 以他主张一个人在二十岁以前只消有两种教育工具—体操和音乐。因为体操讲 究好了,身体可以健全;音乐讲究好了,心灵可以和谐 音乐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飞禽走兽大半借歌唱表现生命的富裕 和欢乐,同时借歌舞把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乐趣传给同类,引起交感共鸣。人类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7 分) ①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3 分) 答: ②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4 分) 答: (2)文章说陆云性格“清正”,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 分)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吕温 绿原青垄渐成尘, 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 不知忧国是何人。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 子劚注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注】斸(zhú):大锄,这里作动词,掘的意思。 (1)请简要分析上面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4 分) (2) 从炼字的角度,简要赏析《田家》中“未”和“已”的艺术表现力。 (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 计分。)(6 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 高》)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 琶行》) (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菱歌泛夜, 。 (柳永《望海潮》)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音乐与教育 柏拉图知道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合于理想,先要使它的教育合于理想,所 以他主张一个人在二十岁以前只消有两种教育工具——体操和音乐。因为体操讲 究好了,身体可以健全;音乐讲究好了,心灵可以和谐。 音乐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飞禽走兽大半借歌唱表现生命的富裕 和欢乐,同时借歌舞把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乐趣传给同类,引起交感共鸣。人类
在原始阶段也还保持着这本能的音乐嗜好,但人类到了开化以后,小孩到了成年 以后,往往逐渐丧失音乐的嗜好。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损失,而且是违反自然本性 的 不仅如此,音乐更是最完美的艺术,可以普及深入一般民众,从根本上 陶冶人的性格。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实质即形式, 形式亦即实质,内外一致,天衣无缝。它是纯从感官打动人心的,耳里听到,心 里就起哀乐共鸣。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 音乐对于人生至少有三重大功用。 第一是表现。情感思想都需要发扬宣泄。音乐的表现是最正常的康健的 表现,因为它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音乐对于人的情感不 仅能“发散”而且能“净化”,就因为它本身是和谐,对于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 的影响。有听音乐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凝神静听之后,全体筋肉脉搏都经过一番和 谐的震荡,心灵仿佛在困倦之后洗过一回澡,汗垢尽去,血液畅通,有心旷神怡 之乐。如果我们不仅是欣赏,自己能歌唱弹奏,除了这种生气洋溢的乐趣以外, 我们还可以得到人生最大的快慰,成就一种作品的感觉。 其次是感动。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的反应,所以感人最普及而 深入。中西神话和历史上不乏音乐感动力的传说。人类情感有许多花样,每种花 样在脉搏呼吸和筋肉运动上都有一个特殊的节奏,特殊的模型。音乐的抑扬顿挫 长短急舒,往往与这种节奏和模型相称。某一种乐调在生理上激起某一种节奏和 模型,就引起某一种情调。所以在听音乐时,实在有两种乐调在进行。一是外在 的,耳朵听的;一是内在的,听者身体在无意中所表演的。人类生理构造大致相 同,所以一个乐调可以在无数听者的心弦上引起交感共鸣。音乐是极强烈的同情 媒介,也就因为这个缘故。 第三是感化。感动是暂时的,感化是久远的。音乐由感动至感化,因为 它的和谐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 处不违背和谐的原则。内心和谐,则一切不和谐的卑鄙龌龊的念头自无从发生, 表现于行为的也自从容中节。中国先儒以礼乐立教,就为明白了这个道理。乐的 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这两者中间,乐更是根本的,因为内和谐外自然 有秩序,没有和谐做基础的秩序就成了呆板形式,没有灵魂的躯壳。内心和谐而 生活有秩序,一个人修养到这个境界,就不会有疵可指了。孔子谈政教何以那样 重诗乐?诗与乐原来是一回事,一切艺术精神原来也都与诗乐相通。他说“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说“温柔敦厚,诗教也”,都是看到了 诗乐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要。 个民族的性格常表现于音乐,最显著的是中西音乐的分别。西方音乐 偏于阳刚,使听者发扬蹈厉;中国音乐偏于阴柔,使听者沉潜肃穆。这各有所长 我们用不着偏袒。我们所最忧虑的是我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士大夫阶级,大半没 有真正的音乐的嗜好。这似乎表现了民族精神的衰落。我个人认为人心的污浊与 社会的腐败都种根于此。我深深感觉到我国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尤其是要把国乐 本身大加一番整理洗刷。但是制礼作乐是盛业也是美名,须拿出一副极严肃的态 度来应付这问题,前途才有希望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使一个国家“教育合于理想”的有效工具之一。 B.音乐的原始性和普遍性表现为动物的本能与人类原始阶段的嗜好
在原始阶段也还保持着这本能的音乐嗜好,但人类到了开化以后,小孩到了成年 以后,往往逐渐丧失音乐的嗜好。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损失,而且是违反自然本性 的。 不仅如此,音乐更是最完美的艺术,可以普及深入一般民众,从根本上 陶冶人的性格。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实质即形式, 形式亦即实质,内外一致,天衣无缝。它是纯从感官打动人心的,耳里听到,心 里就起哀乐共鸣。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 音乐对于人生至少有三重大功用。 第一是表现。情感思想都需要发扬宣泄。音乐的表现是最正常的康健的 表现,因为它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音乐对于人的情感不 仅能“发散”而且能“净化”,就因为它本身是和谐,对于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 的影响。有听音乐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凝神静听之后,全体筋肉脉搏都经过一番和 谐的震荡,心灵仿佛在困倦之后洗过一回澡,汗垢尽去,血液畅通,有心旷神怡 之乐。如果我们不仅是欣赏,自己能歌唱弹奏,除了这种生气洋溢的乐趣以外, 我们还可以得到人生最大的快慰,成就一种作品的感觉。 其次是感动。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的反应,所以感人最普及而 深入。中西神话和历史上不乏音乐感动力的传说。人类情感有许多花样,每种花 样在脉搏呼吸和筋肉运动上都有一个特殊的节奏,特殊的模型。音乐的抑扬顿挫, 长短急舒,往往与这种节奏和模型相称。某一种乐调在生理上激起某一种节奏和 模型,就引起某一种情调。所以在听音乐时,实在有两种乐调在进行。一是外在 的,耳朵听的;一是内在的,听者身体在无意中所表演的。人类生理构造大致相 同,所以一个乐调可以在无数听者的心弦上引起交感共鸣。音乐是极强烈的同情 媒介,也就因为这个缘故。 第三是感化。感动是暂时的,感化是久远的。音乐由感动至感化,因为 它的和谐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 处不违背和谐的原则。内心和谐,则一切不和谐的卑鄙龌龊的念头自无从发生, 表现于行为的也自从容中节。中国先儒以礼乐立教,就为明白了这个道理。乐的 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这两者中间,乐更是根本的,因为内和谐外自然 有秩序,没有和谐做基础的秩序就成了呆板形式,没有灵魂的躯壳。内心和谐而 生活有秩序,一个人修养到这个境界,就不会有疵可指了。孔子谈政教何以那样 重诗乐?诗与乐原来是一回事,一切艺术精神原来也都与诗乐相通。他说 “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说 “温柔敦厚,诗教也”,都是看到了 诗乐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要。 一个民族的性格常表现于音乐,最显著的是中西音乐的分别。西方音乐 偏于阳刚,使听者发扬蹈厉;中国音乐偏于阴柔,使听者沉潜肃穆。这各有所长, 我们用不着偏袒。我们所最忧虑的是我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士大夫阶级,大半没 有真正的音乐的嗜好。这似乎表现了民族精神的衰落。我个人认为人心的污浊与 社会的腐败都种根于此。我深深感觉到我国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尤其是要把国乐 本身大加一番整理洗刷。但是制礼作乐是盛业也是美名,须拿出一副极严肃的态 度来应付这问题,前途才有希望。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使一个国家“教育合于理想”的有效工具之一。 B.音乐的原始性和普遍性表现为动物的本能与人类原始阶段的嗜好
C.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全都是实质与形式完全分离的,和谐性不足。 D.音乐常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西方音乐偏阳刚,中国音乐偏阴柔。 E.音乐嗜好的缺失意味着民族精神衰落,会导致人心污浊社会腐败。 13.下列根据文中所论音乐的三重功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人用一种音乐医治精神病,这是音乐“表现”功用的体现。 B.实验证实对牛弹琴并非毫无影响,这是音乐“感动”功用的体现。 C.音乐会过程中听众共赏且同哀乐,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D.孔子视诗乐为教育和政治的基础,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14.请根据文意,概括音乐的教育力量为什么是普及而又深入的。(4 分) 15.时下,中国的视听传媒热衷于举办各种声乐大赛节目如“快乐女 声”、“中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受到学生乃至全民的热捧。请结合文中观点对 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评价。(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请在以下(一)(二)两个文本中任选一个文本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 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可爱的老头们 在我的人生目标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将来成为一个好玩的老头,就像 我现在喜欢的好多老头一样。比如黄永玉。听说他是全北京最早开私家车的几个 车主之一,而且是高层特批的。真正让我感慨的是,开车时,他已经过了六十 后来,各种好车都喜欢,有空就过把瘾,只是到近几年,年纪大了,才只看不开 了 老爷子还写诗,写成一本诗集,然后一本正经地到书店里找一帮老友慢 慢地读,退了的李瑞环都来帮忙,没什么起立握手,大家都玩得开心。 而在北京的东郊外,老爷子大手笔建了一个园子叫万荷堂,时常高朋满 座,有重要聚会就由老爷子寄出亲笔书写的请柬,把游戏也正规对待。我接到过 请柬,但还从未去过,一来机缘不巧,二来也怕搅了老爷子的清静。然而,一想 到他,还会很开心。这个时候,你不太怕岁月的侵蚀,原来老去,不过意味着生 命的另一种可能,甚至你会好奇,岁月中那么多的苦难,都去哪儿了呢? 写到这里,我该停笔,因为想到老爷子的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只大鸟 这不奇,旁边一行字把我看乐了: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我估计,这画说的是主持人,所以,话就到此。 丁聪是黄永玉的老朋友,我在十几年前因为采访而走进“小丁”的家,以 后就多了一些思念与牵挂。前些年,一场大病,老爷子进了医院,出来后,我看 到他,慰问,没想到老爷子依然笑容满面,“我该走了,可问了一圈,人家不收 于是,我们爷儿俩接着聊,老爷子又一句话把我逗乐了:“住院手术真有好处, 你看,我一下子瘦下来几十斤,这下省心了!”仔细一看,还真是,老爷子真瘦 了太多,但是乐观没变。其实,这一辈子,折腾他的可不只是病,比如黄金岁月 去东北养猪,可回过头,老爷子会骄傲地对我说:“我养那猪,特肥!” 一想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没点儿乐观真不行。估计也有不少好老头,被 折腾给挡在老年之外。也就靠着乐观与豁达,丁聪们走到人生的终点。2009年 老爷子走了。面对这一消息,我没有伤感,既然老爷子用自己的一辈子,把笑容 变成了一种力量,那我们干吗不用笑容来纪念他
C.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全都是实质与形式完全分离的,和谐性不足。 D.音乐常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西方音乐偏阳刚,中国音乐偏阴柔。 E.音乐嗜好的缺失意味着民族精神衰落,会导致人心污浊社会腐败。 13.下列根据文中所论音乐的三重功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希腊人用一种音乐医治精神病,这是音乐“表现”功用的体现。 B.实验证实对牛弹琴并非毫无影响,这是音乐“感动”功用的体现。 C.音乐会过程中听众共赏且同哀乐,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D.孔子视诗乐为教育和政治的基础,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14.请根据文意,概括音乐的教育力量为什么是普及而又深入的。 (4 分) 15.时下,中国的视听传媒热衷于举办各种声乐大赛节目如“快乐女 声” 、“中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受到学生乃至全民的热捧。请结合文中观点对 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评价。(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请在以下(一)(二)两个文本中任选一个文本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 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可爱的老头们 在我的人生目标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将来成为一个好玩的老头,就像 我现在喜欢的好多老头一样。比如黄永玉。听说他是全北京最早开私家车的几个 车主之一,而且是高层特批的。真正让我感慨的是,开车时,他已经过了六十。 后来,各种好车都喜欢,有空就过把瘾,只是到近几年,年纪大了,才只看不开 了。 老爷子还写诗,写成一本诗集,然后一本正经地到书店里找一帮老友慢 慢地读,退了的李瑞环都来帮忙,没什么起立握手,大家都玩得开心。 而在北京的东郊外,老爷子大手笔建了一个园子叫万荷堂,时常高朋满 座,有重要聚会就由老爷子寄出亲笔书写的请柬,把游戏也正规对待。我接到过 请柬,但还从未去过,一来机缘不巧,二来也怕搅了老爷子的清静。然而,一想 到他,还会很开心。这个时候,你不太怕岁月的侵蚀,原来老去,不过意味着生 命的另一种可能,甚至你会好奇,岁月中那么多的苦难,都去哪儿了呢? 写到这里,我该停笔,因为想到老爷子的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只大鸟, 这不奇,旁边一行字把我看乐了: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我估计,这画说的是主持人,所以,话就到此。 丁聪是黄永玉的老朋友,我在十几年前因为采访而走进“小丁”的家,以 后就多了一些思念与牵挂。前些年,一场大病,老爷子进了医院,出来后,我看 到他,慰问,没想到老爷子依然笑容满面,“我该走了,可问了一圈,人家不收。” 于是,我们爷儿俩接着聊,老爷子又一句话把我逗乐了:“住院手术真有好处, 你看,我一下子瘦下来几十斤,这下省心了!”仔细一看,还真是,老爷子真瘦 了太多,但是乐观没变。其实,这一辈子,折腾他的可不只是病,比如黄金岁月 去东北养猪,可回过头,老爷子会骄傲地对我说:“我养那猪,特肥!” 一想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没点儿乐观真不行。估计也有不少好老头,被 折腾给挡在老年之外。也就靠着乐观与豁达,丁聪们走到人生的终点。2009 年, 老爷子走了。面对这一消息,我没有伤感,既然老爷子用自己的一辈子,把笑容 变成了一种力量,那我们干吗不用笑容来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