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普通高中2015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苛求/坎坷盛器/澄澈公仆/前仆后继 B戏谑/俘驰骋/对峙字帖/俯首蛄耳 C跻身/济世嗔怪/瞠目吞吐/扬眉吐气 D逾越/觊觎喟叹/鳜鱼鍫脔/弱不婪风 2下面语段中画线词语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试点,除了港人要发奋图强,克服困难。使这颗东方之 珠永放异彩外。国家有关方面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让香港真正享有比回归前更 大的发展空间。随着香港、澳门相继成功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由理论已经变 成了现实,台湾民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伟大祖国金 瓯无缺,是每一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 A试点B发奋图强C金瓯无缺D职责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传递家国情怀、形式生动活泼、草根创作的神曲《习大大爱着彭麻麻》迅速走 红毋庸置疑首“神曲”注定要被政治化解读 B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反腐立法建设,加快权力公开、党务公开等相关方面。使权 力依法行使,从而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C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雪莲果,汁多而香甜脆爽。其碳水化合物并不为人 体吸收,因此适合糖尿病人及减肥者食用 D今年的广州马拉松长跑比赛报名火爆,至少有人2万人以上报名参加了比赛, 其中包含了200多名国内和国际著名长跑运动员。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大潮中,这些文艺人迷失了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 生了偏差 ②同时不能否认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 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 题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 作品 ④我们知道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⑤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倡导体裁、题材、形式充分发展,推动观念、 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⑥为此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A④③②①⑤⑥B④②③①⑥⑤C③②①④⑥⑤D③②④①⑤⑥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一9小题。 高怀德字藏,真用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 武勇。晋开运初,辽人侵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 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署以牙职。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 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口出,以功领罗州剌史,赐珍裘、 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广东佛山市普通高中 2015 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苛求/坎坷 盛器/澄澈 公仆/前仆后继 B 戏谑/虐俘 驰骋/对峙 字帖/俯首帖耳 C 跻身/济世 嗔怪/瞠目 吞吐/扬眉吐气 D 逾越/觊觎 喟叹/鳜鱼 禁脔/弱不禁风 2 下面语段中画线词语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试点,除了港人要发奋图强,克服困难。使这颗东方之 珠永放异彩外。国家有关方面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让香港真正享有比回归前更 大的发展空间。随着香港、澳门相继成功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由理论已经变 成了现实,台湾民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伟大祖国金 瓯无缺,是每一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 A 试点 B 发奋图强 C 金瓯无缺 D 职责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传递家国情怀、形式生动活泼、草根创作的神曲《习大大爱着彭麻麻》迅速走 红毋庸置疑首“神曲”注定要被政治化解读。 B 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反腐立法建设,加快权力公开、党务公开等相关方面。使权 力依法行使,从而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C 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雪莲果,汁多而香甜脆爽。其碳水化合物并不为人 体吸收,因此适合糖尿病人及减肥者食用。 D 今年的广州马拉松长跑比赛报名火爆,至少有人2万人以上报名参加了比赛, 其中包含了200多名国内和国际著名长跑运动员。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大潮中,这些文艺人迷失了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 生了偏差 ② 同时不能否认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 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 题 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 作品 ④ 我们知道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⑤ 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倡导体裁、题材、形式充分发展,推动观念、 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⑥ 为此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A④③②①⑤⑥ B④②③①⑥⑤ C③②①④⑥⑤ D③②④①⑤⑥ 二 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高怀德字藏,真用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 武勇。晋开运初,辽人侵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 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署以牙职。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 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 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太原刘崇入寇,世宗讨之, 以怀德为先锋都虞候。髙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 领岳州防御使。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寨为援,口抗周师。 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 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明日,世宗□按辔淮墕φ以观贼势。 还,见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德也。召至行在慰劳,许l 节钺。 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检,移镇滑州,充关南副都部署,尚宣祖女燕国长公 主,加附马都尉。李筠叛上党,帝将亲征,先令怀德率所部与石守信进攻,破 筠众于泽州南。事平,以功迁武军节度、检校太尉 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就第疗 之。太平兴国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怀德将家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 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 于郊 论曰:祖以黄袍之喻,使其将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怀德之驰逐无度,岂非 因以自隐者邪。节选自《宋史·高怀德传》有删节 ①蠕:水边平地 ②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同母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行周壮之壮:以…为壮B置连珠寨为援置:修建 C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觇:侦察 D度曲极精妙度:估计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众皆披靡,挟父□出②置连珠寨为援,口抗周师③明日,世宗口按辔淮墕以观 贼势 A①乃②以③所B①而②以③因C①而②且③因D①乃②且③所 7下列文句中句正确的一项 A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 强弱以白世宗 B怀德夜涉淮平/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 以白世宗 C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其形势强弱/以 白世宗 D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 弱/以白世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侵犯边境时,怀德刚刚20岁,他对父亲说愿意跟随北征。他父亲很赞赏 他的勇气,答应他随行,任命他担任了牙将。 B高行周去世后,怀德仍然得到周世宗的提拔,在讨伐刘崇的战役中取得了大捷, 并因此升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 C宋太祖即位,仍然重用怀德,派他镇守滑州任关南副都部署,并让他娶了宣祖 的女儿为妻,封他为驸马都尉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太原刘崇入寇,世宗讨之, 以怀德为先锋都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 领岳州防御使。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寨为援,□抗周师。 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 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明日,世宗□按辔淮壖①以观贼势。 还,见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德也。召至行在慰劳,许以 节钺。 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检,移镇滑州,充关南副都部署,尚宣祖女燕国长公 主②,加附马都尉。李筠叛上党,帝将亲征,先令怀德率所部与石守信进攻,破 筠众于泽州南。事平,以功迁武军节度、检校太尉。 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就第疗 之。太平兴国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怀德将家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 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 于郊。 论曰:祖以黄袍之喻,使其将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怀德之驰逐无度,岂非 因以自隐者邪。 节选自《宋史·高怀德传》有删节 ①蠕:水边平地。 ②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同母妹。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周壮之壮:以……为壮 B 置连珠寨为援 置:修建 C 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 觇:侦察 D 度曲极精妙 度:估计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众皆披靡,挟父□出②置连珠寨为援,□抗周师③明日,世宗□按辔淮壖以观 贼势; A①乃②以③所 B①而②以③因 C①而②且③因 D①乃②且③所 7 下列文句中句正确的一项 A 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 强弱以白世宗 B 怀德夜涉淮平/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 以白世宗 C 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其形势强弱/以 白世宗 D 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 弱/以白世宗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辽人侵犯边境时,怀德刚刚 20 岁,他对父亲说愿意跟随北征。他父亲很赞赏 他的勇气,答应他随行,任命他担任了牙将。 B 高行周去世后,怀德仍然得到周世宗的提拔,在讨伐刘崇的战役中取得了大捷, 并因此升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 C 宋太祖即位,仍然重用怀德,派他镇守滑州任关南副都部署,并让他娶了宣祖 的女儿为妻,封他为驸马都尉
D高怀德是将门之子,功勋卓著,却不爱读书,做事不拘小节,特别喜欢打猎, 史书作者对此予以了严肃的批评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②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2)在选文中找出能表现高怀德“武勇”的三个事例。(可引用原文或者用自 己的话概括)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后回答问题。 阁夜 清·梁佩兰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注:①鸿蒙,此处指朦胧的夜色。 (1)“哀壑有光星在底”一句所写画面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听,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清泉石上流。,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4)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 “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②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亲亲关系。孟子认为,选用贤才 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 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 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使他是一位 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 低条件。 ③其次在管人。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 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 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 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的,而每-个人也很难时时 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 难得到保证。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在的带有强制性的法令制度,即法治 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强调“为政在人”不是说不要“法”是说在“法”与“人”二者中, “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 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 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
D 高怀德是将门之子,功勋卓著,却不爱读书,做事不拘小节,特别喜欢打猎, 史书作者对此予以了严肃的批评。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②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2)在选文中找出能表现高怀德“武勇”的三个事例。(可引用原文或者用自 己的话概括)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后回答问题。 阁夜 清·梁佩兰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群生静息鸿蒙①里,秋气森归耳目中。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注:①鸿蒙,此处指朦胧的夜色。 (1)“哀壑有光星在底”一句所写画面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听,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 “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②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亲亲关系。孟子认为,选用贤才 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 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 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使他是一位 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 低条件。 ③其次在管人。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 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 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 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的,而每ˉ个人也很难时时 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 难得到保证。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在的带有强制性的法令制度,即法治 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强调“为政在人”不是说不要“法”是说在“法”与“人”二者中, “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 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 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
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者,法令和律 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 人则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 况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 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 上是一致的。 ⑤为政的目的是养民。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 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养民莫于养心。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 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 给他们。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 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须“敬德保民” 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说天生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 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 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 下万民服务。因此,他们之间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⑦养民须富民。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节用” 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不至于过度。“裕民”是 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 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 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 ⑧儒家强调尊重自然规律,节用以富国富民。荀子说,养育适时则六畜兴旺,砍 伐适时则林木繁茂。草木正在生长开花结果的时候,不应当去砍伐;鱼鳖怀孕产 卵的时候,不应当去捕捞。这样,林木鱼鳖就得以生长繁殖,而人们也就有了吃 用不尽的鱼鳖林木。 (选自楼宇烈《儒家思想与官僚文化》,有删改) 12-13为选择题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 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为政在人”的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两项是 A为政在人是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即治国理政的核心是选好治国理政之 人 B为了更好的为政,儒家推重“尚贤使能”,选人不要私亲或避仇,而是唯德才 是举 C为政要养民,只要商朝统治者让百姓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天 下了 D要富民就要节用,即提倡全民按礼制制度来开支,不仅要节约开支,还要节制 性开发自然资源。 E为政在人的理念提倡立君为民,执政为民,为民服务,而且,人才也要时时接 受教育 13列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认为好的管理者不能杀民,要按前人之法管好百姓。 B有德有才的人是法的本原,若不择人执法,法也就形同虚设。 C法制必须建立在礼制的基础之上,法治与人治本质是一致的。 D黄宗羲认为君臣、上下级是师友关系,人民与官员是主仆关系
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者,法令和律 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 人则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 况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 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 上是一致的。 ⑤为政的目的是养民。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 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养民莫于养心。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 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 给他们。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 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须“敬德保民”, 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说天生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 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 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 下万民服务。因此,他们之间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⑦养民须富民。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节用” 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不至于过度。“裕民”是 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 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 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 ⑧儒家强调尊重自然规律,节用以富国富民。荀子说,养育适时则六畜兴旺,砍 伐适时则林木繁茂。草木正在生长开花结果的时候,不应当去砍伐;鱼鳖怀孕产 卵的时候,不应当去捕捞。这样,林木鱼鳖就得以生长繁殖,而人们也就有了吃 用不尽的鱼鳖林木。 (选自楼宇烈《儒家思想与官僚文化》,有删改) 12-13 为选择题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 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关于“为政在人”的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两项是 A 为政在人是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即治国理政的核心是选好治国理政之 人。 B 为了更好的为政,儒家推重“尚贤使能”,选人不要私亲或避仇,而是唯德才 是举。 C 为政要养民,只要商朝统治者让百姓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天 下了。 D 要富民就要节用,即提倡全民按礼制制度来开支,不仅要节约开支,还要节制 性开发自然资源。 E 为政在人的理念提倡立君为民,执政为民,为民服务,而且,人才也要时时接 受教育。 13 列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 儒家思想认为好的管理者不能杀民,要按前人之法管好百姓。 B 有德有才的人是法的本原,若不择人执法,法也就形同虚设。 C 法制必须建立在礼制的基础之上,法治与人治本质是一致的。 D 黄宗羲认为君臣、上下级是师友关系,人民与官员是主仆关系
14请概括文中提到的富民措施。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确定在广东、上海、青海等六省市开展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拟在省 级设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 等代表组成。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检察院择 优遴选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 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陷阱里的狼 王族 ①牧场寂静无声,死一般的寂静。 ②五只狼一跃而起,像五支利箭,飞速向那只羊扑过去。随着惊人的一阵狼嚎, 它们全部掉入了陷阱。狼性刚烈,落入陷阱后四处抛抓、跳跃,渴望跃出陷阱 几次挣扎后,就绝望地卧在陷阱里喘粗气。不时怪叫几声。它们已明白身陷如此 陷阱是多么可怕,而让它们感到更可怕的是人的阴谋,他们挖出这个又深又冰凉 的东西,让它们无能为力,内心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一一如果长久被困在这里, 又怎能活下去? ③挨过数日,五只狼饿得晕头转向,在陷阱中发出一声声痛苦的嗥叫。饥饿加绝 望,使它们的身体渐渐丧失支撑的力量,几乎趴下不能再动了。牧民们经常很高 兴地站在陷阱边张望如此狼狈的它们。又过了几日,它们已叫不出声音,软软地 瘫在陷阱底部,呼吸微弱。牧民们在陷阱边往里看了几眼,狼的样子正是他们希 望看到的样子。他们觉得让狼变成这个样子,是他们放牧中干得最开心的事情。 ④在陷阱里,狼终于饿得无法忍受,开始互相打量起另外的狼。但很快,这种打 量就以头狼的目光变得锐利,另外四只狼在头狼的注视下变得畏怯而结束。头狼 即使在这种境地仍不失其威风,它对四只狼扫视一番,四只狼便都无声地埋下了 头。少顷,头狼将目光停留在一只小狼身上。起初,它注视那只狼的目光是复杂 的,间或还夹杂着一丝伤感,似乎内心正在经历着某种艰难的思考。但很快,它 的目光便变得冷峻和坚毅,闪烁出一丝寒光死地盯住那只狼。那只狼明白了头狼 的意思,痛苦地嗥叫了一声,将身子往后紧缩,似乎陷阱后壁有可供它遁去的洞 头狼粗嗥一声,和另外三只狼一起扑过去,咬断其喉管,那只狼几乎没发出任何 声响便断气了。一阵厮打,一堆碎骨和毛皮留下了 ⑤狼并不会因为吃了同类而内疚和痛苦,也许在它们的生存法则中,吃掉同类或 被同类吃掉都是不可改变的命运。如果这样的命运摊到别的狼身上,它们会毫不 犹豫地扑上去;如果摊到自己身上,只能认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让同类活下去 的机会。 ⑥牧民们看到了陷阱里狼吃狼的一幕,奔走相告。他们站在陷阱边议论纷纷,发 泄积怨—一狼吃狼了,真解气,真好看!狼对牧民们的嘲讽一无所知,极为平静 地卧在那里,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甚至对眼前同类的残骸也视而不见。也许当 它们认命之后,这个世界与它们的某些关联已经断裂,它们的眼晴和耳朵就像 扇门紧紧关死了,不愿看到或听到陷阱之外任何东西和声音
14 请概括文中提到的富民措施。 15 结合文中的观点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确定在广东、上海、青海等六省市开展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拟在省一 级设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 等代表组成。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检察院择 优遴选。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 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陷阱里的狼 王族 ①牧场寂静无声,死一般的寂静。 ②五只狼一跃而起,像五支利箭,飞速向那只羊扑过去。随着惊人的一阵狼嚎, 它们全部掉入了陷阱。狼性刚烈,落入陷阱后四处抛抓、跳跃,渴望跃出陷阱。 几次挣扎后,就绝望地卧在陷阱里喘粗气。不时怪叫几声。它们已明白身陷如此 陷阱是多么可怕,而让它们感到更可怕的是人的阴谋,他们挖出这个又深又冰凉 的东西,让它们无能为力,内心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如果长久被困在这里, 又怎能活下去? ③挨过数日,五只狼饿得晕头转向,在陷阱中发出一声声痛苦的嗥叫。饥饿加绝 望,使它们的身体渐渐丧失支撑的力量,几乎趴下不能再动了。牧民们经常很高 兴地站在陷阱边张望如此狼狈的它们。又过了几日,它们已叫不出声音,软软地 瘫在陷阱底部,呼吸微弱。牧民们在陷阱边往里看了几眼,狼的样子正是他们希 望看到的样子。他们觉得让狼变成这个样子,是他们放牧中干得最开心的事情。 ④在陷阱里,狼终于饿得无法忍受,开始互相打量起另外的狼。但很快,这种打 量就以头狼的目光变得锐利,另外四只狼在头狼的注视下变得畏怯而结束。头狼 即使在这种境地仍不失其威风,它对四只狼扫视一番,四只狼便都无声地埋下了 头。少顷,头狼将目光停留在一只小狼身上。起初,它注视那只狼的目光是复杂 的,间或还夹杂着一丝伤感,似乎内心正在经历着某种艰难的思考。但很快,它 的目光便变得冷峻和坚毅,闪烁出一丝寒光死地盯住那只狼。那只狼明白了头狼 的意思,痛苦地嗥叫了一声,将身子往后紧缩,似乎陷阱后壁有可供它遁去的洞。 头狼粗嗥一声,和另外三只狼一起扑过去,咬断其喉管,那只狼几乎没发出任何 声响便断气了。一阵厮打,一堆碎骨和毛皮留下了。 ⑤狼并不会因为吃了同类而内疚和痛苦,也许在它们的生存法则中,吃掉同类或 被同类吃掉都是不可改变的命运。如果这样的命运摊到别的狼身上,它们会毫不 犹豫地扑上去;如果摊到自己身上,只能认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让同类活下去 的机会。 ⑥牧民们看到了陷阱里狼吃狼的一幕,奔走相告。他们站在陷阱边议论纷纷,发 泄积怨——狼吃狼了,真解气,真好看!狼对牧民们的嘲讽一无所知,极为平静 地卧在那里,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甚至对眼前同类的残骸也视而不见。也许当 它们认命之后,这个世界与它们的某些关联已经断裂,它们的眼睛和耳朵就像一 扇门紧紧关死了,不愿看到或听到陷阱之外任何东西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