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六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在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万物一体”论是其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然而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命题 时,往往容易突出“万物一体”而刊落后面的“仁”字,这就使得阳明学的万物 体论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界线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观点认 为阳明此说与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观点存在某种渊源关系。为了澄清这 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有必要重兄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的意蕴,以揭示 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及其思想意义 必须指出,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命题中,“一体之仁”无疑是核心概念。 其中,“一体”是对“仁”之特质的一种描述。具体而言,“一体”即整体义、 全体义,“一体之仁”是强调“仁”,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一一心体,更是遍 在于万物而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一一仁体,表明宇宙存在一种基本的精神 特质。我们关注“一体之仁”而非单独的“仁”字,目的在于揭示阳明学万物 体论的思想精髓。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同时也可以藉由 体之仁”来表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 物一体论,我们称之为“仁学一体论”,即仁学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从历史上看,大致有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一种是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 体论,另一种是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新形态的万物一体论。前者可以孟子“万 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为代表,后者可以程颢“仁者浑 然与物同体”以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二程集》)的仁者境界说为代表。 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这两种理论形态都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 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般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源自程颢。然而,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以程颢 为代表的万物一体论,含有“生生之仁”和仁者境界两种主要含义,强调从“须 先识仁”的角度岀发,以实现仁者之心的境界就是万物一体的境界,偏重于工夫 指向的、主观呈现的境界论意义。然而,与程颢偏重于境界的论述不同,王阳明 是从“一体之仁”的角度出发,将仁者境界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 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这是王阳明基于“一体之仁”的本体论对万物一体论的重 构 (摘编自吴震《论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个命题是重要的理论 组成部分。 B.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其他的万物一体论之间有着清晰的理论界线,却又容 易被混淆。C.“一体之仁”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宇宙 存在的基本精神特质。 D.王阳明推翻了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他的万物一体论是一种全新 的重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广东六校联盟 2018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众所周知,在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万物一体”论是其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然而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命题 时,往往容易突出“万物一体”而刊落后面的“仁”字,这就使得阳明学的万物 一体论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界线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观点认 为阳明此说与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观点存在某种渊源关系。为了澄清这 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有必要重兄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的意蕴,以揭示 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及其思想意义。 必须指出,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命题中,“一体之仁”无疑是核心概念。 其中,“一体”是对“仁”之特质的一种描述。具体而言,“一体”即整体义、 全体义,“一体之仁”是强调“仁”,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心体,更是遍 在于万物而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仁体,表明宇宙存在一种基本的精神 特质。我们关注“一体之仁”而非单独的“仁”字,目的在于揭示阳明学万物一 体论的思想精髓。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同时也可以藉由 “一体之仁”来表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 物一体论,我们称之为“仁学一体论”,即仁学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从历史上看,大致有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一种是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 体论,另一种是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新形态的万物一体论。前者可以孟子“万 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为代表,后者可以程颢“仁者浑 然与物同体”以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二程集》)的仁者境界说为代表。 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这两种理论形态都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 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一般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源自程颢。然而,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以程颢 为代表的万物一体论,含有“生生之仁”和仁者境界两种主要含义,强调从“须 先识仁”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仁者之心的境界就是万物一体的境界,偏重于工夫 指向的、主观呈现的境界论意义。然而,与程颢偏重于境界的论述不同,王阳明 是从“一体之仁”的角度出发,将仁者境界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 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这是王阳明基于“一体之仁”的本体论对万物一体论的重 构。 (摘编自吴震《论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个命题是重要的理论 组成部分。 B.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其他的万物一体论之间有着清晰的理论界线,却又容 易被混淆。C.“一体之仁”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宇宙 存在的基本精神特质。 D.王阳明推翻了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他的万物一体论是一种全新 的重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意在澄清关于阳明仁学的错误观点,探讨其“一体之仁”的思想意蕴, 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 B.作者从辨析核心概念出发,揭示了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藉此表明 阳明仁学有和其他万物一体论不同的理论特质。 C.作者列举历史上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意在强调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是建 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D.文章结尾指出,王阳明将程颢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 万物一体论,表明王阳明是仁者境界说的继承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抛开“仁”字强调“万物一体”,就会混淆阳明万物一体论与其它万物一体 论的界线。 B.要把握“一体之仁”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就要抓住“心体”和“仁体”两 种特质 C.只要关注“一体之仁”中的“仁”字,就能够揭示阳明仁学万物一体论的思 想精髓 D.研究王阳明的仁学思想,既要揭示其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又要关注其它相 关理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笑于德北 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 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 州坐夜航船到苏州。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 酒,一碗饭。他吃掉了这些东西。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呢!” 他就笑了。 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 地伫立在街头。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髙髙地占据苏州的天空。他望着北寺塔,信 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 氏买地所建。”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 他翻看地图。 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 他就步行去了 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是桐花吧。那么高大的树开花 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 他去怡园。 书上说:怡园位于人民路343号。 苏州的路少有灰尘。 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 他在心里说: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 出几分娇羞。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
A.文章意在澄清关于阳明仁学的错误观点,探讨其“一体之仁”的思想意蕴, 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 B.作者从辨析核心概念出发,揭示了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藉此表明 阳明仁学有和其他万物一体论不同的理论特质。 C.作者列举历史上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意在强调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是建 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D.文章结尾指出,王阳明将程颢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 万物一体论,表明王阳明是仁者境界说的继承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抛开“仁”字强调“万物一体”,就会混淆阳明万物一体论与其它万物一体 论的界线。 B.要把握“一体之仁”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就要抓住“心体”和“仁体”两 种特质。 C.只要关注“一体之仁”中的“仁”字,就能够揭示阳明仁学万物一体论的思 想精髓。 D.研究王阳明的仁学思想,既要揭示其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又要关注其它相 关理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三 笑 于德北 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 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 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 州坐夜航船到苏州。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 酒,一碗饭。他吃掉了这些东西。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呢!” 他就笑了。 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 地伫立在街头。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高高地占据苏州的天空。他望着北寺塔,信 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 氏买地所建。”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 他翻看地图。 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 他就步行去了。 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是桐花吧。那么高大的树开花 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 他去怡园。 书上说:怡园位于人民路 343 号。 苏州的路少有灰尘。 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 他在心里说: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 出几分娇羞。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
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园林,他一下就给迷住了。恰园中有一口小井, 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腰肢款 款,春衫荡起微风。 他举起相机。 镜头里的女孩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 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他说:“竹风。 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 女孩说:“什么?” 他说:“竹风,竹子刮起的风。” 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她转而 又笑了,她的意思是:可不嘛,风能刮竹竿,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 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 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 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他原路转回,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 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 ? 他看见那个女孩在茶室里。 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 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 的青砖。 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 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 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 他看见室外的小亭。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 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 女孩过来给他斟水,也低声说:“静坐观众妙,潭清适我情。” 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 他举杯过额,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 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 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 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 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 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 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胎记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无名无姓的“他”作为主人公,不仅容易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且使 主人公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
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园林,他一下就给迷住了。怡园中有一口小井, 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腰肢款 款,春衫荡起微风。 他举起相机。 镜头里的女孩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 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他说:“竹风。” 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 女孩说:“什么?” 他说:“竹风,竹子刮起的风。” 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她转而 又笑了,她的意思是:可不嘛,风能刮竹竿,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 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 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 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他原路转回,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 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 吗? 他看见那个女孩在茶室里。 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 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 的青砖。 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 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 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 他看见室外的小亭。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 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 女孩过来给他斟水,也低声说:“静坐观众妙,潭清适我情。” 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 他举杯过额,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 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 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 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 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 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一 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胎记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无名无姓的“他”作为主人公,不仅容易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且使 主人公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
B.主人公与苏州女孩在恰园水井边的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出女孩天真、单 纯而且具有灵性的内在特点 C.“他”期待女孩对自己“三笑”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想到自己已为人父,不 免怅憾,这种怅憾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D.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古朴,行文节奏和缓,给人以冲淡雅致之感, 与小说所要营造的氛围非常协调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5分) 6.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北方男子”?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成思危:皓首穷经情满腔 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北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岁的成思危 随全家到达香港。面对破碎的山河,父亲成舍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之余经常咏读范 仲淹的《岳阳楼记》对幼年的成思危言传身教。 聪颖好学的少年成思危从小饱读诗书。鲁迅、巴金、茅盾等著名进步作家 的经典著作更是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里觉 慧的形象成为少年成思危的榜样和心中的偶像。他曾写下“不羡纨绔逐声色,敢 凭愚顽补苍天”的诗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广州解放后,满怀报国理想的成 思危毅然决然地抛弃优越的家庭生活。1951年7月的一天,成思危带着简单的 行装,跨过罗湖桥,回到了内地。 成思危到广州以后,进了叶剑英当校长的南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总 工会,后又在民船业工作一年。船民们生活环境的恶劣深深震撼着成思危年轻的 心。他深切感到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祖国是多么重要。 结束在民船业的工作后,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学习,后又转到华东化工学 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1960年,年仅25岁的成思危就担 任了研究室的副主任,主持研究工作。当时,广泛应用于核能、火箭、冶金、农 业、医药等领域的化学元素硼和硼化物被西方国家列入对新中国的禁运名单。刚 刚进入科技领域的成思危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潜心于对这一新领域的探索之中。他 担任过专题组组长等职务,翻译了大量有关资料和论著。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 期,中国的硼砂产量已达数万吨,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 除了进行硼资源开发利用的硏究,成思危还主持全国磷资源开发系统硏究等科硏 项目,还指导了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文革”期间,由于有海外关系,成思危被免掉了研究室主任的职务,从 事一般科研工作,还当了几个月的锅炉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不愿浪费 宝贵的时间。这期间,他继续攻读数学、化学、锅炉学等书籍,自学了法、德、 日3门外语,还巩固和温习了英语和俄语。 “文革”结束后,1981年,成思危做出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 抉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 管理学。这一年他46岁。一些好朋友劝他:资本主义的管理玩意学了也没用 不如趁着在化工界已有的名气去海外镀个金。成思危却认为,中国的科技固然落 后,但管理更加落后,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他 毅然决然选择了管理学
B.主人公与苏州女孩在怡园水井边的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出女孩天真、单 纯而且具有灵性的内在特点。 C.“他”期待女孩对自己“三笑”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想到自己已为人父,不 免怅憾,这种怅憾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D.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古朴,行文节奏和缓,给人以冲淡雅致之感, 与小说所要营造的氛围非常协调。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5 分) 6.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北方男子”?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成思危:皓首穷经情满腔 1935 年,成思危出生于北平。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岁的成思危 随全家到达香港。面对破碎的山河,父亲成舍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之余经常咏读范 仲淹的《岳阳楼记》对幼年的成思危言传身教。 聪颖好学的少年成思危从小饱读诗书。鲁迅、巴金、茅盾等著名进步作家 的经典著作更是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里觉 慧的形象成为少年成思危的榜样和心中的偶像。他曾写下“不羡纨绔逐声色,敢 凭愚顽补苍天”的诗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广州解放后,满怀报国理想的成 思危毅然决然地抛弃优越的家庭生活。1951 年 7 月的一天,成思危带着简单的 行装,跨过罗湖桥,回到了内地。 成思危到广州以后,进了叶剑英当校长的南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总 工会,后又在民船业工作一年。船民们生活环境的恶劣深深震撼着成思危年轻的 心。他深切感到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祖国是多么重要。 结束在民船业的工作后,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学习,后又转到华东化工学 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1960 年,年仅 25 岁的成思危就担 任了研究室的副主任,主持研究工作。当时,广泛应用于核能、火箭、冶金、农 业、医药等领域的化学元素硼和硼化物被西方国家列入对新中国的禁运名单。刚 刚进入科技领域的成思危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潜心于对这一新领域的探索之中。他 担任过专题组组长等职务,翻译了大量有关资料和论著。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初 期,中国的硼砂产量已达数万吨,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 除了进行硼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思危还主持全国磷资源开发系统研究等科研 项目,还指导了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文革”期间,由于有海外关系,成思危被免掉了研究室主任的职务,从 事一般科研工作,还当了几个月的锅炉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不愿浪费 宝贵的时间。这期间,他继续攻读数学、化学、锅炉学等书籍,自学了法、德、 日 3 门外语,还巩固和温习了英语和俄语。 “文革”结束后,1981 年,成思危做出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 抉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 管理学。这一年他 46 岁。一些好朋友劝他:资本主义的管理玩意学了也没用, 不如趁着在化工界已有的名气去海外镀个金。成思危却认为,中国的科技固然落 后,但管理更加落后,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他 毅然决然选择了管理学
刚到美国时,连股票都没有见过的他,上美国的资本市场课时,常常听得 满头雾水。美国学生用两个小时看完的资料,他得抱着字典花几天功夫。虽然困 难重重,成思危还是坚持着。留学第一年他就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并赢得美国经 济研究及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他用一年三个学季再加上两个假期,念完了六个学 季的课。凭着一股韧劲和勇气,成思危两年后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当他把最后 学期的成绩单给他从台湾赶来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父亲看时,成绩单上是三个 A一个A十。一生都不肯轻易表达情感的老父亲也喜不自禁:“没想到你50岁的 人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1984年成思危学成归国后,做了大量的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学术报告和讲座, 向国人推介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1994年底,已近60岁的成思危准备退休去教书。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孙起孟动 员无党无派的成思危加入民建。孙对陈说:“你在全国政协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但是这些建议最高层根本听不到,你想,一年中有多少政协委员在发言,领导不 可能都看到都听到。但是,你如果作为一个党派发言,那就有机会把你的意见传 达到最高层,你不是想报效祖国吗?这是最好的方式。”这一番话成功地打动了 成思危,让他成为民建一员,后来又成为民建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 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 高潮的一号提案。成思危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奔走呼号,尽心竭力。如 今,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已拥有360家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超过1206亿元,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获得风投资本的国家。他本人也被媒体誉为“中国 风险投资之父”。对此,成思危表示过誉了,他只愿意说他是中国风险投资的积 极推动者。 在自己的众多头衔里,成思危说只有学者是永远的。不改学者本色的成思 危更寄望科技工作者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多地从国家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去选 择研究课题,成思危说:“不说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大话、假话,一定要讲真 话、实话。 (摘编自龙巧玲、丁丹《成思危:皓首穷经情满腔》)【相关链接】 ①201l年,71岁的成思危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每天凌晨6时许起床,午夜方寝, 节假日和晚间都在学习。“我从不懈怠,做了十年的副委员长,从未去北戴河度 过一次假 ②成思危对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吴小莉说:“我觉得我能扮演的角色,就是 能够用我的知识,用我的思想,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他 还援引了孟德斯鸠说过的那句话:“如果我的思想能够影响到很多人的话,我就 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 ③领导民建中央的11年中,成思危作出了许多决策。他说:“尽管这些 决策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甚至可能影响到个别地方组织和某些同志的利益。 但我敢向大家保证,这些决策都是出自公心,都是为了民建事业的大局而作出 (以上均摘选自杨瑞春、张立《解读成思危政治人生:治学从政摸着良心过河》)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思危16岁时毅然抛弃家庭,从香港回到内地,这时的他就像巴金先生笔下 的觉慧一样,热情冲动,为了理想义无反顾
刚到美国时,连股票都没有见过的他,上美国的资本市场课时,常常听得 满头雾水。美国学生用两个小时看完的资料,他得抱着字典花几天功夫。虽然困 难重重,成思危还是坚持着。留学第一年他就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并赢得美国经 济研究及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他用一年三个学季再加上两个假期,念完了六个学 季的课。凭着一股韧劲和勇气,成思危两年后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当他把最后 一学期的成绩单给他从台湾赶来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父亲看时,成绩单上是三个 A 一个 A+。一生都不肯轻易表达情感的老父亲也喜不自禁:“没想到你 50 岁的 人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 1984 年成思危学成归国后,做了大量的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学术报告和讲座, 向国人推介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1994 年底,已近 60 岁的成思危准备退休去教书。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孙起孟动 员无党无派的成思危加入民建。孙对陈说:“你在全国政协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但是这些建议最高层根本听不到,你想,一年中有多少政协委员在发言,领导不 可能都看到都听到。但是,你如果作为一个党派发言,那就有机会把你的意见传 达到最高层,你不是想报效祖国吗?这是最好的方式。”这一番话成功地打动了 成思危,让他成为民建一员,后来又成为民建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8 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 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 高潮的一号提案。成思危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奔走呼号,尽心竭力。如 今,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已拥有 360 家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超过 1206 亿元,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获得风投资本的国家。他本人也被媒体誉为“中国 风险投资之父”。对此,成思危表示过誉了,他只愿意说他是中国风险投资的积 极推动者。 在自己的众多头衔里,成思危说只有学者是永远的。不改学者本色的成思 危更寄望科技工作者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多地从国家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去选 择研究课题,成思危说:“不说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大话、假话,一定要讲真 话、实话。” (摘编自龙巧玲、丁丹《成思危:皓首穷经情满腔》)【相关链接】 ①2011 年,71 岁的成思危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每天凌晨 6 时许起床,午夜方寝, 节假日和晚间都在学习。“我从不懈怠,做了十年的副委员长,从未去北戴河度 过一次假。” ②成思危对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吴小莉说:“我觉得我能扮演的角色,就是 能够用我的知识,用我的思想,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他 还援引了孟德斯鸠说过的那句话:“如果我的思想能够影响到很多人的话,我就 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 ③领导民建中央的 11 年中,成思危作出了许多决策。他说:“尽管这些 决策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甚至可能影响到个别地方组织和某些同志的利益。 但我敢向大家保证,这些决策都是出自公心,都是为了民建事业的大局而作出 的。” (以上均摘选自杨瑞春、张立《解读成思危政治人生:治学从政摸着良心过河》)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成思危 16 岁时毅然抛弃家庭,从香港回到内地,这时的他就像巴金先生笔下 的觉慧一样,热情冲动,为了理想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