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中 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I卷Ⅱ卷客观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71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 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 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 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中国迫切需要在对国际政治和 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培育大量具有说服世界能力的民间人士,换句话说,中国人 多,中国外交更需发挥民间优势。事实上,民众有意识的参与使众多涉外活动具有了外交意 义,甚至比经过精心修饰的外交表述更打动人心 从二战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处在敌对、猜疑、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 状态,基辛格担任国务卿之后说:“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是我们面临的最抱敌意的国家。”但他 第一次到上海时,早晨抽空跑出去看了看街上的人,回来却说:“中国人是一个和平的民族 脸上带着佛一样的微笑。”见到面目慈祥的中国人,观念就变了。基辛格转变观念的启示, 也为我们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提供了思路 长久以来,西方人坚信他们的文明是世界唯一成功的文明,它们是国家治理的范本,其 生活方式值得向往,有些国家推行的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就是以这种意识为思想蓝本的
沈阳二中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测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 1.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I 卷 II 卷客观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71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 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 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 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中国迫切需要在对国际政治和 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培育大量具有说服世界能力的民间人士,换句话说,中国人 多,中国外交更需发挥民间优势。事实上,民众有意识的参与使众多涉外活动具有了外交意 义,甚至比经过精心修饰的外交表述更能打动人心。 从二战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处在敌对、猜疑、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 状态,基辛格担任国务卿之后说:“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是我们面临的最抱敌意的国家。”但他 第一次到上海时,早晨抽空跑出去看了看街上的人,回来却说:“中国人是一个和平的民族, 脸上带着佛一样的微笑。”见到面目慈祥的中国人,观念就变了。基辛格转变观念的启示, 也为我们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提供了思路。 长久以来,西方人坚信他们的文明是世界唯一成功的文明,它们是国家治理的范本,其 生活方式值得向往,有些国家推行的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就是以这种意识为思想蓝本的
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却必将证明“价值观外交”政治视野的局限性:2007年韩中贸易额 为15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 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之间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最近总结 说:“在世界上,能与中国人用杯子喝53度白酒的只有韩国人,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 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中韩两国人士炖上一盆狗肉,盘腿上炕谈生意时可能没想到外 交,但却促进了外交,所以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经济活动中民众的交流 中华文明逐渐扩大了在西方的影响西方在如何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方面逐渐变得客 观起来,对中国持肯定态度的声音越来越多 中国的文化中有“朋友信之”,“近者悦,远者来”的传统。现在每年有将近4000万人 出国,中国人,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已经遍布全球。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人出去容易让 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宣传太像“宣传”,官员学者 出国很怕说错一句话,民众的声音出不去,外宣就不真实了。不要担心扩大民间的声音会带 来负面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说明了民间和外界的交往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 大。英国首相布朗称:到2025年,中国讲英语的人将超过全世界以英语为第-语言的人数, 若此,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将大增。 如今,国际事务中的言说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 量。现代政治就是言说政治,其突出特点就是,人们往往不仅仅要看一国的官员说了什么 更要看民众怎么说,说了什么。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大的外交实力,有多少外交官,都不可能 代替民间的交往,而在很多时候,几十个外交官说的“官话”,还往往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 的“俗话”更具有感染力 1.对“民间外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外交可以在官方宣传缺少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时弥补中国塑造自己全球
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却必将证明“价值观外交”政治视野的局限性:2007 年韩中贸易额 为 1500 亿美元,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 836 架次,比韩国国内 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之间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最近总结 说:“在世界上,能与中国人用杯子喝 53 度白酒的只有韩国人,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 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中韩两国人士炖上一盆狗肉,盘腿上炕谈生意时可能没想到外 交,但却促进了外交,所以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经济活动中民众的交流, 中华文明逐渐扩大了在西方的影响,西方在如何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方面逐渐变得客 观起来,对中国持肯定态度的声音越来越多。 中国的文化中有“朋友信之”,“近者悦,远者来”的传统。现在每年有将近 4000 万人 出国,中国人,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已经遍布全球。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人出去容易让 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宣传太像“宣传”,官员学者 出国很怕说错一句话,民众的声音出不去,外宣就不真实了。不要担心扩大民间的声音会带 来负面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说明了民间和外界的交往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 大。英国首相布朗称:到 2025 年,中国讲英语的人将超过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 若此,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将大增。 如今,国际事务中的言说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 量。现代政治就是言说政治,其突出特点就是,人们往往不仅仅要看一国的官员说了什么, 更要看民众怎么说,说了什么。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大的外交实力,有多少外交官,都不可能 代替民间的交往,而在很多时候,几十个外交官说的“官话”,还往往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 的“俗话”更具有感染力。 1.对“民间外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外交可以在官方宣传缺少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时弥补中国塑造自己全球
形象的国际经验的不足 B.民间外交有助于西方客观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和消除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 时出现的负面内容 C.民间外交强调民众有意识的参与,这使用基辛格第一次到上海就转变了对中国的敌 对、猜疑观念。 D.民间外交不必担心会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中国文化的影 响就越大 2.对文中划线句“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A.在世界上只有韩国人能与中国人喝53度的白酒,韩国通过与中国的白酒贸易使两 国贸易额连年激增 B.2007年韩中贸易额相当于韩美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的航班比韩国国内航班 数量都要多。 C.韩国人在和中国人谈生产时对中国的发展的赞美虽然没有想到外交,却促进了外交 D.中韩两国民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感染力,它使双方增进了了解, 建立了互信,从而促进了韩中经济贸易的发展。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中国更易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从而更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 实的声音。 B.人员流动的全球化证明了西方国家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价值观外交”存 在政治视野的局限性 C.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外宣 缺少民众的声音,太不真实的。 D.中国讲英语的人比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还多,中国外国对外言说的能力 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共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土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 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 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
形象的国际经验的不足。 B.民间外交有助于西方客观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和消除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 时出现的负面内容。 C.民间外交强调民众有意识的参与,这使用基辛格第一次到上海就转变了对中国的敌 对、猜疑观念。 D.民间外交不必担心会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中国文化的影 响就越大。 2.对文中划线句“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 A.在世界上只有韩国人能与中国人喝 53 度的白酒,韩国通过与中国的白酒贸易使两 国贸易额连年激增。 B.2007 年韩中贸易额相当于韩美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的航班比韩国国内航班 数量都要多。 C.韩国人在和中国人谈生产时对中国的发展的赞美虽然没有想到外交,却促进了外交。 D.中韩两国民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感染力,它使双方增进了了解, 建立了互信,从而促进了韩中经济贸易的发展。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中国更易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从而更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 实的声音。 B.人员流动的全球化证明了西方国家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价值观外交”存 在政治视野的局限性。 C.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外宣 缺少民众的声音,太不真实的。 D.中国讲英语的人比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还多,中国外国对外言说的能力 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共 20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 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 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
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 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 力,而逞于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干金之子,不 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 谋,而特岀于荆轲,聶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 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日:“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昊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 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 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 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 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 子房欤! (选自岳麓出版社1988年版《古文观止》卷之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见:表现 B.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通“弊”,弊端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称:相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 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 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 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 谋,而特出于荆轲,聶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 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 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 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 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 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 子房欤! (选自岳麓出版社 1988 年版《古文观止》卷之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见:表现 B.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通“弊”,弊端 C.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称:相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预羽曰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身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D 乃使其从者衣褐 6.下边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留侯张良的“大勇者”本色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B.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D.具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亮出中心论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并以此为基础 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 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 就大谋。 C.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 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 不蔓 D.“翻案”文章容易矫杆过正。年青的苏轼为强调“忍”的重要,将“忍”说成张良 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甚至将刘项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气 质,显然有片面性。 8.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5分)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分) (二)古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落 (南朝宋)鲍照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预羽曰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身 6.下边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留侯张良的“大勇者”本色的一项是 ( )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B.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D.具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即亮出中心论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并以此为基础, 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 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 就大谋。 C.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 “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 不蔓。 D.“翻案”文章容易矫杆过正。年青的苏轼为强调“忍”的重要,将“忍”说成张良 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甚至将刘项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气 质,显然有片面性。 8.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5 分)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 分) (二)古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落 (南朝·宋)鲍照 A. B. D. C. 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乃使其.从者衣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