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某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 许江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上也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开放发展的锐势 中国美术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迅疾开拓、90年代的多向反思之后,把握 新世纪之初的十多年,持续地激发出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开拓因素,掀起了多 样并存、多元发展的时代浪潮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多样化的现实语境下,中国美术界以民间协会和 院校的组织优势,氤氲而起一种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这种自觉迴异于上世纪初 叶和中叶几代艺术先驱对现代艺术的引进和中国化。它深植于活生生的中国的现 实关怀。无论是面对传统中国画的更新与拓展,还是着力于油画或当代艺术的转 换与创新,新世纪的中国美术界一边整饬本土文化的活资源,从社会科学、人文 科学的角度重新梳理传统,发掘本土文化生成的原创之力;一边深入现实,充分 探思传承与拓展、身份与差异、转换与批判等诸多命题,以独立的思考,传递出 具有中国当代现实深度和思想锐意的气派。例如,杭州的“中国画双年展”反思 中国画百年之路,提出“意之大者”“长卷视界”等具有中国文化含量的学术命 题;北京的中国油画双年展重视油画在中国的当代活力,承担起油画本土化的使 随着科技的创新,新技术文化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一方面,以电子媒介为代 表的跨媒体艺术丰富着今天的文化生态,开拓了视觉艺术创造的表现力;另一方 面,这种新艺术也以其虚拟化的创作方式激活、促生着人们的文化感受。中国美 术界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把握时机,重视技术媒体的人文关怀,使其在 短短十年间形成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上海世博会正是中国视觉文化创新的明证。 其重要场馆的展示设计,如由中央美院设计的中国国家馆、由中国美院设计的城 市生命主题馆,以及“清明上河图”大型仿真动画、“城市广场”七屏环幕电影 都成为世博文化的重要记忆,也成为中国新媒体创作的代表。今天,中国遍地开 花的动画事业,也正是视觉文化开创性拓展的例证。 中国的城市建设也极大地推动着美术尤其是公共空间中的美术创作和传播。城市 精神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在当代的建设和生活中不断得以强化和提升。近十年, 美术在城市精神的建设中日益发挥着先锋作用。“上海双年展”以上海城市作为 母体,思考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命题。六届双年展分别以“海上上海”“都市营 造”“影像生存”“超设计”“快城快客”“巡回排演”为主题。追踪上海的城 市历史与现实踪迹,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城雕和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 要一环。在全国各地的节庆与开幕活动中,美术成为活跃的视觉与创意元素。以 “北京798艺术区”为代表的城市文创基地,正在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承担 着城市改造更新和创意集聚的双重使命。美术越来越走进家园建设的深处,走进 城市各种人群的心灵深处。 全球语境中本土活化的自觉与当代性转化,科技发展中视觉文化的延伸和开创性 拓展,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的推进与国际性提升,是十多年来中国美术界历史性 开拓繁荣的重要特征。事实上,这些特征正处在开创和持续的进程中。美术的振
辽宁省某重点中学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 许江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上也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开放发展的锐势。 中国美术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的迅疾开拓、90 年代的多向反思之后,把握 新世纪之初的十多年,持续地激发出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开拓因素,掀起了多 样并存、多元发展的时代浪潮。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多样化的现实语境下,中国美术界以民间协会和 院校的组织优势,氤氲而起一种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这种自觉迥异于上世纪初 叶和中叶几代艺术先驱对现代艺术的引进和中国化。它深植于活生生的中国的现 实关怀。无论是面对传统中国画的更新与拓展,还是着力于油画或当代艺术的转 换与创新,新世纪的中国美术界一边整饬本土文化的活资源,从社会科学、人文 科学的角度重新梳理传统,发掘本土文化生成的原创之力;一边深入现实,充分 探思传承与拓展、身份与差异、转换与批判等诸多命题,以独立的思考,传递出 具有中国当代现实深度和思想锐意的气派。例如,杭州的“中国画双年展”反思 中国画百年之路,提出“意之大者”“长卷视界”等具有中国文化含量的学术命 题;北京的中国油画双年展重视油画在中国的当代活力,承担起油画本土化的使 命。 随着科技的创新,新技术文化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一方面,以电子媒介为代 表的跨媒体艺术丰富着今天的文化生态,开拓了视觉艺术创造的表现力;另一方 面,这种新艺术也以其虚拟化的创作方式激活、促生着人们的文化感受。中国美 术界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把握时机,重视技术媒体的人文关怀,使其在 短短十年间形成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上海世博会正是中国视觉文化创新的明证。 其重要场馆的展示设计,如由中央美院设计的中国国家馆、由中国美院设计的城 市生命主题馆,以及“清明上河图”大型仿真动画、“城市广场”七屏环幕电影 都成为世博文化的重要记忆,也成为中国新媒体创作的代表。今天,中国遍地开 花的动画事业,也正是视觉文化开创性拓展的例证。 中国的城市建设也极大地推动着美术尤其是公共空间中的美术创作和传播。城市 精神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在当代的建设和生活中不断得以强化和提升。近十年, 美术在城市精神的建设中日益发挥着先锋作用。“上海双年展”以上海城市作为 母体,思考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命题。六届双年展分别以“海上上海”“都市营 造”“影像生存”“超设计”“快城快客”“巡回排演”为主题。追踪上海的城 市历史与现实踪迹,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城雕和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 要一环。在全国各地的节庆与开幕活动中,美术成为活跃的视觉与创意元素。以 “北京 798 艺术区”为代表的城市文创基地,正在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承担 着城市改造更新和创意集聚的双重使命。美术越来越走进家园建设的深处,走进 城市各种人群的心灵深处。 全球语境中本土活化的自觉与当代性转化,科技发展中视觉文化的延伸和开创性 拓展,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的推进与国际性提升,是十多年来中国美术界历史性 开拓繁荣的重要特征。事实上,这些特征正处在开创和持续的进程中。美术的振
兴将推助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华民族的视觉活力必将长久地造福于社会的发展、 民智民心的提升。 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19日) 1.与“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初叶和中叶,由艺术先驱引进的有着很强的中国化特色的现代艺术, 和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是不一样的。 B.中国美术界正努力从社会、人文科学的角度梳理传统,同时又致力于深入现 实,继承拓展,凸显美术的本土化。 C.杭州的“中国画双年展”从学术角度所提出的观点,正是中国画在本土传统 的活化自觉的众多实践活动中的一例 D.中国画能够在全球化中做到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与中国拥有的以民间协会 和院校为主的组织优势有很大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觉艺术创造表现力的开拓,人们的文化感受的激活和促生,都是随着科技 的创新,新技术文化不断地延伸和拓展的表现 B.上海世博会和中国遍地开花的动画事业是中国美术界把握时机,重视技术媒 体的人文关怀,进行中国视觉文化创新和开创性拓展的例证 C.“上海双年展”“北京798艺术区”等与上海、北京城市有关的展览,证明 了近十年来美术推动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观点。 D.全球语境中本土活化的自觉与当代性转化、科技发展中视觉文化的延伸和开 创性拓展等都是十多年来中国美术界历史性开拓繁荣的正处在开创和持续的进 程中的重要特征。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界对传统国画的更新拓展,油画或当代艺术的转换创新 无不具有现实深度和思想锐意。 B.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提出了“意之大者”“长卷视界”等学术命题,这些 命题是建立在反思中国画百年之路的基础上的。 C.“上海双年展”从城雕和公共艺术两方面追踪上海的城市历史与现实踪迹, 且以此作为城市文化创建基地 D.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美术的振兴将指日可待,而美术带给全民族的视 觉活力也定会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yue)曰:“君祖德 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 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 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 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 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 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
兴将推助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华民族的视觉活力必将长久地造福于社会的发展、 民智民心的提升。 (选 自《人民日报》2012 年 8 月 19 日) 1.与“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初叶和中叶,由艺术先驱引进的有着很强的中国化特色的现代艺术, 和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是不一样的。 B.中国美术界正努力从社会、人文科学的角度梳理传统,同时又致力于深入现 实,继承拓展,凸显美术的本土化。 C.杭州的“中国画双年展”从学术角度所提出的观点,正是中国画在本土传统 的活化自觉的众多实践活动中的一例。 D.中国画能够在全球化中做到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与中国拥有的以民间协会 和院校为主的组织优势有很大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觉艺术创造表现力的开拓,人们的文化感受的激活和促生,都是随着科技 的创新,新技术文化不断地延伸和拓展的表现。 B.上海世博会和中国遍地开花的动画事业是中国美术界把握时机,重视技术媒 体的人文关怀,进行中国视觉文化创新和开创性拓展的例证。 C.“上海双年展”“北京 798 艺术区”等与上海、北京城市有关的展览,证明 了近十年来美术推动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观点。 D.全球语境中本土活化的自觉与当代性转化、科技发展中视觉文化的延伸和开 创性拓展等都是十多年来中国美术界历史性开拓繁荣的正处在开创和持续的进 程中的重要特征。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界对传统国画的更新拓展,油画或当代艺术的转换创新, 无不具有现实深度和思想锐意。 B.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提出了“意之大者”“长卷视界”等学术命题,这些 命题是建立在反思中国画百年之路的基础上的。 C.“上海双年展”从城雕和公共艺术两方面追踪上海的城市历史与现实踪迹, 且以此作为城市文化创建基地。 D.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美术的振兴将指日可待,而美术带给全民族的视 觉活力也定会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yuè)曰:“君祖德 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 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 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 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 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 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
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 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 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 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 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 “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 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 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 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 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省辟之,谢去 辟:征召 B.以币聘,基未应 币:礼物 C.大旱,请决滞狱 狱:诉讼案件 D.伏兵邀取之,易耳邀:请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基清廉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②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③以克敌赏赏基,基辞 ④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 ⑤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⑥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基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认为他 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刘基能为太祖出谋划策,分忧解愁。他平冤案,止滥杀,释囚徒,深得太祖 信任。 C.刘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深受明太祖赏识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 封为诚意伯后,才被赐归还乡 D.刘基不从个人恩怨出发,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否定太祖想让向来 与他交好的杨宪做丞相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 (2)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 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 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 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 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 “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 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 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 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 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行省辟之,谢去 辟:征召 B. 以币聘,基未应 币:礼物 C. 大旱,请决滞狱 狱:诉讼案件 D. 伏兵邀取之,易耳 邀:请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基清廉正直的一组是(3 分) ①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②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③以克敌赏赏基,基辞。 ④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 ⑤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⑥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基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认为他 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 刘基能为太祖出谋划策,分忧解愁。他平冤案,止滥杀,释囚徒,深得太祖 信任。 C. 刘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深受明太祖赏识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 封为诚意伯后,才被赐归还乡。 D. 刘基不从个人恩怨出发,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否定太祖想让向来 与他交好的杨宪做丞相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 (2)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点绛唇
[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 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著有《浮溪集》等。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 调,官场失意 8.“梅影横窗瘦”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5分) 9.本来“好个霜天”正该是喝酒尽兴的时候,词人却说“闲却传杯手”。这句 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 磷 ;瓦缝参 差 3)亦余心之所善 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 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 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 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 出的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 在了城里,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 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 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 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 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爸,你别乱跑。”紧 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 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 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 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 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宋]汪藻[注]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 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著有《浮溪集》等。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 调,官场失意。 8.“梅影横窗瘦”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5 分) 9.本来“好个霜天”正该是喝酒尽兴的时候,词人却说“闲却传杯手”。这句 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 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 磷, ;瓦缝参 差, 。” (3)亦余心之所善 兮, 。 , 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 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 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 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 出的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 在了城里,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 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 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 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 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 爸,你别乱跑。”紧 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 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 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 “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 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 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 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 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 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 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 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 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 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 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 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 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 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 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希望父亲最好不能参 加,而父亲则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从道理上讲,儿子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他又怕土气的父亲给自 己丢脸,所以,他把父亲安排在小房间里,找借口不让父亲讲话。表现了他的自 私和虚荣。 D.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 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 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 (2)如何理解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6分) (3)第②段和第⑦段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①l924年王振义出生于上海,1942年中学毕业,194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 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行医生涯。 ②工作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找到了事业的立足点。他同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 样,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本职工作上。后来王振义在一则国外医学资料中得知, 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逆转,也就是说,这些“为非作歹”的 坏细胞,在科学家“诱导下”,可以“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变成正常细胞。 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医学创举,令王振义眼前一亮,他觉得既然无法消灭白血病 患者血液中的癌细胞,那么另辟蹊径,化敌为友,不失为一个治疗新途径。从此 王振义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上,勤勉攻关,孜孜以求。 经过多年试验,终于在显微镜下,捕捉到奇迹发生:大量早幼粒癌细胞,在全反 式维甲酸诱导下,竟“改邪归正”,变成一个个发育正常的细胞。呕心沥血的王 振义,终于大海捞针,找到一把“金钥匙”,神奇破译了人类医学史上的“死亡 密码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 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 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 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 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 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 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 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 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 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 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 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 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希望父亲最好不能参 加,而父亲则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从道理上讲,儿子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他又怕土气的父亲给自 己丢脸,所以,他把父亲安排在小房间里,找借口不让父亲讲话。表现了他的自 私和虚荣。 D.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 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 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 (2)如何理解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6 分) (3)第②段和第⑦段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 分) (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①1924 年王振义出生于上海,1942 年中学毕业,1948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 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行医生涯。 ②工作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找到了事业的立足点。他同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 一样,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本职工作上。后来王振义在一则国外医学资料中得知, 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逆转,也就是说,这些“为非作歹”的 坏细胞,在科学家“诱导下”,可以“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变成正常细胞。 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医学创举,令王振义眼前一亮,他觉得既然无法消灭白血病 患者血液中的癌细胞,那么另辟蹊径,化敌为友,不失为一个治疗新途径。从此, 王振义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上,勤勉攻关,孜孜以求。 经过多年试验,终于在显微镜下,捕捉到奇迹发生:大量早幼粒癌细胞,在全反 式维甲酸诱导下,竟“改邪归正”,变成一个个发育正常的细胞。呕心沥血的王 振义,终于大海捞针,找到一把“金钥匙”,神奇破译了人类医学史上的“死亡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