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2018届高三11月阶段考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 的,。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 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 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 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 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 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 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 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 想和文化条件。 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 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 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 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颖川钟皓、卫暠、庾乘 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 生较大影响。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 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 没有抛弃礼法。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 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 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 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 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 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 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 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 (摘编自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渐下降, 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 B.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赴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 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 C.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颍川钟氏、河东卫 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 D.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 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辽宁省沈阳 2018 届高三 11 月阶段考试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 的,。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 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 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 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 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 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 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 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 想和文化条件。 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 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 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 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颖川钟皓、卫暠、庾乘 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 生较大影响。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 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 没有抛弃礼法。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 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 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 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 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 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 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 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 (摘编自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渐下降, 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 B.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赴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 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 C.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颍川钟氏、河东卫 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 D.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 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 原因 B.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弃儒家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 的危害。 C.第三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 要作用。 D.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 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钏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 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 B.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 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 C.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 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境地 D.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 神的吸收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 高海跋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飘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一一家乡 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 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 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座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 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 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 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 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 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 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 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 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 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 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 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滕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 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 原因。 B.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弃儒家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 的危害。 C.第三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 要作用。 D.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 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钏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 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 B.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 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 C.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 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境地。 D.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 神的吸收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 高海跋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飘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 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 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 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座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 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 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 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 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 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 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 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 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 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 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 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滕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 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
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 瓜,一个名附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 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 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 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 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 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 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 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 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 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 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 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 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 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博。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 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 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 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 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 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2017年第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中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作 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 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作者感到亲切。 C.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 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 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5.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5分 6.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 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材料
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 瓜,一个名附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 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 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 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 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 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 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 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 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 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 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 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 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 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博。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 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 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 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 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 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 2017 年第 2 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中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作 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 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作者感到亲切。 C.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 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 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5.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5 分) 6.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 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12 分) 材料一: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 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 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借势声讨 “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 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 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 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 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节选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 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 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 之后愈演愈烈 (节选 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 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 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 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 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 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査。与会的 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 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 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节选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 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 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 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 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 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 5 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 22 名”,并借势声讨 “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 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 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 30 万 至 50 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 20 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 13000 集电视剧计,全 年有 40 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节选自 2016 年 12 月 13 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 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 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 之后愈演愈烈。 (节选 自 2016 年 12 月 1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 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 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 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 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 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 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 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 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4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 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 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 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
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 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 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 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 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 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 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 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 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硏究如何提髙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 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 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愈演愈烈进行收视率 造假这一现象,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 C.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倡导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 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 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 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 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 D.材料三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说明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 书”做法的重要性,也侧面反映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蔓延之势 E.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段就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伤害 9.为什么收视率调査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 的看法。(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少从舅氏胡安国受《春秋》。登进士第,授左从 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始至,帅将斩人,如圭白其误,帅为已署不易也。如圭
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 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 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 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 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 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 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 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 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 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 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愈演愈烈进行收视率 造假这一现象,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 C.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倡导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 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 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5 分) ( )( ) A.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 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 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 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 D.材料三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说明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 书”做法的重要性,也侧面反映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蔓延之势。 E.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段就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伤害。 9.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 的看法。(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少从舅氏胡安国受《春秋》。登进士第,授左从 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始至,帅将斩人,如圭白其误,帅为已署不易也。如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