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10月阶段验收高三语文试题 第Ⅰ卷(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传播策略 焦雨虹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它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 运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的一种策略。 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 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出发点。在过 去的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当代文化的忽视,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 遗产的继承和张扬之中,舞狮子、打太极依然是不少对外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导致国外一些 人以为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长袍马褂的封建社会。“文化中国形象中长期欠缺鲜活的、丰富 的、多元的当代科技、文化、经济元素。因此,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当代” 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必须立足当代、立足本土,展现既积极 平和、快乐又存在矛盾的真实中国,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的载体。文化符号不仅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息 息相关,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密不可分。正如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 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究竟是什么?多次的中外民调以及对外 传播的现实基本可以证实,目前被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依然是以传统文化为主,故宫、孔子 功夫、兵马俑、瓷器、京剧、美食等耳熟能详的传统符号依然是主流,在海外甚至有“孔 子十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失之偏颇的戏谑之说。因此,寻找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 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在文化符号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提升中国当代文化 符号的影响力,尤其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符号建构急需加强。只有多元、现代的文 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 态。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 的力量。因此,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种传 播形态的融合,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两 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国家、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资金大、场面大、时间长、话题多、 关注度高,对提升国家间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改变人民的国家观念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大型 活动毕竟是短期的,时间和作用都具有短期性、即时性的特点。如果仅仅依赖大型活动,文 化的传播效果还是有限的。而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具有日常性、长期性,弥补了大型活 动的缺陷,其渗透的效果更加潜移默化,长期效果更为显著。 中国文化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和而不同”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主张, 和谐、宽容、共享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终极文化目标,在认同差异、接受差异的基础上,互 相交流、互相对话,最终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多元、创新的原则,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 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一方面,必须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创新发展, 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赋予中国文化以新的内容、新的观念,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活力和生命 力。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赋予中国文化新的影响力、 辐射力 (选自2012年2月4日《文汇报》,有删节)
沈阳 2013——2014 学年度上学期 10 月阶段验收高三语文试题 第Ⅰ卷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传播策略 焦雨虹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它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 运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的一种策略。 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 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出发点。在过 去的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当代文化的忽视,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 遗产的继承和张扬之中,舞狮子、打太极依然是不少对外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导致国外一些 人以为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长袍马褂的封建社会。“文化中国”形象中长期欠缺鲜活的、丰富 的、多元的当代科技、文化、经济元素。因此,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当代” 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必须立足当代、立足本土,展现既积极、 平和、快乐又存在矛盾的真实中国,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的载体。文化符号不仅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息 息相关,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密不可分。正如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 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究竟是什么?多次的中外民调以及对外 传播的现实基本可以证实,目前被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依然是以传统文化为主,故宫、孔子、 功夫、兵马俑、瓷器、京剧、美食等耳熟能详的传统符号依然是主流,在海外甚至有“孔夫 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失之偏颇的戏谑之说。因此,寻找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 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在文化符号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提升中国当代文化 符号的影响力,尤其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符号建构急需加强。只有多元、现代的文 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 态。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 的力量。因此,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种传 播形态的融合,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两 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国家、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资金大、场面大、时间长、话题多、 关注度高,对提升国家间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改变人民的国家观念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大型 活动毕竟是短期的,时间和作用都具有短期性、即时性的特点。如果仅仅依赖大型活动,文 化的传播效果还是有限的。而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具有日常性、长期性,弥补了大型活 动的缺陷,其渗透的效果更加潜移默化,长期效果更为显著。 中国文化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和而不同”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主张, 和谐、宽容、共享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终极文化目标,在认同差异、接受差异的基础上,互 相交流、互相对话,最终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多元、创新的原则,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 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一方面,必须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创新发展, 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赋予中国文化以新的内容、新的观念,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活力和生命 力。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赋予中国文化新的影响力、 辐射力。 (选自 2012 年 2 月 4 日《文汇报》,有删节)
1.有关“文化符号”的阐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文化符号”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 B.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要通过“文化符号”呈现出来 C.“文化符号”具有当代性才能呈现它应该有的活力 D.政治、经济影响力是提升文化符号的影响力的前提。 2.下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策略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处理好“当代”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弘扬传统时必须立足当代 B.寻找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以当代文化符号的建构为主体 C.必须坚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需要公共传播活动和民间、个体的交流沟通相兼容相 补充 D.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做到“和而不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之所以在海外有“孔夫子十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戏谑之说,是因为我们没有建构 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 B.“和而不同”是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定要坚持的文化理念,只有如此,才能最终 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C.由于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具有日常性、长期性的民间的、 个体的交流沟通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D.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因此美国文化的影 响力都体现在其当代性上。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 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①调南和尉,有惠政 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 既长,将为取,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 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醺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 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 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薦于》。《于蔫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日“贤人之 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 遗者。秩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 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 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 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 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 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窭(ju)困:穷困。②醋(pu):合聚饮食。③笥(si):盛衣物的竹器。④饫:yu, 饱
1.有关“文化符号”的阐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文化符号”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 B.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要通过“文化符号”呈现出来。 C.“文化符号”具有当代性才能呈现它应该有的活力。 D.政治、经济影响力是提升文化符号的影响力的前提。 2.下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策略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处理好“当代”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弘扬传统时必须立足当代。 B. 寻找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以当代文化符号的建构为主体。 C. 必须坚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需要公共传播活动和民间、个体的交流沟通相兼容相 补充。 D.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做到“和而不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之所以在海外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戏谑之说,是因为我们没有建构 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 B.“和而不同”是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定要坚持的文化理念,只有如此,才能最终 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C.由于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具有日常性、长期性的民间的、 个体的交流沟通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D.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因此美国文化的影 响力都体现在其当代性上。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 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①调南和尉,有惠政。 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 既长,将为取,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 “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 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 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 言哉!” 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 遗者。秩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 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 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 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 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 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窭(jù)困:穷困。②酺(pú):合聚饮食。③笥(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yù, 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秀自乳之 乳:哺乳,喂奶 B.是时颇言且第胜负 第:科第。 C.即有累,吾当坐 坐:获罪 D.子哭过哀,礼欤 礼:符合礼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考进士时,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 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时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 后来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为官清廉,性淡泊,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华,能够弹琴 写歌、作赋。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 苟言辞,不贪女色,品行足以警戒那些纨绔子弟和荒淫贪佞之徒。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5分) (2)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8.“客心惊”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首联和颔联加以分析。(5分) 9.分析颈联在诗歌中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3)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4)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乙选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佳配偶 斯蒂芬·麦克勒[美]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他手 里在搬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 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 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德秀自乳之 乳:哺乳,喂奶。 B.是时颇言且第胜负 第:科第。 C.即有累,吾当坐 坐:获罪。 D.子哭过哀,礼欤 礼:符合礼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考进士时,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 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时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 后来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为官清廉,性淡泊,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华,能够弹琴、 写歌、作赋。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 苟言辞,不贪女色,品行足以警戒那些纨绔子弟和荒淫贪佞之徒。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5 分) (2)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8.“客心惊”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首联和颔联加以分析。(5 分) 9.分析颈联在诗歌中的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3)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4)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5)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 _。(李商隐《锦瑟》)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最佳配偶 斯蒂芬•麦克勒[美]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他手 里在搬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 “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 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
女进行了分类…”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本来 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语调放温和些。 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对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31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扎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计算 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那一扎“文件”是关于我 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好看书、看球赛、睡觉时爱把窗户 关上、养狗、养猫、养金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住 在郊外、参观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属于贤妻良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我和爱丽丝结婚整整9年了,已经有3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听着古典音 乐和弗兰基拉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 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 姻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叙述了弗兰克借助计算机筛选结婚对象,进而结识邓菲尔德小姐并与之结婚, 到后来厌倦了完美的婚姻生活想要离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B.本文叙述平淡无奇,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对夫妻美满和 谐的生活,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女进行了分类……”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本来 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语调放温和些。 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对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31 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扎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计算 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那一扎“文件”是关于我 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好看书、看球赛、睡觉时爱把窗户 关上、养狗、养猫、养金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住 在郊外、参观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属于贤妻良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我和爱丽丝结婚整整 9 年了,已经有 3 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听着古典音 乐和弗兰基•拉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 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 姻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⑴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叙述了弗兰克借助计算机筛选结婚对象,进而结识邓菲尔德小姐并与之结婚, 到后来厌倦了完美的婚姻生活想要离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B.本文叙述平淡无奇,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对夫妻美满和 谐的生活,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C.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鲜活生 动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 D.“我”在和邓菲尔德小姐见面时“唯唯诺诺”,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能、胆小怕事, 这也是“我”在婚姻生活九年后才打算离婚的原因。 E.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签人, 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人沉闷室息。 (2)文章多次提到两人“相像”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的文化老人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朝中大官,母亲是书香门第。王世 襄年轻时在燕京大学读书,虽然出身豪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等也都是通 的,但他更关注的却是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等。他对于这些 方面的很多研究。不被许多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 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少年的“王家 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北京城可以算得上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 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一袋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头一次托人借钱,买走了这只白 鹰。 王世襄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判断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 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ˆ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 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艰苦的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 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雕虫小技”,王世襄也都“玩”出了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 术》、《北京鸽哨》等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 小玩意儿,他对这些东西的研究都非常精深而成了这些领域的专家。2000年,王世襄将自 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 工艺、则例①、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 中寻找中华文明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重又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 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査战乱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 德国的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 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沦陷时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 于是通过其父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终于没收了杨宁史的青铜器240件,其中包括价值 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 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都拍卖回流到了社会。王世
C.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鲜活生 动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 D.“我”在和邓菲尔德小姐见面时“唯唯诺诺”,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能、胆小怕事, 这也是“我”在婚姻生活九年后才打算离婚的原因。 E.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签人, 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人沉闷窒息。 ⑵文章多次提到两人“相像”“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⑶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⑷这篇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 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 年 11 月 28 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去世,享年 95 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的文化老人陨落。 王世襄生于 1914 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朝中大官,母亲是书香门第。王世 襄年轻时在燕京大学读书,虽然出身豪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等也都是通 的,但他更关注的却是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等。他对于这些 方面的很多研究。不被许多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 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少年的“王家二 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北京城可以算得上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 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一袋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头一次托人借钱,买走了这只白 鹰。 王世襄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判断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 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 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艰苦的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 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雕虫小技”,王世襄也都“玩”出了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 术》、《北京鸽哨》等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 小玩意儿,他对这些东西的研究都非常精深而成了这些领域的专家。2000 年,王世襄将自 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 工艺、则例①、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 l940 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 中寻找中华文明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重又缝合。l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 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 德国的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 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沦陷时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 于是通过其父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终于没收了杨宁史的青铜器 240 件,其中包括价值 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 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都拍卖回流到了社会。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