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教案第2章矩阵及其运算授课题目82.2矩阵的运算课次:61.知识目标(1)掌握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2)理解转置行列式的概念。(3)掌握方阵的行列式和方阵乘积的行列式。2.能力目标(1)提高矩阵运算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矩阵的基本运算,并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2)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矩阵的运算,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会从复杂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矩阵运算进行求解。3.情感与态度目标(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矩阵运算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矩阵运算的相关知识。(2)培养严谨的数学态度:在学习矩阵运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严谨的数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确保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准确无误。教学重点矩阵的运算、方阵的行列式教学难点矩阵的乘法、方阵的行列式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学习通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引入田忌赛马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其手下大将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但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匹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田忌采用了孙滨的建议:用下等马对付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付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付齐王的下等马.结果三场比赛完后,田忌1负2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事实上这是一个对策问题,在比赛中,齐王和田忌的马匹可以随机出阵,每次比赛双方的胜负情况,要根据双方的对阵情况来定.双方出阵的可能策略为:策略1(上、中、下);策略2(中、上、下);策略3(下、中、上);策略4(上、下、中):策略5(中、下、上):策略6(下、上、中)。说明:策略1(上、中、下)表示按先后出阵的顺序派上等马、中等马、下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王娜
线性代数教案 第 2 章矩阵及其运算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王娜 授课题目 §2.2 矩阵的运算 课次: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 (2)理解转置行列式的概念。 (3)掌握方阵的行列式和方阵乘积的行列式。 2.能力目标 (1)提高矩阵运算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矩阵的基本运 算,并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矩阵的运算,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 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会从复杂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矩阵运算进行 求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矩阵运算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矩阵运算的相关知识。 (2)培养严谨的数学态度:在学习矩阵运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严谨的数学态 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确保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准确无误。 教学重点 矩阵的运算、方阵的行列式 教学难点 矩阵的乘法、方阵的行列式 教学手段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学习通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田忌赛马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其手下大将田忌各 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但田忌的上、中 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 三局,每局各出一匹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田忌采用了孙膑的建 议:用下等马对付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付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付齐 王的下等马.结果三场比赛完后,田忌 1 负 2 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事实上这是一个对策问题,在比赛中,齐王和田忌的马匹可以随机出阵, 每次比赛双方的胜负情况,要根据双方的对阵情况来定.双方出阵的可能策略为: 策略 1(上、中、下);策略 2(中、上、下);策略 3(下、中、上); 策略 4(上、下、中);策略 5(中、下、上);策略 6(下、上、中). 说明:策略 1(上、中、下)表示按先后出阵的顺序派上等马、中等马、下
线性代数教案第2章矩阵及其运算等马,其他策略解释类似.每场比赛中,如果齐王的马匹三战全胜,则用数3表示:如果两胜一负,则用数1表示:如果一胜两负,则用数-1表示.如果齐王和田忌依次使用上面6种策略进行比赛,那么齐王的胜、负情况就可以用下面的矩形数表来表示.其中齐主采用的策略用横向行表示,由忌采用的策略用纵向列表示.田忌策略123456113111-1)齐 1-123111王11-13113131-1141策-1113115略1136二、讲授新课(一)加(减)法定义1(矩阵加法)设A=(a)和B=(b,)是mxn的矩阵,A与B的加法(或称和),记作A+B,定义为一个m×n的矩阵(ai+bia2+b2.. au+bha21+b2i a22+b22 ... a2n+bnC=(c,)=A+B =.....(aml+bmlam2+bm2... amn+bm例1设5--21acC:B=0b计算A+B;若已知C=A+B,求出a,b,c,d负矩阵设A={a,)mxn,称矩阵-A={-a,)为矩阵A的负矩阵。(ar-baiz-b2..an-bna21-b1 a22 -b2 ... a2n -b2n矩阵的减法A-B=A+(-B)=...........(aml-bmlam2-bm2..amn-bmm)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王娜
线性代数教案 第 2 章矩阵及其运算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王娜 等马,其他策略解释类似.每场比赛中,如果齐王的马匹三战全胜,则用数 3 表 示;如果两胜一负,则用数 1 表示;如果一胜两负,则用数-1 表示.如果齐王和 田忌依次使用上面 6 种策略进行比赛,那么齐王的胜、负情况就可以用下面的矩 形数表来表示.其中齐王采用的策略用横向行表示,田忌采用的策略用纵向列表 示. 田 忌 策 略 3 1 1 1 1 1 1 3 1 1 1 1 1 1 3 1 1 1 1 1 1 3 1 1 1 1 1 1 3 1 1 1 1 1 1 3 − − − − − − . 二、讲授新课 (一)加(减)法 定义 1 (矩阵加法)设 { } A = aij 和 { } B = bij 是 m n 的矩阵,A 与 B 的加法(或称和),记作 A+B,定义为一个 m n 的矩阵 C = {cij} = A+ B + + + + + + + + + = m m m m m n m n n n n 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1 1 2 2 2 1 2 1 2 2 2 2 2 2 1 1 1 1 1 2 1 2 1 1 . 例 1 设 − = 0 2 5 1 A , − = 0 4 2 1 B , = b d a c C , 计算 A+ B ;若已知 C = A + B , 求出 a,b,c,d . 负矩阵 设 A = aij mn { } ,称矩阵 { } − A = −aij 为矩阵 A 的负矩阵。 矩阵的减法 A − B = A + (−B) − − − − − − − − − = m m m m m n m n n n n 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1 1 2 2 2 1 2 1 2 2 2 2 2 2 1 1 1 1 1 2 1 2 1 1 齐 王 策 略
线性代数教案第2章矩阵及其运算由定义,容易验证矩阵的加法满足下列运算法则(其中A,B,C,O为同型矩阵)。(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C=A+(B+C)(3) A+O=A(4) A-A=O(二)数乘定义2(矩阵数乘)数入与矩阵A=(amxn的乘积(称之为数乘),记作A或Aa,定义为一个m×n的矩阵(NaNai2.. NaumNa21 Na2 .. Ma2nC=(c,)=^A= AA =........(aamlNam2..Namn)由定义,数乘运算满足下列运算法则(设A,B,O是同型矩阵,入,μ是数):(1)数对矩阵的分配律Λ(A+B)=ΛA+2B(2)矩阵对数的分配律(+μ)A=A+μA(3)结合律(Mμ)A= R(μA)(4)0·A=0(1-20)7826例2设A=B:且有2A+X=B-2X,求(435)(534X.解由2A+X=B-2X得1X=!-(B-2A)3-(819-47 9)X=所以(435)31[(3 9-6 8]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王娜
线性代数教案 第 2 章矩阵及其运算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王娜 由定义,容易验证矩阵的加法满足下列运算法则(其中 A, B, C, O 为同型 矩阵)。 (1)交换律 A + B = B + A (2)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3) A + O = A (4) A − A = O (二)数乘 定义 2 (矩阵数乘) 数 与矩阵 A = aij mn { } 的乘积(称之为数乘),记作 A 或 A ,定义为一个 m n 的矩阵 C = {cij} = A = A = m m m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1 2 21 22 2 11 12 1 。 由定义,数乘运算满足下列运算法则(设 A, B, O 是同型矩阵, , 是数): (1)数对矩阵的分配律 (A + B) = A + B (2)矩阵对数的分配律 ( + )A = A + A (3)结合律 ()A = (A) (4) 0 A = O 例 2 设 1 2 0 4 3 5 − = A , 826 5 3 4 = B ,且有 2 2 A X B X + = − , 求 X . 解 由 2 2 A X B X + = − 得 1 ( 2 ) 3 X B A = − 所以 X − − = 4 3 5 1 2 0 2 5 3 4 8 2 6 3 1 − − = 8 6 10 2 4 0 5 3 4 8 2 6 3 1
线性代数教案第2章矩阵及其运算-3 -3 -)-1 -1 -2(三)乘法定义3(矩阵乘法)设A=(a)是一个mxs矩阵,B=(b)是一个sxn矩阵,A与B的乘法,记作AB,定义为一个m×n的矩阵C=AB=(c,其中C, =ab +ab,+ab, -aabk=l(i=1,2,..,m; j=1,2,..,n)由定义,不难看出(强调):(1)只有在左矩阵A的列数和右矩阵B的行数相等时,才能定义乘法AB:(2)矩阵C=AB的行数是A的行数,列数则是B的列数:(3)矩阵C=AB在(i,Jj)位置上的元素等于A的第i行元素与B的第j列对应元素的乘积之和。1001例3设20求AB解(3×1+(-1)×1+1×23×0+(-1)×2+1×1 3×0+(-1)×0+1×3AB=-2×1+0×1+2×22-2×0+0×2+2×1-2×0+0×0+2×3(4 -1 3)(226)注意这里BA是无法计算的4-2例4设A::家AB及BA(-2 1解BBA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王娜
线性代数教案 第 2 章矩阵及其运算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王娜 − − − = 3 3 6 6 6 6 3 1 − − − = 1 1 2 2 2 2 . (三)乘法 定义 3(矩阵乘法) 设 { } A = aij 是一个 m s 矩阵, { } B = bij 是一个 s n 矩阵,A 与 B 的乘法,记作 AB,定义为一个 m n 的矩阵 { }ij C = AB = c , 其中 = = + + + = s k ij ai b j ai b j aisbsj aikbkj c 1 1 1 2 2 (i =1, 2, , m; j =1, 2, , n ). 由定义,不难看出(强调): (1)只有在左矩阵 A 的列数和右矩阵 B 的行数相等时,才能定义乘法 AB; (2)矩阵 C=AB 的行数是 A 的行数,列数则是 B 的列数; (3)矩阵 C=AB 在 (i , j ) 位置上的元素等于 A 的第 i 行元素与 B 的第 j 列对应元素的乘积之和。 例 3 设 3 1 1 2 0 2 − = − A , 1 0 0 1 2 0 2 1 3 = B , 求 AB. 解 3 1 ( 1) 1 1 2 3 0 ( 1) 2 1 1 3 0 ( 1) 0 1 3 2 1 0 1 2 2 2 0 0 2 2 1 2 0 0 0 2 3 + − + + − + + − + = − + + − + + − + + AB − = 2 2 6 4 1 3 注意 这里 BA 是无法计算的. 例 4 设 4 2 2 1 − = − A , 3 6 2 4 = − − B ,求 AB 及 BA. 解 4 2 3 6 16 32 2 1 2 4 8 16 − = = − − − − − AB 3 6 4 2 0 0 2 4 2 1 0 0 − = = − − − BA
第2章矩阵及其运算线性代数教案(10)700)(0 0)例5设A:求AB及AC.B:(1 0001(1(0.01000000解AB=同样AC=(10八0 1)(000但是B≠C由上述例子可知:(1)一般情况下,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因为AB与BA可能一个有意义,一个没有意义:也可能二者都有意义,但AB±BA.当AB=BA时,称A与B是可交换的.由定义可知,EA=AE=A,BE=EB=B,即单位矩阵和任何矩阵都可交换(2)矩阵中存在A≠O,BO,有BA=O:反之BA=O,不一定有A=0或B=0(3)矩阵乘法不满足消去律,即AB=AC,且A≠O,不能导出B=C矩阵的乘法运算满足下列的运算律:(假定运算是可行的,入是数)(1)结合律A(BC)=(AB)C(2)分配律A(B+C)=AB+AC:(A+B)C=AC+BC(3)数乘结合律(AB)=(A)B=A(B例6证明n阶数量矩阵与所有n阶方阵都可交换(k0..o)0k0证明设n阶数量矩阵为K=:(o0..k)aa2..ana21a22..a2n又设A=::am2...am)am(kau kai2..kam)kazika22...kazn则KA== kA.……:(kamkam2...kamm)同样可得AK=kA,所以有AK=KA,即n阶数量矩阵与n阶方阵可交换矩阵的幂设A是n阶矩阵,定义: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王娜
线性代数教案 第 2 章矩阵及其运算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 王娜 例 5 设 1 0 1 0 = A , 0 0 0 1 = B , 0 0 1 0 = C ,求 AB 及 AC . 解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AB = = 同样 0 0 0 0 AC = 但是 B C 由上述例子可知: (1)一般情况下,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因为 AB 与 BA 可能一个有 意义,一个没有意义;也可能二者都有意义,但 AB BA .当 AB = BA 时, 称 A 与 B 是可交换的. 由定义可知, EA AE A = = , BE EB B = = ,即单位矩阵和任何矩阵都 可交换. (2)矩阵中存在 A O ,B O ,有 BA O= ;反之 BA O= ,不一定有 A O= 或 B O= . (3)矩阵乘法不满足消去律,即 AB = AC ,且 A O ,不能导出 B C= . 矩阵的乘法运算满足下列的运算律:(假定运算是可行的, 是数) (1)结合律 A BC AB C ( ) = ( ) (2)分配律 A B C AB AC ( ) + = + ; ( ) A B C AC BC + = + (3)数乘结合律 ( ) AB A B A B = = ( ) ( ) 例 6 证明 n 阶数量矩阵与所有 n 阶方阵都可交换. 证明 设 n 阶数量矩阵为 0 0 0 0 0 0 k k k = K 又设 A= n 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1 2 21 22 2 11 12 1 则 KA = n n nn n n ka ka ka ka ka ka ka ka ka 1 2 21 22 2 11 12 1 = kA. 同样可得 AK A = k ,所以有 AK KA = ,即 n 阶数量矩阵与 n 阶方阵可交 换. 矩阵的幂 设 A 是 n 阶矩阵,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