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2015一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授课班级:教育20141班任课教师:裴长安师范学院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
石河子大学教案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 课 程 名 称: 中外教育史 授 课 班 级: 教育 20141 班 任 课 教 师: 裴长安 师范学院 教育系 教育学 教研室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
教师姓名职称讲师所在院系裴长安师范学院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总学时授课班级教育201448博C411、授课地点授课时间周二1、2节;周四1、2节C430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考察、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如下:使学生了解中国各主要历史阶段社会政课程目标治、经济、文化概况与教育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过程;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的措施;了解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活动并理解和掌握其主要教育思想,掌握中国教育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初步养成古为今用、以史鉴今的能力。教材: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主要参考资料:1、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2、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4、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5、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教材及主6、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7、田正平、肖朗、周谷平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M].广东教育要参考书出版社2004年版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裴长安 职 称 讲师 所在院系 师范学院 课程名称 中国教育史 总学时 48 授课班级 教育 2014 授课地点 博 C411、 C430 授课时间 周二 1、2 节;周四 1、2 节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教育发 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 训,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考察、分析教育 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如下:使学生了解中国各主要历史阶段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概况与教育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各主要历史阶 段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过程;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 和学校管理的措施;了解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活动并理解和掌握其主 要教育思想,掌握中国教育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初步养成古为今用、以 史鉴今的能力。 教材及主 要参考书 教材: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资料: 1、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 [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年版 2、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文选 [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年版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 [M].人民教育出 版社 1989 年版 4、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 [M].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5 年版 5、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M].山东教育出版 社 2000 年版 6、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 [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7、田正平、肖朗、周谷平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 [M].广东教育 出版社 2004 年版
章节名称学时第一章2 学时走进中国历史、夏、商、西周的教育第二章2 学时春秋时期的教育教育史电影赏析:《孔子》2 学时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中西教育观的比较(辩论活动)第四章2 学时秦汉时期的教育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2 学时第六章宋代的教育2 学时第七章2 学时明到清初的教育第八章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2 学时第九章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2 学时第十章2 学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一)2 学时第十一章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二)2 学时复习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章 节 名 称 学 时 第一章 走进中国历史 、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教育 教育史电影赏析:《孔子》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 中西教育观的比较(辩论活动)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宋代的教育 第七章 明到清初的教育 第八章 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 第九章 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 第十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一) 第十一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二) 复习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专业:教育学班级:20141班第一讲: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第一、二章章节名称1.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意义;2.清楚本课程学习内容、及课程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目的3.把握奴隶社会时期我国教育发展主要特点。1.了解夏代、商代教育主要内容及特点教学内容及学2.把握西周教育制度及教育内容。时分配3.掌握孔子教育思想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重点: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发展脉络重点、难点孔子教育思想以及对策难点:梳理出战国之前我国教育发展脉络。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讲授相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投影仪1、比较我国与西方同一历史时期教育内容及价值取向的异同,并就作业、思考题各自特点进行分析。2、如何看待孔子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影响?课后记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 专业:教育学 班级:20141 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第一讲: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章节名称 第一、二章 课堂教学 目的 1.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意义; 2.清楚本课程学习内容、及课程基本要求; 3.把握奴隶社会时期我国教育发展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及学 时分配 1. 了解夏代、商代教育主要内容及特点 2. 把握西周教育制度及教育内容。 3. 掌握孔子教育思想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重点: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发展脉络 孔子教育思想 难点:梳理出战国之前我国教育发展脉络。 教学方法和手 段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讲授相结合。 教 具 投影仪 作业、思考题 1、比较我国与西方同一历史时期教育内容及价值取向的异同,并就 各自特点进行分析。 2、如何看待孔子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影响? 课后记
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专业:教育学班级:20141班第二讲:战国时期的教育授课章节:第三章;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1.战国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概况。2.掌握儒、墨、道、法四家的主要教育观点。目的3.把握战国时期重要教育典籍及其主要内容。1..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2.齐国的稷下学宫教3.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学孟的教育思想4.内5.苟况的教育思想道家的教育思想容6.7.法家的教育思想及实践8.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重点:秦汉之前我国教育发展脉络的理解与掌握教学重点难点:梳理出秦汉之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脉络图。难点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讲授相结合。教学实施要求1.从“人性论”入手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2.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作业、思考题(阅读材料)课后记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 专业:教育学 班级:20141 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第二讲:战国时期的教育 授课章节:第三章; 授课时数:2 学时 教 学 目 的 1. 战国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概况。 2. 掌握儒、墨、道、法四家的主要教育观点。 3. 把握战国时期重要教育典籍及其主要内容。 教 学 内 容 1. 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 齐国的稷下学宫 3.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 4. 孟轲的教育思想 5. 荀况的教育思想 6. 道家的教育思想 7. 法家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8.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秦汉之前我国教育发展脉络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梳理出秦汉之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脉络图。 教学实施要求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讲授相结合。 作业、思考题 (阅读材料) 1.从“人性论”入手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2. 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课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