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8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 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 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 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 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 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 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 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 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 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 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 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 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 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 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 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 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 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 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 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 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 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 三尺为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 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 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 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 至国君的早朝
山东 2018 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9 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 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 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 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 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 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 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 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 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 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 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 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 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 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 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 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 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 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 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 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 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 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 三尺为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 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 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 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 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 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 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 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 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 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 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 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 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 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鸡和风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鹅,而风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 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2.(14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走正门 王春迪 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 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 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 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 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 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 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 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 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 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 牌位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 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 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 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 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 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 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 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 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 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鹅,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 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2.(14 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走正门 王春迪 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 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 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 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 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 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 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 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 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 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 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 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 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 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 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 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 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 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 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 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 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 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 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 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 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 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 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 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 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 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 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 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 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 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 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 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 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 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 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 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 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 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 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 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 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 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 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 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 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 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 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 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 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 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 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 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 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 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 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 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 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 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 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 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 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 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 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2)小说第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3)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 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 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 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 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 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 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 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 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 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 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 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 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 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査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 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 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 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 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 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 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风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 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 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 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 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 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2)小说第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3)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12 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 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 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 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 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 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 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 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 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 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 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 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 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 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 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 配备书法教师的占 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 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 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 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 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 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 年 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 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 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 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 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 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 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 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 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 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 巡管,检査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 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 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髙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 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 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 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 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 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 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 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 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査报告,数据分析 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 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 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 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 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 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 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 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 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 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 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 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 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 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 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 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 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 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 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 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 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 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 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 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4.(19 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 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 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