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现代以来,诚信一般合并使用。作为伦理道德范畴,诚信的基本含义类似于传 统信的概念,它要求政府诚信,不要朝令夕改,更不要有法不依;要求商业活动 诚信,不要毁约弃约,更不要坑蒙拐骗;要求社会交往诚信,不要轻诺寡信,更 不要作伪撒谎。然而,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概念,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 诚是一个形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下的实践概念 诚在儒家学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庸》继承孔子的思想,系统论述了诚 的问题。《中庸》认为,诚属于形上本体范畴,既是自然界的本质规定,又是人 性本质的规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对于自然界而言,至 诚无息,化生万物,“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意思是,天地的法则,可以用一个诚字给予概括:作为天地没有两个,而它生成 万物则是不可计算的。对于人生而言,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提出 人生的目的是“三纲领”,即明德、亲民、至善;人生的过程是“八条目”,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诚意是关键,济世 以修身为本,修身以诚意为要。 在早期儒家那里,信与诚不是同一序列的概念范畴。诚是与仁、智等并列的概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合 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这说明诚是仁与智、内圣与外王的关键,是一种 崇高的人格,具有终极意义。而信只是良好人格的组成部分,还不是一个主要的 因素 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这对信 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既提升了信的层次,又使诚落到了实处,促进 了信与仁义礼智等思想范畴平起平坐 诚为信提供了天理依据,就是为信提供了绝对性。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 而立。信与诚结合在一起,应认为是一项基本义务,是不证自明的道德律,必须 绝对得到遵守。同时,诚与信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诚则信矣,信则诚也”。诚 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朱熹认为:“诚是自然底实,信是做人底实。”诚 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 准则。自然界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是真实的,不会作假,人间世也应像自然界 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诚实无欺。诚与信,又是主体内心与外化的关系。 诚是主体内在的一一种本然状态,信则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内在之诚的外化 诚是信的思想基础,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信是诚的具体表现,无信则 不足以见诚。 (节选自夏海《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深圳特区报》2017年10月19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诚信的基本含义类似于传统的诚,它对人们的商业活动、社会交往等都 有严格的规定 B.诚是形上的本体范畴,信是形下的实践概念,二者同属伦理道德范畴,直到 近现代才合并使用
山东省 2018 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现代以来,诚信一般合并使用。作为伦理道德范畴,诚信的基本含义类似于传 统信的概念,它要求政府诚信,不要朝令夕改,更不要有法不依;要求商业活动 诚信,不要毁约弃约,更不要坑蒙拐骗;要求社会交往诚信,不要轻诺寡信,更 不要作伪撒谎。然而,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概念,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 诚是一个形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下的实践概念。。 诚在儒家学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庸》继承孔子的思想,系统论述了诚 的问题。《中庸》认为,诚属于形上本体范畴,既是自然界的本质规定,又是人 性本质的规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对于自然界而言,至 诚无息,化生万物,“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意思是,天地的法则,可以用一个诚字给予概括:作为天地没有两个,而它生成 万物则是不可计算的。对于人生而言,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提出 人生的目的是“三纲领”,即明德、亲民、至善;人生的过程是“八条目”,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诚意是关键,济世 以修身为本,修身以诚意为要。 在早期儒家那里,信与诚不是同一序列的概念范畴。诚是与仁、智等并列的概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合 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这说明诚是仁与智、内圣与外王的关键,是一种 崇高的人格,具有终极意义。而信只是良好人格的组成部分,还不是一个主要的 因素。 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这对信 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既提升了信的层次,又使诚落到了实处,促进 了信与仁义礼智等思想范畴平起平坐。 诚为信提供了天理依据,就是为信提供了绝对性。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 而立。信与诚结合在一起,应认为是一项基本义务,是不证自明的道德律,必须 绝对得到遵守。同时,诚与信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诚则信矣,信则诚也”。诚 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朱熹认为:“诚是自然底实,信是做人底实。”诚 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 准则。自然界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是真实的,不会作假,人间世也应像自然界 一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诚实无欺。诚与信,又是主体内心与外化的关系。 诚是主体内在的一一种本然状态,信则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内在之诚的外化, 诚是信的思想基础,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信是诚的具体表现,无信则 不足以见诚。 (节选自夏海《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深圳特区报》2017 年 10 月 19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时诚信的基本含义类似于传统的诚,它对人们的商业活动、社会交往等都 有严格的规定。 B.诚是形上的本体范畴,信是形下的实践概念,二者同属伦理道德范畴,直到 近现代才合并使用
C.作者认为诚既是自然界的本质规定,又是人性本质的规定,对于人生而言, 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诚与信是主体内心与外化的关系,诚是信的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具体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了诚和信的基本含义以及早期儒家思想中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B.第二段以《中庸》和《大学》相关论述为例说明诚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C.第三、四段论证了诚提升了信的层次且对人有终极意义,因此诚先于信的观 点 D.最后一段主要论证诚和信的密切联系,认为诚是自然法则,信是做人的准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一个人如果轻诺寡信,作伪撒谎,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 人 B.对于人生而言,诚是修身的关键,一个不诚的人,也肯定不会是一个守信的 C.如果没有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信的概念,信就不会进入仁义礼智的思想范畴之 D.诚信是不证自明的道德律,因此也必然成为现代社会人人不可或缺的行为规 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八杂 迟子建 丢丢的水果铺,是老八杂的一叶肺。而老八杂,却是哈尔滨的一截糜烂的盲肠, 不切不行了。 老八杂不是街名,而是一处棚户区的名字。这是一带狭长的房屋,有三十多座, 住着百余户人家。房子是青砖的平房和二层的木屋,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们倚 着南岗的马家沟河,错落着排布开来,远远一望,像是一缕飘拂在暮色中的炊烟。 这儿原来叫四辅里,只因它芜杂而喧闹,住的又多是引车卖浆之流,有阅历的人 说它像“八杂市”。因有过“八杂市”和“新八杂市”,人们就叫它“老八杂 市”。不过缀在后面的“市”字有些拗口,时间久了,它就像蝉身上的壳一样无 声无息地蜕去了,演变成为“老八杂”。别看老八杂是暗淡的,破败的,它的背 后,却是近二十年城市建设中新起的幢幢髙楼。楼体外墙有粉有黄,有红有蓝, 好像老八杂背后插着的五彩的翎毛。 老八杂的清晨比别处的来得要早。无论冬夏,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卖早点的、 扫大街的、开公交车的、卖报的、拾废品的、开烟铺的、修鞋的、打零工的,纷 纷从家里出来了。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打着呵欠,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到了夜晚, 他们会带着一身的汗味,步态疲惫地回家。别看他们辛劳,他们却是快乐的,这 从入夜飘荡在老八杂的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悟得到 老八杂的人清贫而知足地活着,它背后那些高档住宅小区却把它当成了眼皮底下 的一个乞丐,怎么看都不顺眼。春天的哈尔滨风沙较大,大风往往把老八杂屋顶 老化了的油毛毡和院落中的一些废品刮起,树静风止时,那些沿河而行的人,就 会看见哈尔滨这条几近干涸的内河上,一带垃圾缓缓地穿城而过,确实大煞风景。 老八杂除了在风天会向城市飘散垃圾,它还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度。由于这里没有 采暖设施,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烧煤取暖,烟囱里喷出一团团的煤烟,逢了
C.作者认为诚既是自然界的本质规定,又是人性本质的规定,对于人生而言, 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诚与信是主体内心与外化的关系,诚是信的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具体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提出了诚和信的基本含义以及早期儒家思想中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B.第二段以《中庸》和《大学》相关论述为例说明诚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C.第三、四段论证了诚提升了信的层次且对人有终极意义,因此诚先于信的观 点。 D.最后一段主要论证诚和信的密切联系,认为诚是自然法则,信是做人的准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一个人如果轻诺寡信,作伪撒谎,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 人。 B.对于人生而言,诚是修身的关键,一个不诚的人,也肯定不会是一个守信的 人。 C.如果没有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信的概念,信就不会进入仁义礼智的思想范畴之 内。 D.诚信是不证自明的道德律,因此也必然成为现代社会人人不可或缺的行为规 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八杂 迟子建 丢丢的水果铺,是老八杂的一叶肺。而老八杂,却是哈尔滨的一截糜烂的盲肠, 不切不行了。 老八杂不是街名,而是一处棚户区的名字。这是一带狭长的房屋,有三十多座, 住着百余户人家。房子是青砖的平房和二层的木屋,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们倚 着南岗的马家沟河,错落着排布开来,远远一望,像是一缕飘拂在暮色中的炊烟。 这儿原来叫四辅里,只因它芜杂而喧闹,住的又多是引车卖浆之流,有阅历的人 说它像“八杂市”。因有过“八杂市”和“新八杂市”,人们就叫它“老八杂 市”。不过缀在后面的“市”字有些拗口,时间久了,它就像蝉身上的壳一样无 声无息地蜕去了,演变成为“老八杂”。别看老八杂是暗淡的,破败的,它的背 后,却是近二十年城市建设中新起的幢幢高楼。楼体外墙有粉有黄,有红有蓝, 好像老八杂背后插着的五彩的翎毛。 老八杂的清晨比别处的来得要早。无论冬夏,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卖早点的、 扫大街的、开公交车的、卖报的、拾废品的、开烟铺的、修鞋的、打零工的,纷 纷从家里出来了。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打着呵欠,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到了夜晚, 他们会带着一身的汗味,步态疲惫地回家。别看他们辛劳,他们却是快乐的,这 从入夜飘荡在老八杂的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悟得到。 老八杂的人清贫而知足地活着,它背后那些高档住宅小区却把它当成了眼皮底下 的一个乞丐,怎么看都不顺眼。春天的哈尔滨风沙较大,大风往往把老八杂屋顶 老化了的油毛毡和院落中的一些废品刮起,树静风止时,那些沿河而行的人,就 会看见哈尔滨这条几近干涸的内河上,一带垃圾缓缓地穿城而过,确实大煞风景。 老八杂除了在风天会向城市飘散垃圾,它还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度。由于这里没有 采暖设施,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烧煤取暖,烟囱里喷出一团团的煤烟,逢了
气压低的日子,这些铅色的烟尘聚集在一起,呛得人直咳嗽,好像盘旋在空中的 群黑压压的乌鸦。还有,由于电线的老化,这里火灾频仍,而老八杂的街巷大 都逼仄,消防车出入困难,一旦大火连成一片,后果不堪设想 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 政府经过多次论证,下决心要治理这处城市的病灶了。工程立项后,实力雄厚的 龙飘集团取得了对老八杂的开发权。丁香花开的时节,他们就派人来对现有住户 的住房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并将动迁补贴的标准公示出来。如果不回迁,按照每 平方米两千五百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如果回迁,每平方米要交纳四百元的小区 增容费”。也就是说,将来你若想在老八杂生活,即便是住原有的房屋面积, 每户至少也要交纳两到三万元,人们对此牢骚满腹 卖烧饼的张老汉说:“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我进了鸟笼子,被 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 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 和两层的游泳馆。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 尚活泉说:“我天天在外出苦力,晚上回家时腿都软了,那些健身器材,谁他妈 用啊!” 王来贵说:“这地段的房价如今涨到四千块一个平方了,他们才给我们两千五 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 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嫌住在髙楼里不接地气,人会生病;有人嫌自家赖 以为生的架子车没处搁,耽误生计;还有人嫌坐电梯头晕,等于天天踩在云彩上 不会再有好胃口了 动迁通知在六月份就张贴出来了,限老八杂的人在七月底以前,必须迁出。但大 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过着日子。 老八杂的人,但凡遇见难事,都爱凑到丢丢那儿请她拿个主意,虽说她是个女人 但却是老八杂人的主心骨。 丢丢四十出头,长脖子,瓜子脸,细眯的小眼睛,喜欢戴耳环和梳发髻。喝松花 江水长大的女孩,大都有着高挑的身材,丢丢便是。她有一米七,双腿修长。她 的小腿圆润,大腿结实却不乏柔美,似乎你摆到她面前一双舞鞋,她就能踮起脚 尖,轻盈地起舞。丢丢有着男人一样的剑眉,可以看岀她性格的凌厉和豪爽;她 又有着敦厚的嘴唇,让人能感觉到她为人的厚道。 老八杂那些暗淡破旧的房子,据说是旧哈尔滨的“马市”。那时城市的主要交通 工具是马车,“马市”也就兴起了。“马市”在,就有养马人。有了养马人,就 要有娱乐。老八杂现存的半座米黄色的小楼,过去就是舞场,是一个俄国商人开 的。它位于老八杂的腹地,主人就是丢丢。 (节选自中篇小说《起舞》)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把老八杂比成一截糜烂的盲肠,既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它 的问题。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八杂对城市风景和空气的污染情况,一方面突出了改造的 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居民觉悟低下。 C.老八杂居民对开发商的意见很大,所以,虽然动迁通知早就张贴出来了,人 们却不愿搬迁
气压低的日子,这些铅色的烟尘聚集在一起,呛得人直咳嗽,好像盘旋在空中的 一群黑压压的乌鸦。还有,由于电线的老化,这里火灾频仍,而老八杂的街巷大 都逼仄,消防车出入困难,一旦大火连成一片,后果不堪设想。 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 政府经过多次论证,下决心要治理这处城市的病灶了。工程立项后,实力雄厚的 龙飘集团取得了对老八杂的开发权。丁香花开的时节,他们就派人来对现有住户 的住房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并将动迁补贴的标准公示出来。如果不回迁,按照每 平方米两千五百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如果回迁,每平方米要交纳四百元的小区 “增容费”。也就是说,将来你若想在老八杂生活,即便是住原有的房屋面积, 每户至少也要交纳两到三万元,人们对此牢骚满腹。 卖烧饼的张老汉说:“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我进了鸟笼子,被 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 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 和两层的游泳馆。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 尚活泉说:“我天天在外出苦力,晚上回家时腿都软了,那些健身器材,谁他妈 用啊!” 王来贵说:“这地段的房价如今涨到四千块一个平方了,他们才给我们两千五, 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 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嫌住在高楼里不接地气,人会生病;有人嫌自家赖 以为生的架子车没处搁,耽误生计;还有人嫌坐电梯头晕,等于天天踩在云彩上, 不会再有好胃口了。 动迁通知在六月份就张贴出来了,限老八杂的人在七月底以前,必须迁出。但大 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过着日子。 老八杂的人,但凡遇见难事,都爱凑到丢丢那儿请她拿个主意,虽说她是个女人, 但却是老八杂人的主心骨。 丢丢四十出头,长脖子,瓜子脸,细眯的小眼睛,喜欢戴耳环和梳发髻。喝松花 江水长大的女孩,大都有着高挑的身材,丢丢便是。她有一米七,双腿修长。她 的小腿圆润,大腿结实却不乏柔美,似乎你摆到她面前一双舞鞋,她就能踮起脚 尖,轻盈地起舞。丢丢有着男人一样的剑眉,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凌厉和豪爽;她 又有着敦厚的嘴唇,让人能感觉到她为人的厚道。 老八杂那些暗淡破旧的房子,据说是旧哈尔滨的“马市”。那时城市的主要交通 工具是马车,“马市”也就兴起了。“马市”在,就有养马人。有了养马人,就 要有娱乐。老八杂现存的半座米黄色的小楼,过去就是舞场,是一个俄国商人开 的。它位于老八杂的腹地,主人就是丢丢。 (节选自中篇小说《起舞》)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把老八杂比成一截糜烂的盲肠,既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它 的问题。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八杂对城市风景和空气的污染情况,一方面突出了改造的 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居民觉悟低下。 C.老八杂居民对开发商的意见很大,所以,虽然动迁通知早就张贴出来了,人 们却不愿搬迁
D.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就比较典型的反 映了作品语言方面的特点。 5.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6.结合文本,请探究作品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今天的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 的环境之中。不过,近年来随着儿童用网上网的普及,由于不当使用、缺乏教育 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前段时间引爆网上的杭州四年级小学 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等,都成社会焦点话题 为了实地了解当下少年儿童网络使用状况和遇到的安全问题。今年,来 自广州市多所学校的儿童代表组成网络安全调研小分队,去到多家学校进行主题 调研。儿童代表们在调研后,发布《少年儿童网络安全广东倡议》: 网络安全你我有责。让我们全社会共同携手,一起构建更加安全、文明 的网络空间。同时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和爸爸妈妈一起约定好,集聚网上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摘编自“网易新闻 材料二: 图:14岁儿童与家长网络行为的对比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三 在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上,一份来自广东省儿童网民网络素养 状况研究报告揭示不少最新情况 本次调研显示,有超过2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 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已达到31.9%。 7岁的儿童中,23.5%每日上网时间超过半个小时。24.2%曾研究过网络游戏 的7岁儿童开始主动加网友、qN载自己喜欢的游戏、视频和音乐。 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也越来越早。调研显示:3岁就已经开始使用 QQ和微信,到了7岁,9.9%的儿童使用QQ,15%的儿童使用微信。在12岁拥 有QQ(87.9%)、微信(69.7%)的儿童比例超过一半。 引人注意的是低龄儿童微信的接触率,较以往调查有显著提升。4~9岁 微信比QQ拥有更多的接触。9岁时儿童微信的接触率已达到38.0%,超过QQ 的31.2%接触率。10岁时,QQ接触率达到52.9%,正式超过微信47.1%, 自此之后,QQ成为少年儿童第一社交媒体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四 “应对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各界形成合力。”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在论坛上呼吁,学校应 该将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的课程,积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法制教 育。随机的零敲碎打式的灌输或劝阻,效果恐怕不理想。在儿童“触网”低龄化 的新形势下,不妨让网络素养教育正式走进学校、课堂、课本之中,即使在幼儿
D.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就比较典型的反 映了作品语言方面的特点。 5.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5 分) 6.结合文本,请探究作品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今天的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 的环境之中。不过,近年来随着儿童用网上网的普及,由于不当使用、缺乏教育 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前段时间引爆网上的杭州四年级小学 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等,都成社会焦点话题。 为了实地了解当下少年儿童网络使用状况和遇到的安全问题。今年,来 自广州市多所学校的儿童代表组成网络安全调研小分队,去到多家学校进行主题 调研。儿童代表们在调研后,发布《少年儿童网络安全广东倡议》: 网络安全你我有责。让我们全社会共同携手,一起构建更加安全、文明 的网络空间。同时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和爸爸妈妈一起约定好,集聚网上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摘编自“网易新闻”) 材料二: 图:14 岁儿童与家长网络行为的对比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三: 在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上,一份来自广东省儿童网民网络素养 状况研究报告揭示不少最新情况。 本次调研显示,有超过 23%的学龄前儿童(3~6 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 间在 30 分钟以上,5 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 30 分钟的儿童已达到 31.9%。 7 岁的儿童中,23.5%每日上网时间超过半个小时。24.2%曾研究过网络游戏 攻略;61.0%在手机或平板上自主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视频和音乐。8.9% 的 7 岁儿童开始主动加网友、qq 群。 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也越来越早。调研显示:3 岁就已经开始使用 QQ 和微信,到了 7 岁,9.9%的儿童使用 QQ,15%的儿童使用微信。在 12 岁拥 有 QQ(87.9%)、微信(69.7%)的儿童比例超过一半。 引人注意的是低龄儿童微信的接触率,较以往调查有显著提升。4~9 岁 微信比 QQ 拥有更多的接触。9 岁时儿童微信的接触率已达到 38.0%,超过 QQ 的 31.2%接触率。10 岁时,QQ 接触率达到 52.9%,正式超过微信 47.1%, 自此之后,QQ 成为少年儿童第一社交媒体。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四: “应对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各界形成合力。”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在论坛上呼吁,学校应 该将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的课程,积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法制教 育。随机的零敲碎打式的灌输或劝阻,效果恐怕不理想。在儿童“触网”低龄化 的新形势下,不妨让网络素养教育正式走进学校、课堂、课本之中,即使在幼儿
园、学前班阶段,都该有这种制度安排和教育“标配”。这不仅是形势和责任所 需,更是社会和家庭的呼唤 现在孩子对网络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但自控力依然不强,需 要家长引导。”张海波建议,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行为状况,清楚孩子的 “数字轨迹”,及时教育。其次,家长要及早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相 关知识和法规,并且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辨别力,通过约定的方式和孩子制定上 网行为的规则,让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此外,家长还要加强自身学习, 及时了解潮流文化,改善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 (摘编自“华龙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的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 环境之中,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 B.材料二的图表信息显示,在8种网络行为上,14岁的孩子在与其父母的对比 中,总体来看,超越了家长 C.杭州四年级小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是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的重要原因,并使之成为社会焦点话题 D.材料三的相关信息显示,9岁时儿童微信的接触率高于QQ的接触率,但10 岁时的Q接触率高于微信的接触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广州市多所学校的儿童代表经过调研发布了《少年儿童网络安全广东倡议》, 振聋发聩,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B.从材料二来看,在14岁儿童与家长网络行为的对比中,儿童的表现每一项都 遥遥领先,特别是“研究过网络游戏”这一项,相差悬殊。 C.材料三列举大量数据,准确具体的揭示了广东儿童网民网络素养状况,总体 来看,儿童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令人担忧 D.从材料三中调査的具体数据来看,7岁儿童接触网络比例最髙,范围最广, 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数据最详 E.孩子对网络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但自控力不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 阶段,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不能缺失。 9.我们应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汉圣太后弟也。后弟六人,洪信居长,少善骑射 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 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弘实而东奔,捧圣军数百从行,洪信预焉。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髙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 兵应之获免。清泰中,又为雍王重美牙校 晋初,为兴顺左厢都指挥使。汉祖统禁军,迁镇太原,奏隶麾下。汉祖 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俄加岳州防御使。从汉祖降邺,以警扈之劳, 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 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岀为镇宁军节度。 岁余,迁保义军节度。初,杨邪以元从功臣为方镇者不谙政务,令三司择军将分
园、学前班阶段,都该有这种制度安排和教育“标配”。这不仅是形势和责任所 需,更是社会和家庭的呼唤。 “现在孩子对网络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但自控力依然不强,需 要家长引导。”张海波建议,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行为状况,清楚孩子的 “数字轨迹”,及时教育。其次,家长要及早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相 关知识和法规,并且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辨别力,通过约定的方式和孩子制定上 网行为的规则,让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此外,家长还要加强自身学习, 及时了解潮流文化,改善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 (摘编自“华龙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今的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 环境之中,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 B.材料二的图表信息显示,在 8 种网络行为上,14 岁的孩子在与其父母的对比 中,总体来看,超越了家长。 C.杭州四年级小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跳楼事件是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的重要原因,并使之成为社会焦点话题。 D.材料三的相关信息显示,9 岁时儿童微信的接触率高于 QQ 的接触率,但 10 岁时的 QQ 接触率高于微信的接触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广州市多所学校的儿童代表经过调研发布了《少年儿童网络安全广东倡议》, 振聋发聩,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B.从材料二来看,在 14 岁儿童与家长网络行为的对比中,儿童的表现每一项都 遥遥领先,特别是“研究过网络游戏”这一项,相差悬殊。 C.材料三列举大量数据,准确具体的揭示了广东儿童网民网络素养状况,总体 来看,儿童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令人担忧。 D.从材料三中调查的具体数据来看,7 岁儿童接触网络比例最高,范围最广, 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数据最详。 E.孩子对网络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但自控力不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 阶段,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不能缺失。 9.我们应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汉圣太后弟也。后弟六人,洪信居长,少善骑射。 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 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弘实而东奔,捧圣军数百从行,洪信预焉。 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 兵应之获免。清泰中,又为雍王重美牙校。 晋初,为兴顺左厢都指挥使。汉祖统禁军,迁镇太原,奏隶麾下。汉祖 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俄加岳州防御使。从汉祖降邺,以警扈之劳, 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 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 岁余,迁保义军节度。初,杨邪以元从功臣为方镇者不谙政务,令三司择军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