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 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 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 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 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 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 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 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 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 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盜之方,皆曰 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 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盜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 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 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 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 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 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 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 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 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 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 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 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 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 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 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 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 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 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 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 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 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 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 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 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 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 ‘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 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 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 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 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 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 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 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 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 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 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 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 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 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 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 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 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韩家奴品行髙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髙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 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 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 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 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 补以少壮。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 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5.(11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 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 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 C.“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 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 境。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传给了读 者 E.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 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岀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2)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6.(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但 (2)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 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 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 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 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 补以少壮。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 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5.(11 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 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 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 C. “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 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 境。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传给了读 者。 E.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 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2)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6.(5 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 ”。 (2)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 但“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 ”描写了 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奧·古特置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 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实施新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咱村就已改头换面;不仅重见青山绿水,而且家家都 致富了。 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 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 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 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 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 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 B.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10万亩桃花林,每年春天烂漫 的桃花漫山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C.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 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 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9.(3分)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 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 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 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 主了!” 10.(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 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 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 张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 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 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 , ”描写了 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7.(3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置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 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实施新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咱村就已改头换面;不仅重见青山绿水,而且家家都 致富了。 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 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 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 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 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 B. C. D. 8.(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由袁和平执导的 3D 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 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 B.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 10 万亩桃花林,每年春天烂漫 的桃花漫山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C.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 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 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9.(3 分)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 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 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 您芳龄.” D.75 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 主了!” 10.(6 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 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 这 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 张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 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 , 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11.(5分)下面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 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四、写作(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各地。 只需扫二维码,交上押金,就可以骑上单车,解决公交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 一公里”,多么方便。城市人很快都爱上了这价廉物美的“共享单车”。 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也不少。北京频发单车被损毁事件:有的单车零件 缺失,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等等。南京仅某个 街口就有近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山东一男子因十几辆单车影 响自己路边摆摊,而将车杂乱叠放成“一座小山 有人说共享单车让我们看到了民间蕴藏的巨大创造力;有人说共享单车 是面照妖镜,照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有人说共享单车会被随意停放、破 坏,反映了企业运营的不成熟、政府监管的不利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上述观点中选择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 意作文。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2018年山东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现代文阅读(35分) 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 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 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 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 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 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 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 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 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 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 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 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11.(5 分)下面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 个特点,每点不超过 6 个字。 四、写作(60 分) 12.(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各地。 只需扫二维码,交上押金,就可以骑上单车,解决公交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 一公里”,多么方便。城市人很快都爱上了这价廉物美的“共享单车”。 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也不少。北京频发单车被损毁事件:有的单车零件 缺失,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等等。南京仅某个 街口就有近 600 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山东一男子因十几辆单车影 响自己路边摆摊,而将车杂乱叠放成“一座小山”。 有人说共享单车让我们看到了民间蕴藏的巨大创造力;有人说共享单车 是面照妖镜,照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有人说共享单车会被随意停放、破 坏,反映了企业运营的不成熟、政府监管的不利。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上述观点中选择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 意作文。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018 年山东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9 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 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 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 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 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 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 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 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 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 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 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 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